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神将軍”張沖:戰神、鹽神、水神,一專多能的奇才,全能王一、戰神二、鹽神三、水神

作者:活史仁穆

天怒風雨驟,

地怒山河搖,

人怒驚神鬼,

虎穴鬥魔妖。

列位,這四句一說出來,我們就要講一位革命英雄人物,這是一位傳奇的人物,有多傳奇?請耐着性子聽我慢慢道來,5分鐘準能抓住你的心,抓不住,就當小編我是老火車拉笛兒——吹大氣!

閑話少講,書歸正傳。

1901年,雲南省泸西縣永甯鄉小布坎(現劃歸彌勒縣),出了一個日後被封為“三神将軍”的人,他就是張沖,有人問是哪三神?

他是戰神!鹽神!水神!

“三神将軍”張沖:戰神、鹽神、水神,一專多能的奇才,全能王一、戰神二、鹽神三、水神

張沖原名紹禹,又名維新,字雲鵬,彜族,彜姓尼娜,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國風雲變幻的年代。

張沖少年時,好讀書,愛學武,刀槍劍戟,運用自如,翻滾劈刺,樣樣都會,揮臂射箭,騎馬跳澗,都是拿手好戲。

15歲時張沖便智退土匪,被當地群衆譽為"小孔明"。

二十年代初受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響,張沖參與1927年雲南"二·六政變",任滇軍旅長、師長。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72">一、戰神</h1>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件後,日寇入侵,華北東北相繼淪陷,人民颠沛流離,國破山河碎,中國人民奮起抵抗,遍地烽火狼煙。

當時雲南組建了三個軍,約20萬人參加了抗日戰争,同年8月,張沖任國民黨60軍副軍長兼184師師長,他先後與羅炳輝、葉劍英見面,與八路軍建立了聯系。

1938年4月22日,國民黨60軍參加了震驚中外的台兒莊大戰,中國軍隊有60萬人參加,日軍有40萬人參加。

“三神将軍”張沖:戰神、鹽神、水神,一專多能的奇才,全能王一、戰神二、鹽神三、水神

春風飒飒,細雨蒙蒙,本是春暖花開的日子,卻憑添了幾分涼意,可是在徐州近郊台兒莊門戶禹王山堅守的張沖,以及他所率的184師,27個日日夜夜的堅守,挫敗日寇的多次進攻。

每戰士的心中都像窩着一股火,每次與敵人交戰,都異常勇猛,打出了滇軍的威風,大長中國人民的志氣。

日軍久攻不下,就好像是猴子上了火炕——坐卧難安,但是日軍很快就調整過來了。

日本人有飛機、大炮、坦克,我方隻有步槍、機槍、手榴彈及少量大炮,敵人的坦克進入陣地炮聲震地,火光沖天!

面對敵人的“鐵疙瘩”我軍一籌莫展,正在此時,張沖冒着濃濃的煙霧,親自在一線指揮戰士作戰,看到日軍的“鐵疙瘩”後,他急中生智,指令戰士照打水車踏輪的辦法,用手榴彈炸斷敵人坦克履帶。

戰士們,身輕如燕,健步如飛,照他的方法上去炸爛了敵人很多坦克,這一招猶如炸雷擊頂,利劍穿心,給予日軍重大的打擊,坦克在戰場上已經沒有辦法發揮優勢了。

雖說敵人在武器裝備上占了極大的優勢,可是我軍肩負着保家衛國的光榮使命。

每當士兵幾乎抵擋不住的時刻,張沖猛地站到高處大聲喊道:“我是師長張沖,大家不要怕。如果我們連一個小日本都打不赢,我們滇軍的臉就丢盡了。我是師長,如果我往後退,你們用槍打死我。師長敢沖鋒,你們敢不敢?”

每次他都能鼓舞士氣,滇軍血戰,大展神威為整個戰役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場戰鬥,中國取得了台兒莊戰役的重大勝利,消滅了日軍二萬多人,繳獲了大批武器和軍用物資。

由于張沖此戰戰功卓著,被提升為軍長,蔣介石接見他時,問道:“張将軍哪個學院畢業的?”

張沖回道:“老總,我是綠林......”

蔣介石吃驚地看着他,又問道:“張軍長既然沒有讀過軍校,也沒有學過軍事科學,何以在台兒莊擊毀敵之坦克?”

