天天看點

“出事後,我再也受不了這兩個字”

作者:蘿蔔心理
“出事後,我再也受不了這兩個字”

人若不活在時間裡,就不會有希望。

作者| 看見心理

來源|看見心理(id:kanjianxinli1)

點選右下方播放鍵 收聽動人音樂

清明潘廣益;艾歌 - 二十四節氣の清明

“出事後,我再也受不了這兩個字”

前段時間,我們做了一個征集:

你是否因為生死,而錯過了某個人的一生?

在閱讀收集到的許多故事時,“遺憾”二字狠狠地占據着我的大腦。

有人尚在年少就目睹父親去世,直至長大後,才略微體會到臨死之人的不甘心;

有人因為外婆自殺離世,睡夢中一次次浮現死亡的場景,從此“外婆”二字成為不能觸及的傷痛;

有人錯過了和母親的最後一次告别,至今仍未放下,仍在苦苦尋找一個能替代她的人……

然而,對于“死亡”這件事,大多數人的态度往往是“避之不談”,或是感到晦氣,或是感到可怖。

但我們想說的是:逃避“死亡”,對自己、對将死之人,才是一件殘忍的事。

▷1◁

媽媽去世半年,爸爸才告訴我

杜小禾,40歲

母親在我18歲上大學時,因為腦溢血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永遠離開了我,但半年後的寒假,我才被告知此噩耗。

可以說,我連她的最後一面,都沒有見着。

談及對媽媽印象最深的事,才發現跟她在一起,發生的都是些細微小事——

高中學業壓力大,有天晚上我在自己床上翻來覆去,一直睡不着,就跑去媽媽房間,靜靜地躺在她旁邊,沒費什麼力氣就睡着了;

有次她騎車載我去玩,過一個小門時我伸腿被路障撞下來,那時我已是個大姑娘,但媽媽還是焦急地跳下車,心疼地抱着我,不停跟我抱歉;

上大學之後,我為了省錢,隻用公用電話給家裡打過一次電話,媽媽責怪我不聯系她,但之後我竟收到一封家書,上面有爸爸、媽媽和弟弟的字迹……

雖然這封信放在宿舍的櫃子裡被老鼠尿泡過,但後來我仍把它帶回老家,一直放在我屋的抽屜裡。

因為這是最後一次家人相聚,以在信上的方式。

那年寒假,我長途回到家,看到卧室床上換的是高中住校的被套,我感覺有些不一樣,心裡疑惑如果是媽媽收拾,應該不是這樣的,她一定會準備新的溫馨的被套啊……在家待了兩天後,爸爸終于告訴我,我沒有媽媽了。

從知道媽媽去世開始,家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我内心深處,我好像一直不想不願不敢與她告别,甚至到今天,我還在尋找能替代她的人。

記得做第一次心理咨詢時,咨詢師建議我做一次徹底的告别,但我一直沒找到合适的人。

現在逐漸自閉,生活沒有了方向。

我永遠不敢奢望如果媽媽還在會怎樣,但如果這次自我暴露算是一次告别的話,也許對我不算是壞事。

▷2◁

我做夢也沒想到,她以這種方式離開

YUI,18歲

2019年10月31日,好像有預感般,連老天也在哭泣,雨下了整整一天。

那天中午睡醒,我打開手機,看到姐姐發來的資訊,整個人難過到開始不斷抽搐,哭到站不起來,從不抽煙的我那天抽了整整一包煙。

姐姐的資訊上說,外婆走了,自殺的。

我從沒想過這樣的噩耗會降臨到自己身上,似平常那般一覺睡醒,遠在千裡的外婆卻以這樣的方式永遠離開我,而中秋節那次過節,便是我們見的最後一面。

外婆去世那天,水很冷天也很冷,一整天陰陰暗暗的。

在這之前記得外婆最多的,就是每次我們回她家 ,她總是忙裡忙外地照顧着我們,吃的用的,全是她能給到的最好的,每當我們要回去的時候,總是恨不得把自己最好的給我們,我們的車經常被塞得滿滿的。

但自從外婆自殺去世後,我的腦海裡經常出現她獨自一人走路回老家的情景——

老家沒什麼人,路兩旁有很多茂密的樹木,她一個人淋着雨,吃着買的幾個包子,一步步地,走到老家門前的那口井,對這世界沒有任何留戀地、撲通地跳了下去,走向永恒的死亡。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不敢自己一個人睡 ,因為我的腦海構成外婆去自殺的場景,讓我心疼到發抖,我做夢也不會想到,外婆竟會以這樣的方式離開我們。

至今,當我身邊的朋友說起“外婆”這個字眼的時候,我總是很沉默、很痛心。

因為,那是我不能觸及的傷。

“出事後,我再也受不了這兩個字”

▷3◁

願百年之後,我們還是一家人

Cathy,30歲

6歲時,父親病重,和家人匆忙趕到醫院時,瞬間映入到眼簾的,是鼻子插着各種管子的他,面色蠟黃,身軀幹瘦。

那時我年齡甚小,絲毫沒注意到身負重病的父親,已經不再鮮活也不再有趣,隻覺得在滿是藥水味的病房裡,渾身不自在。

姑姑牽着我的手,讓我跟十分虛弱的父親說最後一兩句話,一直記得旁邊幾個不熟的親戚直勾勾地看着我,似乎都滿懷期待着我接下來要說的話。

然而在這陌生又滿是壓抑的環境裡,羞赧狠狠抓住了我,讓我害羞得久久說不出話來。

旁邊的姑姑見狀,提醒我甚至一字一句地教我說,我會好好學習的。

我鹦鹉學舌般說完這句話,就匆忙逃離那個蒼白又可怖的病房。

而今也到了能了解父親的那個年紀,我并沒有實作當時對臨終的父親許下的承諾,讀書時期沒有好好學習,不過好歹現在日子走上了正規。

偶爾想起病房裡那張毫無生氣的面孔和那雙空洞的眼睛,我開始強烈感受到,那時正在和病魔掙紮的他,有多不甘心。

不甘心留下可憐的妻子;

