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兒直呼上司大名,王近山聽後大發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縱的“三劍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

王近山是締造新中國的優秀将領,打起仗來,異常剛猛,素有“王瘋子”的“雅号”。建國以後,王近山曾在南京軍區擔任副參謀長。

當時,王近山的女兒王媛媛也在部隊之中。因為工作需要,王媛媛被派往安徽的金寨縣執行任務。

在金寨縣,王媛媛深入基層,與當地群衆同吃同住,還熱心幫助當地村民看病買藥。雖然女兒在基層的生活過得很艱辛,但是王近山卻很高興。

因為作為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者,王近山始終相信,隻有與人民群衆在一起、把一生奉獻給人民群衆,才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女兒正在過的生活正符合自己的期許,這如何能不讓王近山喜出望外呢?

女兒直呼上司大名,王近山聽後大發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縱的“三劍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

于是,王近山高興之下,決定去看一看女兒。父女相見,自然是喜不自勝。兩人聊了很多,王媛媛向父親彙報了近期的工作和生活。可能是聊得太開心,加上父女之間并沒有太多的顧慮。

于是,王媛媛在提到她們上司李德生的時候,将李将軍的大名脫口而出,未加任何敬語與稱呼。

女兒對李德生的直呼其名,讓剛剛還十分高興的王近山,瞬間變了臉色。他突然對女兒大發雷霆,說道: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嘛?

王近山對女兒的偶然失言為何如此在意?除了希望女兒懂得尊重長輩與上司之外,王近山是否還有其他的情感?

女兒直呼上司大名,王近山聽後大發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縱的“三劍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聊一聊王近山與李德生之間的關系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3">一、六縱的“三劍客”</h1>

或許是“無巧不成書”吧,王近山與李德生的早年經曆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1915年,王近山(當時叫王文善)出生在湖北省黃安(今天的紅安)縣。第二年,李德生出生在河南省新縣的一個小山村裡。這兩位未來共和國的開國中将與開國少将,實際上年齡隻差了一歲。

王近山的家境凄苦,不得不在小小的年紀裡就承擔起了家庭的重任。九歲那年,父親讓王近山去給一個大戶人家當放牛娃。

臨行之前,父親還拉着他的手不斷叮囑:“到了大戶人家,要勤快,别偷懶,千萬别貪玩貪睡,記住了?”王近山十分懂事,不光答應了父親的要求,還跟母親保證說:“媽,你放心。我給你帶紅苕回來吃。”就這樣,帶着給母親帶紅苕的樸素的願望,王近山成了一個放牛娃。

女兒直呼上司大名,王近山聽後大發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縱的“三劍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

無獨有偶。李德生的家庭也十分貧寒。家裡所有的财産就是一間僅能遮雨的屋子和一顆大樟樹。

七歲的時候,父母想讓李德生去裁縫店當個國小徒,學得一門手藝,将來也好養家糊口。

可是李德生覺得裁縫的活兒太枯燥,不适合他好動的性格。于是,他就跟父母商量,希望可以去放牛。盡管放牛比做裁縫辛苦多了,但是,父母還是聽從了李德生的意願。最終,李德生也成為了一個放牛娃。

李德生放牛娃的“工作”并沒有做多長時間,他的家鄉就迎來了大批的紅軍,紅軍解放了李德生的家鄉父老。

同時,紅軍鐵打的紀律、昂揚的鬥志、高尚的革命情懷,無一不在吸引着李德生。李德生在心裡決定:我要加入紅軍!不久之後,李德生如願以償,成為了一名小小的紅軍戰士。那一年,是1930年。

女兒直呼上司大名,王近山聽後大發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縱的“三劍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

恰恰也是在這一年,革命的浪潮湧向了王近山的家鄉。黃安縣城裡到處都是戴着五角星帽的革命軍人。

革命熱情感動了許多人,這其中,就包括王近山。同樣在1930年,王近山也穿上了一身樸素但“厚重”的軍裝。

兩個相隔千裡、素昧平生的“小孩兒”,陰差陽錯地在同一年成為了革命戰士,又因着神奇的緣分,一同被編入了紅四方面軍。

隻不過,王近山長期在第10師工作。而李德生,則進入了第11師。

然而沒過幾年,大概在1934年前後,李德生奉命調入王近山所在的第十師。自此,王近山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李德生的首長。

女兒直呼上司大名,王近山聽後大發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縱的“三劍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

