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月27日訊(記者楊沖)日前,"渤海銀行儲戶28億元存款質押擔保"事件持續發酵。
江西濟民信托集團有限公司("濟民信托集團")、無錫吉藝山山藥業有限公司("杉杉藥業")及其關聯公司南京恒生藥業有限公司("恒生藥業")的兩家子公司于2020年11月在渤海銀行南京分行存入多筆存款,總存款33億元。
然而,在兩家企業不知情的情況下,28億元的存款被用作華業石化南京有限公司("華業石化")的貸款質押擔保。2021年8月19日,渤海銀行南京分行從業人員緻電山下制藥法定代表人江華,核實"有辦理存款單質押業務的真實意願",企業明确否認了5億元未質押,但企業明确否認,未兌現。
上述事件發生後,濟民信托集團于2021年9月3日向無錫警方報案,目前案件正在調查中。
吉民信托集團在接受中央電視台采訪時表示,"項目建設資金和兩家子公司的營運資金均已質押,直接導緻項目暫停。希望警方盡快查明真相,盡快追回涉案款項。"
目前,該事件正變得越來越複雜。10月24日淩晨,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發表聲明稱,"發現企業間異常行為,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依法尋求司法解決,并承諾一如既往地堅決維護客戶的合法權益,確定客戶資金安全,維護金融秩序穩定。"
而與智民信托集團沒有關系的擔保公司——華業石化的身份變成了一個謎。

(圖來自CFP)
提供質押融資的創新存款産品
濟民信托集團是江西一家現代化大型健康産業集團,涵蓋醫藥、能源、投資等領域,總部位于南昌。
據濟民信托集團介紹,此次事件涉及的資金為其兩家子公司的項目建設資金和流動性,以及兩家公司首次在渤海銀行南京分行開戶,通過企業網上銀行購買渤海銀行"新易存款"存款産品。
公開資料顯示,"新易存款"為渤海銀行推出創新存款産品,産品短期價格優勢明顯,網上購買簡單低起點,支援到期自動續費、多次提前取款和質押融資。
央視記者從渤海銀行客服人員了解到,"新易存款"屬于一種公開存款産品,可以通過網絡櫃台或電子管道購買,其中通過營業網點櫃台購買,單筆存款金額為50萬元;存款期限為10天至1080天,以1天為增量。在存款期間,存款期間可以多次提取,保留的本金不低于存款金額,否則應由賣方處理。至于質押融資,渤海銀行客服表示,"必須遵守本行的信用和風險管理要求"。"
"當時,由于存款需求,開戶時,渤海銀行南京分行推薦了這個産品,我們買了它,"濟民信托集團說。而定期存款,到期是存款回報最大化的時候,是以不着急,不會去提早取款。"
不過,濟民信托集團強調一個細節,稱登入渤海銀行的電子銀行賬戶時,頁面隻顯示存款是否在賬戶中,而看不到賬戶存款的具體狀态,比如是否有質押、當機等。
(圖為智民信托集團)
對此,記者作為企業向渤海銀行的一位客戶經理表示,使用者可以看到資金在質押狀态下,但不能使用。
此外,記者從多家銀行業人員了解到,銀行在辦理存款質押業務時,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流程,業務人員需要寫報告,逐漸向上彙報、審計、簽字。同時,有銀行業人士表示,如果企業是第一次進行質押業務,需要評估質押的人員、涉及業務的人員、評估公司、客戶等幾十家。
檢查列印、查詢信回複等環節風控漏洞
濟民信托集團表示,該公司與擔保公司華業石化沒有關系,也從未與銀行簽訂質押擔保合同或授權他人辦理質押,更不用說在相關材料上蓋章了。
"8月21日,當我們與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總經理胡兆峰和總經理助理關鵬成見面時,另外兩個不認識的人來了,說他們來自華業石化,我們知道有一家公司。"濟民信托集團表示。
據悉,兩家公司将濟民信托集團的28億元存款轉化為貸款質押擔保,如果完成該過程需要加蓋約300個公章。
"事件發生後,我們開始内部進行内部檢查,"濟民信托集團告訴中央電視台。我司内部分工非常嚴格,特别是涉及大型企業,公章由不同部門、不同人員管理,任何使用公章從公司的OA系統中送出,經過層批申請。我們可以通路旅行等所需的所有準許結果和貸款記錄,但沒有一個顯示任何問題。"
濟民信托集團提供的錄音顯示,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總經理助理管鵬成說,"我認為該行一定存在漏洞,從檢查印刷,你達到80%以上,通過,并沒有打電話給法人。"
事實上,渤海銀行南京分行在回信詢問時也存在問題。
2021年3月,無錫方盛會計師事務所對山口藥業進行審計時,向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發出詢問函,其中杉杉藥業南京分行在"杉山藥業在渤海銀行的7筆存款合計10.1億筆"的内容下,回複"确認項目與本行記錄的資訊一緻", 保證或其他使用限制"。
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總經理胡兆峰向濟民信托集團承認,兩家公司在每次存款後幾天内就已質押。
針對渤海銀行在風控管理、産品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等,央視記者發來渤海銀行的采訪提綱,截至新聞稿釋出,尚未收到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