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跑者|跑步布道者王月: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

作者:跑遍中国系列赛

编者按

初见王月时,一眼就能认出她,不是因为看过照片,而是因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王月不高,尽管穿着厚厚的冬装也能看出她瘦而不弱,她快步走来时,身上散发着专业运动员的气质:挺拔、自信。走近后,又发现王月精致的一面,她脸上化着粉色系淡妆,身上喷了优雅的花香调香水,落落大方的微笑中又透露着职业女性的气质:温婉、干练。

采访时,王月刚参加完2020越野东海不久,整个人神采奕奕。除了人民路跑负责人、人民网旗下人民体育事业部总监的身份,她首先是个跑者,然而她现在更是一个马拉松布道者,身体力行地告诉大家,跑步是生活里的一颗糖。

跑者|跑步布道者王月: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

“敬畏自然,敬畏规则”:女战士的跑步人生

王月说马拉松跑者分两类,一类是坚定的马拉松跑者,另一类就是为了追求更高阶的刺激,转项越野跑等更高难度的项目。王月就是第二类跑者,近年来她都在享受越野跑的快乐,然而今年7月却出现了意外。采访当天,距离7月的崇礼168越野赛已经四月有余,可王月脸上的伤疤还清晰可见,手臂上的伤痕也触目惊心,仿佛回到了她摔下山的现场。

跑者|跑步布道者王月: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

7月的崇礼正值炎夏,太阳的炙烤加上30公里赛程对参赛者身心都是巨大的考验。王月珍视每一次参赛机会,虽然工作繁忙,却也见缝插针地为此次比赛训练了不少,还叫上了自己的朋友,经验丰富的跑者"大蟑螂"为自己领跑。前20公里,王月坚持的很好,按照自己的节奏向终点进发。可此时一段下山路中,王月训练中的短板暴露出来,没有掌握好技术的她一个踉跄,摔下了山,腿、手臂、脸上都受了伤,当即鲜血直流,脸上的血甚至模糊了视线。刚摔下山时,王月大脑一片空白,被送到医务站时疼痛感和恐惧感才找上门来。当时医生为王月清理包扎伤口时,看到她因为疼痛而皱起的眉头和急促的呼吸,劝她说:“我们这儿有车可以送你下山,别跑了。”可王月的“倔劲”上来了,“我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了,怎么能在这儿放弃呢?”此时大蟑螂一句话更坚定了王月的想法:“你可千万别弃赛,我陪你!”于是王月果断回到赛道,"大蟑螂"帮她取掉了膝盖上碍事的纱布,伤口马上就渗出了鲜血。然而刚回到赛道不久便是一段上山路,山上及膝的野草对此时的王月来说是一大挑战。对于正常参赛者来说,坚硬锋利的杂草也会把裸露的腿刮出不少血印,更何况刚刚受伤,双膝还在流血不止的王月。野草像一把把小刀,不断划过王月膝盖的伤口,血流得更厉害了。就这样王月仍在奔跑,尽全力奔跑,她就凭着自己的一股子“倔”跑到终点。跨过终点线后,王月的鞋已经被膝盖留下的血水浸红,脸上也挂满了血水和汗水的混合物,或许还有些泪水,不过这是挑战自我成功后喜悦欣慰的泪水。

跑者|跑步布道者王月: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

脸上受伤导致长时间不能化妆,膝盖的伤疤不仅影响了正常行动,还让王月和夏天的漂亮短裙说再见。对于一个女性难以接受的痛苦王月都忍过去了,而对于一个越野跑者来说,一次严重的受伤最可能对之后的比赛造成心理阴影,王月也克服了。距离这次严重的受伤不过四个多月,王月又参加了12月的2020越野东海比赛,她说就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克服上次受伤的恐惧心理,也想测试一下自己的下山技术练的怎么样。看着王月讲述这些传奇经历时的云淡风轻,“女战士”这个词不由浮现眼前。

“敬畏自然,敬畏规则”是王月在7月崇礼168越野赛后发的朋友圈,她在这次受伤后对跑步、对比赛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场比赛中还有一位女选手,也受了伤,选择放弃比赛坐车下山,而却在终点附近回到赛道,跑过终点假装完赛,最后作弊行为被发现被取消了成绩。王月说敬畏自然是指敬畏自然规律,只有踏实的训练,才能换来满意的比赛结果。敬畏规则是指敬畏比赛规则,只有遵守比赛规则,比赛才有意义。

“比赛的终点是安全回家,不是站上领奖台”:

女承父业,心态也要传承

王月现在对于比赛的心态可以用“佛系”来形容,她说她现在37岁,也不是专业运动员,没有那么多对成绩的追求。王月也经常去各个马拉松现场做主持人,她在起点最常说的是“比赛的终点是安全回家,不是站上领奖台”,在终点最常说的是“恭喜平安完赛”。这与王月看似坚硬的外壳不同,她说这与父亲的影响有关。

跑者|跑步布道者王月: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

王月的父亲王金甫是国内马拉松牛人,参加了30次北马,现今他已过花甲之年仍然没有停止参加马拉松比赛,还是红极一时的“天坛大爷”中的一员。常年坚持跑步也让王甫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不少,王月说父亲不高,人看起来有些黑瘦,却很挺拔,平时喜欢穿运动装就更显年轻了。一次王月和父亲一起去参加越野跑比赛,父亲完赛后,身边的参赛者对王月说:“你看!你男朋友过来了!”王月定睛一看,哈哈大笑:“这是我爸爸!”