在此後的曆次戰役中,無論是王近山還是李德生,發揮得都很出色。慢慢地,當初的兩個放牛娃都成長為我軍之中能夠獨當一面的指戰員。

解放戰争期間,華中野戰軍成立,下轄第六到第九縱隊(後來又轄其他部隊)。第六縱隊就是由王近山一手帶出來的。

第六縱隊和其他部隊有一點不同,他大多是由遊擊隊組編而成的,原來的老紅軍機關少。因而在組建之初,很多人對這個縱隊并不看好。

但是,王近山是誰?是二十歲就成了紅軍副師長的骁勇戰将,是人稱“王瘋子”的優秀将領。他的六縱,絕不允許被别人看不起,絕不允許比别的部隊差一丁點兒。

于是,王近山對這支部隊要求格外嚴格,令行如山。

在戰鬥中,作為指戰員,王近山經常身先士卒、激發士氣。有了司令員做表率,六縱将士自然格外用命。在不長的時間裡,六縱就打了許多漂亮仗。

一支軍紀嚴明、令行禁止的隊伍;一支能打勝仗、能打硬仗的隊伍,自然能夠稱得上是一支好隊伍了。人們也逐漸改變了對六縱的刻闆印象,昔日不被看好的六縱,搖身一變,成為了我軍的“三大主力縱隊之一”。

女兒直呼上司大名,王近山聽後大發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縱的“三劍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六縱的成功有王近山的心血,也是六縱全體官兵努力的成果。

這其中,就有人稱六縱“三劍客”的李德生。所謂的六縱“三劍客”指的是王近山手下的三個旅長:尤太忠、肖永銀、李德生。這幾個人是王近山的左膀右臂,在他們的幫助下,王近山的六縱每每出戰,便如猛虎下山。

比如,1948年開展的著名的襄樊戰役,就是六縱打下來的一場經典戰役。而在這場戰役之中,王近山十分信任地把最艱難的任務交給李德生去攻克,讓他“刀劈三關”,最終建立了奇功。

女兒直呼上司大名,王近山聽後大發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縱的“三劍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1">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h1>

新中國成立後,王近山與李德生之間的默契合作依舊不減當年。

對于很多人來說,“上甘嶺戰役”這幾個字并不陌生。可是,許多人可能并不了解,這場戰役,是王近山軍旅指揮生涯之中的經典一戰,也見證了王近山與李德生之間互相信任的戰友之情。

1950年6月25日,北韓戰争突然爆發。緊接着,美國宣布參戰,并聯合多個國家,組建了聯合國軍,強勢進入北韓戰場之上。

北韓半島的風雲突變,與美國等帝國主義國家的橫加幹涉,對剛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威脅。為了保衛新中國、為了發揮國際道義精神,老一輩上司人們毅然頂住了巨大的壓力,決定抗美援朝。

女兒直呼上司大名,王近山聽後大發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縱的“三劍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

對于抗美援朝,新中國的許多将領都抱着積極的心态,希望參與其中。王近山與李德生就是其中的代表。1951年2月,王近山入朝參戰,曆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等職。

同年三月,李德生也主動請纓,率領所部參加了抗美援朝之戰。當時,李德生本是第二野戰軍的一個師長,進入北韓之後,李德生率領的部隊被改編成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一個師,李德生仍任師長。

不久之後,李德生被提拔為十二軍副軍長。而十二軍,就隸屬于王近山指揮的第三兵團。就這樣,王近山與李德生這一對多年的“搭檔”在北韓戰場上又走到了一起。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之後,節節勝利,而聯合國軍的境遇則越來越被動。再加上,當時的北韓停戰談判因為戰俘問題、在美國的刻意阻撓之下,進展艱難。

于是,聯合國軍試圖在戰場上發動反擊。一方面擺脫自身的被動局面,另一方面則希望為談判桌上的美國争取更大的砝碼。

在這樣的圖謀下,1952年10月14日,聯合國軍發起了“金化攻勢”,在上甘嶺地區投入了巨大的軍事力量。

女兒直呼上司大名,王近山聽後大發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縱的“三劍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

當時,上甘嶺的駐軍,是秦基偉的第15軍。盡管15軍對于這場惡戰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也在戰争過程之中,對敵軍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但是在敵人喪心病狂的攻擊之下,我軍付出的代價也是十分慘痛的。

