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作者:走走小姐看世界

人物專刊:容闳

人物簡介:(選文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容闳(1828.11.17-1912.4.21),男,原名光照,譜名達萌,号純甫,英文名Yung Wing,廣東省香山縣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鎮)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會活動家。

容闳是第一個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是中國留學生事業的先驅,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01 耶魯第一個中國留學生

1828年11月,容闳出生于廣東省香山縣南屏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香山雖小,但大多數人對這個地名耳熟能詳,因為香山翠亨村誕生了國父孫中山。

與香山不遠的南海和新會縣,後來走出了康有為和梁啟超。

方圓百裡輩出變革先驅并非偶然,19世紀中期,世界潮流浩浩蕩蕩,珠江三角洲首當其沖。

容闳的家鄉南屏小村,與被葡萄牙殖民者占領的澳門一水之隔,相距不到4英裡。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容闳故居)

容闳的哥哥進了私塾走“正途”,家裡實在沒錢再供容闳,隻好送7歲的他去學雜費全免的澳門洋學堂。

令人感歎的是,容闳所上的教會學校,是中國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英國大鴉販子、戰争煽動者颠地和查頓募資興建,1840年,容闳還因鴉片戰争爆發一度辍學。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這就是容闳成長環境的沖突之處,老家村民既痛恨“紅毛番”橫行鄉裡,同時也感激他們帶來的醫療、教育、慈善事業。

容闳的父親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心想孩子學會“番話”,和洋人做生意,說不定能發财。

他抱的是“賭一把”的心态,絕不會料到兒子會開一代風氣之先。

1843年,容闳就讀的學校遷到香港,并以英國著名傳教士馬禮遜的名字命名,更名為香港馬禮遜教會學堂。校長布朗先生(S.R.Brown)是一個美國傳教士,1832年畢業于耶魯大學。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容闳與Robert Morrison Brown 1869年在上海。)

(照片來源:Anita Marchant: Yung Wing and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Mission at Hartford, New York: Outer Sky Press, 2008.)

據容闳後來回憶,布朗 “性情沉靜,處事靈活,彬彬有禮,為人随和,且多少帶點樂觀主義精神。他熱愛自己的學生,因為他了解學生他們為了掌握知識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而他自己更是不惜花費心血去教育他們。教學上,他别具天賦,釋物說理,清楚明了,簡潔易懂,從無學究氣。”

孩子們在學校上午學習算術、地理和英文,下午學國文。容闳在那裡讀了六年書。18歲的那年,一個決定改變了容闳的一生。

那一天,布朗先生來到班上,告訴全班同學,因為健康緣故,他決定要回美國去了。他想帶幾個學生跟他一起走,以便他們能在美國完成學業。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耶魯校園百年前的寫生)

當時是1846年,美國立國僅僅70年,如此年輕的異邦,遠在大洋彼岸,十幾歲的孩子哪敢未經父母同意去“送死”?

良久的沉默後,容闳站了起來。他想親眼看看書本上那個精彩的新世界。

容闳那時隻有十幾歲,一頭紮進全然陌生的環境竟然克服了所有不适應,學習上一點沒放松。在美國念了三年高中後,容闳順利地考入了耶魯大學。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容闳在耶魯上學時的手迹)

高興過後,容闳很快就因為學費發起愁來。校董會雖然願意給他提供獎學金,但有一條件:畢業之後,容闳要回中國當傳教士。

雖然對基督教挺有好感,但容闳還是拒絕了校董會的好意:“我雖然窮,卻希望保持自由。他日畢業,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将選擇最有利中國的去做……做傳教士雖然好,卻未必是造福中國獨一無二的事業。”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1850年左右的耶魯學院)

好在布朗牧師了解容闳,想方設法幫他争取到了一所婦女組織的經濟援助。

1850年,容闳在美國慈善組織資助下進入耶魯大學學習,四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

他是耶魯大學乃至所有美國大學裡第一個畢業生,其畫像至今懸挂在耶魯校園中。

近代史學者雷頤評價,如果說林則徐、魏源是近代中國“精英”階層“睜眼看世界”的先驅,那麼容闳這個農家窮小子,就是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草根。

02 太平天國不是想象的理想國

1855年,容闳學成回國,船在香港靠岸時,美國船主想請容闳擔任翻譯,問領港人哪裡有暗礁。少小離家的容闳竟然一時語塞,想不起“暗礁”怎麼用中文表達。

他窘得滿臉通紅。這一幕似乎預言了容闳後半生的尴尬。

他自幼讀教會學校,雖然也學過四書五經,但不可避免地缺乏傳統文化素養,更不通中國特色的人情世故。

作為一個擁有美國國籍的中國人,他難以融入上層集團,報國政策不受采納,且他全盤西化的主張也往往不适應中國國情。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美國孟松中學主樓)

