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星第一反派于承惠:李連傑拒絕為其作配角,葬禮上吳京含淚悼念

作者:拾壹叔

《少林寺》的成功帶火了一批國内國術家們,于承惠老爺子就是其中之一。

他被影迷們親切地稱為是中國最後一個劍聖,劍術高超,曾獲得過多項劍術冠軍。

他在《少林寺》中展現的那段醉劍一直是影迷們津津樂道的經典場面之一。

于承惠還重新編創了失傳已久的雙手持劍劍法,堪稱一絕。

是以你隻有在老爺子參與拍攝的影視劇中看到雙手持劍才不會覺得别扭。

除了國術上的造詣之外,于承惠還尤其注重内心的修養。

他就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習武先習德的踐行者。

武星第一反派于承惠:李連傑拒絕為其作配角,葬禮上吳京含淚悼念

你要問哪部電影是内地武俠劇的代表作,我認為是《少林寺》,但是要問哪部武俠電影讓波姐感觸最深,當屬《黃河大俠》,這是我兒時記憶中印象最深的電影,沒有之一。

之是以對它印象這麼深,是因為它的磅礴氣勢,它的一絲不苟,以及它的慘烈。

《黃河大俠》是由西安電影制片廠、中原(香港)電影有限公司在1987 拍攝的,它的導演也是《少林寺》的導演張鑫炎。

電影上映的時間是1988年,影片以“黃河”開始。第一次看《黃河大俠》的時候,我才了解了波瀾壯闊這個詞。

1988年,《黃河大俠》上映後,在内地再次引發了觀影狂潮。

武星第一反派于承惠:李連傑拒絕為其作配角,葬禮上吳京含淚悼念

在香港各大影院,本片曆經13天的考驗,就因為票房遇冷,而被迫下架。

對于這一現象,國内大批觀衆紛紛猜測,最終分為兩大原因:

本片的主演于承惠,在香港市場号召力欠佳

雖然說“少林三部曲”在香港市場成績不俗,可是,對于當地的觀衆而言,真正具備号召力的演員,隻有李連傑一人。

李連傑的缺席,也是造成《黃河大俠》票房慘淡的一個因素。

“少林三部曲”中的出色打鬥表現,讓李連傑在港片市場之上,凝聚了一定的票房号召力。

武星第一反派于承惠:李連傑拒絕為其作配角,葬禮上吳京含淚悼念

而從1982年的《少林寺》到1984年的《少林小子》,張鑫炎導演、李連傑出演的“電影組合”,在港片市場之上也積累了不錯的觀衆基礎。

當一位導演與一位演員的銀幕合作,給觀衆留下過于深刻的印象時,二人的“電影組合”一旦拆分,便會對票房成績産生不小的沖擊。

本片重寫實,輕幽默,與當時的香港市場口味不一緻

當時的香港場,生活節奏比較快,不喜歡曆史感濃重的題材,比較接受诙諧、搞笑的劇情設計。

武星第一反派于承惠:李連傑拒絕為其作配角,葬禮上吳京含淚悼念

原劇本中的馬義诠釋較為單薄,是于承惠賦予角色内斂深沉、義薄雲天、善良坦率的鮮明個性。

其出神入化的精妙劍法更是看得人如癡如醉,人與劍達到高度統一,達到如武俠小說中所說人劍合一的至高境界。

男二号江湖藝人車天作為輔助人物,是片中的搞笑擔當。

原來是為李連傑量身定做的人物,卻因為李連傑另起爐竈,拒絕了這個角色,張鑫炎導演從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找到舞蹈演員淳于珊珊代替其出演這個角色。

