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國名家公孫龍的簡介 公孫龍白馬非馬的故事

作者:小瑤周遊世界

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湧現了很多驚才絕豔的思想家,是一個文化大爆炸的時期,諸子百家橫空出世,除了有名的儒家、道家、墨家等流派之外,還有不少聲名不顯或是幾乎已經消失在曆史上的流派,而名家就是其中之一。

戰國名家公孫龍的簡介 公孫龍白馬非馬的故事

名家是以辯論名實問題為核心發展出來的一個流派,其中的人都非常善于辯論,最有名的就是公孫龍。公孫龍是趙國人,既是名家的人,也受到過道家學說的影響,可以說是身兼兩家之長。公孫龍是名家有名的離堅白派的代表人物,什麼是離堅白呢?就是說一塊又堅硬又白的石頭,因為白和堅是由兩種不同的感官感覺到的,是以認為白和堅是相對獨立的。

公孫龍一生有相當多的時間都是作為平原君的門客,在公元前284年的時候,燕國欲要攻打齊國,公孫龍就帶着手下的弟子們前去勸阻燕國退兵,燕王滿口答應了,但是公孫龍卻覺得燕王并不是真心的,不可信,他認為:“當年燕王招攬了想要攻打齊國,能夠攻打齊國的賢才到燕國,後來成功擊敗齊國,現在這些善于用兵的人還在大王的手下,是以大王不會退兵的。”這一番話說的燕王無言以對。

之後公孫龍多次參與到各種辯論之中,比如在秦軍圍攻邯鄲,平原君成功解圍的時候,有人請求趙王封賞平原君,但是公孫龍覺得這次的功勞并不完全是平原君的,是全國人民的功勞,是以這樣接受封賞是把國人的功記在了平原君的頭上,是以建議平原君不要接受封賞,平原君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議并對他更加重視。

公孫龍名言

公孫龍作為中國古代有名的哲學家,他的思想對于後來人研究邏輯學說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雖然因為曆史的緣故,公孫龍的不少著作都已經消失在了曆史之中,但是現在流傳下來的也有不少的經典名言,通過這些名言也可以研究一下公孫龍的邏輯正名思想。

戰國名家公孫龍的簡介 公孫龍白馬非馬的故事

公孫龍一生留下的名言諸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句“白馬者,馬與白也,馬與白馬也,故曰白馬非馬也。”這就是曆史上知名的白馬非馬的來曆。除此之外還有“審其名實,慎其所謂。”這句話也是公孫龍思想的一個核心關鍵,公孫龍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提出邏輯正名的人,而這句話就是從這方面着手,公孫龍認為必須要詳細的考察物體的名實關系,并且非常慎重的來給物體命名下定義,也就是說必須“名副其實”才行。

還有一句著名的“見侮而不鬥,辱也。”就是說看到有人受到侮辱欺淩,看到了這樣不正義的舉動,但是卻不挺身而出與之鬥争,這樣的行為是一種恥辱的表現。可見公孫龍也是一個很有正義感的人,頗有一種綠林好漢“路見不平一聲吼”的氣魄。而且縱觀公孫龍的一生可以看出他也曾多次勸阻戰争的發生,也算是一個比較愛好和平的人。

公孫龍還有一句關于如何論證名實關系的一段話“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以其所不正,疑其所正。”就是說要用已知的正确的名實關系去檢查去驗證那些不正的關系,而且要用一直不正确的名實關系去懷疑那些正确的,這樣論證的方法已經算是比較先進的了,有着一定的進步性。

公孫龍的白馬非馬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哲學家公孫龍提出了一個非常經典的辯論,那就是“白馬非馬”,他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白馬非馬”的觀點,也就是說白馬不是馬,或許說到這兒很多小夥伴都已經困惑了,白馬不是馬,這怎麼可能呢?

戰國名家公孫龍的簡介 公孫龍白馬非馬的故事

首先從辨證論的角度上公孫龍的這個論點是關于物質的同一性和差異性的問題,他探讨了邏輯學裡面的“個體”和“一般”的關系,并且将他們之間的聯系斬斷,同時誇大他們的差別,形成了這麼一種形而上學的一種思想。這個觀點其實從一種角度上來說是一種正确的說法,公孫龍沒有說錯的,這隻是集合論裡面一種比較常見的表達方式。在公孫龍的表述之中,将白馬作為一個個體,而馬作為一個一般情況,馬是馬,白是馬的附加屬性,是以白馬這個個體并不是馬這個一般情況,得出了白馬非馬的結論。

或許說到上面小夥伴們還不好了解,那麼從數學的角度來說其實就是兩個集合,一個集合就是白馬,還有一個就是馬,自然這兩個集合是不一樣的,白馬這個集合就不是馬這個集合,是以可以得出白馬不是馬,然而白馬這個集合是包含于馬這個集合之中的,是以也可以說白馬是馬。這個觀點說不上完全的錯誤,但是公孫龍主觀的忽視了馬和白馬内在的聯系,單純的誇大了一個命題之中主語和述語之間的差别,對于這句話,古龍先生就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個人覺得就是一種很好的了解方式,那就是“女朋友不是朋友。”

公孫龍與魏牟

在戰國時代,公孫龍的一生也算是活得比較久的了,有着很多精彩的故事流傳下來,其中還有一個經典的故事就是他和魏牟的故事,說到這個故事,小編就先來介紹一下兩人,公孫龍是當時有名的名家大師,而魏牟則是當時魏國附屬中山國的王子。

戰國名家公孫龍的簡介 公孫龍白馬非馬的故事

據說兩人有過一段非常經典的對話,這段對話還牽扯到了莊子,事實上也是莊子引發了這段對話,據說早年的時候魏牟和公孫龍非常交好,後來就成為了莊子的粉絲,估計公孫龍是以不滿,就去研究莊子的學說,結果怎麼都看不懂,他就問魏牟說:“我這個人也算是很有文化了,少年的時候就學習了古代的聖賢,懂得了如何判斷事物的不同和相同點,并且能夠把不對的說成是對的,但是為什麼我聽了莊子的話,卻覺得非常迷惘,開不了口了呢?”

魏牟笑着說:“你大概聽說過坐井觀天的故事吧。”然後說了一個青蛙傻乎乎坐井觀天的故事,接着說道:“你公孫龍雖然已經不錯了,但是你的能力還沒有到那種可以分辨世界上的是非的程度,這樣的能力要想去了解莊子的言論就跟讓一隻蚊子去背一座大山是一樣的。莊子的思想就像是這玄奧的天地一樣,散布于諸天之中,深沉不可揣測,你居然想要用簡單的觀察方法去得知它的奧秘,用自己的詭辯的方式去表達它。這不是以管窺天嗎。現在的你是學不會的,還不如走吧,以免出現邯鄲學步的慘劇。”公孫龍就逃跑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