回國初期,容闳在外國人駐華機構就職,結果從廣州到香港再到上海,不到一年時間跳了三次槽,皆因不能忍受洋人對中國人的歧視,即使他是耶魯的高材生也不能例外。

在香港,容闳結識了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農民家庭出身使容闳對洪氏起義抱有天然的同情和支援,他甚至曾經想要投奔太平天國。

1860年11月,容闳欣然前往“天京”,與洪仁玕見一面并提出七點建議,主要是針對教育:設立武備學校,海軍學校,實業學校,頒定各級學校教育制度,以《聖經》列為主課等。

這些建議與洪仁玕的《資政新篇》有異曲同工之處,但太平天國傳統帝王式的統治制度豈能接受這些傷筋動骨的變革。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上海市館藏1859年《資政新篇》,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當時天國政權已風雨飄搖,上司集團腐化堕落,血腥内讧,将領在外頻繁征戰,自保不暇,無心求變。

一路察訪,容闳發現太平天國遠不是自己想象的理想國,他認為太平軍素質低下,上司人貪圖享樂,這些人不能推翻清王朝,更不能實作他的教育理念。

他大失所望,落魄離開。

03 一生最崇拜曾國藩

1863年秋,容闳經介紹到安慶拜見曾國藩。相見第一面,容闳就佩服得五體投地,曾國藩成為了容闳一生最崇拜的人。

“文正已年逾花甲,精神奕然……目雖不巨,而光極銳利,眸子作榛色,口闊微薄,足為其有宗旨有決斷之表征。”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曾國藩像)

如今“曾國藩相人術”屢次被編寫成職場使用書籍,在容闳的記述中,可以看到曾國藩考察下屬确實獨有一套。好幾分鐘,他一言不發,從頭倒腳打量容闳,最後雙目炯炯盯住容闳的眼睛看。

受西式教育長大的容闳被如此直視也難免坐立不安,好在還能保持鎮定。良久,曾國藩斷言:“以汝目光為棱,望而知為有膽識之人。”

聊天的時候,曾國藩提到想要開設工廠,制造“洋槍洋炮”。容闳則認為,從外國進口裝置,即便造出槍炮,也相當于給人掐住了脖子。

中國人想要自強,得先學會制造能生産槍炮的機器。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1870年的上海江南制造總局炮廠)

曾國藩對容闳的觀點大加贊賞,二人達成共識,于是,咱們國家近代最大的軍工企業——江南制造局的籌建自此拉開序幕。

04 首率寒門幼童出洋

容闳早年立志要促成的官派留學生計劃,終于有了位高權重者的支援。他向曾國藩陳述他的計劃,果然得到首肯。

曾國藩與李鴻章幾次聯名上奏同治皇帝,1872年春得到批複後,任命容闳為出洋副委員,主抓幼童選派和監督事務。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1872至1875年間,一共有四批共120名幼童出洋。

費用全部由政府承擔,回國安排工作,現在看來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美事,但當時沒有家長願意把孩子送到洋鬼子的“野蠻番邦”,并且一去就是15年。

容闳這個“招生辦主任”從自己的老家香山和周邊村縣入手,挨家挨戶動員,登門遊說。

報名的幼童幾乎沒有一個是世家權貴子弟,大多出身貧寒,也許隻有這樣的人家才能“豁得出去”。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1872年首批留美幼童)

幼童一到美國就如魚得水,以驚人的速度克服語言障礙,成為各校中最優秀的學生。他們充分釋放天性,在體育方面出盡風頭。

容闳采用了先進的“homestay”管理方式,讓幼童兩人一組分散居住在志願報名的當地家庭,使孩子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并且更加迅速地融入美國社會。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幼童在外籍教師的指導下學習英語)

然而,随着這些孩子一天天長大,在當地學校取得優異的成績的同時,容闳和清廷派來的“委員”們的沖突也日益加深。

有的委員見幼童們在體育課上蹿下跳,斥責他們有失體統;有的委員認為留美幼童們全學西方文化,将來肯定會“全無愛國心”,對中方不利;有的委員則看不慣幼童們見了他不行禮,認為這是“目無師長”。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中國留美幼童組織的棒球隊)

中美之間巨大的文化差異必然導緻孩子們做出“大逆不道之舉”:他們幾乎都脫了長袍馬褂穿西裝,個别膽子大的剪了辮子,跟主人去教堂受洗信“異教”,見了清廷長官不行三跪九叩之禮。

消息傳回國内,就像火星子落進了炸藥堆,各方沖突來了個總爆發。

總理衙門直接上書皇帝,要求撤回出洋學生。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第一批幼童眼看就要大學畢業,現在撤回功虧一篑。幾近絕望的容闳在美國文化界、政界奔走求助。

