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晚清二品高官,民國一省督軍,抗戰時期楷模,經曆堪稱傳奇

在清朝末年,有一個人趕上了晚晴科舉的末班車,22歲考中舉人,後來又獲得了知縣的職位,直至升任為吉林民政司(從二品高官)。1908年,慈禧太後還曾在頤和園召見南韓鈞,嘉勉他說:“汝居官甚好,以後好為國家出力。”辛亥革命後,他曆任北洋政府江蘇民政長、安徽巡按使、江蘇省長并一度兼任督軍。抗戰爆發後,他擁護國共合作,積極調處新四軍與國民黨韓德勤頑軍之間的沖突,支援新四軍東進抗戰,為新四軍開辟蘇中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最後因拒絕汪僞邀其出任江蘇省僞省長,受到軟禁和監視,憂憤交加病逝。這個傳奇的人物就是南韓鈞。

他是晚清二品高官,民國一省督軍,抗戰時期楷模,經曆堪稱傳奇

綜觀南韓鈞一生,從晚清能臣到北洋政府的封疆大吏,從國民政府的地方名紳再到抗戰時期的抗戰楷模,經曆了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不同的曆史階段,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曆史人物。下面,就從南韓鈞的早年經曆、仕宦曆程、退隐生活及抗戰事迹等方面介紹一下這位傳奇人物。

他是晚清二品高官,民國一省督軍,抗戰時期楷模,經曆堪稱傳奇

早年經曆:南韓鈞,字紫石,亦字止石,晚号止叟,1857年3月29日出生于江蘇省泰縣海安鎮的一個破落酒商兼小地主的家庭。南韓鈞在兄弟中排行第三,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個韓家的三小子日後會成為晚清名臣,北洋政府的封疆大吏,他的名字竟然和“蘇北大賢”“地方耆宿”“抗戰楷模”等聯系在一起。

南韓鈞九歲喪父,十二歲喪母,幸賴其守寡的二姑母收養并供其讀書。南韓鈞于光緒五年(1879年)中舉,次年開始,至光緒十五年(1889年),曆經十年,先後四次赴京城參加會試,結果都無功而返。從舉人到進士的一步之遙,對南韓鈞來說,卻是難如上青天。光緒六年(1880年),南韓鈞“二月赴京,應會試落第。五月從海道南旋,旋入房師知如臯縣事劉梅蓀先生幕,任教讀”。由此開始入知縣幕,南韓鈞的幕府生涯主要有兩個時期:一是知縣幕府時期;二是學使幕府時期。這長達十餘年的幕府生涯,既是南韓鈞的官場見習期,也是南韓鈞人生關鍵的曆練期。

他是晚清二品高官,民國一省督軍,抗戰時期楷模,經曆堪稱傳奇

仕宦曆程:清朝中後期規定三科以上會試不中的舉人,挑取其中一等以知縣用,二等以教職用,俗稱大挑。南韓鈞符合大挑一等知縣用的條件,但實際上還要有一個或長或短的等待時間,才可能有機會授予實缺。光緒十八年(1892年),“由河督奉新許仙屏振祎甄别改分河南歸地方候補。”南韓鈞複挑河工,歸河督管轄,故由河督甄别。時任河督許振祎,甄别南韓鈞,歸河南候補,即是候補知縣。從獲得以大挑一等以知縣用的資格,到候補知縣,南韓鈞等了三年。

光緒二十年(1894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南韓鈞奉調河南南陽府鎮平縣任知縣,這是從候補正式“轉正”,成為大清王朝的正七品官員。從光緒二十年(1894年)到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南韓鈞先後在河南南陽府的鎮平縣、開封府的祥符縣、懷慶府的武陟縣、歸德府的永城縣、衛輝府的浚縣任知縣。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十二日,南韓鈞奉旨赴京引見,并以道員歸河南補用。三月赴開封出任河北礦務局總辦兼交涉局會辦(和正四品的道員平級),實作了難得的“跨府稱道”。