王月提及父亲对马拉松的坚持也十分钦佩,记得一次卢沟桥越野跑比赛前,王金甫的脚受了严重的烫伤,起了很大的水泡,王月心想爸爸这次应该不会去比赛了。然而第二天早上王金甫却早早起床,亲自用纱布包裹好伤口,穿上跑鞋,系紧鞋带,奔赴赛场。越野跑需要跋山涉水,经过各种复杂的地形环节,一层薄薄的纱布如何能护住严重烫伤的水泡?可王金甫仍然坚持比赛。完赛后,伤口的脓液和血水已浸湿跑鞋,鞋子和纱布几乎与肉粘在一起,不能直接把鞋子脱下来,只能用剪刀剪开。在这样的情况下王金甫还是取得了第一名。有这样非凡毅力的铁人跑者,却教育女儿“跑多快都有人比你快,跑多慢都有人比你慢”。

跑者|跑步布道者王月: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

王月说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与她交流不多,但却一直默默关心着女儿的一举一动。王月初中时曾被父亲送入学校田径队,专攻中长跑。王金甫每天早上送女儿去训练,晚上又去接女儿回家。可看到王月训练非常辛苦,条件也比较艰苦,每天都很早起床去参加训练,冬天还在露天的场地,腰上系着绳子,连接在教练的电动车上跑步,放学后也要训练,回家还要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王金甫实在心疼女儿,就又亲自把王月接了出来,让她把跑步当作一种爱好。看到王月在越野跑时受伤,王金甫也十分心疼,也想过劝王月放弃越野跑,不过说出口的是“好好训练,调整好心态”。母亲的爱则更外露一些,王月母亲原来非常反对王月参加越野跑,王月受伤都不敢告诉母亲,生怕母亲伤心。可看到女儿享受于跑步之中,王月母亲也只能多加嘱咐,让女儿不要太拼命,小心为上。

跑者|跑步布道者王月: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

从小受父亲的跑步态度的耳熏目染,王月现在参与比赛更多的是享受,成绩、荣誉都不用考虑,王月说生活就是一个game,这些都不重要。王月还经常在跑步训练中思考,有关工作、有关烦恼、有关委屈,她的好多心结和困难都是在跑步中解决的。跑步早已是王月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负担。当被问到下一次越野跑的目标时,王月笑着说“我就希望把我的下山技术练好。”

所以王家父女的“佛系”是一种更好的坚持,是为了更久远地延长跑步生命,而打造的佛系心态下的钢铁心脏。

“每个人发出点点微光,也能影响很多人”:

布道者更是实践者

跑者、赛事组织者、马拉松赛事主持人......工作和爱好把王月的时间塞得满满当当,可她一点都不觉得疲惫。能让更多人爱上跑步,王月很幸福。

“星跑团”是王月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的跑团,起初本来是几个爱跑步的朋友经常约着训练撸铁,后来队伍越来越壮大,就决定起个名字。选择“星”这个字就是希望每个团员发出点点的微光,也能影响很多人,让更多人爱上跑步,拥抱健康生活。

跑者|跑步布道者王月: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

演员冯茗惊就是受王月影响爱上跑步,开启马拉松人生的朋友之一。由于职业特点,演员经常起居无时,随着作品的拍摄计划而过活,常年不规律的生活让冯茗惊开始反思自己。王月和星跑团的出现仿佛一道光照进冯茗惊的生活,他的跑者生涯就此开始了。冯茗惊从零开始,朝着马拉松目标进发。他经常向王月和跑团团员们讨教跑步经验,一步一脚印地进行训练,在拍戏间隙,只要有时间就去跑步、撸铁,一点一滴地积累跑距和经验。终于在今年11月,冯茗惊挑战了自己的第一个半程马拉松,成绩喜人!在11月的横店马拉松中,冯茗惊参加了半程马拉松的比赛,成绩2个小时左右,对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来说,这个成绩说明冯茗惊还有无限可能。王月就是这样,从身边的朋友开始,让更多人享受跑步,以更专业的方式跑步。

王月认为目前马拉松事业的推进应该加强大众指导的专业性。因为对于新手来说,完成一个马拉松需要系统的训练以及一定跑距的积累,否则很容易在跑步时出现意外。王月觉得以企业和学校这样的团体为单位,推广专业的跑步技术,安排合理的训练流程,让更多人真正的享受跑步,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或考试的任务。虽然这个蓝图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但王月正在行动。

跑者|跑步布道者王月: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

王月还有两档广播节目,《月亮说》和《跑者日历》,是针对跑者的陪伴型节目。节目受到了广大跑者的好评,今年马拉松博览会上,还有听众来现场和团队小伙伴探讨节目。王月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经验,也能给更多跑者带来帮助。

王月心底也是个理想主义者,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发声,让这个世界朝着自己期盼的样子近一点,再近一点。

跑者|跑步布道者王月: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

“眼中有角落,心中才有全局”是对王月最好的形容,她眼中有自己的每一个角落:下山技术不够好、性格“生冷硬倔”、心里也有柔软的地方,所以王月可以不断进化成更好的自己。她眼中有跑步的每一个角落:自己坚持跑步,带动朋友跑步,关注社会跑步现状,她所作的努力每一项都极具细节性,渗透到跑者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所以她能成为跑步布道者。

王月,永远在为跑步布道的路上前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