母校耶魯大學的校長波特親自起草信件至清政府總理衙門,希望留學生繼續學業;容闳的牧師朋友通過大文豪馬克吐溫引領,請美國前總統格蘭特修書給李鴻章力挽狂瀾。

作為洋務派的領袖,李鴻章本不想斷送留學項目,但是保守派意見強勢。

又恰在這個節骨眼上,美國國會通過了《排華法案》,李鴻章氣不打一處來,容闳失去了最後一根稻草。

當年8月,近百名“幼童”灑淚登船。隻有詹天佑和歐陽庚獲得耶魯學位,其餘皆半途而廢。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詹天佑耶魯大學畢業照)

這些留學生回國初期因“奇裝異服”“不識禮儀”,飽受排擠和譴責,被随意配置設定到與學業根本不搭邊的行業。

所幸他們在外收獲真才實學,且互相照應提攜,若幹年後,他們成長為轉型中國的中堅力量。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上左起:梁敦彥、容尚謙、史錦庸

中左起:吳仰曾、康赓齡、曹家祥

下左起:潘斯熾、周壽臣、黃耀昌

他們之中,有鐵路工程師詹天佑、開灤煤礦礦治工程師吳仰曾、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清華大學首任校長唐國安、民國開國總理唐紹儀、清末交通總長梁敦彥、外交家歐陽庚……還有多名加入海軍,在甲午戰争中殉國。

容闳送出去的學生,歸來後無論才幹、見識、人品,都堪稱一世俊傑。

05 從維新到革命

容闳在留美幼童被急召回國後,他依然沒有放棄,向清政府提出了種種興國方案,通通吃了閉門羹。

在多重打擊下他憤然總結道:“究國家銀行計劃失敗之原因,亦不外乎中國行政機關之腐敗而已,尊自太後,賤及吏胥,自上至下,無一不以賄賂造成。”

1898年,容闳已是70歲的老人,但維新變法讓他重燃豪情。他積極參加維新派各種學會活動,康有為、梁啟超都對這位改良先驅十分看重。

容闳把自己在北京的寓所提供給維新黨領袖作會場,容闳家便成為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左康有為 右梁啟超)

變法開展三個月,遭到慈禧太後等保守派扼殺,北京開始全面捕殺維新黨人,容闳也上了通緝名單。

他潛逃出京,經上海租界遷至香港。經此劇變,容闳的思想更加激進,他在新加坡與康有為重逢,商量在長江流域和廣東地區起義營救光緒帝。

1900年,容闳化裝成商人,冠假名泰西登上赴日本的輪船。策反李鴻章反清失敗的孫中山也匆匆登上這艘輪船逃亡。

容闳和孫中山這對香山老鄉曾經在1896年于倫敦匆匆一見,這一次同舟共濟使他們得以徹夜暢談。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孫中山像)

孫中山主張推翻清廷掃除封建塵土,這是容闳此前從未想過的。

他一生為報國上下求索不得其門,如今恍然意識到腐朽的專制制度是根本障礙,容闳的思想發生本質改變。

06 容闳的家國夢

1911年5月,83歲高齡的容闳在美國家中中風。當年10月,他接到了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激動地趴在床上寫了三封信給革命黨老朋友們,祝賀革命成功。

孫中山回信,懇請容闳回來共建民國,但容闳的身體每況愈下,還沒來得及啟程,就于1912年4月21日客死異鄉。

他一生碰壁無數,但從未被時代抛棄,逝世前看到中國走向共和,可謂“功德圓滿”。

葬禮上,牧師念了這樣一段悼詞:“假如他還沒有老,他一定會親自參加革命,他與生俱來的、熱愛效忠中國的火焰,絢麗燃燒,直到他生命盡頭。”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容闳先生之墓 于康州哈福特德市郊的雪松嶺公墓)

他是一百多年前,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畢業于美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從耶魯大學走出的第一位中國學霸。

在強烈的愛國心與振興中華的理想驅使下,他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渥條件,傳回祖國,為心中的教育強國夢往來奔走、振臂高呼。

他曆經兩朝五帝,親身經曆清末榮辱興衰,并親身參與了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等近代中國重大事件。

他一生的經曆與中國近代進步事業相伴始終。容闳的赤子之心與曆史分量,遠遠超過他的知名度。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2004年,容闳大學畢業150周年之際,

珠海市向耶魯大學贈送了一尊容闳銅像,

如今安放在耶魯大學斯特林紀念圖書館的國際閱覽室。

容闳逝世42年後,為紀念他,英國學者在他的母校耶魯大學演講時說道:“一個能夠産生這樣人物的國家,就能夠成就偉大的事業。這個國家的前途絕不會是卑賤的。

這句話獻給容闳先生,也獻給近代那些走出國門、又重返祖國,為這個國家和民族獻出青春和熱血的留學生們。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闳: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素材來源:網絡

參考文獻:張瑞安:《容闳:中國近代留學教育的先行者》

葉克飛:《先醒來的人:近代中國第一批留學生》

容闳:《容闳回憶錄》

“國家人文曆史”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