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藩家書》“谕紀澤·作文作詩均宜心有摹仿(鹹豐九年三月初三日)篇”
學習有沒有捷徑?
我不知道。
如果有,那麼“模仿”一定是捷徑之一。
1.原文小記
小兒寫影本,肯用心者,不過數月,必與其摹本字相肖
不特寫字宜摹仿古人間架,即作文亦宜摹仿古人間架。
爾以後作文作詩賦,均宜心有摹仿,而後間架可立,其收效較速,其取徑較便。
2.二三小言
“間架”本指房屋建築的結構形式,後常用來比喻文字、書畫、文章的結構和布局。
曾國藩在這封家書裡說,小孩子如果用心臨摹字帖,不用幾個月,寫的字就能和字帖裡的字有幾分相似。
不僅僅是寫字這樣,寫文章也是如此。
曾國藩說,寫文章、寫詩詞都應該用心模仿,就能較快學會文章的結構和布局。
姚永樸說:有志學文者,其始必力求與古人相似,而不能不從事于模仿。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攝影部落客黃一凱寫的一篇文章,《模仿是最好的學習》。
他說:“我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産品攝影師怎麼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審美和創意水準?一般來說我回答都隻有一個字,抄。”
然後,黃一凱就講了一個自己模仿别人拍攝一個靜物攝影作品的故事。
這個原作品如下圖:
在模仿的過程中,他發現沒有自己一開始覺得那麼簡單,遇到很多問題。
然後一一解決。
他後來成功模仿的圖檔如下:
有一個成語叫做“舉一反三”,在學習上能舉一反三,是要被稱贊的,而“舉一反三”可以說就是模仿。
我覺得,模仿是能快速建立起概念、摸到門道的方法。讓我們處在茫然無知的狀态時,能快速找到方向。
“其收效較速,其取徑較便”:這樣學比較快,也比較友善。換句話說,這就是學習的捷徑。
其實,我們從牙牙學語開始就是在模仿,我們的行為處事習慣也會在不自覺得模仿身邊的人。
模仿是我們天生就會的學習能力,恰恰也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
但是,有一點,模仿不等于照抄照搬。
無腦抄,不是捷徑,是深淵。
3.今日小記
最近有嘗試靜坐,不過不是每日。
對收束心神、提高專注力很有好處。
不過坐的地方不宜太舒适,容易睡着。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