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上海國際電影節為大家公布了今年“向大師緻敬”單元的第四位電影大師——約翰·卡薩維蒂,雖然這位美國電影大師對于馬丁·斯科塞斯、王家衛等導演影響深遠,但對于國内觀衆來說相對比較陌生。本次卡薩維蒂回顧展放映的七部影片,基本涵蓋了他每個創作階段的重要作品,觀衆能一次看盡他的風格确立與轉型,包括驚豔處女作和真正意義上的遺作。
約翰·卡薩維蒂和妻子吉娜·羅蘭茲
影子
Shadows
- 1958 -
卡薩維蒂導演處女作。本片深受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影響,講述黑人族裔家庭三兄妹各自面對事業、愛情和生活困境的故事,反映紐約底層人群的生活。影片中的著名長鏡頭和前所未有的真實聲效等影史突破性成就,皆源于制作時的簡陋與意外:因無法支付室外拍攝許可費用,不得已進行“非法拍攝”,為躲避巡警,幾乎所有室外場景皆在朋友放哨下,采用“遊擊隊式”作業方式于大街、窗外等露天環境下偷偷摸摸地完成。本片第一版拍完之後因技術問題而幾乎全盤放棄,次年總結經驗教訓後采用相同演員重起爐竈拍出第二版,也就是被威尼斯電影節平行單元授予大獎的通行版。
看點
即便沒錢,攝影機也不能停
面孔
Faces
- 1968 -
卡薩維蒂的裡程碑之作。卡薩維蒂在衆人反對下自掏腰包二十二萬美金,與志願者團隊耗時四年共同制作完成。他将人生感悟投入本片,每個男性角色皆有其本人影子。影片通過講述一對中産階級夫婦因家庭沖突雙雙出軌,窺探美國中産階級冰冷婚姻的社會病症。本片主要在卡薩維蒂和其嶽母家中于夜間用兩台16毫米錄影機拍攝完成,共拍攝到115小時素材,小組團隊利用業餘時間剪出130分鐘成片。期間還遇到音軌故障,資金有限的他們花費兩個月,硬是一幀一幀地手動将音軌修複完成。時年18歲的斯皮爾伯格曾在拍攝期間擔任過卡薩維蒂三天的私人助理。影片入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創劇本獎,并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等兩項大獎。
低成本制作大赢家
夫君
Husbands
- 1970 -
本片是“《面孔》的附屬品”,即在卡薩維蒂為籌集《面孔》的拍攝資金時孕育而生。卡薩維蒂為本片前期籌備四百餘頁筆記,耗時一年補充故事内容,修改不下五個版本草稿,同兩位主演彼得·法爾克與本·戈紮那在集體讨論中,共同完成劇本。本片以二段式叙事風格,講述三位丈夫因夥伴的突然去世,決心暫時抛下妻兒,一同短途旅行。他反對按照詳盡計劃拍攝,讓演員在既定故事大綱中即興發揮表達真實情感,使得這部影片充分展現了卡薩維蒂的集體創作精神。本片憑借半紀實半虛構的獨特編劇手法提名金球獎最佳劇本獎。
三夫旅行宿醉記
受影響的女人
A Woman Under the Influence
- 1974 -
卡薩維蒂夫婦最高成就作品。本片是卡薩維蒂為妻子吉娜·羅蘭茲度身定做的作品,夫婦兩人也是以雙雙獲得奧斯卡提名(最佳導演和最佳女主角)。影片講述了一位患有心理疾病的母親無法處理家庭社會人際關系,丈夫忍痛送她去精神病院接受治療的故事。羅蘭茲在卡薩維蒂的強壓下,用反差鮮明的表演展現了美國當代女性深陷困境時的痛苦。卡薩維蒂為拍攝本片還抵押了房子,邀請親朋好友共同出演,耗時一年多完成後期制作。因無人發行,卡薩維蒂奔走遊說一年後終得以在商業影院上映。
首演之夜
Opening Night
- 1977 -
