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集齊國産三大「惡童」,這燒腦片你看懂了嗎?

一個不新鮮的趣聞。

陳正道的新片上映後,豆瓣讨論區裡蹿起一則熱帖:

四個字形容一下你看完這部電影的觀感

有人說故弄玄虛,有人說細思極恐,還有人說如坐針氈。

不過大部分跟帖,表達的意思類似:

沒看懂。

口碑崩了,豆瓣5.7。

爛嗎?肉叔覺得,片子可看。

但可惜,故事隻講好了一半。

沒講好的那半,正是它玄虛的殼下隐藏的魂。

今天就聊它,來,上車吧朋友們——

秘密訪客

集齊國産三大「惡童」,這燒腦片你看懂了嗎?

看海報。

幽閉的房間,五副各懷鬼胎的面孔。

可把片子想象成一場帶任務的密室逃脫。

遊戲開啟人,也是遊戲的操盤手,一家之主汪父(郭富城 飾)。

(以下内容涉及劇透,沒看過片的先收藏哈。)

01

一年前,他的兒子死于校車事故。

同車去世的,還有數名年紀相仿的國小生。

但司機于困樵(段奕宏 飾)卻成了幸存者。

事故發生前,學生家長曾聯名要求學校辭退司機。

工作能力有問題?事故本可以避免?不。

這批家長不待見的,是司機的出身和階級。

财富懸殊投射到日常,是能力的歧視、天然的偏見:

家長們堅信,司機在駕駛過程中失職,導緻事故發生。

集齊國産三大「惡童」,這燒腦片你看懂了嗎?

誰也不信,這是一出意外。

法院判決司機無罪,他沒如家長們的願,遭受法律的懲罰。

甚至也因受傷間歇性失憶,而被“豁免”了良心上的負罪。

這場導緻數條人命喪生的意外,最終無人背罪。

複仇的種子,漸漸在家長間生根發芽。

買兇殺人?栽贓陷害?

小瞧了,最狠的複仇不是斷命,而是讓仇家生不如死。

以汪父為主謀,部分家長聯袂按下遊戲的“開始鍵“。

他們組建起虛構的一家,以善為名,對司機展開複仇。

1号玩家,死者路路的母親(許玮甯 飾),扮演媽媽。

集齊國産三大「惡童」,這燒腦片你看懂了嗎?

2号玩家,因事故殘疾的學生陳小齊(榮梓杉 飾),扮演兒子。

集齊國産三大「惡童」,這燒腦片你看懂了嗎?

3号玩家,汪父前妻的女兒汪楚瞳(張子楓 飾),扮演女兒。

集齊國産三大「惡童」,這燒腦片你看懂了嗎?

“一家人”将司機禁锢在地下室。

一面對司機關懷備至,制造庇護他免遭警方逮捕的假象;一面上演接連不斷的戲碼,刺激他找回丢失的記憶。

目的是,要他在這個過程中遭受良心上的折磨,直到自願安上殺人犯的頭銜。

私刑,城會玩。

集齊國産三大「惡童」,這燒腦片你看懂了嗎?

遊戲之初,汪父設定了“結束鍵”:

一旦司機說出“我要自首”,就攤牌并解散這個形同空殼的家。

沒想到啊沒想到,吊詭的事情發生了。

遊戲逐漸失控,就連操盤手汪父自己,也被這場遊戲“綁架”。

02

劇情大緻如上,先說它講好的一半。

汪父為遊戲設定的關卡,是片子遭到诟病的原因之一。

虛張聲勢,利用刺激感官的過時招式,引導觀衆進入懸疑情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發生在地下室裡的驚悚橋段。

看過片的一定記憶猶新。

那啥,子楓妹妹在《唐人街探案》裡邪魅一笑的更新版:被鬼附身。

集齊國産三大「惡童」,這燒腦片你看懂了嗎?

恐怕膽小的觀衆能吓到當場掏出電影票,進錯場了?這是午夜恐怖片?

