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乾坤自敢當,蛾眉豈必遠朝堂?空碑無語迎殘照,任爾酸儒紙上忙。
武則天我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以男性為尊的封建社會中,這無疑是突破性的壯舉。
但武則天一路走來并不容易,從最初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到後來唐高宗李治的皇後,這一路走得很辛苦。

世人對于武則天的評價很多,但最讓人關注的是莫過于“面首”二字,武則天稱帝時已年近古稀,但這時的她依然還要找“面首”入宮伺候,這是為什麼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初入宮廷,如履薄冰</h1>
公元624年,武則天出生,她的父親是荊州都督武士彟。原本,武士彟本是做木材生意的,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唐高祖李淵曾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結識。
後來,李淵在太原起兵時,武家又曾資助過錢糧衣物,功勞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是以,唐朝建立時,武士彟因過往功績獲封應國公,官至荊州都督。
武士彟去世後,因為武則天是庶出,再加上她的母親又不受待見,是以兩人離家出走,來到了長安居住。
到了長安之後,唐太宗聽聞十四歲的武則天“容止美”,再加上其父親的一部分因素,便将其召入了皇宮之中,封五品才人,賜号“武媚”。
自此,武則天開始了接近皇權中心,也開始了自己長達近70年的宮中生活,傳奇就此拉開序幕。
在皇宮之中,武則天與唐太宗的感情生活怎麼樣,曆史并沒有詳細的記載。可是,武則天在宮中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高,可見并不受李世民的寵愛。
人生晚年,李世民患了很嚴重的疾病,在照看李世民期間,武則天與太子李治因緣際會、建立起了感情,也為後來的故事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去世後,因為武則天沒有子嗣,按照唐朝的規定,她需要進入感業寺,削發為尼、了此殘生。
不過,正如上述所言,因為武則天與李治的命運發生了交集,是以他的未來并不是一片黑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再次入宮,二聖臨朝</h1>
武則天入感業寺為尼後,她的生活與其她妃嫔不同,在感業寺三年,武則天始終與李治保持聯系。
因為這份感情,再加上王皇後的政治需要(當時她需要打壓受寵的蕭淑妃),是以李治便順利将武則天納入了後宮之中。
武則天入宮後,很受李治的寵愛,經曆了感業寺事件,武則天的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對權力開始極度的渴望。
後來,她便憑借着唐高宗的寵愛,開始了後宮奪權的生活。幾年之後,武則天先後擊敗了蕭淑妃與王皇後,問鼎後宮之主、成為皇後。
或許是命運也在眷顧武則天,她成為皇後不久,唐高宗便李治風疾發作,不能處理朝政,由此武則天開始進入到權力的中心。
總而言之,因為種種原因,即使唐高宗再度理政,也必然會有武則天垂簾于後,形成了二聖臨朝的局面。
公元683年,李治駕崩。臨死前,李治還下了一道遺诏:“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武則天決定”。
這一決定也引發了後面的大事,武則天先是以各種緣由将李顯廢黜,轉而立其四子李旦為帝,大權基本都落在了武則天的手中。
随後,又開始大肆屠殺李唐宗室的人物,穩固了自己的政權。回首武則天執政的那些年,雖然她對李唐皇室很殘忍,但不得不說她也是一位好皇帝。
在位期間,不斷選賢任能、提拔新人,其創造的盛世不輸唐太宗李世民多少。不過,武則天雖有功績,但也有一些事情讓人吐槽,那便是她養面首的事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女皇歲月,面首相陪</h1>
武則天當上女皇時已經66歲了,然而在這樣的年紀,她為何還要養面首呢?根據一些書籍的記載,大緻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個原因。
其一便是生理需求,按照正常的生理狀況來看,“66”這個歲數的女性都基本沒有生理需求了。
不過,根據一些野史的記載,一次狄仁傑曾去勸谏武則天有關面首的事情。相見之後,武則天什麼都沒說,隻是讓狄仁傑看了看自己的牙齒和頭發。
原來,将近70歲的武則天依然唇紅齒白、黑發青絲,足見生理狀況非常的好。看到這一情況後,狄仁傑什麼都沒有說便走了,或許他也懂了其中的一些道理。
其二便是心理需求,武則天養面首并不純粹是為了生理方面,多多少少也會有一些心理需要。
我國古代曆代皇帝,基本上都有三宮六院,在武則天看來,她也是一代女皇,後宮配置方面也應該有自己相應的排場。
從這個角度來看,武則天執意要養面首,我們可以了解為他也需要面首來給自己撐場面。
其三便是政治需要,這一點在武則天執政事情并不明顯,在其退位後,效果便凸顯出來了。
武則天曾經有兩個面首,就是大名鼎鼎的張宗昌兄弟,兩人憑借武則天的威懾力,甚至不将李唐宗室與武家的人放在眼中。
有一次,李家有人将張宗昌兄弟告到了武則天那裡,結果武則天不僅沒有處理張宗昌兄弟,反而将告發的人給殺了。
自此之後,京城内再也無人敢惹張宗昌兄弟了,有意思的是,為了對付張宗昌兄弟,李唐宗室與武家的人還形成了一個聯盟。
武則天去世後,李顯登基稱帝,此時有人建議要殺武家滿門,但是卻被李顯拒絕了,原因便是兩家曾經是盟友。
從結局上來看,武則天扶持張宗昌兄弟二人,與“捧殺”、“禍水東引”無異,似乎是在為未來的武家尋找一條出路,而她也的确成功了。或許,多年後,武家人才知道她用心良苦吧!
回顧武則天的一生,真可謂是險象環生、精彩絕倫,對于這位敢于推翻李唐皇室的女人,其心思與手段在曆史上都非常少見。
很多人将武則天的成功,歸咎于唐高宗的寵幸,其實武則天自己的政治的天賦、傑出的才能和堅毅的決心也是她成功的必然條件。
即使到了今天,這三樣東西也是創業者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