張沖沉着地回答:“報告委員長,我是農家人出身,農家人澆種水田時,用水車提水,若水車踏輪爛掉,水車就不再轉;我從中得到啟發。”

1938年9月底10月初,在保衛大武漢的陽新、排市戰鬥中,張沖又給日寇以重大殺傷。

1938年底,由于戰功顯赫,遭受國民黨内部人嫉妒陷害,被撤職留任,調回雲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10">二、鹽神</h1>

1930年身為旅長的張沖,受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的任命,兼任雲南省的鹽運督使職務。

本來龍雲派給他這個位子是讓張沖發大财,當時主管鹽政被視為是個肥差。

但張沖沒有發财之心,盡心盡力,清正廉潔,勤政為民,當好鹽神。

當時雲南、貴州鹽價暴漲,民食危急。

“三神将軍”張沖:戰神、鹽神、水神,一專多能的奇才,全能王一、戰神二、鹽神三、水神

張沖是彜族男兒,他從出生到如今,見到了太多的貧困與饑餓,也知道苦難的百姓遭受的皮鞭與棍棒。

1911年,滇鹽每百斤為滇币7元左右,然而到了到1928年竟漲到180元,漲價25倍以上。

可謂是“鬥米斤鹽”(一鬥米才能購一斤鹽),甚至出現過“鹽貴如銀”、“一隻麝香換一斤鹽”的狀況,嚴重地影響了民食民生,一般老百姓特别是少數民族吃鹽就更加困難。

與此同時鹽的銷售又銳減,進而造成稅收危機,産生了一系列的經濟生産連鎖反應。

嚴重的鹽業危機,促成了富有正義感和愛國心的張沖,他下定改革雲南鹽政的決心。

張沖通過深入調查研究 ,心裡苦苦琢磨,終于找到了雲南鹽業危機的症結:一是要改革鹽政弊端,二是要興建移鹵就煤煎鹽工程。

在改革鹽政方面,張沖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改革:一是廢除了牌照稅,改為驗馬售鹽,又在昆明成立了平價售鹽處,逐漸降低鹽價;委托省财政廳辦理食鹽運銷處等,使市場鹽價接近官價,市場漸趨平穩。

二是提出改革竈戶方案原則,主要辦法是把鹽務改歸官辦,由政府壟斷;增加勞工技師,嚴密組織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完善生産制度;擴充資本,添購機器裝置,增加産量,充分煎制。

三是張沖在考察中發現,距元永井21公裡之廣通縣矣皮囊(即今祿豐縣境的一平浪),優質煤炭儲藏豐富,改柴用煤煮鹽,成本将大幅度下降,産量必然上升,于是上報雲南省政府,經準許,決定移鹵就煤,用煤煎鹽,徹底解決雲南鹽貴問題。

什麼是移鹵就煤工程呢?

原來在當時雲南的井鹽生産,靠的是土法,即先行取出鹽鹵,然後全靠砍伐山林,燒柴熬鹵成為一塊塊鹽巴。

凡是熬鹽的地方,一架架山上的樹,統統被砍成秃山。柴越砍越少,距離越遠,鹽價也就越高。

雲南人吃鹽極為困難,張沖看到這種情況 ,極為痛心。

“三神将軍”張沖:戰神、鹽神、水神,一專多能的奇才,全能王一、戰神二、鹽神三、水神

他經過周密調查研究,提出移鹵就煤,用煤煎鹽的方法,就是将元永井的井鹵移往一平浪産煤區,在一平浪開采煤礦,以煤制鹽稱做“移鹵就煤”,開創了雲南新的制鹽方法,既降低了鹽的成本,降低了鹽的價格,又保護了森林。