懸疑片之父希區柯克有套經典的拍片理論:

一枚炸彈安在桌下,它爆炸了,這叫驚奇;但它沒有爆炸,這叫懸疑。

《秘密訪客》作為懸疑片,卻用驚奇的方式來勾起觀衆的懸念。

有人說低級,但肉叔認為它還不至于崩盤,起碼做到了一點:

不隻為驚而吓,情節背後有動機可解釋。

女兒為什麼半夜裝神弄鬼?聽她的台詞:

幫我系鞋帶

第一,她扮的鬼,是在校車事故中去世的學生路路(王聖迪 飾)。

第二,事故當天,陳小齊給了司機100塊讓他停車系鞋帶,才間接導緻後來事故的發生。

集齊國産三大「惡童」,這燒腦片你看懂了嗎?

女兒受汪父指令,要用這兩個細節激起司機的回憶,誘導他良心不安。

緊接這場戲的,是第二天女兒和司機的對話:

-昨天你夢遊到我房間,還記得嗎

-你是不是做噩夢了

-我從來不做噩夢

-從來不做噩夢嗎

在“從來”兩字上細品細品,什麼意思?

女兒已經了然于心,汪父設計的遊戲,早是一場無用功。

司機從遊戲之初,就暗悉玄機。

女兒叛變的種子,早就埋在了細節裡。

集齊國産三大「惡童」,這燒腦片你看懂了嗎?

這片的精妙在于,安插了許多的詭計和暗示。

它們就像密室逃脫裡的線索,看似零散,但環環相扣。

需要觀衆在百來分鐘的觀影過程中,将它們拼湊連接配接,才能闖關成功。

再說一個,網球。

它在片中出現了三次,分别是:

一,學校操場,女兒在體育課上偷偷把網球塞進衣兜;

二,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汪父從樓梯上将一兜網球傾瀉倒下;

三,還是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但這次網球不是以真身出現,而是聲音。

集齊國産三大「惡童」,這燒腦片你看懂了嗎?

三個線索湊在一塊,解答了一個謎題。

女兒在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和司機獨處時腿部受傷,真兇不是外來者,也不是司機,而是自己。

她先是偷摸收集道具(網球),再找準恰當的時機(獨處),接着上演戲中戲:

利用網球撞擊地闆的聲音,對司機制造出有外來者闖入的假象。

也利用汪父不在場的空檔,對汪父制造出司機傷害她的假象,進而誘使汪父結束遊戲。

明面上她在栽贓嫁禍,實際上是在解救司機。

女兒,是這場遊戲的第一個背叛者。

随着劇情展開,媽媽成為第二個背叛者,過程肉叔就不再細說。

遊戲玩家們逐漸崩離,但遊戲操盤手汪父還一意孤行地堅持。

該誇他“善始善終”嗎?逗呢。

他是遊戲的操盤手,但也是遊戲的棋子,反被遊戲操控。

集齊國産三大「惡童」,這燒腦片你看懂了嗎?

可以這麼說,即便司機受盡折磨,汪父仍然會執意把五口之家的幸福表象維持到底。

他愛上了這個家,和這場遊戲。

至此,肉叔認為《秘密訪客》還不至于被嘲糊。

它用環環相扣的線索,和風格搭配的構圖、布景、音效,建造出陰森鬼魅般的迷宮。

迷宮機關重重,很是精巧。

集齊國産三大「惡童」,這燒腦片你看懂了嗎?

但觀衆逛完一圈後,期待看到的是什麼?

不一定得驚人大反轉,起碼是能夠被合了解釋的人物動機和謎底。

可惜的是。

《秘密訪客》在硬體上做足了功夫,但它的軟體,也就是片子的魂,坍塌得秃然。

03

片子的開頭,是“一家人”的晚餐。

足夠的細節刻畫,使得五個人物的特征各有凸顯。

強勢的父親、緊張的母親、順從的兒子、淡漠的女兒、奉承的客人。

一看,就知道不是尋常人家,卻又猜不透哪不尋常。

觀衆被這場戲鋪陳的懸念牽引,進入劇情。

集齊國産三大「惡童」,這燒腦片你看懂了嗎?

