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聖王翦傳:王根權著
一部春秋戰國史,
一部大秦帝國文明史,
一部王姓家族史。
版權所有,不得侵權,盜版必究!歡迎贊助!
發揚中華傳統,弘揚文化國粹!
第一部王翦世家
第二十三章 頻山之神
頻山成就了王翦,王翦神化了頻山。頻山孕育了諸多王家将軍,他們在中國統一戰争中均建有奇功,故此頻山被人們美譽為将軍山。秦始皇帝統一中國,平韓、趙、燕、魏、楚、齊六國,夷吳、越兩地區,王翦父子獨平趙、燕、魏、楚、齊五國,夷吳、越兩地區。頻陽王翦,一家、二帥、三代、四将、五封侯。人民尊奉王翦為中華武聖,皇家敕封王翦為頻山之神。
頻山,屹于今耀州區與富平縣境交界處。明《耀州志》記載:“将軍山,王翦祠在焉。”王翦為頻山之神,廟宇位于頻山之巅。王翦廟宇,巨柏蒼翠,郁郁蔥蔥。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兩千多年以來,頻山遠近聞名,王翦廟香火旺盛。中華尚武之士,不遠千裡前往頻山,朝聖敬香。方圓百姓,頂禮膜拜,祭祀延綿。平素香客紛沓,适逢王翦誕辰之日農曆七月初十,山上山下,人山人海。大戲連台,甚為熱鬧。兩千多年間,王翦廟宇塌圯修葺,不知曆數。宋時,廟頂被大風揭翻,椽上的浮席刮落山下。頻陽鄉民視浮席為神旨,在席落處又建一廟,再造王翦塑像,此乃九龍峪将軍廟。
頻山因王翦而名,多有美傳。從山前入峪三裡處的山嶺上,有王翦坐騎的蹄印和王翦插劍的劍樁。向右高登二裡,山腰有王翦淬劍池。水湧汪然,叮咚作響。再攀一段崎岖小道,有一處平地,橫卧着一方巨石,上有平台闊數丈。此乃王家子弟與“鬼谷”徒兒頻山演武,談兵論陣、縱橫捭阖、較長計短、指點江山之演武台。
頻山除了敕封為将軍山之外,人們還賦予了頻山多個美名。頻山層巒疊嶂,溝壑縱橫,怪石嶙峋,明月雲渡。人們聯想到王翦的武德,故此叫頻山為明月山。頻山古柏參天,林木蒼翠,形如畫屏,俨若拱障。人們聯想到王翦父子的武功與大秦帝國的建立,又給頻山送了一個美名叫錦屏山。頻山雄偉多姿,高聳如雲,伸向頻陽的九座山峰,宛如九條巨龍。人們聯想到在秦王掃六合的征戰中,衆多王家将軍,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又為頻山起了一個威武的名字叫九龍山。
贊曰:
武聖王翦,頻山之神。
武功蓋世,武德絕倫。
青山不老,芳華永存。
福祉洪荒,濟澤萬民。
懿美頻山及頻山之神的谮詩賦文,因年代久遠,多從散落。石刻碑記,難以盡收。今僅收錄部分,以饗讀者。
王翦祠楹聯
作者:楊爵
(一)
三秦成帝業燦然功績在人間
六國尊王命偉矣勳名滿天下
(二)
元勳開國允宜美應英雄事業壯三秦
明哲保身豈為良田儒将風流高一代
楊爵:字伯修,号斛山,陝西省富平人。生于1493年,卒于1549年,終年五十七歲。嘉靖八年(1529年)進士,授行人司行人,後任山東道、河南道監察禦史,擢禦史。嘉靖二十年(1541年)二月初一日,天微雪,大學士夏言、禮部尚書嚴嵩等作頌稱賀,取悅世宗。楊爵以非瑞稱賀,直言極谏。”世宗覽疏震怒,立下诏獄拷掠,血肉橫飛,死而複蘇。所司請送法司拟罪,帝不許,命嚴锢之。獄卒以帝意不測,屏其家人,不給飲食,屢瀕于死。主事周天佐、禦史浦鋐上疏解救,先後杖死獄中,自此無敢言者。後又有工部員外郎劉魁、給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系,曆五年不釋。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八月,出獄。