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石牌橋的瑞藻家塾,原來跟風流太史江孔殷有如此淵源

作者:南方plus用戶端

廣州石牌村瑞藻家塾,始建于1915年,重修于1999年,位于廣州市天河區石牌街石牌村朝陽大街。石牌村朝陽門樓,“朝陽”,朝陽石匾上下款均被刻意磨掉,沒法看清,但據《石牌村志》記載,确是江孔殷手書。

石牌橋的瑞藻家塾,原來跟風流太史江孔殷有如此淵源
石牌橋的瑞藻家塾,原來跟風流太史江孔殷有如此淵源
石牌橋的瑞藻家塾,原來跟風流太史江孔殷有如此淵源
石牌橋的瑞藻家塾,原來跟風流太史江孔殷有如此淵源

家塾坐南朝北,三進三間四廊。三進大廳的屋頂都為硬山頂,直脊無裝飾,綠灰筒瓦,瓦當面是蓮花紋,镬耳形封火山牆。每一進的檐楣下都有雕花封檐闆,屋内檐下的牆壁上都有壁畫。青磚石腳。大廳的後牆中間有一個神龛,右側放天後宮龍亭,天後宮龍亭制作于1807年,重修于2002年,是清朝及民國時期石牌村村民在元宵節菩薩“行鄉”時擡天後娘娘所用,材質為紫檀木。龍亭四周的封闆上均刻有雙螯火球,工藝精緻。

石牌橋的瑞藻家塾,原來跟風流太史江孔殷有如此淵源
石牌橋的瑞藻家塾,原來跟風流太史江孔殷有如此淵源
石牌橋的瑞藻家塾,原來跟風流太史江孔殷有如此淵源
石牌橋的瑞藻家塾,原來跟風流太史江孔殷有如此淵源

清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開考,這是中國曆史上的最後一次的科舉大考,結果劉春霖當上末代狀元。在最後的甲辰恩科中南海有四人考中進士,分别是江孔殷、關赓麟、麥瀛祥以及廣西籍的南海人何振清,江孔殷(1864-1952),字韶選,又字少泉,号霞公。祖籍南海縣疊滘江頭村,後遷南海縣張槎塱邊鄉(今屬佛山市禅城區)。 少年入萬木草堂,師從康有為,1895年參與公車上書。以文才稱,與劉學詢、蔡乃煌、鐘榮光并稱清末廣東文壇“四大金剛”。

石牌橋的瑞藻家塾,原來跟風流太史江孔殷有如此淵源
石牌橋的瑞藻家塾,原來跟風流太史江孔殷有如此淵源
石牌橋的瑞藻家塾,原來跟風流太史江孔殷有如此淵源
石牌橋的瑞藻家塾,原來跟風流太史江孔殷有如此淵源

江孔殷光緒十九年(1893)癸巳恩科舉人,光緒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進士,選翰林。後外放任廣東道台,候補廣東水師提督,兼任兩廣清鄉督辦。辛亥廣州起義失敗,死難者衆,江孔殷協助潘達微将烈士遺骸埋葬于黃花崗。辛亥革命後,江孔殷退出政壇,遷居香港。民國十九年返穗在羅崗租地千餘畝,創辦江蘭齋農場和蜂場,培育 出羅崗甜橙、黑葉荔枝和黃金蜂等優良品種,并投資修建南崗至羅崗圩的輕巧鐵路。民國二十七年,廣州淪陷,舉家再遷香港,戰後又回到廣州。1952年土改期間,被南海塱邊鄉抓回鄉下批鬥,不久病死,葬于羅村。

石牌橋的瑞藻家塾,原來跟風流太史江孔殷有如此淵源
石牌橋的瑞藻家塾,原來跟風流太史江孔殷有如此淵源
石牌橋的瑞藻家塾,原來跟風流太史江孔殷有如此淵源
石牌橋的瑞藻家塾,原來跟風流太史江孔殷有如此淵源
石牌橋的瑞藻家塾,原來跟風流太史江孔殷有如此淵源

江孔殷精于書法,以行草見長,飄逸秀雅。江孔殷也是一名美食家,著名的“太史蛇羹”、“太史雞”、“太史豆腐”等由他所創。江孔殷個性風流,妻妾成群,兒女衆多。其女公子江畹徵亦擅書畫,擅長花卉,亦能編粵劇劇本。其子江譽謬,又名江譽球,别字江楓,1909年出生于廣州,因在家中排行第十三,故名“南海十三郎”,是粵劇界的一代奇才。

【圖文】喻焰 通訊員 呂永莉

石牌橋的瑞藻家塾,原來跟風流太史江孔殷有如此淵源

【作者】 喻焰 呂永莉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南方号~娛樂影視~禅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