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編者按】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程序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在此節點舉行的全國兩會,無疑承載了更多意義和期待。一張藍圖,一份願景,“十四五”的中國,令人期待!3月4日起,人民網推出“開局十四五·代表委員說”系列報道,帶您一起聆聽兩會“好聲音”,暢想“十四五”美好新生活。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孫博洋)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如何讓剛剛脫貧的群衆富起來,如何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如何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逐漸實作共同富裕,備受關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與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金李聯合送出了《關于更好發揮金融作用支援共同富裕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建議發揮好金融作用,提升中低收入群體的财産性收入,助力實作共同富裕。
金李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增加所有群衆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包括增加勞動性收入和财産性收入,需要相關政策的鼓勵支援和多措并舉。他認為,提升中低收入群體的财産性收入還存在難點,因為相與高收入群體相比,中低收入群體在财富增值能力方面還存在差距。
金李表示,高收入群體擁有更多财産性收入投資機會,選擇餘地大,風險承受能力也較高。但目前,中低收入群體仍缺乏一種普惠性、低風險、相對較高收益的投資管道,很多中低收入者隻能通過低風險、低收益率的工具如銀行存款來積累自己的财富。
金李還表示,要保證整體社會的财富更公平配置和增長,就需要保證中低收入群體的财富積累速度長期平均不顯著低于高收入群體。這就需要研究和探索如何既不讓中低收入者承擔過度風險,又可适當提升其财富增值速度的方法和管道。
《提案》建議,相關部門可研究制定可行性政策,通過建構投資組合等方式,提升中低收入群體的投資回報率,使其财富積累速度不明顯低于高收入群體。他還建議,鼓勵中低收入群體适當參與實體經濟投資,不僅提升其财富增長速度,也讓更多群衆能夠通過投資分享我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和紅利。同時,建立相應的保險托底機制,降低中低收入群體投資的風險。
“開局十四五·代表委員說”系列報道:
堅持創新驅動“大方向” 激活科技引領“源頭水”
改善民生拓展需求 深挖文旅體消費市場潛力
馬傑代表:我國已成功掌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
周延禮委員:保險業要在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等方面發揮作用
達建文委員:建議加快建立碳排放監控體系
劉尚希委員:加快培育完整内需體系須以改革為動力
洪傑代表:企業要把創新作為發展的首要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