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葉甫蓋尼▪奧涅金》藝術特色賞析

作者:跟芳芳學文學
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葉甫蓋尼▪奧涅金》藝術特色賞析

圖檔

在了解完19世紀法國幾位才華出衆的浪漫主義代表作家之後,我們繼續前行,來探訪19世紀俄國文學史上那些光彩奪目的文學巨匠。

作為俄羅斯著名的文學家,偉大的詩人、小說家,現代俄羅斯文學的創始人,現代标準俄語的創始人,亞曆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的大名衆人皆知。而許多讀者知道普希金,是從《葉甫蓋尼▪奧涅金》開始的。

《葉甫蓋尼▪奧涅金》作為詩體長篇小說,講述了貴族青年奧涅金身處上流社會所親曆的一系列故事。四處閑逛、參加酒宴、鄉村旅行等,讓奧涅金看清了上流社會人士的虛僞、陰險、無恥,同時也對奢華浮靡的貴族生活心生厭倦,對清新淳樸的新生活充滿向往。

一方面,奧涅金和自己所屬的上流社會格格不入,對自己身邊的酒肉之徒充滿厭惡;另一方面,奧涅金又是一個消極懶散、一事無成的人,他缺乏清晰的人生目标和奮鬥理想,無法為人民的解放事業作鬥争。處在社會夾縫中的奧涅金,漸漸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感覺自己成為了無處容身的“多餘人”。

《葉甫蓋尼▪奧涅金》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奧涅金,是俄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多餘人形象。自普希金創造了奧涅金這一多餘人形象之後,俄國文學史上的其他作家也紛紛開始嘗試,形成了一組由貴族知識分子組成的“多餘人”群像。萊蒙托夫《當代英雄》中的畢巧林、屠格涅夫《羅亭》中的羅亭,岡察洛夫《奧勃洛摩夫》中的奧勃洛摩夫,都是俄羅斯文學作品中典型的多餘人形象。

從文學層面來看,“多餘人”群像有何特點呢?通常來講,“多餘人”群像是“既非孔雀,又非烏鴉”的中間人物。他們既有優點,又有缺點。造成這種缺點的因素,除了與他們自己階級、思想上的局限性有關以外,還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

在整個俄國社會越來越腐敗黑暗之際,多餘人看到了社會中種種醜惡不公的現象,想要推動社會改革卻又發覺自己勢單力薄,這使他們陷入了精神苦悶的境地之中。作家借助此類人物來反映社會問題,希望扭轉時局,改變殘酷的現實,這也是該作品所具有的鮮明的現實主義意義。

融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于一體,讓《葉甫蓋尼▪奧涅金》充滿了獨特魅力。小說的女主人公達吉雅娜是普希金為俄國生活樹立的一個“理想”。在書中,普希金親切地稱她為“我的可愛的理想”、“我可愛的女幻想家”。達吉雅娜身上的高尚、純潔、美麗、淳樸、無私、友善等個性特點,展現着俄羅斯人民和俄羅斯民族的力量與品質。

普希金用達吉雅娜身上的燦爛光輝,與奧涅金身上的某些光輝互相映照,刻畫了他們的某些共同點,例如:批判社會中的醜惡、對勞苦大衆充滿同情。與此同時,普希金也把達吉雅娜的優點和奧涅金的缺點進行對比,展現了他對人性的審視和對生命的感悟。普希金揭示了一個重要的處世原則:人要學會在内在世界與外在世界之間找到平衡。

在社會中,人要注意超越狹隘的自我,必要時能夠犧牲個人利益,以集體利益為先,以求達到一種更高層次的人生境界。而一味放大“小我”的形象,将會在“大我”的世界裡失去立足之地。

人是社會性動物,不能脫離社會群體而獨自生存。連斯機、奧爾加、列茨基等人,是一群渺小而平凡的普通人。他們在追求愛情、開創事業的過程中,各有各的歡樂,各有各的悲傷。借助這些人物,普希金抒發了自己的希望與追求,表達了自己的文藝觀點和價值取向。作為一個純粹的俄國詩人,普希金無疑用浪漫又現實的筆調描繪了多彩的俄國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