卡薩維蒂個人最得意之作。本片靈感來源于《彗星美人》(1950)和《一個明星的誕生》(1954),由卡薩維蒂和羅蘭茲在争執中共同創作、同台演出,是兩人真實生活經驗寫照。本片傾注了羅蘭茲對表演的了解,以戲中戲和雙重人格的方式,講述一位中年女星因目睹粉絲的車禍現場而走向崩潰邊緣。卡薩維蒂經曆了拍攝生涯中最大挑戰和折磨,短缺資金無法供養龐雜演職人員,不得不四處接戲賺取片酬後貼補制作。本片雜糅了驚悚和超現實主義風格,一改卡薩維蒂往日紀實風格,羅蘭茲憑借精妙演技摘得柏林電影節銀熊獎最佳女演員的桂冠。
女性中年危機的超現實體驗
女煞葛洛莉
Gloria
- 1980 -
卡薩維蒂商業上最成功的作品。本片獲得400萬美金的拍攝預算,是卡薩維蒂有史以來制作成本最高、制作團隊最成熟的一次。在拍攝周期限定為兩個半月的情況下,卡薩維蒂以紐約貧民窟街區為背景,借由公路片結構,講述葛洛莉受危難夫妻囑托,帶着他們的孩子菲爾遠離黑手黨一起逃亡的故事。本片開啟了黑幫類型片題材的新模式,是《這個殺手不太冷》的靈感來源。羅蘭茲飾演的葛洛莉成為銀幕經典女性形象,《重慶森林》中林青霞的人物造型直接向她緻敬。本片榮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羅蘭茲憑借本片第二次入圍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
卡薩維蒂的創新黑幫片
愛的激流
Love Streams
- 1984 -
卡薩維蒂真正意義上的遺作。本片改編自加拿大作家泰德·阿蘭的劇本《我見過你切檸檬》,講述一對各自家庭混亂的兄妹互相扶持一段時光的故事。本片可視為卡薩維蒂的自傳,其雙親去世的悲痛情緒彌漫于全片,并為此投入前所未有的詩意與夢幻。卡薩維蒂在拍攝時酗酒成瘾,深知自己時日不多,其在片末孤獨的獨角戲恰似正向生活、觀衆和藝術提前告别,編織屬于他的《暴風雨》,并為影史貢獻了最經典動人的演技之一。本片榮獲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和費比西影評人獎。
卡薩維蒂真正意義上的遺作
卡薩維蒂的電影總是融入了他對于生活的自身看法,其影片所呈現的就是生活中最真實的一面。看他的電影,你會感受到被生活漩渦裹挾着的局促壓迫,以及愛的痛苦激蕩。他曾說過:“我相信很多人都誤以為生活是甜蜜的。生活其實并不甜蜜,它是艱苦的,是令人惱火的。”希望觀衆能夠通過這次卡薩維蒂回顧展,對電影、對人生有新的感悟。
歡迎持續關注我們,第一時間擷取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重磅片單。
注:如遇片目變動,以實際排片為準。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片單彙總
向大師緻敬丨安哲羅普洛斯
放送 | 重建 | 獵人 | 養蜂人 | 霧中風景 | 哭泣的草原 | 時光之塵
向大師緻敬|布列松
死囚越獄丨扒手丨溫柔女子丨夢想者四夜丨武士蘭士諾丨錢
鄉村牧師日記 | 聖女貞德的審判 | 驢子巴特薩 | 穆謝特
向大師緻敬丨弗雷德裡克·懷斯曼
印第安納的蒙羅維亞丨提提卡失序記事丨在伯克利丨國家美術館丨舞:巴黎歌劇院的芭蕾
向大師緻敬丨卡薩維蒂
影子丨面孔丨夫君丨受影響的女人丨首演之夜丨女煞葛洛莉丨愛的激流
SIFF經典丨影史推薦
潘多拉的魔盒
SIFF動畫丨阿基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