才十日複追捕。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釋之。居家二年,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十月九日逝世。著有《周易辨說》《中庸解》,又有《斛山遺稿》傳世。楊爵去世20年後得以平反昭雪,隆慶初追贈為奉儀大夫、光祿寺少卿。萬曆時加追“忠介”谥号,令省、府、州、縣為其建祠。楊爵與海瑞為同期铮臣,時有“北楊南海”之稱。清康熙皇帝為楊爵題贈:“楊忠介公明代事,關西夫子清世稱”。毛澤東點評《明史·楊爵列傳》時寫道:“靡不有初”。指出了封建帝王很少能始終如一勵精圖治的通病,贊賞了楊爵的谏言政見,為楊爵與嘉靖皇帝做了公正結論。
敕封頻山神美應侯碑記
作者:楊恒
粵稽古有一代英明之主,必生一代明世之佐。元首股肱,相須以有成也。
仿之青史,班班可據。而秦自孝公強後,憑陵江漢,并吞六國。而崤函汧渭之境,鄰國莫敢撄其鋒。時有荊楚背叛,秦君召能善将;将擇其姓王名翦者,有運籌帷幄之才,決勝千裡之略。東征一舉,而掃除六國,秦君誠知人也。允若此,則功烈滿乾坤,忠貞貫日月,讵不可懋賞開?以故,秦君封美應侯者,高其爵也;賜美田千頃者,厚其祿也;厥配華陽者,施其樂也;擇處頻山之陽者,令其居也!
富邑劉侯,素慕忠良,躬親廟所而往拜之。輸銀三兩,以為新廟之資;削人一丁,以為招僧之計。又命富民李朝觀、居士李時新,糾會人各輸資材。于萬曆十二年間,鼎新廟宇,前增獻殿三間。雖雲衆人所成,實劉君督責之功多也。
然忠臣烈士,精神萬古不磨。前足以扶往古者,後亦可以扶将來;上足以安朝廷者,下亦可以澤百姓;遠足以尊四海者,近亦可以保一方。若不重修廟貌,則前之功不彰;若不勒之金石,則劉君之心不著。而朝觀、時新等之心,亦泯泯罔聞而已矣!慕忠良之心,亦何由白于後也耶!于是為叙。
楊恒:生卒不詳,今富平縣老廟鎮笃祜村人。明嘉靖監察禦史楊爵之孫,官至上林苑監丞。
頻山神廟碑記賦
夷滅六國兮,一代元功。
厥配華陽氏,接踵娥英。
源遠流長兮,支派分明。
雲乃蔚起兮,瓜瓞向榮。
望古追蹤兮,郁郁佳城。
牒垂奕葉兮,赫赫先聲。
寫于1585年(明萬曆十三年)秋月
題王将軍廟碑五首
作者: 李因笃
史記将軍,頻陽東鄉人。吾村在頻山之下。古老相傳,廟神将軍為社神,山亦有廟,廟額曰美應侯。予少時讀書山中,聞祈雨者挹水龍泉,數驗如響,故又稱将軍為頻山神。按是鄉廟數十處,惟吾村以七月七日為将軍誕辰,必大作社衎之至。将軍所居名千口,葬到賢鎮東約,詠其概雲。
(一)
頻山頻水樹森森,地托将軍有故林。
斷碣已随丹篆冷,荒台曾染翠華深。
村霞晚抱高峰落,碛月秋生古澗陰。
為溯枌榆通裡社,沿公伏臘烈于今。
(二)
秦皇笑談取群雄,一代宗臣首戰功。
世遠旗常征野老,兵餘劍佩式風英。
新加大棟跻攀裡,舊請良田指顧中。
過客不須論往劫,鄉人歲歲薦歆同。
(三)
山靈神佑報祠長,梓裡還留血食鄉。
古屋塞雕愁自站,雲旗風馬怒來翔。
遺封第宅傳千口,伏處松楸列五王。
大澤為陵陵是谷,間尋聖谠此褰裳。
(四)
山居滂沛颢靈偏,美應為霖俗并傳。
避暑灣西遮虎阜,聞雷廟左帶龍泉。
千家俎豆兼秋報,四野桑麻接暮煙。
欲問崇褒何代始,村翁不記漢唐年。
(五)
當時定非澗流南,六月佳城曉霧含。
貝阙珠宮移海市,雕戈鐵馬隐山岚。
長楊溜雨哀聲合,老柏摩霄黛色參。
莫使墓田侵牧豎,清門連複起朝簪。