不甘心缺席孩子的成長;

不甘心自己短暫的生命……

有時羨慕着别人還能依偎在他們的爸爸身旁,我常常想,如果可以跟遠在天國的爸爸說上一句話,我想說:

爸爸,我知道你很不甘心,也知道你臨走時,始終放不下我們,但我們一家人會帶着你的人生,一起努力地活下去,活得好好的,願百年之後再相見,我們還是一家人。

▷4◁

想起已經不在的他,是難過,也是遺憾

小小,22歲

我的爸爸不在我身邊,已經1年多了。

記得就在事故發生的前一天,我還和他通了電話,那時我剛好在香港遊玩,看着香港的人來人往,還想着以後也要帶他到這裡看一下。

通話時爸爸很開心,因為我說我還有五天就回家了,他說自己每天都在翻月曆,等待着我的歸期,而我也在期待着回家的那一刻。當天晚上我一直都沒睡着,一直在想回家後要做的事情:

要親手做蛋糕給爸爸吃;

要帶爸爸去旅遊;

要和爸爸談談他的小孫子……

第二天天還沒亮,我就聽見隔壁床哥哥的電話響了,迷迷糊糊中聽到嫂子在電話那頭哽咽着說,“你們快回來,爸不在了。”

好像是在夢中,卻又是那麼的真實。

哥哥怕自己聽錯了,又打電話給大哥,直到聽到大哥親口說“是,我在爸爸這裡”,我們才徹底相信這樣一個噩夢。

哥哥坐在床上一直沒有動,我起來坐在外面的凳子時,并沒有哭,但收拾完東西後去坐車,拉着行李箱時,眼淚卻一直停不下來。

坐在車上的我很着急,很想快點回到爸爸的身邊,很希望回到家裡那一刻,能見到他笑着跟我說,你不是還有五天才回來嗎,怎麼提前了?

可是到了事故發生地後,越是靠近,腳步就越沉。快要到時,遠遠看見被白布蓋着的他,感覺雙腳已經挪不開了,不願意相信那個躺在馬路邊的人是我爸爸,明明昨天我們還通過電話啊。

鼓起勇氣掀開蓋布,發現真的是他,安詳地躺着那裡,我崩潰了,跪在他前面,眼淚不停地滑落。

如今想起已經不在的他,是難過,也是遺憾。

明明身體那麼健康的他,卻還沒有享福,就離開這個世界,離開了我。

“出事後,我再也受不了這兩個字”

▷5◁

他說,“我隻是躲起來了”

L,24歲

我的男朋友,離開我已有9年7個多月。

相識是在國中時期,他是我後桌的同桌。

他不愛學習,我常在下課時強行教他學習;

他喜歡抽煙,我要求他戒掉時,他說他努力;

不太熟時,他會牽着我的手,耐心教我溜冰;

之後我們交往,有将近半年。

我和他每天一起上課,回家就偷偷打電話發短信。

回想和他最後一次見面,是一個星期五下午,我和他好朋友都要多上一節課,他和我閨蜜一起留下等我們,上完課後我們四人一起走出校門,不知被他好朋友調侃了什麼,當時的我有點不好意思,連句再見也沒說,就各自回家。

周末我們照常在手機上聊天,周日下午我去逛街時,碰巧手機沒電,回家給手機充上電,發現他一直沒有給我發消息,覺得有點奇怪,但還是沒有放在心上,就沒有給他打電話發消息。

到了晚上很晚的時候,他朋友才告訴我:他溺水了,沒能救過來。

那天晚上我一直哭,不知什麼時候才睡過去,睡夢中他站在不遠處,看不清他的樣子,他給我發了條短信說,“我隻是躲起來了。”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陷入無盡的自責,我想如果我不去逛街,如果那天我能一直跟他聊着天,他就不會出去了吧,就不會發生意外了吧。

猶記得前一天晚上,他的朋友還給我發消息說:

“姐姐,别老跟他聊天了,讓他好好跟我們玩撲克吧。”

▷6◁

寫在最後

餘華《第七天》裡的亡者“楊飛”講道:

“我們走在寂靜裡,這個寂靜的名字叫死亡。我們不再說話,那時因為我們的記憶不再前行。”

在翻看這些故事時,我也不斷因為某個人留在這世上的印記戛然而止,而感到悲傷。

旁觀生死,我們有太多的無奈;

直面生死,我們有太多的無助。

每一次釋出關于喪失、死亡的文章,我們的背景,都總能收到許多關于遺憾的故事。

有的人無盡痛苦,陷入失去親人的絕望漩渦裡,久久無法走出來;

有的人力求希望,一次又一次尋找新的溫情,找到屬于自己的新生。

可以說,死亡和生存一樣,永遠是我們人類必須要去正視和思考的大難題。

但我們始終都要跟從時間的腳步,往前走。

正如那句話所言:

- The End -

“出事後,我再也受不了這兩個字”

文章簡介 :本文原創首發公衆号【看見心理】,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見,關注公衆号“看見心理”,看懂自己。

圖檔聲明:文章配圖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