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雅稱“潇湘”,湖南省地級市。
想來,我們對永州的第一印象,可能來自于柳宗元寫的《永州八記》。這位文豪被貶此地後,寫下了永州當時的樣貌。
除了柳宗元這位名聲顯赫的大文豪,永州還是懷素、黃蓋、周敦頤、李達、陶鑄等曆史名人的故鄉。
永州曆史文化的厚度,可見一斑。
上溯至新石器時代,智慧的永州人已經開始在石器、陶器上畫上花紋裝飾。
永州在隋朝以前稱“零陵”。得名于“舜葬九嶷”的傳說。
《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為零陵”。
夏,此地屬荊州,春秋戰國,屬楚國,秦,屬長沙郡。
永州,出了有九嶷山等山巒,更有大大小小七百多條河流。其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湘江、潇水。
山水養育了永州,這裡出現了祁劇、零陵花鼓戲、祁陽小調、木偶戲等地方戲曲,生動有趣。
今天,讓我們打開永州的相冊,看一看它的百年曆史。
本文作者:顧返予;稽核:陳少鹄

1891年,停泊在永州内河的船隻,都是木船,不大,這條河流可以通往湘江。
清末,永州的鄉村,房屋小小的,有階梯一樣的田地。
清末,永州鄉村,坐落在山中,有婦人背着小孩路過。
清末,永州河邊的水車,是當時很重要的農具。
清末的水車。
清末,永州,正在舂米的孩子。三個小孩子一起使用大器具才舂得動。
清末,永州村子裡的牛,它們負責幫助主人耕地。
清末,這些碼得整整齊齊的都是土磚,正在接受陽光曬照。
清末,磚窯前的勞工們。
清末,農民正在收割水稻,用的是鐮刀,十分辛苦。
清末,永州人抽着煙下着棋。
清末,人們正好奇地看向鏡頭。
清末,教會學堂的女生們。
英國聖公會教會學校。
清末,永州的街巷上,有人挑着扁擔走過。
清末,中西合璧式的房子。
清末,一家人的合照,可以看出家境不錯。
清末,青雲塔,高聳入雲。這座塔始建于1859年,在1919年重建。飽經風霜。
清末,遠觀青雲塔,塔影在水裡。
清末,永州的城門。
清末,永州雪景,十分美麗。
清末,永州的城牆在雪地覆寫之下。
20世紀80年代的永州火車站台,柱子上的漆已經剝損了。
20世紀80年代,人們坐火車時,探出腦袋,十分開心。
20世紀80年代的一對夫婦的結婚證
20世紀80年代的永州街上,還有廣告牌。
20世紀80年代,學生上課用的是算盤。
20世紀80年代的永州,公共汽車每次都是擠滿人。
20世紀80年代,當時人們去銀行存錢的視窗,沒有安裝防彈玻璃。
1989年的潇湘中路明洞,當時這裡還比較荒涼。
1996年的煙卷廠。
百年曆史,從零陵到永州,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傳奇,藏在了一張張老舊的照片中,藏在了曆史中。而永州的未來,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本文配圖全部來源于網絡,部分照片作者與來源不詳,圖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文字嚴禁洗稿及未經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