李因笃:字天生,号子德,富平縣薛鎮韓家村人。生于1631年,卒于1692年,終年61歲。8歲能文章,11歲入癢,苦學強記,博極群書,精古音韻,長于文學,尤于賦詩。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禦試授翰林院檢讨,未兩月,以母老乞歸,其終身不複仕。同顧炎武為至交。富平李因笃、周至李二曲、眉縣李柏史時稱“關中三李”,清初著名關學家。著有《受祺堂文集》15卷、《詩集》35卷、《漢詩評》10卷、《廣正韻》10卷。
題王将軍廟碑
作者: 路立孔
将軍廟貌自蕭森,奕奕層軒出故林。
碧瓦久飛山雨歇,朱甍常卧水雲深。
涼風鐘鼓吹秋爽,落日松楸入暮陰。
報祀不知幾歲月,人傳伏臘盛于今。
路立孔:生卒不詳,字東山,今富平縣薛鎮人。天才英邁,嗜古工詩,不樂仕進,廣遊遠方。歸裡與魏季始讀書明月寺,老而彌笃。著有《春草堂》遺世。
過華陽原
作者:曹玉珂
荒村枯樹春,平野臨華渭。
青草分馬首,當時錦幄地。
将軍嚴北發,頻陽搖旌旆。
前途逢翠華,翚車鳴瑤佩。
圍毂馳紅妝,彩映鷹揚隊。
從官宣天言,遇處即賜配。
倏忽兵為城,中豎起繡第。
鐵馬也不嘶,歌吹遏霮霨。
曉起變發絲,仙芝賜天妹。
信宿到青門,六宮迎甥婿。
萬斛主府開,阿房共壯麗。
祖龍多生疑,禦府取若寄。
我歎古達人,身無難處世。
料主複審敵,居功安無忌。
杜郵與上蔡,嗜殺識先味。
将軍惟謀勝,深絕長平事。
歌凱雲夢回,以鳳鳴哕哕。
迄今邑山祠,白髭朱顔麗。
香煙譏蕭史,空嗟弄玉逝。
華陽人尚見,月明鸾鶴至。
曹玉珂:生卒不詳,字禹疏,号陸海,富平縣人。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進士,曾任山東省壽張縣知縣,官至中書科中書。著有《緩齋集》。
将軍山
作者:李世垣
将軍山上将軍廟,廟賽将軍山此名。
山上将軍今不見,廟前松柏自參橫。
華陽錦帳人何處,美宅良田主幾更。
日暮半岩雲四合,雷殷疑是鼓鼙聲。
李世垣:生卒不詳,字星門,山東省德州人。清進士,乾隆十二年任職,以孝行著。莅官勤政,籌實荒供,軍旅措置。
遊顯雲台至富平将軍山
作者:于右任
1921年元旦(正月初一)拂曉,出遊顯雲台至富平将軍山。山舊有王翦廟,今廢矣!
昨夜不寐到今年,破曉尋春一泫然。
戰壘回風吹野燒,麥疇殘血露新阡。
将軍山上圍春鹿,祋祤祠中禮漢賢。
載酒江湖當日事,戎衣困頓誤神仙。
于右任:生于1879年,卒于1964年,1964年11月11日逝世,享年八十五歲。三原縣人,著名的革命家、書法家、詩人。曾就讀于宏道書院、味經書院、關中書院和陝西中學堂。後因反清逃亡上海、日本,加入同盟會。曾創辦《神州日報》《民籲報》《民主報》。曆任中華民國政府交通次長、陝西靖國軍總司令、上海大學校長、國民黨政府檢察院院長。
古迹
作者:李采白
餘避亂居富平到賢鎮,相傳晉公子重耳去秦,曾經此地。該鎮東門外二裡,有王翦墓。
忽忽晉公來渭上,蕭蕭王翦卧頻陽。
瓜分豆剖民憔悴,憑吊西風說斷腸。
李采白:字同初,号望三堂主人。蒲城縣蘇坊鎮後李村人。生于1874年,卒于1941年,享年67歲。17歲中秀才,厭八股,淡科名,執教多年。1925年曆遊洛、汴、京、津,聘以縣長,辭而不就。後受楊虎城之請,任陝西省政府進階參議。曾為營救中共蒲城縣地下黨負責人周至仁多方奔走。著有《望三堂七絕抄存》。
王翦墓詩
作者: 紀子厚
1937年5月3日晚,讀秦史王翦滅楚事。王将軍系餘同鄉。當日逢始皇苛刻殘暴之主,将軍一武人能謙恭處之,始皇竟以六十萬兵托之伐楚不疑。況将軍能以功名終,子孫傳萬世,墳墓峥嵘浮原!吾富邑兩千餘年舊族如王翦者有幾家耶!作王将軍翦墓詩一首。
幾朝興盛幾朝亡,多少帝王無下場。
今日臨原東首望,高墳猶插子孫香。
