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定級為NC-17,導演仍拒絕修改結尾,《夢之安魂曲》有多絕望?鏡頭往往不止叙述,而在于内心的表達。選擇意義還是不選擇意義?毒品——現實社會殘酷的載體。

作者:影視劇材優選

《夢之安魂曲》并不是一部安魂曲,相反這是一部讓人絕望的影片,隻有黑暗沒有溫暖。豆瓣評分8.7,筆者相信鮮少會有人再刷第二遍的。而在美國電影評審時,因為覺得影片結尾有傷風化,MPAA更是将影片評定為NC-17級。(17歲以下不可觀影)這也造成了當時票房的低迷。

當時此片的導演拒絕修改影片結尾,最後隻能以"無定級"的形式推出,于2000年5年14日在法國上映。

定級為NC-17,導演仍拒絕修改結尾,《夢之安魂曲》有多絕望?鏡頭往往不止叙述,而在于内心的表達。選擇意義還是不選擇意義?毒品——現實社會殘酷的載體。

《夢之安魂曲》塑造的是四個底層化的邊緣人物。兒子哈裡是一個"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沉溺于毒品的瘾君子;母親薩拉因為晚年孤獨的獨居生活而給自己編織了一個"電視明星夢",瘋狂吞食減肥藥而染上毒瘾。瑪麗安和哈裡是戀人,她擁有一個服裝夢,但卻因為毒品最終和她的夢想漸行漸遠;狄龍和哈裡同樣是一個追求感官享受的吸毒者,為了掙大錢,最後卻悲慘收場。

<h1 class="pgc-h-arrow-right">鏡頭往往不止叙述,而在于内心的表達。</h1>

在影片中途導演将母子這兩條線連接配接在一起,讓吸毒變得廣義。影片中的毒瘾,其實就像是現實生活中的欲望,它吞噬着每個人,讓他們在不知不覺間上瘾,最後深陷于生活悲劇的漩渦之中!

剛開始看第一遍的時候筆者深以為這是一部關于人性欲望和救贖的片子,導演還溫情的在裡面夾雜了對于家人的關愛和陪伴。

但時隔幾年再看,已然推翻了當年的觀影體驗。或許這并不是一部關于人生救贖和道理的故事,影片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告訴你毒品究竟有多可怕,它不溫情也不救贖,導演将影片一黑到底,在最後徹底擊碎你對希望的期盼。

定級為NC-17,導演仍拒絕修改結尾,《夢之安魂曲》有多絕望?鏡頭往往不止叙述,而在于内心的表達。選擇意義還是不選擇意義?毒品——現實社會殘酷的載體。

從《黑天鵝》、《摔角王》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緻力于挖掘和揭露人性黑暗的導演,他強大的剪輯手法和蒙太奇的運用,富有張力的鏡頭語言,總能讓觀衆繃緊心裡那根弦。

而在《夢之安魂曲》中,導演也是用最直覺的拍攝手法來揭示了人性的堕落與絕望,表現出了人生無窮無盡的痛苦。

影片從始至終都散發着絕望的氣息,讓你看到主人公們一個個走向絕望和黑暗的深淵,就如同影片中的哈裡一樣,無法救贖自己的母親和女友,他隻能看着一切發生。觀衆也隻能看着主人公一步步走向絕望,仿佛身臨其境,卻無可奈何。

如果你足夠留心,就會發現導演在隐喻上還有另外的安排。這是一部沒有春天的故事,影片從夏天開始,結束于冬天。春天象征着生機勃勃,象征着萬物複蘇,導演的隐喻就是要告訴我們,這個故事裡的主人公們沒有春天和未來!

定級為NC-17,導演仍拒絕修改結尾,《夢之安魂曲》有多絕望?鏡頭往往不止叙述,而在于内心的表達。選擇意義還是不選擇意義?毒品——現實社會殘酷的載體。
定級為NC-17,導演仍拒絕修改結尾,《夢之安魂曲》有多絕望?鏡頭往往不止叙述,而在于内心的表達。選擇意義還是不選擇意義?毒品——現實社會殘酷的載體。

每一次重溫《夢之安魂曲》都像是在觀看一部恐怖片,雖然裡面沒有人死亡,也沒有血腥場面,但他們最後都生不如死。在現實與理想的割裂當中掙紮求存,無法自拔。主人公們在幻想着憧憬未來的時候,卻不知他們早已跌入了命運的深淵中,至死方休。

