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叶甫盖尼▪奥涅金》艺术特色赏析

作者:跟芳芳学文学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叶甫盖尼▪奥涅金》艺术特色赏析

图片

在了解完19世纪法国几位才华出众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之后,我们继续前行,来探访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上那些光彩夺目的文学巨匠。

作为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现代俄罗斯文学的创始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的大名众人皆知。而许多读者知道普希金,是从《叶甫盖尼▪奥涅金》开始的。

《叶甫盖尼▪奥涅金》作为诗体长篇小说,讲述了贵族青年奥涅金身处上流社会所亲历的一系列故事。四处闲逛、参加酒宴、乡村旅行等,让奥涅金看清了上流社会人士的虚伪、阴险、无耻,同时也对奢华浮靡的贵族生活心生厌倦,对清新淳朴的新生活充满向往。

一方面,奥涅金和自己所属的上流社会格格不入,对自己身边的酒肉之徒充满厌恶;另一方面,奥涅金又是一个消极懒散、一事无成的人,他缺乏清晰的人生目标和奋斗理想,无法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斗争。处在社会夹缝中的奥涅金,渐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感觉自己成为了无处容身的“多余人”。

《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自普希金创造了奥涅金这一多余人形象之后,俄国文学史上的其他作家也纷纷开始尝试,形成了一组由贵族知识分子组成的“多余人”群像。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都是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多余人形象。

从文学层面来看,“多余人”群像有何特点呢?通常来讲,“多余人”群像是“既非孔雀,又非乌鸦”的中间人物。他们既有优点,又有缺点。造成这种缺点的因素,除了与他们自己阶级、思想上的局限性有关以外,还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在整个俄国社会越来越腐败黑暗之际,多余人看到了社会中种种丑恶不公的现象,想要推动社会改革却又发觉自己势单力薄,这使他们陷入了精神苦闷的境地之中。作家借助此类人物来反映社会问题,希望扭转时局,改变残酷的现实,这也是该作品所具有的鲜明的现实主义意义。

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体,让《叶甫盖尼▪奥涅金》充满了独特魅力。小说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是普希金为俄国生活树立的一个“理想”。在书中,普希金亲切地称她为“我的可爱的理想”、“我可爱的女幻想家”。达吉雅娜身上的高尚、纯洁、美丽、淳朴、无私、友善等个性特点,体现着俄罗斯人民和俄罗斯民族的力量与品质。

普希金用达吉雅娜身上的灿烂光辉,与奥涅金身上的某些光辉相互映照,刻画了他们的某些共同点,例如:批判社会中的丑恶、对劳苦大众充满同情。与此同时,普希金也把达吉雅娜的优点和奥涅金的缺点进行对比,体现了他对人性的审视和对生命的感悟。普希金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处世原则:人要学会在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之间找到平衡。

在社会中,人要注意超越狭隘的自我,必要时能够牺牲个人利益,以集体利益为先,以求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而一味放大“小我”的形象,将会在“大我”的世界里失去立足之地。

人是社会性动物,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独自生存。连斯机、奥尔加、列茨基等人,是一群渺小而平凡的普通人。他们在追求爱情、开创事业的过程中,各有各的欢乐,各有各的悲伤。借助这些人物,普希金抒发了自己的希望与追求,表达了自己的文艺观点和价值取向。作为一个纯粹的俄国诗人,普希金无疑用浪漫又现实的笔调描绘了多彩的俄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