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七子之一、明朝文壇四傑的何景明,為什麼年紀輕輕就去世了

研究過明史的人都知道,大别山南麓,信陽師院體育館旁邊有一個景明墓,這裡面埋葬着一個民族的魂魄,明代文壇領袖何景明。

何景明(公元1483—1521年),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複山人,信陽浉河區人。自幼聰慧,八歲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歲中進士,授中書舍人,官至陝西提學副使。

前七子之一、明朝文壇四傑的何景明,為什麼年紀輕輕就去世了

何景明畫像

何景明是明代“文壇四傑”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與李夢陽并稱文壇領袖。著有辭賦32篇,詩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複集》38卷。

前七子之一、明朝文壇四傑的何景明,為什麼年紀輕輕就去世了

作品

不過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作為民族靈魂的何景明,為何不到四十歲就英年早逝了,究竟是為什麼呢?

據我所知,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性格決定命運,經常遭到排擠迫害。

何景明生性耿直,剛正不阿,嫉惡如仇,對名利看得很淡薄。

大明正德年間,由于皇帝年幼,大宦官劉瑾當權,貪張枉法,禍亂朝政,大臣們迫于淫威大多敢怒不敢言,老百姓深受其害。

前七子之一、明朝文壇四傑的何景明,為什麼年紀輕輕就去世了

而何景明經常直言不諱,向皇帝說明劉瑾對于朝廷的危害,經常搞得劉瑾臉面盡失,下不來台,于是就想方設法迫害他,讓他不得安生。

第二,長時期的勞累,身體到了極限。

何景明任陝西提學副使期間,很多事都親力親為,常常夜不能寐,長期為國家奔波。

他任職期間,作為教育廳廳長,耳聞目睹到學政的弊病很多,就認真加以整頓。他專教學生“經術世務”,并把省内優秀生員選拔到正學書院學習,親自為他們講解經史,同時又建立了一套嚴格的規章制度。

何景明郁郁不得志,心中本身就壓抑,看到當時朝政上的諸多弊端,自己力量微薄,無能為力,再加上長時期的身體勞累,使得他病入膏肓,帶着滿腔痛苦回到家鄉後,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何景明雖然年紀輕輕就去世了,但是他的文學作品卻一直儲存了下來,特别是他剛正不阿的精神,一直為後世所景仰。

随着景明墓和景明館的修建,關于他的一些事迹也逐漸被人們所熟知,現在每年清明節去掃墓祭拜的人越來越多,這對他也是一種認可。

前七子之一、明朝文壇四傑的何景明,為什麼年紀輕輕就去世了

景明墓

500年後,如果景明先生泉下有知,也會覺得開心的。

走進曆史深處,為大家一一揭開神秘的面紗,對于這件事,你是怎麼看待的?喜歡的朋友記得點贊留言哈!

本文由小球談天下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