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讀蕭紅?

作者:光明網

蕭紅,20世紀最優秀的作家之一,與張愛玲、呂碧城、石評梅一起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她曾被魯迅贊為“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被柳亞子譽為有“掀天之意氣,蓋世之才華”,在她短短31年的生命裡,不到10年的創作生涯中,為我們留下了《生死場》《呼蘭河傳》以及未完成的《馬伯樂》等近百萬用血書寫的灼熱文字。

今年是蕭紅誕辰110周年,近日,紀念蕭紅誕辰110周年暨《蕭紅大傳》新書分享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現代文學與文化研究界的幾代著名學者——趙園、孫郁、楊聯芬、袁權、姚丹、郭娟等,與我們一起透過蕭紅那些悲憫而充滿靈性的文字,走進蕭紅“天真”而多舛的人生。

《蕭紅大傳》(人民文學出版社)是一部深觸蕭紅漂泊、孤獨靈魂的傳記,真實全面還原了“呼蘭河的女兒”蕭紅的悲苦一生,50餘萬字,20餘幅插圖,教我們讀懂一代才女的“流離”與“不甘”。該書作者、著名學者季紅真是蕭紅研究的頂尖學者,《蕭紅大傳》是她潛心蕭紅研究40年時的最新成果,以女性的視角切入,貼近了另一個才女深廣的心靈世界,進而呈現給我們一個更加真實、立體、鮮活的蕭紅形象,這也是《蕭紅大傳》不同于市面上其他蕭紅傳記的關鍵所在。

與會專家認為,此書厘清了蕭紅一生中諸多的模糊之處與疑點,書中的諸多内容如對蕭紅的身世背景的考察、對汪恩甲身世以及神秘失蹤的考辨,對蕭紅研究中相關史料的爬梳與鑒别,全書“無一處沒來曆”的求真精神,存疑與開放的叙事結構、學理邏輯,都顯示出了極高的學術涵養,對于推動蕭紅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功莫大焉。

“蕭紅繼承了魯迅文學創作特别是小說散文寫作裡面那種質感,原初的帶有元氣的、本真的生命體驗,這是蕭紅銜接魯迅的傳統、超越時代性的這一面。”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魯迅博物館原館長孫郁看來,“蕭紅的存在的确是一個奇迹。她早期沒有受過嚴格的現代教育,可是她銜接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傳統,以自己敏感的生命捕捉力和審美經驗,捕捉到存在的隐秘。其實她表現的是一個被囚禁在現代生活困境裡的人如何反抗這種絕望,反抗這種奴役的生活,而且她呈現出個體的生命與命運之間的複雜關系,是以她這個命運超過了意識形态的範圍,更有深廣的延伸性在裡面,這是蕭紅被我們不斷言說、不斷叙述的很重要的原因。”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姚丹形容《蕭紅大傳》是一部“一個大女子寫另外一個大女子”的作品,“我們一般意義上的了解都會把蕭紅當作一個弱女子,因為她的身世和漂泊流離。但是從生命的力量以及她創造的能力來說,蕭紅是一個大的、強的大女子。同時《蕭紅大傳》把蕭紅放在一個大的曆史背景當中去寫,寫出了三個意義上的蕭紅,第一是民族意識,民族戰争中的女性,第二是蕭紅的階級意識,第三是她的性别意識”。

季紅真表示,自己很年輕的時候就因為讀魯迅的作品而知道了蕭紅,進而引起對她的興趣,當時蕭紅寫作的環境非常嚴酷,但是她很巧妙地以器物的方式做了标記,是以讀下來它就是一部東北的近代史,這是蕭紅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傳記必須得綜合對照各種資料,才能夠了解它所處的那種特殊的曆史情境,她的所有掙紮、奔逃、無奈和奮鬥,我們才能夠了解,我們要超越一種道德主義,必須把它還原到具體的曆史情境裡。”季紅真說。

《中國教育報》2021年06月16日第11版

作者:本報記者 卻詠梅

來源: 中國教育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