武星第一反派于承惠:李連傑拒絕為其作配角,葬禮上吳京含淚悼念

武星第一反派于承惠:李連傑拒絕為其作配角,葬禮上吳京含淚悼念。

本應是前途無量,可訓練中的一次事故,讓他摔傷了膝蓋,從國術隊遺憾退役。

從巅峰跌落谷底,他并未向命運低頭。他進入造紙機械廠,成了一名普通勞工,白天工作,晚上繼續習練武技、鑽研武學。

12年後,他創造出了“螳螂劍法”,讓失傳已久的“雙手劍”重歸江湖,由此名聲大噪。

兼具實戰性與藝術美感,他受邀進入影視圈,将真正的中國傳統國術,搬進大熒幕。

白發長髯,仙風道骨,他的形象符合一切世外高人、江湖大俠的定義;更精于劍術,傾盡畢生心血,緻力于傳統武學的研究和推廣。

武星第一反派于承惠:李連傑拒絕為其作配角,葬禮上吳京含淚悼念

他就是中國國術界泰鬥、一代劍聖于承惠。

于承惠,1939年8月16日生于山東蓬萊。

1951年,自幼習武的于承惠進入青島市業餘體育學校系統學習國術。1960年,于承惠在奪得青島市國術比賽全能冠軍後入選山東省體育學院國術隊。

1963年,于承惠在參加華東地區國術比賽時,以一套“醉劍”獲得冠軍。

1979年春天,甯夏回族自治區國術隊邀請于承惠擔任國術教練。

于承惠能夠從影實屬偶然,1981年,他在濟南參加全國國術比賽時巧遇慕名來山東找他的電影《少林寺》導演張鑫炎。

自從踏入影視劇行當。

武星第一反派于承惠:李連傑拒絕為其作配角,葬禮上吳京含淚悼念

《少林小子》原名叫《龍鳳村》,故事本身就十分輕松搞笑,不像《少林寺》那樣苦大仇深。

鮑生鳳也是個一本正經又略帶搞笑基因的正面角色。

《少林小子》同樣得到了空前的成功,其後邵氏公司也看中了少林功夫題材,把李連傑等原班人馬都挖過去出演由劉家良執導的《南北少林》,于承惠又成了片中大反派赫索。

有趣的是于承惠和計春華總是形影不離,于承惠演正面人物時,計春華就是大反派;

于承惠演大反派時,計春華就退居二線演他身邊的打手。

武星第一反派于承惠:李連傑拒絕為其作配角,葬禮上吳京含淚悼念

2012年2月,受導演徐浩峰邀請,他重返大銀幕,在《倭寇的蹤迹》中飾演主角裘冬月。片中,他白發飄灑,留着長須,一派仙風道骨。

電影拍攝時,于承惠依然用真功夫,不吊威亞,氣力不減當年,據說當時撂倒了一衆兒找他切磋武藝的年輕演員。

《倭寇的蹤迹》中有一幕是于承惠在田地裡發勁兒,發的是形意拳的勁兒。這部電影參展48屆金馬獎時,台灣的電影觀衆評說稻田中一幕真的是太經典了。

同年,他又與徐浩峰合作,在電影《箭士柳白猿》裡演了位自我人格受到極度創傷的刺客。

武星第一反派于承惠:李連傑拒絕為其作配角,葬禮上吳京含淚悼念

《黃河大俠》是于承惠第一次擔綱主演,那一年他49歲,他自創的雙手劍(螳螂劍)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盡緻的展現。

于承惠壯年時的形象氣質完全貼合于大衆對“武林高手”的想象。

老年後的形象氣質就是大衆腦子裡“武學宗師”本人。

是以說正如本片海報上所寫“真打,真摔,緊張,驚險”,于承惠的雙手劍不是花架子,是實戰實用武器。據說在拍攝電影《倭寇的蹤迹》時,有年輕的演員找于承惠挑戰劍術,都一一擺平。遺憾的是于承惠奸惡計春華都已不在,大師漸凋零,後人難為繼,大俠演大俠,此後再無人。

武星第一反派于承惠:李連傑拒絕為其作配角,葬禮上吳京含淚悼念

《南北少林》,《連城訣》,《神雕俠侶》,《七劍下天山》,《少林寺傳奇》,《倚天屠龍記》,《四大名捕》等作品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在這些影視作品當中,都有于承惠先生的奉獻,一直到2014年的時候,先生還參演了《白發魔女傳之明月天國》,2015年7月4日,于承惠在拍攝電視劇《清廉魏征》中途因感染肺病與世長辭,終年76歲。

這部電視劇至今也未能完成,他身後還欠下和徐皓峰導演的三部片約未能完成,這也成了觀衆永久的遺憾。

武星第一反派于承惠:李連傑拒絕為其作配角,葬禮上吳京含淚悼念

一代國術宗師離去,吳京、吳樾,等衆星紛紛為他送行,中國武俠片中從此少了一位真正的大俠,

獨留他的傳奇在江湖回蕩……

從耀眼的國術冠軍,到一個普通的勞工,從武館教頭,到武打明星,再到最後的劍術大師甚至是劍仙,于承惠先生的一聲經曆了太多的起起伏伏,但無論生活出現怎樣的變化,先生對國術的熱愛一直都沒有減少,這或許就是我們應該向先生學習的地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