導演運用了大量的手持和跟拍來拍攝本片,給觀衆帶來了一種異樣的視覺沖擊。他獨樹一幟的剪輯風格讓整部電影極具張力,一遍一遍轟炸觀衆的大腦和心髒。

每一個細節都被導演放大特寫出來,吸毒後的幻覺、現實的絕望、現實和虛幻的沖突都能讓你心髒驟然縮緊。

定級為NC-17,導演仍拒絕修改結尾,《夢之安魂曲》有多絕望?鏡頭往往不止叙述,而在于内心的表達。選擇意義還是不選擇意義?毒品——現實社會殘酷的載體。

蒙太奇手法是本片最大的亮點,導演将主觀世界破碎化和物化,進而凸顯人物的異化。在表現吸毒的時候,導演将衆多吸毒的特寫鏡頭閃切剪輯在了一起,讓觀衆更加直覺感受到吸毒者的迷幻和快感。而毒品交易時的快鏡頭,也完全可以讓觀衆感受到那種焦慮與混亂的狀态。

導演還運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來表達減肥時期的母親。鏡頭在橫向平緩的進行,卻突然加速了母親的行動;母親在人群中緩慢行走時,人群卻在加速行動着。這些快慢交替的鏡頭都凸出主人公異化後的衰退。

定級為NC-17,導演仍拒絕修改結尾,《夢之安魂曲》有多絕望?鏡頭往往不止叙述,而在于内心的表達。選擇意義還是不選擇意義?毒品——現實社會殘酷的載體。

影片中還大量使用了多視角鏡頭:電視廣告在播放肉食,鏡頭聚焦到冰箱,再到母親薩利的面部表情特寫,最終高潮鏡頭是母親幾近崩潰的眼神和不停開關電視機的動作。

哈裡與女友瑪麗安互相愛撫和依偎着,導演将鏡頭特寫到手指劃過肌膚的每一寸。但結尾的時候卻停留在了兩人的臉上,冷暖色調形成對比,兩人被一分為二,都預示着兩人最終的結局。

定級為NC-17,導演仍拒絕修改結尾,《夢之安魂曲》有多絕望?鏡頭往往不止叙述,而在于内心的表達。選擇意義還是不選擇意義?毒品——現實社會殘酷的載體。

影片在刻畫母親在自己幻想的意識形态中的那種病态感,運用了透視和CG合成鏡頭。

定級為NC-17,導演仍拒絕修改結尾,《夢之安魂曲》有多絕望?鏡頭往往不止叙述,而在于内心的表達。選擇意義還是不選擇意義?毒品——現實社會殘酷的載體。

冰箱其實是母親幻想出來的産物,它更像是代表了母親的精神層面。當鏡頭不斷聚焦放大到冰箱時,也就意味着母親薩利的精神已經臨近崩潰的時候。

筆者認為導演在刻畫母親這個角色的時候,是讓人最為動容的。母親向兒子訴說自己為什麼要吃減肥藥,她即使明白那些花花綠綠的藥丸會要了她的命也不打算停止。

當兒子哈裡問她:“你有朋友啊,媽。”

母親有些無奈的笑道:“不,她們不一樣,她們不需要我。”

多麼心酸的對話,年老孤獨,丈夫死了,兒子搬出去住,唯一的陪伴隻剩下甜食和電視機。她說她的朋友不需要她,而兒子也不需要她,寄托她活下去的意義變成了那個電視節目的邀請。

這讓筆者想起了馬克思韋伯的一句話:人是懸挂在自己編制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

定級為NC-17,導演仍拒絕修改結尾,《夢之安魂曲》有多絕望?鏡頭往往不止叙述,而在于内心的表達。選擇意義還是不選擇意義?毒品——現實社會殘酷的載體。

當人類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讓自己生存下去的理由時,就會去追求上述虛頭巴腦的東西,甚至于靠着憑空想象出來的意義,将自己的生命挂在這個網上!

<h1 class="pgc-h-arrow-right">選擇意義還是不選擇意義?</h1>

爾冬升《門徒》中,張靜初飾演的阿芬,無比厭惡毒品但沾上之後卻無法抵禦那種虛妄的快感。隻要能找到血管的地方,都被她注射過,到最後注射大動脈緻死。

這就如同《夢之安魂曲》裡的哈裡,在手已經出現潰爛的情況下,依舊反複注射毒品,導緻最後切除了整條手臂。

他們對生活都有美好的願景,無法實作時,就選擇借助毒品來滿足自己的幻想,當夢被毒品吞,悲慘的命運也即将到來。

有人說:"同是經典嗑藥場面,如果《夢之安魂曲》是導演向你展示毀滅,那你就應該看看《猜火車》的性感。"

定級為NC-17,導演仍拒絕修改結尾,《夢之安魂曲》有多絕望?鏡頭往往不止叙述,而在于内心的表達。選擇意義還是不選擇意義?毒品——現實社會殘酷的載體。

在《猜火車》中導演丹尼.博伊爾将肮髒的廁和汪洋大海結合起來,讓兩者進行了奇妙的交織。當馬克鑽進了蘇格蘭最肮髒的廁所,在馬桶下的馬克看到了清澈汪洋的大海;吸毒後視野像在一個紅色大坑裡,天花闆還有爬行的嬰兒。

