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趣曆史之編年史(三)大夏王朝

作者:廉小刀曆史館

讀者好,這裡是廉小刀曆史館,編年史第三期給您帶來充滿神秘色彩與神話故事的大夏王朝,希望您看得開心,也希望您可以點點關注。我會為大家帶來更多精彩和有趣的曆史故事。

上期我們說到大禹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夏朝被看作是我國世襲制朝代,因為,本來大禹是想繼續采用禅讓制,把帝位禅讓給益,可是益繼承這個位置之後,在大禹的三年喪期之後他就讓位于大禹的兒子啟,這就是曆史書上說過的家天下的開始。

其實關于這段曆史,在我們曆史書上說的是益主動讓位給啟,但是我們可以從史書上發現,不管是堯 ,舜,還是禹在史書上都是很有名氣的,記載了很多事迹,但是關于益的事迹幾乎沒有。加上啟本身就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不像堯舜的兒子,沒有什麼本事,是以在大禹的三年喪期過去之後,衆多諸侯都隻聽啟的号召,益也隻能把帝位讓給了啟。(還有一種說法是啟起兵反抗了益,奪取了帝位。)是以說,還是得要自己強大,不然到手的彩票也守不住。

趣曆史之編年史(三)大夏王朝

那麼關于夏朝就正式進入了繼承制,在當時社會看來這是一種進步,它使得社會進入了奴隸制,這也就拉開了我國宏偉曆史的帷幕。

夏朝疆土範圍大緻是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趣曆史之編年史(三)大夏王朝

關于夏朝我們應該明白一點,史記記載“夏”是姒姓夏後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後”為首,是以建立夏朝後就以部落名為國号。夏朝的帝王都是在位時稱作後,死後才被稱作帝。

我們繼續講夏朝曆史,在啟死後,他的兒子太康繼承後位,但是這個人不喜歡處理政務,隻喜歡遊山玩水,阿,這就跟我們現在很多富二代一樣,喜歡玩樂。但是太康是有後位要繼承的,一直遊山玩水,導緻夏的威嚴下降,在東夷有個部落就乘機西進,有趣的是這個部落的首領叫做羿,善于射箭。應該就是神話故事中後羿的原型。羿率軍從東夷屬地鉏遷至夏後氏的屬地窮石,與當地的夏人通婚,形成了有窮氏。羿在夏民的擁護下奪得了夏政。

羿奪得權位後并沒有稱王,而是把太康之弟中康立為王。但事實上國事全由羿來治理。中康死後,其子相繼位。随後投奔與夏同姓的斟鄩、斟灌二氏。從此,羿獨承王位。

趣曆史之編年史(三)大夏王朝

但是呢,敲黑闆,羿也不喜歡治理政務,他喜歡打獵,跟太康一樣,隻不過一個喜歡遊玩一個喜歡打獵。羿收留了一個不孝之徒寒促,他稱着羿外出打獵之時,将羿及其家人殺掉,霸其權、奪其妻,生下豷、澆二子。之後澆受寒促命率兵先後滅掉親夏的斟灌氏與斟鄩氏,殺了在斟鄩躲避的相。相的妻子缗當時已懷下相的兒子,她從牆洞逃走至其母親有仍氏家裡避難,不久生下遺腹子少康。

我們剛剛說了相是中康的兒子,他投奔了斟鄩、斟灌這兩個部落,結果這兩個部落被寒促的兒子澆給滅了,自己也死了。不過,他生了個好兒子,就是遺腹子太康。

太康長大之後在有仍氏當牧正,就是管理畜牧。澆知道之後,派人追殺有仍氏,少康無奈投奔有虞氏(舜之後裔)。有虞氏首領虞思膝下無子,僅有二女。他将二女許配少康,賜給他綸城交由少康管理。少康以綸邑為根據地組織餘下的夏部族群眾,設官分職。準備恢複夏室。 此時,躲避在有鬲氏的夏室遺臣靡得知少康準備奪回政權,親自帶領斟灌、斟鄩氏的殘餘群眾與少康會師,聯合擊敗了寒浞。複立少康為夏後。而後少康滅澆于過,又派他的兒子杼滅豷于戈。至此,控制中原三代四後近百年的東夷族有窮氏覆滅,結束了四十載的“無王”時期 後世稱“少康中興”。