從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南韓鈞一直出任河北礦務局總辦兼交涉局會辦之職。由于南韓鈞在河北礦務局總辦兼交涉局會辦任内,交涉得體,政績卓著,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河南巡撫陳夔龍奏派南韓鈞東渡日本考察農、工、商、礦等實業事務,前後曆時三個月。考察回國後,南韓鈞似乎身價陡增,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南韓鈞奉委陸軍參謀處兼礦政調查局總辦。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十二日,因受趙爾巽賞識,由開封起行赴奉,受委充交涉局兼開埠局局長,又農工商局副局長、農工商部箚派奉天商務議員等職。但短短三個月後,因趙爾巽出任四川總督,南韓鈞回豫省後,仍充豫省參謀處總辦、交涉局會辦又兼營務處總辦等職。

他是晚清二品高官,民國一省督軍,抗戰時期楷模,經曆堪稱傳奇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五月二十九日,南韓鈞進京觐見。據南韓鈞年譜記載:“九月十五日召見于頤和園仁壽殿,慈禧太後詢問廣東情形,有無瘴氣,又雲汝居官甚好,以後好為國家出力,奉旨仍以道員發往廣東并交軍機處存記。”宣統元年(1909年)七月,南韓鈞奉旨受委奉天交涉司使。

宣統三年七月,南韓鈞奉調吉林民政司,并奉賞頭品頂戴。按宣統三年官制,民政司使己是政府從二品大員了。僅一兩個月後,就爆發了武昌起義。面對突如其來的革命,南韓鈞釆取了靜觀其變的做法。在他的竭力勸導下,吉林維持原狀,平穩過渡到民國。

1912年12月13曰,袁世凱政府電令允準南韓鈞開缺,并令南韓鈞到京待命。1913年1月16日,南韓鈞正式卸任吉林民政司職。9月,北京的袁世凱政府特任南韓鈞為江蘇民政長。1922年再掌蘇政,任江蘇省省長。兩掌蘇政期間,南韓鈞積極恢複市面,醫治戰争創傷,先貸款于柴米各鋪,繼發貸于布業及各商店,總計20餘萬元,又與教育司長商議,先恢複初高等學校。南韓鈞委托地方土紳,詳細調查,兵災損失計有1500萬元。

他是晚清二品高官,民國一省督軍,抗戰時期楷模,經曆堪稱傳奇

退隐生活:後來,南韓鈞辭官回了歸裡。退隐後的南韓鈞并未恬于頤養。他熱心衷于地方的許多新興事業。他視察了海安電燈廠、通俗教育館、泰源鹽墾公司,并資助創辦了泰縣端本女校。他從1919年開始,經曆10餘年,編訂皇皇巨著《海陵叢刻》,其主要部分均在第二次卸任後完成。他搜集考訂,詳征博引,精心編纂,傾注了生命最後的光華。《海安叢刻》是一部内容極為豐富龐雜、涉及各方面知識的地方文史叢書,集宋、元、明、清16家著述,共23種、67冊,為後人研究蘇北海陵地方的曆史文化,提供了寶貴資料。

他是晚清二品高官,民國一省督軍,抗戰時期楷模,經曆堪稱傳奇

抗戰事迹:“九一八”事變以後,南韓鈞一直關注着中日關系的發展和變化。“七七”事變後,南韓鈞極力主張抗日。後來南韓鈞出面召集蘇北各界知名人士參加海安召開的聯合抗日座談會。随後,又在曲塘召開了“蘇北抗戰和平會議”,南韓鈞、李明揚主持了會議。此後,南韓鈞為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權,動員各界群眾團結抗日,擴充地方武裝,做了大量工作。後來更是痛斥敵僞的威逼利誘,拒絕出任僞江蘇省省長。但最終南韓鈞遭到敵僞勢力的武裝軟禁,一病不起,不久後85歲的南韓鈞去世。陳毅将軍聽說南韓鈞死訊後,揮筆寫下了《聞韓紫翁陷敵不屈而死,詩以贊之》七律一首,表達哀思。治喪期間,各方都派出代表,共同料理他的喪事。真是備極哀榮,實為罕見。

南韓鈞的一生,曆經晚清到民國、曆經北洋政府到國民政府,經曆了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不同的曆史階段,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曆史政治人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