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跑者|跑步布道者王月: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

作者:跑遍中國系列賽

編者按

初見王月時,一眼就能認出她,不是因為看過照片,而是因為一種與衆不同的氣質。王月不高,盡管穿着厚厚的冬裝也能看出她瘦而不弱,她快步走來時,身上散發着專業運動員的氣質:挺拔、自信。走近後,又發現王月精緻的一面,她臉上化着粉色系淡妝,身上噴了優雅的花香調香水,落落大方的微笑中又透露着職業女性的氣質:溫婉、幹練。

采訪時,王月剛參加完2020越野東海不久,整個人神采奕奕。除了人民路跑負責人、人民網旗下人民體育事業部總監的身份,她首先是個跑者,然而她現在更是一個馬拉松布道者,身體力行地告訴大家,跑步是生活裡的一顆糖。

跑者|跑步布道者王月: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

“敬畏自然,敬畏規則”:女戰士的跑步人生

王月說馬拉松跑者分兩類,一類是堅定的馬拉松跑者,另一類就是為了追求更高階的刺激,轉項越野跑等更高難度的項目。王月就是第二類跑者,近年來她都在享受越野跑的快樂,然而今年7月卻出現了意外。采訪當天,距離7月的崇禮168越野賽已經四月有餘,可王月臉上的傷疤還清晰可見,手臂上的傷痕也觸目驚心,仿佛回到了她摔下山的現場。

跑者|跑步布道者王月: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

7月的崇禮正值炎夏,太陽的炙烤加上30公裡賽程對參賽者身心都是巨大的考驗。王月珍視每一次參賽機會,雖然工作繁忙,卻也見縫插針地為此次比賽訓練了不少,還叫上了自己的朋友,經驗豐富的跑者"大蟑螂"為自己領跑。前20公裡,王月堅持的很好,按照自己的節奏向終點進發。可此時一段下山路中,王月訓練中的短闆暴露出來,沒有掌握好技術的她一個踉跄,摔下了山,腿、手臂、臉上都受了傷,當即鮮血直流,臉上的血甚至模糊了視線。剛摔下山時,王月大腦一片空白,被送到醫務站時疼痛感和恐懼感才找上門來。當時醫生為王月清理包紮傷口時,看到她因為疼痛而皺起的眉頭和急促的呼吸,勸她說:“我們這兒有車可以送你下山,别跑了。”可王月的“倔勁”上來了,“我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了,怎麼能在這兒放棄呢?”此時大蟑螂一句話更堅定了王月的想法:“你可千萬别棄賽,我陪你!”于是王月果斷回到賽道,"大蟑螂"幫她取掉了膝蓋上礙事的紗布,傷口馬上就滲出了鮮血。然而剛回到賽道不久便是一段上山路,山上及膝的野草對此時的王月來說是一大挑戰。對于正常參賽者來說,堅硬鋒利的雜草也會把裸露的腿刮出不少血印,更何況剛剛受傷,雙膝還在流血不止的王月。野草像一把把小刀,不斷劃過王月膝蓋的傷口,血流得更厲害了。就這樣王月仍在奔跑,盡全力奔跑,她就憑着自己的一股子“倔”跑到終點。跨過終點線後,王月的鞋已經被膝蓋留下的血水浸紅,臉上也挂滿了血水和汗水的混合物,或許還有些淚水,不過這是挑戰自我成功後喜悅欣慰的淚水。

跑者|跑步布道者王月: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

臉上受傷導緻長時間不能化妝,膝蓋的傷疤不僅影響了正常行動,還讓王月和夏天的漂亮短裙說再見。對于一個女性難以接受的痛苦王月都忍過去了,而對于一個越野跑者來說,一次嚴重的受傷最可能對之後的比賽造成心理陰影,王月也克服了。距離這次嚴重的受傷不過四個多月,王月又參加了12月的2020越野東海比賽,她說就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克服上次受傷的恐懼心理,也想測試一下自己的下山技術練的怎麼樣。看着王月講述這些傳奇經曆時的雲淡風輕,“女戰士”這個詞不由浮現眼前。

“敬畏自然,敬畏規則”是王月在7月崇禮168越野賽後發的朋友圈,她在這次受傷後對跑步、對比賽有了更深的了解。那場比賽中還有一位女選手,也受了傷,選擇放棄比賽坐車下山,而卻在終點附近回到賽道,跑過終點假裝完賽,最後作弊行為被發現被取消了成績。王月說敬畏自然是指敬畏自然規律,隻有踏實的訓練,才能換來滿意的比賽結果。敬畏規則是指敬畏比賽規則,隻有遵守比賽規則,比賽才有意義。

“比賽的終點是安全回家,不是站上領獎台”:

女承父業,心态也要傳承

王月現在對于比賽的心态可以用“佛系”來形容,她說她現在37歲,也不是專業運動員,沒有那麼多對成績的追求。王月也經常去各個馬拉松現場做主持人,她在起點最常說的是“比賽的終點是安全回家,不是站上領獎台”,在終點最常說的是“恭喜平安完賽”。這與王月看似堅硬的外殼不同,她說這與父親的影響有關。

跑者|跑步布道者王月: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

王月的父親王金甫是國内馬拉松牛人,參加了30次北馬,現今他已過花甲之年仍然沒有停止參加馬拉松比賽,還是紅極一時的“天壇大爺”中的一員。常年堅持跑步也讓王甫看起來比同齡人年輕不少,王月說父親不高,人看起來有些黑瘦,卻很挺拔,平時喜歡穿運動裝就更顯年輕了。一次王月和父親一起去參加越野跑比賽,父親完賽後,身邊的參賽者對王月說:“你看!你男朋友過來了!”王月定睛一看,哈哈大笑:“這是我爸爸!”