10月19日,“金化攻勢”已經展開了五天了。秦基偉在當天的日記裡如此寫道:“戰鬥的緊張激烈和殘酷是北韓戰場上一年多所沒有的情況”。

秦基偉的第15軍也隸屬于王近山的第3兵團。15軍遭遇的情況不能不引起王近山的重視。

女兒直呼上司大名,王近山聽後大發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縱的“三劍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

鑒于15軍的傷亡情況,王近山想讓15軍先撤下來,換上李德生任副軍長的12軍上去。但是,秦基偉如何能同意這樣的部署呢?于是,秦基偉向王近山放下豪言:“我不下,死了也不下”。

秦基偉誓死不後退的決心打動了王近山。王近山最終答應15軍不撤下來,但同時,王近山也提出了另一個要求:“15軍不下!不過,12軍也要上,我把12軍配屬你指揮,怎麼樣?再增調些炮兵,還有一個喀秋莎炮團!”

12軍也是主力部隊,把12軍交給15軍做“配角”,既是對上甘嶺的重視,也是對秦基偉和12軍的信任。

那麼,12軍當時正在幹什麼呢?

本來啊,按照計劃,12軍應該要進入休整狀态了。但是,情況緊急,12軍臨時改變部署,抽調出精銳力量,作為15軍的預備隊,準備趕赴上甘嶺戰場。而副軍長李德生,則被要求前往兵團,接受任務。

10月26日,李德生見到了老上司王近山。面對這位勇猛的部下,王近山也不繞彎子,直截了當地對李德生說:“我們的決心是堅決守住上甘嶺,寸土不讓!”“戰鬥将空前激烈,要準備像蘇聯衛國戰争時的斯大林格勒血戰那樣。”

女兒直呼上司大名,王近山聽後大發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縱的“三劍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

說完了對戰争殘酷性的預測之後,王近山開始切入正題,告知了對李德生的任命安排。他們準備在上甘嶺前線成立一個五聖山指揮所,統一指揮在上甘嶺前線作戰的12軍、15軍的部隊,而這個指揮所,就交給李德生指揮。

最後,王近山又語重心長地告訴老部下,這次的任務是要跟15軍一起完成的。所有的事情,不僅要上報兵團,還要上報15軍軍長秦基偉,希望李德生能夠“互相搞好團結”。

長篇大論的要求、面面俱到的囑托背後,是王近山對李德生的期許。

李德生自然能夠感受到老上司的期待,作為一個軍人,李德生也明白此刻肩上需要承擔的責任。

于是,他堅定地向王近山表态:“堅決執行兵團指令,指揮好前線戰鬥”。

帶着軍人的責任和上司的期許,李德生義無反顧地走向了前線戰場。而作為兵團司令的王近山,此時也大大地松了一口氣,說了一句:“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

事實證明,王近山對李德生能夠如此放心,并不是沒有道理的。李德生在進入戰場之後,很好地發揮了我軍優秀指戰員的良好作風,身先士卒、有勇有謀,出色地完成了傳遞給他的任務。不僅讓聯合國軍再一次領教了志願軍堅強的鬥争精神,也在世界戰争史上寫下了精彩的一筆。

女兒直呼上司大名,王近山聽後大發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縱的“三劍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

李德生在上甘嶺戰役中的優秀表現,讓王近山深感欣慰。而在上甘嶺戰役之後,李德生的一些言行,更是讓王近山欣喜不已。

前面已經說到,上甘嶺戰役中,12軍是為15軍打配合的。因為這樣的戰略部署,加上後期陰差陽錯的媒體宣傳,導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許多人并不了解12軍在那場激烈的上甘嶺戰役之中做出的功績。

就如同當時擔任12軍軍長的肖勇銀後來所感慨的那樣:“12軍中有4500多名将士的血灑在上甘嶺上,他們已經永遠不可能聽到《上甘嶺》電影中的插曲‘一條大河’”。

作為上甘嶺戰役的前線指揮,李德生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也親眼見證了戰場上的慘烈瞬間。面對戰場上12軍的犧牲,與戰場之下12軍的“默默無聞”之間的“反差”,李德生本來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那一個。

但是,當王近山問李德生:“你的仗打得過瘾嗎?”李德生毫不猶豫地回答:“過瘾!”王近山又問:“痛快嗎?”李德生答:“痛快!”

李德生與王近山的想法是一樣的,“軍人,要的就是有仗打、打勝仗,别的不要去計較!”