1933年,張沖帶領3000官兵和1000多個民工來到一平浪 ,開發改造鹽井。

由于工程浩大,地方勢力阻撓,困難重重,張沖毅然辭去雲南省鹽運使職務,自任工程督辦,将工程處遷至祿豐縣舍資鎮辦公。

在五年多時間裡,張沖與工程技術人員同住工地,吃同樣夥食,辦公就在工地,家都不回。

他走馬上任後,先動手招聘有技術、有學識的專家,按科學辦事。

招聘人員,經費缺少,張沖自己掏腰包,自己出錢并出高工資聘來一批工程技術人員。由于張沖清正廉潔,埋頭苦幹,帶動了其他人員,移鹵就煤工程進展很快。

經過五年多時間的艱苦奮鬥,張沖創辦了一平浪制鹽工廠,生産出了質高價低的鹽巴,徹底解決了雲南省人民,也包括貴州省一部分人民的吃鹽問題。

移鹵就煤,用煤制鹽的成功,是雲南經濟史上的一大奇迹;技術難關的突破,是科技史上的又一奇迹。

當時張沖創造的用陶釉建成的輸鹵溝道,至今完好無損,平浪鹽礦每年生産鹽巴16.8萬噸,是新中國建國前的18倍,聞名全國。

這樣,終于使制鹽成本降低數倍,使雲南得以度過鹽巴危機,增加了稅收,又保護了森林,這對雲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安定以及對抗日戰争的支援,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為了紀念張沖的功績,當一平浪鹽礦創辦50年之際,1988年8月在一平浪鹽礦辦公大樓前,建立了一塊碑,碑上镌刻着:“張沖建立鹽礦紀念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34">三、水神</h1>

張沖開創了石灰岩禁區建水庫的新經驗,這在國際水利建設史上是少見的。

他在石灰岩地區花山水庫搞試點,于1958年建成了花山水庫。後又在彌勒縣摸索在石灰岩地區建太平水庫,先打試驗壩進行蓄水試驗,後蓄水試驗成功。

那時候,窮人多,富人少,耕地不夠,秋季歉收,開春就鬧饑荒,張沖想為民謀取福利,改變生存環境。

經過彌勒縣三十多年的努力奮鬥,建成蓄水8000多萬立方米,灌溉10多萬畝農田的太平水庫。

科學界認為,石灰岩地區不能建水庫,但在共性中還有個性,在地層厚的石灰岩地區,也可以建水庫,厚的地層可以承受蓄水強大的壓力,不會漏水。

張沖的新經驗,既造福于人民,又為科學史增添了新的篇章。

在狠抓雲南水利建設的同時,張沖又敢于研究我國大西南深谷江河水能資源建設,并提出了新的設想和規劃。

他九次勘察金沙江的虎跳峽,曾多次踏勘過四川宜賓以上的金沙江,走遍山山水水,行程數萬裡。

“三神将軍”張沖:戰神、鹽神、水神,一專多能的奇才,全能王一、戰神二、鹽神三、水神

他不顧年邁,穿越猴子也難攀登的山嶺,小鳥難飛到的峽谷,有時靠自己的雙腿爬,雙手攀。

有一次,爬登一個懸岩陡坡,40裡長的路程,硬是攀走了三天才到山頂。

1980年,他以80歲高齡,帶着身患癌症的病弱之軀,還第九次、也是最後一次勘察了虎跳峽。

這次勘察後回到北京,檢查出他身患癌症已到晚期。

病危時,他還把秘書和工程技術人員叫到病床前,口述他關于開發金沙江的設想和規劃,望呈報黨中央和國務院,作決策時的參考。

張沖主張以金沙江的虎跳峽為首期工程,繼之再以金剛峽,分八個梯級開發。以定向爆破辦法人工堆壩,壩成後虎跳峽可容水470億立方米;金剛峽可蓄水800億立方米,這就使金沙江上遊水馴化。

另外,還可開發金沙江兩岸數以億噸計的有色金屬 ,“ 打開金櫃子,能吃萬萬年”,興修虎跳峽水利可收到收益快,就地取材,所需投資少,工程期短的效果。張沖的設想和規劃,曾受到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和賀龍元帥的贊賞。

1980年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張沖開發水能資源的新設想。

張沖還提出了南水北調的藍圖,他主張走西線,就是基本上沿紅軍長征走過的路線往黃河上遊調水,這個藍圖很有見地。

今天全國實施的南水北調工程,有些就是這個藍圖的反映。

張沖在擔任雲南省副省長期間,還是全省治水指揮長。

在他的具體上司群組織下,經過全省人民的艱苦奮鬥,他20世紀50年代上任時,雲南省水田隻有360萬畝,經過近三十年奮鬥,到七十年代末離任,調到北京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時,全省已有1440萬畝水田了。

全省糧食總産達到200多億斤,比解放初期翻了一番多。

1980年10月30日,張沖病逝于北京,享年81歲。

張沖将軍一專多能,戰場上是武将軍,建設是實幹家,雲南人民稱他是戰神、鹽神、水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