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我党矢志不渝地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两党第二次合作,因此延安逐渐成为革命圣地,全国的有志青年陆续前往延安,开始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在中华民族每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都少不了女性的身影,抗日战争时期同样如此,当时很多进步女青年也前往延安,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女性,她同样在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前往延安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但她没有等来抗日战争的胜利,等来的却是一位对她爱而不得并痛下杀手的红军干部。
这位被杀害的延安女青年名叫刘茜,她出生于1921年,山西人,原名叫董秋月,出生于一个大户人家,父母都受过教育。不过,刘茜的父母却重男轻女,刘茜长大后并没有被送去读书,而是在家学习女红。刘茜有一个表姨妈是留学生,她回到家乡后看到刘茜在家做女红,十分不理解,于是赶紧安排刘茜进入一所学校当了插班生,让她接受教育。
刘茜天资聪颖,读书之后更是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也逐渐被进步思想熏陶。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茜所在太原的友仁中学积极参加抗日宣传,号召人们勇敢地站出来抵抗日本侵略者。刘茜也参与到抗日宣传中,并诞生了前往延安的想法。当时延安是革命圣地,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刘茜也在1937年8月正式到达延安。也是在此之后,她特意把自己的名字董秋月改为刘茜。
到达延安后,刘茜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第15队学习,在此期间,她结识了15队队长黄克功。黄克功参加革命时间较早,1930年,19岁的黄克功加入红军,参加红军后,他经历了苏区的反“围剿”以及长征,到达陕北后,黄克功成为红军的一名师团级干部,进入抗日军政大学,担任15队队长。
当时延安青年的男女比例接近五比一,因此很多男同志都没有对象,而女青年尤其愿意与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处对象。刘茜又是幻想爱情的年龄,在抗大期间,作为黄克功的学员,她与黄克功接触较多,两人逐渐产生感情,谈起了恋爱。
不过,在与黄克功交往过程中,刘茜发现黄克功身上有很多缺点,比如黄克功极其善妒。刘茜长得漂亮,而且能歌善舞,性格活泼,身边围绕着很多男同学,黄克功每次看到她与男同学交流时,总是觉得刘茜对自己不忠,另有所爱,因此经常写信责备刘茜,并且要求刘茜立即与自己结婚。
当时刘茜已经对黄克功的追求越来越反感,因此直接拒绝了黄克功的求婚,这让黄克功恼羞成怒,1937年10月5日,刘茜的尸体在延河岸边被发现,这起命案也被立刻报到延安保卫处。
当时并不像现在有监控等辅助破案设施,因此破案往往有很大难度。不过,接到报案后,黄克功的警卫员却成了破案的关键,他的警卫员提供了两条重要的线索:第一条是他在给黄克功洗衣服的时候,发现黄克功的衣服上有新鲜的血迹;第二条线索是他在给黄克功擦拭手枪时,发现黄克功的手枪有刚发射子弹的痕迹。警卫员觉得这两条线索事关重大,因此赶紧向保卫部门作了汇报。
保卫部门立刻找黄克功谈话,黄克功也承认了自己就是杀害刘茜的凶手,之后,黄克功就被延安高等军事法院依法逮捕,最终经过公审后被判死刑。
参考资料:
《黄克功案件始末》孟昭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