這夏朝曆史早期也挺壯觀的,要是改編成電視劇精彩程度也不會比那些熱播的宮廷劇差。

少康之子杼(也作“予”)承後位。他了解東夷對夏室的不滿,為了鞏固在東方的勢力,他把都城從原東遷至老丘。他重視發展武器和制造兵甲。文獻中常常有“杼作甲”、“杼作矛”的說法。他還派人讨伐東部地區的東夷(山東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傳說其擷取了吉祥物九尾狐。夏朝的版圖在杼的統治下擴張到了東海(黃海)之濱。杼在位期間是夏朝最昌盛的時期。 《國語·魯語》說道“杼能帥禹者也,夏後氏報焉,”認為杼全面地繼承了禹的事業。

杼之子槐在位時,東夷族與華夏族開始和平共處。其中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居于淮河、泗水流域的九個部落通常向夏後納貢祝賀。槐逝後,其子芒繼位。芒逝後,其子洩繼位。這期間東夷族與華夏族逐漸同化。洩在位期間開始向西方發展。同時,他開始對順從夏室的方國部落封土封号。這便是數世紀後諸侯制的起始。洩逝後,其子不降繼位。

這些人便是夏朝前期比較有名氣和有作為的首領,但是哪個國家沒有幾個打醬油的君主,接下來這幾位我就隻說一下名字跟關系,不降死後,讓其弟扃繼承了後位。扃死,其子廑繼位。廑繼位後不久便病死,其堂兄不降之子孔甲繼位。孔甲死,其子臯繼位。臯死,其子發繼位。這段期間,方國部落與夏室的關系惡化,氏族内部的糾紛也激烈化。

然後,然後,夏朝最後一個君主,也是曆史上褒貶不一的君王夏桀登場了。

趣曆史之編年史(三)大夏王朝

夏桀好武,在他那個時期,夏朝與周邊部落已經關系僵化,給夏上貢的部落不斷地減少。桀是以還常常讨伐那些不順從的部落。

古文獻中說桀貪色,擊敗某個部落後會從那部落中挑選出所鐘愛的女子帶回宮作為妃子。《國語·晉語》提到的有施氏、《竹書紀年》提到的岷山氏、末喜氏都遭到了這種下場。其中末喜氏的妃子妺喜早已與伊尹結好,桀卻在洛把她奪走,伊尹憤怒中奔投了商湯。

的屢次征伐也惹怒了不少較有權威的部族。有缗氏(舜的後代)因不服順桀而被滅之。活動于今河南東部山東省西南部的子姓商部族正在夏亂這期間興旺了起來。桀又因商不服的借口讨伐商首領湯并敗之。湯被囚禁于夏台,随後被釋放。

大約在前1600年,商部族首領湯率領着方國部落讨伐桀。滅了親夏部族韋、顧、昆吾後,在倉皇與桀開戰。湯的勢力大,桀抵擋不過,邊逃邊戰,最終敗于有娀氏舊址。桀逃至鳴條(今山西安邑),湯追之,又在鳴條展開了大戰。桀再次被擊敗,被湯放逐于曆山山),與末喜氏同居,最後又跑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省巢湖市 )并死于此處。

鳴條之戰夏室覆滅,在方國部落的支援下,商湯在亳稱“王” 。這樣,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世襲制政權夏朝 滅亡,一說共傳13世 、17王, 曆時約四百年。亡國時間,約在公元前1600年前後。

關于夏朝,其實在之前是不被國際上承認的,直到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和1928年安陽殷墟的發掘,證明了殷商的存在。對《史記·殷本紀》的肯定,必然引發出《史記·夏本紀》也為信史的認識。由此,二十世紀50年代考古界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課題。

1959年夏,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率隊在豫西進行“夏墟”調查時,發現了二裡頭遺址,從此拉開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

也正是在二裡頭遺址的發現證明了夏朝的存在,二裡頭遺址的發現揭開了古老“夏都”的神秘面紗,如今二裡頭遺址為夏朝都城遺存已逐漸成為學界共識。

關于夏王朝大概就是這樣,其中的神話故事以後會做專刊,編年史系列還是主要以正史為主,簡單地給讀者們介紹一下我國曆史。

如果對我的文章有興趣或者有其他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碼字不易,希望可以點點關注,這樣也友善您繼續觀看我的文章。

這裡是廉小刀曆史館,感謝您的觀看,今天的編年史之夏朝就到這裡了,下期我們再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