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讀 |人人都愛讀池莉

池莉還是那個池莉,内心湧動着激情,訴諸筆端,卻已經是千帆過盡自從容。

在讀 |人人都愛讀池莉

(殷健靈近影)

2021年,夜光杯·讀書推出專欄,讓更多人“在讀”中悅讀、悅心、悅人。

本期“在讀”邀請作家、新民晚報進階編輯殷健靈分享池莉新作《從容穿過喧嚣》讀後所感。

在讀 |人人都愛讀池莉

(《從容穿過喧嚣》 池莉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池莉又出散文新作。

這一本《從容穿過喧嚣》裡收入的文字,大多出自池莉在《新民晚報》“夜光杯”開設的專欄“冷眼熱心”,該欄開設經年有餘,作為欄目責編,有幸成為第一讀者。至于成為池莉的小說讀者,更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作為新寫實主義小說的代表人物,池莉的小說甫一出世,便讓讀者耳目一新,她讓文學走下“神壇”,讓文學回到“日常生活”本身。是以有論者貼切評價:“她關注女性的自覺但并不否認兩性差異,她寫出了生存的窘迫但并不懷疑生存本身,她将讀者引向檢討但并不拷問讀者的靈魂,她揭示了社會的真相但并不推銷真理,她讓讀者成為了旁觀者、自身的旁觀者。”

散文池莉和小說池莉一脈相承,不高高在上,也不無病呻吟空洞說教。你走進她的文字,猶如走進自己的日子,那是你走不出的生活。然而,兩者相比,又分明前者比後者更多歲月曆練,那是飽經滄桑後的通達與超然,看透世事後的平和與淡定,仿佛人生之河由奔騰而平緩,清澈的河底沉澱着智慧的金砂。池莉的目光通透銳利,内心卻飽含熱忱與慈悲,恰如她在夜光杯專欄的名字“冷眼熱心”,她捧出一顆心的寫作,隻為輕逸地越出沉重生活,“從容穿過喧嚣”,認清了世事真相,仍舊表達着對生活和世界的歡喜——這便是池莉讓我覺得特别可愛與尊敬的地方。

在讀 |人人都愛讀池莉

(池莉近影)

你看,她寫美食,不僅挑動味蕾,更觸動心弦。她寫洪山菜薹,從對正宗洪山菜薹的細考,到曆數挑選和炒制菜薹的門道,乃至上升到菜薹之潔身自好、孤标傲世之品格;寫熱幹面,竟将吃熱幹面寫出了“陷入熱戀”的感覺;寫排骨藕湯,不僅寫獨家秘笈,字裡行間更是滿溢親情與鄉愁;寫滬上奇味,不寫濃油赤醬本幫菜,偏寫旁門左道熏拉絲;她又獨愛手工小菜,愛其“有情有義”,歎惋其“消失在你指尖盡頭”的命運……曾經憑空創造出武漢鴨脖催生鴨脖産業的池莉,落筆美食,在意的卻是生活态度和人情事态。炖藕湯,得用琺琅湯鍋,得“超級耐心,得守住火,得上慢生活的節奏”;手工小菜的消失,如同生活的無情;專注地穿一串紅辣椒,“一個人的天長地久就悄悄地過來了”……這一份獨特與别緻,源于她對生活的态度:看透,仍熱愛。

池莉寫人心,寫世俗生活,正是應了那句話:“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除去美食,本書更多的篇章便是聚焦生活方式、婚姻真相、人生真谛。她說“幸福其實是一種能力”,“慢慢來比較快”,要善于在最倒黴的時候,肯定自己的能力;慢慢來,還不隻是一種怡人的從容,“更是一種往深刻裡浸透的深邃”,這才稱得上真正的“活着”。這個時代,我們是否應該結婚?她歎息我們沒有婚姻課,“人生最重要的知識,就是婚姻”,“婚姻知識不會決定命運,但會影響命運”。而“配偶”的含義,是教夫妻雙方真正成為一體,無一己私利,是深刻的教誨;我們都在歌頌愛,可是池莉卻提醒,“傷人最深的,往往是最愛”,母愛也有緻命傷;人人都在懼怕衰老,池莉卻曆數變老的好處,與你分享生命與成長的哲學;她更捉筆自嘲,“我的人生還是不及格,天啦”……

她不居高臨下,自诩哲人智者,她沉浸于世俗生活本身,卻又保持着一份自覺的清醒;她絕不是将自己困在書齋裡的作家,她熟谙大衆文化,緊扣時代脈搏,熟悉時下流行語和時尚;她是人心的洞察者、剖析者,她是那麼平易、接地氣,但關鍵時刻,她從未忘記自己的作家身份,從未忘記作家的使命感和職責。輯二“真正愛就是這麼普通平常與苦澀”,收入的均是池莉于疫情期間寫就的曾經引起巨大社會反響的篇章,這些文字均發表于“冷眼熱心”專欄。2020年初疫情兇險,前景未蔔,池莉以一個曾有醫生職業背景作家的敏感,提醒、呼籲、鞭策、反思與疫情同步,此後不久,我曾在該組文章的編輯手記裡寫道:“感謝池莉,衆聲喧嘩雲遮霧罩之中,發出了一個作家應該發出的犀利清醒理智又飽含悲憫之聲。她,無愧于‘作家’的稱号。”那麼“作家”究竟是什麼?真正的作家從來不會停止自己的思考,從來不會忘記自己的責任,更不會為無聊時事鬥嘴。他們以獨立人格為社會提供先鋒思想,激發人去追求高貴的靈魂,讓讀者從作家的文字中尋找生命的源泉。——或許,這也是池莉和一般高流量“寫手”的本質差別。

在讀 |人人都愛讀池莉

想起二十多年前第一次見池莉,冬天,于她武漢家中。當時,我所見到的居家池莉和大多數主婦一樣,閑适、滿足,而且安然。她本身就是生活的,就像她筆下的人物和故事。她的身影融在人群中,目光随處飄蕩,你身處繁華中看不到的東西,而池莉卻能展示給你一個你所熟知的生活片段,一個真實的存在。這麼多年過去,池莉還是那個池莉,内心湧動着激情,訴諸筆端,卻已經是千帆過盡自從容。

2021年6月21日于上海

近期在讀書目:

《性與社會》(英)霭理士 著 潘光旦 胡壽文 譯 商務印書館

《雨果論文學》(法)維克多·雨果 著 柳鳴九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大地上的事情》 葦岸 著 馮秋子 編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