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豆瓣8.3《如晴天,似雨天》:沖破社會階級,我隻看到單純的人性01. 相遇:斯人若彩虹,遇上方可知02.相知:白首如新,傾蓋如故03. 分離:你從豔陽中來,也在燦爛中離開04. 為何平平淡淡,卻牽動人心

《如晴天,似雨天》是一部文藝片,劇情不算出跳,卻讓人們在看到結尾時意猶未盡,不願意它就這樣結束。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12歲的富家之子和一個 23歲的貧窮之女相遇,相知,最終兩人找到自我的故事。

生活在曼哈頓的神童雷吉,自幼生活優渥,精通數學與大提琴,但卻過着孤獨的生活。出生在紐約底層的埃蓮諾,剛和男友吵架分手,生活窮困潦倒。恰在這時,雷吉需要一個臨時保姆。命運的安排,讓毫無經驗的埃蓮諾接受了這份工作。這兩個生活迥異的人,也是以有了交集。

《如晴天,似雨天》是劇中男主角創作的樂曲名。這個影片,就和它的名字一樣,從頭到尾散發着文藝氣息。沒有好萊塢的驚喜高潮,也沒有韓劇的凄美愛戀,也沒有出人意料的情節反轉,隻是簡簡單單的故事,普通卻耀眼,平淡卻撩撥人心。就好像在大夏天喝了一杯冰鎮綠豆湯,一切足夠,不多不少。

本文,就将從雷吉和埃蓮諾的相遇、相知、分離,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如晴天,似雨天》能夠打動人心。而在最後部分,我将總結一下為何文藝片,沒有高潮更疊,卻能俘獲人心。

豆瓣8.3《如晴天,似雨天》:沖破社會階級,我隻看到單純的人性01. 相遇:斯人若彩虹,遇上方可知02.相知:白首如新,傾蓋如故03. 分離:你從豔陽中來,也在燦爛中離開04. 為何平平淡淡,卻牽動人心

<h1 class="pgc-h-arrow-right">01. 相遇:斯人若彩虹,遇上方可知</h1>

埃蓮諾是在走投無路時,偶然獲得了作為雷吉保姆這個工作機會。對于她而言,好像是上天關了她人生所有的大門,還好不忘留一扇窗。

第一次去接雷吉放學的那一天,陽光明媚。但埃蓮諾見到雷吉的第一面,不是在校門口,而是在琴房。

台上的雷吉,看似稚嫩的臉龐,卻有着并不屬于這個年紀的惆怅。他拉着大提琴,音樂悲傷又美麗。埃蓮諾作為全場唯一的聽衆,靜靜地聽着,眼裡泛着淚光。或許從那時候開始,她心裡某個柔軟的角落,已經被雷吉所占據。

豆瓣8.3《如晴天,似雨天》:沖破社會階級,我隻看到單純的人性01. 相遇:斯人若彩虹,遇上方可知02.相知:白首如新,傾蓋如故03. 分離:你從豔陽中來,也在燦爛中離開04. 為何平平淡淡,卻牽動人心

而對于雷吉而言,與埃蓮諾相遇,他的天空開始出現了顔色。雷吉的母親,是個嚴厲的女人。為他井井有條地安排好了一切,卻沒有給他足夠的關愛。平日的雷吉,除了自己靜靜看書,便是獨自練琴,一切都是孤身一人。司機和保姆,都隻是照顧他的生活,沒人關心他的精神世界。

可埃蓮諾不一樣,她會陪他在公園裡的小路上聊天,會帶他去吃放滿味精的中式炒面,會相伴一起去看畫展,也會自然地分享她分手的故事。他們一起吐露心聲,分擔彼此地快樂和痛苦。

豆瓣8.3《如晴天,似雨天》:沖破社會階級,我隻看到單純的人性01. 相遇:斯人若彩虹,遇上方可知02.相知:白首如新,傾蓋如故03. 分離:你從豔陽中來,也在燦爛中離開04. 為何平平淡淡,卻牽動人心

我們被雷吉和埃蓮諾的相遇所打動,是因為孤獨的雷吉,像極了同為孤獨患者的我們。我們失落的,不是我們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旅遊,一個人看電影。我們失落的,是我們對這個世界有許多真知灼見,有許多奇思妙想,有許多感同身受,但身邊卻沒有人可以分享。

記得《晝顔》裡說過,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相遇的機率,是180億分一。

雷吉是幸運的,他遇見了埃蓮諾,陪他度過了12歲中最美麗的時光。

和你相遇便是晴天。所有的天氣所有的灰暗都留給過往,從遇見你開始,凜冬散盡,星河長明。

<h1 class="pgc-h-arrow-right">02.相知:白首如新,傾蓋如故</h1>

雷吉和埃蓮諾,是從什麼時候,逐漸熟悉,彼此相知的呢?

