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好,这里是廉小刀历史馆,编年史第三期给您带来充满神秘色彩与神话故事的大夏王朝,希望您看得开心,也希望您可以点点关注。我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和有趣的历史故事。
上期我们说到大禹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夏朝被看作是我国世袭制朝代,因为,本来大禹是想继续采用禅让制,把帝位禅让给益,可是益继承这个位置之后,在大禹的三年丧期之后他就让位于大禹的儿子启,这就是历史书上说过的家天下的开始。
其实关于这段历史,在我们历史书上说的是益主动让位给启,但是我们可以从史书上发现,不管是尧 ,舜,还是禹在史书上都是很有名气的,记载了很多事迹,但是关于益的事迹几乎没有。加上启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不像尧舜的儿子,没有什么本事,所以在大禹的三年丧期过去之后,众多诸侯都只听启的号召,益也只能把帝位让给了启。(还有一种说法是启起兵反抗了益,夺取了帝位。)所以说,还是得要自己强大,不然到手的彩票也守不住。

那么关于夏朝就正式进入了继承制,在当时社会看来这是一种进步,它使得社会进入了奴隶制,这也就拉开了我国宏伟历史的帷幕。
夏朝疆土范围大致是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关于夏朝我们应该明白一点,史记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夏朝的帝王都是在位时称作后,死后才被称作帝。
我们继续讲夏朝历史,在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继承后位,但是这个人不喜欢处理政务,只喜欢游山玩水,阿,这就跟我们现在很多富二代一样,喜欢玩乐。但是太康是有后位要继承的,一直游山玩水,导致夏的威严下降,在东夷有个部落就乘机西进,有趣的是这个部落的首领叫做羿,善于射箭。应该就是神话故事中后羿的原型。羿率军从东夷属地鉏迁至夏后氏的属地穷石,与当地的夏人通婚,形成了有穷氏。羿在夏民的拥护下夺得了夏政。
羿夺得权位后并没有称王,而是把太康之弟中康立为王。但事实上国事全由羿来治理。中康死后,其子相继位。随后投奔与夏同姓的斟鄩、斟灌二氏。从此,羿独承王位。
但是呢,敲黑板,羿也不喜欢治理政务,他喜欢打猎,跟太康一样,只不过一个喜欢游玩一个喜欢打猎。羿收留了一个不孝之徒寒促,他称着羿外出打猎之时,将羿及其家人杀掉,霸其权、夺其妻,生下豷、浇二子。之后浇受寒促命率兵先后灭掉亲夏的斟灌氏与斟鄩氏,杀了在斟鄩躲避的相。相的妻子缗当时已怀下相的儿子,她从墙洞逃走至其母亲有仍氏家里避难,不久生下遗腹子少康。
我们刚刚说了相是中康的儿子,他投奔了斟鄩、斟灌这两个部落,结果这两个部落被寒促的儿子浇给灭了,自己也死了。不过,他生了个好儿子,就是遗腹子太康。
太康长大之后在有仍氏当牧正,就是管理畜牧。浇知道之后,派人追杀有仍氏,少康无奈投奔有虞氏(舜之后裔)。有虞氏首领虞思膝下无子,仅有二女。他将二女许配少康,赐给他纶城交由少康管理。少康以纶邑为根据地组织余下的夏部族民众,设官分职。准备恢复夏室。 此时,躲避在有鬲氏的夏室遗臣靡得知少康准备夺回政权,亲自带领斟灌、斟鄩氏的残余民众与少康会师,联合击败了寒浞。复立少康为夏后。而后少康灭浇于过,又派他的儿子杼灭豷于戈。至此,控制中原三代四后近百年的东夷族有穷氏覆灭,结束了四十载的“无王”时期 后世称“少康中兴”。
这夏朝历史早期也挺壮观的,要是改编成电视剧精彩程度也不会比那些热播的宫廷剧差。
少康之子杼(也作“予”)承后位。他了解东夷对夏室的不满,为了巩固在东方的势力,他把都城从原东迁至老丘。他重视发展武器和制造兵甲。文献中常常有“杼作甲”、“杼作矛”的说法。他还派人讨伐东部地区的东夷(山东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传说其获取了吉祥物九尾狐。夏朝的版图在杼的统治下扩张到了东海(黄海)之滨。杼在位期间是夏朝最昌盛的时期。 《国语·鲁语》说道“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认为杼全面地继承了禹的事业。