紀子厚:小名彥坤,又名書元,字靜一,富平縣到賢鎮新合村人。生于1879年,卒于1947年,享年78歲。清末秀才,一生從事教育事業。考學暇餘,創作劇本10餘部,詩詞600餘首,詩品極佳。
王翦
作者:許文蔚
華陽下嫁到富平,雄主遣将有權衡。
為滅六國建樹勳,頻陽将軍負盛名。
許文蔚:富平縣老廟鎮上河村人,原富平縣政協委員。生于1911年,卒于2000年,享年89歲。一生從事中國小教育,精通文史,善賦詩詞。著有《詠詩三百首》《老廟文史資料》1-3輯。
登頻山
作者:惠志剛
2002年11月6日,為采集王翦傳說赴底店鄉九龍村,瞻将軍廟,登明月山(即頻山),浮想聯翩,感慨萬端,遙望頻陽,欣然命筆。
頻山雄兀衆峰端,俯瞰三秦沖霄漢。
九龍深處生靈氣,将軍廟裡香火綿。
淬池書台記佳話,蹄印劍樁憶當年。
我欲夢遨千口村,似見耄翁在耜田。
寫在《王翦評傳》脫稿之日
頻山多靈秀,王翦第一人。
忠心事四代,赤膽志不泯。
縱馬剪群雄,橫戈六合渾。
功高彪青史,德邁貫乾坤。
惠志剛:陝西省富平縣到賢鎮西仁村人,1940年10月生。執教22年,1980年後從事黨務,曾任富平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明辦主任、縣政協第八屆常委、學習委員會主任,兼渭南地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理事。著作有:《烈火無情人有情》《當代青年的光輝楷模——邵小利》《張義安将軍》《楊昌年與富平東四團》《紀子厚詩文選》。主編《到賢文史》,主持編寫《中國共産黨陝西省富平縣組織史資料(第三卷)》等。
登将軍山
作者:王茂義
秦皇請将臨美原,華夏一統兩千年。
功成身退卸甲去,不見将軍隻見山。
報國報民鞠躬瘁,知進知退甚英賢。
端陽時節拜先輩,建設故裡自揚鞭。
王茂義:富平縣流曲鎮昌甯村人。1949年生,1970年參軍。複員後曆任流曲、王寮、趙老峪、美原等鄉鎮團委書記、黨委副書記書記、縣計生委農辦主任、富平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委副書記、陝西省高建公路管理局處長。
過王翦墓
作者:李問圃
2002年孟夏,随富平人大常委會文物視察,組驅車過王翦墓,但見藍天,白雲,青冢,綠野,景仰之情油然而生,遂成小詩一首雲:
橫掃六合建奇功,偉業燦然垂大名。
驚天鼙鼓征塵遠,映月刀弓清霜凝。
虎歸平疇識進退,馬躍沙場任馳騁。
今日将軍墓前過,猶覺四野起雄風。
李問圃:1946年生,富平淡村鎮禾嘉原人。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富平縣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會員。1995年至2002年先後任富平縣圖書館、文化館館長,著有《李問圃文學藝術作品集》。
王翦贊
作者:王幽
王翦一怒滅六國,佳話流傳兩千年。
秦皇賜宴喜相慶,将軍揮師凱而旋。
華夏由此趨一統,青史從新開紀元。
賢哲深谙文武道,功滿卸甲歸田園。
王幽:1940年生,富平縣曹村鎮大賈村人。先後在美原中學,曹村農中、曹村中學任教。
王翦墓
作者:王中陵
覓侯問舍恥當垆,破趙亡燕是坦途。
有“始”以來多好鐵,為王勇作陣前驅。
王中陵:作者不詳。
作者:易生
七雄争霸舉征帆,内裡秦皇志更堅。
四海承平懷往事,武成勳業耀塵寰。
易生:作者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