我想,是從雷吉陪埃蓮諾回家看望父親開始的吧。

埃蓮諾得知父親病重後,決定回家去看父親最後一眼。這時的雷吉提出他願意陪埃蓮諾一起回去,陪在她身邊,為她分憂。

豆瓣8.3《如晴天,似雨天》:沖破社會階級,我隻看到單純的人性01. 相遇:斯人若彩虹,遇上方可知02.相知:白首如新,傾蓋如故03. 分離:你從豔陽中來,也在燦爛中離開04. 為何平平淡淡,卻牽動人心

雷吉也終于親眼見識到了埃蓮諾的原生家庭。埃蓮諾的家不富裕,布置雜亂。她的母親和叔叔為人自私,在父親病重時,也不願意去看看躺在病床上的父親。她的妹妹,在酒吧裡打工,為人叛逆,對于姐姐,也充滿敵意。一家人,隻是有着血緣關系的陌生人,充滿争吵,沒有情感。

想必,埃蓮諾的童年,和雷吉一樣,都是孤獨的。雷吉住着空蕩蕩的大房子,母親不聞不問,于他而言,陪伴他的隻有自己。埃蓮諾住在擁擠的小房子中,親人冷漠相待,親情分崩離析,于她而言,亦隻有自己。雷吉或許在這個時候發現,原來世界上,還是存在着感同身受,盡管他們的成長軌迹完全不同。

豆瓣8.3《如晴天,似雨天》:沖破社會階級,我隻看到單純的人性01. 相遇:斯人若彩虹,遇上方可知02.相知:白首如新,傾蓋如故03. 分離:你從豔陽中來,也在燦爛中離開04. 為何平平淡淡,卻牽動人心

因為家裡實在太過嘈雜與雜亂,埃蓮諾帶雷吉去了酒店入住。在這個寂靜的夜晚,埃蓮諾首次講述了自己成長的故事。她其實與音樂,也有不解之緣。她從4年級開始,就學習彈奏科内爾管,高中進了全明星隊,曾在希拉裡面前進行彈奏,後來更是被茱莉亞音樂學院錄取。但現實卻跟她開了一個玩笑,她因為生活所迫,放棄了入學,去了餐廳當服務員,甚至在窮困潦倒時,當掉了科内爾管。

"若不是因為生活,誰會放棄音樂",這或許是屬于音樂家們的無可奈何。這不經讓我想起了《海上鋼琴師》中的馬克思,在生活所迫下,賣掉小号時的不舍,悲傷與無奈。轉身走向店門口,再次轉身走向小号,請求典當行的老闆讓他在吹奏最後一首曲子。小号于他而言,不僅僅是樂器,也是他的音樂夢想。同樣的,科内爾管對于埃蓮諾而言,是她寄托的精神世界,但她不得不拱手相讓,屈服于現實世界。這也就不難了解,為什麼埃蓮諾在初見雷吉彈奏《like sunny, like rain》時,眼裡閃爍淚光,那是她丢失的音樂夢呀!

廖一梅在《柔軟》中說"每個人都很孤獨。在我們的一生中 ,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雷吉和埃蓮諾,因為他們的童年和對音樂的感悟,從相遇變到了相知。他們各有各的音,也成為了彼此的知音。他們隔着年齡,一見如故。

埃蓮諾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雷吉的藝術觀。還記得初次見面後,埃蓮諾問雷吉,你以後會做藝術家麼?雷吉回答"不會,藝術作為一種語言,已經滅絕了。"當時,他也執意放下大提琴,因為大提琴的聲音,已經過時了。可雷吉在聽了埃蓮諾的故事後,在回家的路上,他一再對埃蓮諾說:"你不好好展現自己的才華,那就是在犯罪。"此刻在他心中,藝術,應該重生了吧。

豆瓣8.3《如晴天,似雨天》:沖破社會階級,我隻看到單純的人性01. 相遇:斯人若彩虹,遇上方可知02.相知:白首如新,傾蓋如故03. 分離:你從豔陽中來,也在燦爛中離開04. 為何平平淡淡,卻牽動人心

我們感動于雷吉與埃蓮諾的相知,是因為他們突破了年齡、階層、世俗的差距,彼此真心地去了解對方,鼓勵對方。人與人之間,唯了解最難。就像現實生活中,父母不了解孩子背井離鄉,去追尋心中遙不可及夢想的舉動。年輕人不了解老人一坐一下午,享受回憶的快樂。因為不了解,雙方甚至産生對峙,産生争吵,固守己見,卻不願邁出一步,試着踏入對方的世界。

雷吉和埃蓮諾的心心相惜,讓我們看到,沒有隔閡又不留痕迹的如水的感情,對人究竟有多麼可貴。

<h1 class="pgc-h-arrow-right">03. 分離:你從豔陽中來,也在燦爛中離開</h1>

埃蓮諾是臨時保姆,終要離開雷吉的家,隻是那一天,比想象得更快。

離開那一天,堅強地雷吉哽咽了,他哭着對埃蓮諾說:"認識你真的很好,真的很難想象我和你隻相處了幾個月,感覺我像認識了你一輩子。"在那一刻,雷吉終于像個12歲的孩子,