王月提及父親對馬拉松的堅持也十分欽佩,記得一次盧溝橋越野跑比賽前,王金甫的腳受了嚴重的燙傷,起了很大的水泡,王月心想爸爸這次應該不會去比賽了。然而第二天早上王金甫卻早早起床,親自用紗布包裹好傷口,穿上跑鞋,系緊鞋帶,奔赴賽場。越野跑需要跋山涉水,經過各種複雜的地形環節,一層薄薄的紗布如何能護住嚴重燙傷的水泡?可王金甫仍然堅持比賽。完賽後,傷口的膿液和血水已浸濕跑鞋,鞋子和紗布幾乎與肉粘在一起,不能直接把鞋子脫下來,隻能用剪刀剪開。在這樣的情況下王金甫還是取得了第一名。有這樣非凡毅力的鐵人跑者,卻教育女兒“跑多快都有人比你快,跑多慢都有人比你慢”。

跑者|跑步布道者王月: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

王月說父親是個沉默寡言的人,與她交流不多,但卻一直默默關心着女兒的一舉一動。王月國中時曾被父親送入學校田徑隊,專攻中長跑。王金甫每天早上送女兒去訓練,晚上又去接女兒回家。可看到王月訓練非常辛苦,條件也比較艱苦,每天都很早起床去參加訓練,冬天還在露天的場地,腰上系着繩子,連接配接在教練的電動車上跑步,放學後也要訓練,回家還要完成繁重的學習任務。王金甫實在心疼女兒,就又親自把王月接了出來,讓她把跑步當作一種愛好。看到王月在越野跑時受傷,王金甫也十分心疼,也想過勸王月放棄越野跑,不過說出口的是“好好訓練,調整好心态”。母親的愛則更外露一些,王月母親原來非常反對王月參加越野跑,王月受傷都不敢告訴母親,生怕母親傷心。可看到女兒享受于跑步之中,王月母親也隻能多加囑咐,讓女兒不要太拼命,小心為上。

跑者|跑步布道者王月: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

從小受父親的跑步态度的耳熏目染,王月現在參與比賽更多的是享受,成績、榮譽都不用考慮,王月說生活就是一個game,這些都不重要。王月還經常在跑步訓練中思考,有關工作、有關煩惱、有關委屈,她的好多心結和困難都是在跑步中解決的。跑步早已是王月的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負擔。當被問到下一次越野跑的目标時,王月笑着說“我就希望把我的下山技術練好。”

是以王家父女的“佛系”是一種更好的堅持,是為了更久遠地延長跑步生命,而打造的佛系心态下的鋼鐵心髒。

“每個人發出點點微光,也能影響很多人”:

布道者更是實踐者

跑者、賽事組織者、馬拉松賽事主持人......工作和愛好把王月的時間塞得滿滿當當,可她一點都不覺得疲憊。能讓更多人愛上跑步,王月很幸福。

“星跑團”是王月和幾個朋友一起創辦的跑團,起初本來是幾個愛跑步的朋友經常約着訓練撸鐵,後來隊伍越來越壯大,就決定起個名字。選擇“星”這個字就是希望每個團員發出點點的微光,也能影響很多人,讓更多人愛上跑步,擁抱健康生活。

跑者|跑步布道者王月: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

演員馮茗驚就是受王月影響愛上跑步,開啟馬拉松人生的朋友之一。由于職業特點,演員經常起居無時,随着作品的拍攝計劃而過活,常年不規律的生活讓馮茗驚開始反思自己。王月和星跑團的出現仿佛一道光照進馮茗驚的生活,他的跑者生涯就此開始了。馮茗驚從零開始,朝着馬拉松目标進發。他經常向王月和跑團團員們讨教跑步經驗,一步一腳印地進行訓練,在拍戲間隙,隻要有時間就去跑步、撸鐵,一點一滴地積累跑距和經驗。終于在今年11月,馮茗驚挑戰了自己的第一個半程馬拉松,成績喜人!在11月的橫店馬拉松中,馮茗驚參加了半程馬拉松的比賽,成績2個小時左右,對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的人來說,這個成績說明馮茗驚還有無限可能。王月就是這樣,從身邊的朋友開始,讓更多人享受跑步,以更專業的方式跑步。

王月認為目前馬拉松事業的推進應該加強大衆指導的專業性。因為對于新手來說,完成一個馬拉松需要系統的訓練以及一定跑距的積累,否則很容易在跑步時出現意外。王月覺得以企業和學校這樣的團體為機關,推廣專業的跑步技術,安排合理的訓練流程,讓更多人真正的享受跑步,而不僅僅是為了完成工作或考試的任務。雖然這個藍圖實作起來比較困難,但王月正在行動。

跑者|跑步布道者王月: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

王月還有兩檔廣播節目,《月亮說》和《跑者月曆》,是針對跑者的陪伴型節目。節目受到了廣大跑者的好評,今年馬拉松博覽會上,還有聽衆來現場和團隊小夥伴探讨節目。王月希望通過自己的一點經驗,也能給更多跑者帶來幫助。

王月心底也是個理想主義者,她希望通過自己的發聲,讓這個世界朝着自己期盼的樣子近一點,再近一點。

跑者|跑步布道者王月: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

“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是對王月最好的形容,她眼中有自己的每一個角落:下山技術不夠好、性格“生冷硬倔”、心裡也有柔軟的地方,是以王月可以不斷進化成更好的自己。她眼中有跑步的每一個角落:自己堅持跑步,帶動朋友跑步,關注社會跑步現狀,她所作的努力每一項都極具細節性,滲透到跑者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是以她能成為跑步布道者。

王月,永遠在為跑步布道的路上前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