解謎的開始,同樣發生在“一家人”的晚餐。

但片子對這場戲的處理,卻像是來不及雕琢的劇本一隅。

一個字:趕。

解謎的方式,竟是借由汪父的回憶進行平叙陳述。

神似玩密室逃脫逾時後,從業人員急忙解(清)謎(場)的樣子……

關鍵是啥,汪父陳述的内容裡,埋藏着片中諸多個不應該平叙的重點。

其中的重中之重,是汪父前妻的死因。

這細節有多重要?

缺了它,汪父這個人物不會完整。

富有,是人物的特征之一,但其實,汪父也是權錢遊戲裡的輸家。

輸給誰?他的父親。

輸了什麼?理想和愛情。

集齊國産三大「惡童」,這燒腦片你看懂了嗎?

年輕時,汪父曾和同性伴侶雙宿雙飛追尋攝影夢。

後來迫于父威,回國繼承家業,并和前妻成家立室。

一個形婚的悲劇。

還記得汪父和前妻生下的兒子汪楚祺嗎?兩個中國人的孩子,卻是灰色的眼睛。

還記得他們婚後去國外取精嗎?取的不是汪父的,而是伴侶的。

這家夥真行。

借最愛他的人,為他最愛的人生娃,結局是什麼?前妻悲痛不已,上吊自殺。

集齊國産三大「惡童」,這燒腦片你看懂了嗎?

出鏡率頗高的攝影作品,暗示着前妻的死因

這一細節必須完整表達,才能刻畫出汪父身上最為關鍵的特征:

仇父,不自主。

他渴望原生家庭不能給他的、和伴侶錯過的,一個幸福的家庭。

同時也渴望自主掌控人生,甚至,像父親一樣掌控别人的人生,成為家庭的中心。

在懲罰司機的遊戲中,汪父嘗到甜頭。

他控制遊戲關卡、遊戲程序、遊戲玩家,成為“一家人”的權威。

當玩家們紛紛迷途知返,他卻無法喊停。

這是汪父被遊戲“綁架”的根源所在。

他好像是愛這個家,愛這場遊戲。

但更愛它們帶來的,掌控一切的快感。

集齊國産三大「惡童」,這燒腦片你看懂了嗎?

魚頭的指向,暗示汪父在“一家人“裡不可動搖的權威

可惜,這部分内容在片中靠幾句台詞和晦澀支離的片段帶過。

談不上記憶深刻,甚至被掩蓋在比它顯眼的設計裡。

觀衆更可能朝複仇的方向,去想象汪父無法抽離遊戲的緣由。

也說得通。

但這樣一來,動機不充分,謎底也歪了樓。

片子最末的反轉,立馬被削弱七八成力量。

觀衆對“電影究竟想表達什麼?”這個問題的回答,自然是:

不知所雲。

那,《秘密訪客》沒歪樓的謎底長啥樣?

不止汪父有軟肋,這“一家人”身上個個都缺點東西。

放在母親和女兒那很好了解,一個剛在事故中失去了女兒,一個幼年逝母,都缺寄托。

放在兒子那,長期遭受同學霸淩,缺關注。

放在司機那,無依無靠的孤兒,缺溫暖。

集齊國産三大「惡童」,這燒腦片你看懂了嗎?

這“一家人”能湊在一塊,絕不僅是因為複仇。

《秘密訪客》的野心是,它懸疑的殼下有着對人性的試探。

汪父捏造的家,亦真亦假。

它包裹着罪惡,但同時滋生着牽絆。

它将人圍困,卻又使每個人自願受困。

它的秘密,不止複仇,還和愛有關。

但愛和人性一樣,它可能向善,可能作惡,也可能是第三種不确定的答案。

“不确定”三個字不敢細想。

它蘊藏着無數種可能,而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刻的它,是什麼模樣。

如果片子講好了這一半隐藏的魂。

口碑至于糊成這樣麼?

集齊國産三大「惡童」,這燒腦片你看懂了嗎?

編輯:蛋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