在難過時,不用強忍,可以用眼淚表達自己的悲傷。

豆瓣8.3《如晴天,似雨天》:沖破社會階級,我隻看到單純的人性01. 相遇:斯人若彩虹,遇上方可知02.相知:白首如新,傾蓋如故03. 分離:你從豔陽中來,也在燦爛中離開04. 為何平平淡淡,卻牽動人心

埃蓮諾明白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她對雷吉說:"你知道我沒法陪你一輩子。"随後她蹲下,給了男孩輕輕一吻,叮囑他做個好孩子。

這樣的分别,讓人動容。相遇又别離,不就是人生的常态麼。輕輕地來,輕輕地走,沒有生離死别,沒有藕斷絲連。我們在分離中明白,人與人之間即使有再深的緣分,也是有時限的,人與人之間的陪伴,從來都不是一條漫無邊際的直線,而是一個線段,彼此走過一段路後,就此一别兩寬。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一個人,跟他在一起的每一刻都陽光閃耀,分别後會眼眶濕潤,好像天氣都開始陰雨綿綿,那這個人,住進了你的心裡。

豆瓣8.3《如晴天,似雨天》:沖破社會階級,我隻看到單純的人性01. 相遇:斯人若彩虹,遇上方可知02.相知:白首如新,傾蓋如故03. 分離:你從豔陽中來,也在燦爛中離開04. 為何平平淡淡,卻牽動人心

影片的最後,埃蓮諾回到家裡,收到了雷吉寄給她的科内爾管以及樂譜。畫面的一邊,是雷吉再次拾起了他的大提琴,埃蓮諾再次吹起了她的科内爾管,隔着時空,合奏了一曲《like sunny, like rain》。演奏結束後,鏡頭切回到少年,他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學校的長椅上看書,生活仍舊這樣繼續。但他知道,世界上的某一處,還有和他靈魂産生共鳴的埃蓮諾,他并不孤單。跟她在一起的時光全都很耀眼,因為天氣好,因為天氣不好,因為天氣剛剛好。

離别後,人間煙火,山河遠闊。無一是你,無一不是你。

<h1 class="pgc-h-arrow-right">04. 為何平平淡淡,卻牽動人心</h1>

《如晴天,似雨天》拍得既慢又美,是典型的文藝片。但為何如此平淡,卻能撩撥人心,讓人意猶未盡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3點:

1、 影片的基調是慢

看文藝片,觀衆們好似與喧鬧的世界隔離,為心靈找一個歸宿。就好像這部影片中,沒有快速切換的鏡頭,多數時候看到的都是陽光下,男主和女主或是散步,或是聊天,或是乘車悠悠遠去,讓人覺得歲月靜好,真美。

2、 影片中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符号

文藝片因為情節沒有高潮疊起,人物通常沒有很大的沖突,那讓觀衆印象深刻的,往往是一個符号。這個符号,可以是一首歌,也可以是一個場景,亦或是一句話。在這部影片中,無疑就是這首《like sunny, like rain》,隻要這首歌一響起,又美麗又悲傷,讓人不經就聯想到雷吉和埃蓮諾的相遇以及他們的分離。

類似的,還有在影片《再次出發之紐約預見你》,當一首耳熟能詳的《lost stars》,會将人們帶入到男女主追尋音樂夢的激情。

人們之是以能記得這些符号,是因為它們讓影片中平凡的瞬間都充滿了意義,通過視覺和聽覺,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印記。

3、 影片的共情力

好的文藝片通常都能引起關注的共鳴。沒有矯揉造作,隻有滿腔真誠,将主角們的情愫表達得不濃不淡,恰到好處。

此外,文藝片大多都來自于細節的見微知著。導演把最日常的東西拿出來,進行放大和深度刻畫,讓觀衆産生似曾相識的共鳴。在這部影片中,我認為是雷吉和埃蓮諾之間短暫的相處,卻産生了深刻的了解。

會讓人聯想到自己,在我們的生命中,是否也有匆匆的過客,或許在旅遊途中遇見,或許在街頭短暫休息相遇,不過幾分鐘的交談,卻一見如故,哪怕我們會散落在海角天涯,但對這個人卻記憶猶深。

總結一下:

在這個時代,我們都會在某個時刻與他人相遇,一起互相結伴,走過一段路,在某一地點,又與他人告别。

不用悲傷,人生難免有分離。當這一天來臨時,我們不用哭不用鬧,因為分離是如此稀松平常,而我們的相遇,才是如此可遇不可求。

你走後,或許我的心裡會下一場大雨。但是我知道,雨後,又是一場晴天。

豆瓣8.3《如晴天,似雨天》:沖破社會階級,我隻看到單純的人性01. 相遇:斯人若彩虹,遇上方可知02.相知:白首如新,傾蓋如故03. 分離:你從豔陽中來,也在燦爛中離開04. 為何平平淡淡,卻牽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