而在《夢之安魂曲》裡,母親薩利在吃減肥藥後看到吃人的冰箱、電視機裡跑出來的主持人,還有不斷出現在眼前的甜食。

《猜火車》和《夢之安魂曲》的共同之處在于兩位導演都将吸毒者的毒瘾刻畫的淋漓盡緻,讓觀衆更直覺的感受到瘾君子的迷幻。

定級為NC-17,導演仍拒絕修改結尾,《夢之安魂曲》有多絕望?鏡頭往往不止叙述,而在于内心的表達。選擇意義還是不選擇意義?毒品——現實社會殘酷的載體。

兩部影片都是悲劇,它們的核心都是講述了人生的選擇和意義。《猜火車》結尾馬克看似變成了一個"正常人"。結尾的自白有生活所有的選擇:

選擇生活,有工作、家庭、再整上大電視、洗衣機、小汽車、雷射唱片機、電動開關器、還會很健康,低膽固醇、有牙醫保險、按揭、買房、休閑裝、皮箱、三件套西裝、diy、看電視、吃零食、生孩子、逛公園、朝九晚五、打高爾夫、洗車、穿運動衫、過聖誕節、領養老金、有免稅額、通下水道、改邪歸正,直到死的那天。

選擇會變得無窮無盡,最後我們終将變成淹死在物欲橫流世界裡的可悲生物,導演之是以用這種另類的結尾,其實是在告訴觀衆,無論你做什麼選擇,你的人生最終都不會有任何意義。

而《夢之安魂曲》的結尾四名主人公像回歸母體嬰兒時期的睡姿一樣,蜷縮着抱着自己,想在夢中得到一絲虛妄的溫暖。

哈裡胳膊長瘡流膿而截肢;瑪麗安為了毒品出賣了自己的自尊和身體;母親薩利最後被自己折磨的精神出了問題;狄龍锒铛入獄。他們選擇了毒品帶來的精神愉悅,而忽略了肉體在現實的痛苦,因為欲望和毒瘾墜入深淵,是以隻能在寂靜中等待死亡。

定級為NC-17,導演仍拒絕修改結尾,《夢之安魂曲》有多絕望?鏡頭往往不止叙述,而在于内心的表達。選擇意義還是不選擇意義?毒品——現實社會殘酷的載體。

看着身邊至親至愛的人堕入深淵,卻無法拯救他們。沒有未來的主人公們深陷欲望的漩渦中無法自拔。或許主人公們還有的選擇,隻是沒有人願意逃出毒品緻幻的主觀感受去選擇而已!

<h1 class="pgc-h-arrow-right">毒品——現實社會殘酷的載體。</h1>

定級為NC-17,導演仍拒絕修改結尾,《夢之安魂曲》有多絕望?鏡頭往往不止叙述,而在于内心的表達。選擇意義還是不選擇意義?毒品——現實社會殘酷的載體。

人不僅僅是現實的,它也存在精神上的幻想。現實和幻想的交織造就了一個完完整整的人。精神和肉體互相沖突和互相共存,我們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部分。

當我們僅僅沉溺于幻想世界的時候,往往會開始逃避現實社會,痛苦就會無處不在。《夢之安魂曲》導演将人性用一把鋒利的刀剖開呈現在你面前,讓你不得不承認它的存在。

縱然影片荒誕又黑暗,但藝術來源于生活。毒品背後,更多的是缺少精神支柱,影片中的毒瘾放到現實社會,就是一種廣義的夢想之瘾。

就像獨立影評人北島淳子所講:電影的主題無關乎毒和瘾,毒是欲望,瘾是貪婪,是一個人生來便會擁有的東西,被靈魂私藏着。若是它們生生不息,那還不是因為現實這東西總叫人失望。

定級為NC-17,導演仍拒絕修改結尾,《夢之安魂曲》有多絕望?鏡頭往往不止叙述,而在于内心的表達。選擇意義還是不選擇意義?毒品——現實社會殘酷的載體。

我們許許多多的人都被社會的利欲所驅使着,像影片主人公們一樣承受着虛妄和痛苦的人比比皆是,或是被瘾操控而不自知。

或許是吸煙者的瘾,噬酒者的瘾,通宵達旦的遊戲瘾,無一例外加速了生命的運作。又或者是逃避現實世界,沉溺于網絡世界的瘾,審美畸形後瘋狂整形的瘾。這些瘾占據了許多人的生活,或許這遠比毒品看起來輕松多了,但沾上這些瘾的人,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分辨出真實與虛幻?

電影中的毒瘾就如同現實社會的各種欲望之瘾,隻有保持清醒的意志,你才能夠讓精神和肉體同時活着,活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裡。

最後筆者想樹立一個正确的旗幟,即便影片的側重點并不在于毒品,但還是希望大家明白:毒品會摧毀你的人生,瓦解你的思想,是以請遠離毒品,珍愛生命!

參考文獻:

[1]吉爾・德勒茲.時間―影像[M].謝強等譯.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