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抗日戰争全面爆發,中華民族面臨空前的民族危機,我黨矢志不渝地組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促成兩黨第二次合作,是以延安逐漸成為革命聖地,全國的有志青年陸續前往延安,開始參加抗日救國運動。

在中華民族每一個重要的曆史關頭,都少不了女性的身影,抗日戰争時期同樣如此,當時很多進步女青年也前往延安,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女性,她同樣在民族存亡的危難時刻前往延安參加抗日救國運動,但她沒有等來抗日戰争的勝利,等來的卻是一位對她愛而不得并痛下殺手的紅軍幹部。
這位被殺害的延安女青年名叫劉茜,她出生于1921年,山西人,原名叫董秋月,出生于一個大戶人家,父母都受過教育。不過,劉茜的父母卻重男輕女,劉茜長大後并沒有被送去讀書,而是在家學習女紅。劉茜有一個表姨媽是留學生,她回到家鄉後看到劉茜在家做女紅,十分不了解,于是趕緊安排劉茜進入一所學校當了插班生,讓她接受教育。
劉茜天資聰穎,讀書之後更是開拓了自己的視野,也逐漸被進步思想熏陶。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劉茜所在太原的友仁中學積極參加抗日宣傳,号召人們勇敢地站出來抵抗日本侵略者。劉茜也參與到抗日宣傳中,并誕生了前往延安的想法。當時延安是革命聖地,吸引了無數熱血青年,劉茜也在1937年8月正式到達延安。也是在此之後,她特意把自己的名字董秋月改為劉茜。
到達延安後,劉茜進入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期第15隊學習,在此期間,她結識了15隊隊長黃克功。黃克功參加革命時間較早,1930年,19歲的黃克功加入紅軍,參加紅軍後,他經曆了蘇區的反“圍剿”以及長征,到達陝北後,黃克功成為紅軍的一名師團級幹部,進入抗日軍政大學,擔任15隊隊長。
當時延安青年的男女比例接近五比一,是以很多男同志都沒有對象,而女青年尤其願意與參加過長征的紅軍處對象。劉茜又是幻想愛情的年齡,在抗大期間,作為黃克功的學員,她與黃克功接觸較多,兩人逐漸産生感情,談起了戀愛。
不過,在與黃克功交往過程中,劉茜發現黃克功身上有很多缺點,比如黃克功極其善妒。劉茜長得漂亮,而且能歌善舞,性格活潑,身邊圍繞着很多男同學,黃克功每次看到她與男同學交流時,總是覺得劉茜對自己不忠,另有所愛,是以經常寫信責備劉茜,并且要求劉茜立即與自己結婚。
當時劉茜已經對黃克功的追求越來越反感,是以直接拒絕了黃克功的求婚,這讓黃克功惱羞成怒,1937年10月5日,劉茜的屍體在延河岸邊被發現,這起命案也被立刻報到延安保衛處。
當時并不像現在有監控等輔助破案設施,是以破案往往有很大難度。不過,接到報案後,黃克功的警衛員卻成了破案的關鍵,他的警衛員提供了兩條重要的線索:第一條是他在給黃克功洗衣服的時候,發現黃克功的衣服上有新鮮的血迹;第二條線索是他在給黃克功擦拭手槍時,發現黃克功的手槍有剛發射子彈的痕迹。警衛員覺得這兩條線索事關重大,是以趕緊向保衛部門作了彙報。
保衛部門立刻找黃克功談話,黃克功也承認了自己就是殺害劉茜的兇手,之後,黃克功就被延安高等軍事法院依法逮捕,最終經過公審後被判死刑。
參考資料:
《黃克功案件始末》孟昭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