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一位91歲的老人走了。湖南長沙,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門診樓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靜靜矗立。三束青禾,寄托哀思,千言萬語,道不盡老人一生的故事。
也就在這樣的日,同樣的時刻。湘西大山叢中的茶鄉古丈的人們,不約而同地以清茶三盅遙祭袁老。心中默念:“袁老,一路走好!”

1953年,23歲的袁隆平畢業于西南農學院,配置設定到懷化安江農校,在這裡他開啟了漫長的18年的教學生涯。大湘西的雪峰山脈,武陵山脈的田野,留下了老人生前奮鬥的足迹。可以說,袁隆平的學生遍布大湘西,新中國的大湘西第一代農業技術人員大多,出之袁老的門下。小小的古丈縣,自1963年來,先後就有25名畢業于安江農校和湖南農業大學的學生回到古丈。運用所學開啟了服務茶鄉古丈的征程。袁隆平院士特别看重師生情懷,更是心系古丈茶業的發展。
時光匆匆,歲月不居,袁老對古丈茶業的關心和呵護始終不改。袁隆平院士,生前對古丈茶的那一份情懷,雖然并不為大衆熟悉,而古丈的老百姓早已把它刻進自己心裡。
還記得,2003年五月長沙杜甫間閣籠罩在一片煙雨迷蒙中,18家來自古丈的茶葉企業推介活動如期舉辦。那一天,袁老冒雨出席活動現場,并親筆題寫了“中國好茶 古丈毛尖”的條幅。老人運筆時刻的那一份凝重,那一張滿是歲月風霜而又慈祥的臉,仿佛就是一位樸實的農民,堅毅的老父親,給人留下難忘的記憶。那一年古丈茶的推介會活動中,袁老的出席成為精彩的一筆。也深深激勵了古丈縣把茶葉發展做大做強的信心。
如今的茶鄉古丈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于2021年實作了全縣茶園總面積達19萬畝,人均突破1.2畝茶,人均茶園面積位居全省第一,形成了全縣近70%的農業人口直接或間接從事茶産業、80%的農業收入來自茶葉、90%的村寨種植茶葉的格局。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支柱産業。形成了英妹子,隆平茶企,春秋茶業,牛角山茶業,古陽和茶業等為代表的優質茶葉企業,極大促進了古丈地方經濟的騰飛發展。古丈縣先後成功獲評“中國有機茶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中國名茶之鄉”“世界生态古丈茶”“全國十大魅力茶鄉”“中國十大生态産茶縣”“全國茶葉标準化工程示範縣”“全國重點産茶縣”“茶園綠色防控新技術示範縣”“中國有機茶生産出口基地示範縣”等榮譽稱号。
袁老的情懷,是典型的一代知識分子心念蒼生的情懷,尤其是對古丈茶業那一份無私的支援與厚愛,包含樸實的深情。生命有盡頭,不朽的是偉岸的人格魅力和豐富精神遺産,也必将後激勵古丈茶人,以夢為馬,不負韶華,隻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