杼之子槐在位时,东夷族与华夏族开始和平共处。其中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居于淮河、泗水流域的九个部落通常向夏后纳贡祝贺。槐逝后,其子芒继位。芒逝后,其子泄继位。这期间东夷族与华夏族逐渐同化。泄在位期间开始向西方发展。同时,他开始对顺从夏室的方国部落封土封号。这便是数世纪后诸侯制的起始。泄逝后,其子不降继位。
这些人便是夏朝前期比较有名气和有作为的首领,但是哪个国家没有几个打酱油的君主,接下来这几位我就只说一下名字跟关系,不降死后,让其弟扃继承了后位。扃死,其子廑继位。廑继位后不久便病死,其堂兄不降之子孔甲继位。孔甲死,其子皋继位。皋死,其子发继位。这段期间,方国部落与夏室的关系恶化,氏族内部的纠纷也激烈化。
然后,然后,夏朝最后一个君主,也是历史上褒贬不一的君王夏桀登场了。
夏桀好武,在他那个时期,夏朝与周边部落已经关系僵化,给夏上贡的部落不断地减少。桀因此还常常讨伐那些不顺从的部落。
古文献中说桀贪色,击败某个部落后会从那部落中挑选出所钟爱的女子带回宫作为妃子。《国语·晋语》提到的有施氏、《竹书纪年》提到的岷山氏、末喜氏都遭到了这种下场。其中末喜氏的妃子妺喜早已与伊尹结好,桀却在洛把她夺走,伊尹愤怒中奔投了商汤。
的屡次征伐也惹怒了不少较有权威的部族。有缗氏(舜的后代)因不服顺桀而被灭之。活动于今河南东部山东省西南部的子姓商部族正在夏乱这期间兴旺了起来。桀又因商不服的借口讨伐商首领汤并败之。汤被囚禁于夏台,随后被释放。
大约在前1600年,商部族首领汤率领着方国部落讨伐桀。灭了亲夏部族韦、顾、昆吾后,在仓皇与桀开战。汤的势力大,桀抵挡不过,边逃边战,最终败于有娀氏旧址。桀逃至鸣条(今山西安邑),汤追之,又在鸣条展开了大战。桀再次被击败,被汤放逐于历山山),与末喜氏同居,最后又跑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省巢湖市 )并死于此处。
鸣条之战夏室覆灭,在方国部落的支持下,商汤在亳称“王” 。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政权夏朝 灭亡,一说共传13世 、17王, 历时约四百年。亡国时间,约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
关于夏朝,其实在之前是不被国际上承认的,直到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和1928年安阳殷墟的发掘,证实了殷商的存在。对《史记·殷本纪》的肯定,必然引发出《史记·夏本纪》也为信史的认识。由此,二十世纪50年代考古界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课题。
1959年夏,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从此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
也正是在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证明了夏朝的存在,二里头遗址的发现揭开了古老“夏都”的神秘面纱,如今二里头遗址为夏朝都城遗存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
关于夏王朝大概就是这样,其中的神话故事以后会做专刊,编年史系列还是主要以正史为主,简单地给读者们介绍一下我国历史。
如果对我的文章有兴趣或者有其他见解,欢迎在下方评论,码字不易,希望可以点点关注,这样也方便您继续观看我的文章。
这里是廉小刀历史馆,感谢您的观看,今天的编年史之夏朝就到这里了,下期我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