女兒直呼上司大名,王近山聽後大發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縱的“三劍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

李德生不僅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當他聽說12軍的一個參謀曾經在聽完廣播之後發牢騷說:“上甘嶺也是我們打的,最後全是十五軍的功勞,提都沒提我們軍一個字”的時候,李德生嚴厲地批評了這個參謀,嚴肅地告訴他:“你這個想法不對頭,什麼你們、我們,都是志願軍打的嘛!”

後來,為了杜絕此類現象,李德生還特意給有意見的同志做說服,轉變他們的想法。

最後,李德生甚至在12軍做出了一個規定:關于上甘嶺戰役的功勞,誰都不準再提,誰都不準再争。李德生本人也以身作則,不在任何場合提起自己指揮過上甘嶺戰役之事。

如此功勳卓著而又高風亮節的老戰友,如何能不令王近山感到欣喜與信任呢?

女兒直呼上司大名,王近山聽後大發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縱的“三劍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1">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h1>

從北韓戰場上回國之後,王近山與李德生的人生之路有了不同的軌迹。

1964年,王近山因故被調往河南的一個農場工作。一直到1969年,共産黨第九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王近山才托南京軍區司令員、開國上将許世友代為向毛主席承認錯誤并講情。

在許世友等人的不斷努力下,王近山被委任為南京軍區副參謀長。

王近山到了南京之後,我們本篇故事開頭提到的王媛媛也來到了父親的身邊。王近山提出希望女兒能進部隊當兵。

女兒直呼上司大名,王近山聽後大發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縱的“三劍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

對于當兵這件事兒,王媛媛也是十分渴望的。于是,她欣然接受了父親的建議。不過,讓王媛媛感到疑惑的是,父親老是說送她去當兵是“回老家”,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不久之後,王媛媛就明白了父親的用意。

1969年夏天,王近山親自把女兒送到了江蘇省清江市,那是第十二軍的駐地。抗美援朝之後,李德生被提拔為十二軍軍長,并長期擔任此職。知道了這些之後,王媛媛終于明白了父親那句“回老家”是什麼意思。

王近山曾經革命在這支隊伍、工作在這支隊伍。他親如家人的老部下,諸如李德生等人,就在這支隊伍裡。對于王近山來說,把女兒送到這裡來當兵,當然就是“回老家”了。

女兒直呼上司大名,王近山聽後大發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縱的“三劍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

可惜,“回老家”的喜悅并不能永遠持續。

由于常年的革命工作,王近山的身體并不是很好。1974年,王近山突然感到身體不舒服。到了十一月份,他開始一陣一陣地吐血。不得已,王近山住進了醫院。

王近山生病之後,得到了多方的關懷。彼時李德生已經不是當年跟随在王近山身後的部下了,他身居高位、肩負重任。但是,得知老首長的身體狀況之後,李德生仍然在百忙之中親自前去探望老首長。隻不過,由于王近山的身體原因,李德生在他的床前等了一個小時,還是沒能如願跟老首長說一說話。

生老病死,終究是逃脫不掉的自然規律。

1978年,王近山的生命還是走到了盡頭。

彌留之際,王近山可能想起了自己戎馬征戰的一生,想起了那久違的戰場,他用微弱的語氣問道:“敵人打到哪裡了?我們誰在那裡?”

聽到王近山的問話,他的小兒子趕緊湊過去說:“是李德生叔叔在那裡!”

知父莫若子!

果然,王近山聽到回答之後,欣慰地說:“李德生上去了,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

這一幕,仿佛又回到北韓戰場之上,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峥嵘歲月裡。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李德生依舊是王近山最信任的“部下”。

女兒直呼上司大名,王近山聽後大發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縱的“三劍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在南京去世,年僅63歲。

王近山去世以後,有關上司十分重視。并在最終決定,補授王近山南京軍區顧問之職,喪禮以大軍區上司待遇對待。這也算是一份死後哀榮了。

作為曾經的戰友、老部下,李德生也從來沒有忘記王近山。

王近山去世多年以後,李德生還寫了長文,追述王近山一生的功績,寄托自己對老首長的一份哀思。在文章的最後,李德生如此飽含真情地評價道:“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産主義戰士,我軍傑出的戰将王近山同志,為人民立下了累累戰功。他的功勳将永遠載入人民共和國的光輝史冊,人民将永遠懷念他。近山同志永垂不朽!”

女兒直呼上司大名,王近山聽後大發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縱的“三劍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

結論

自革命年代走來的戰友情誼是無價的!

王近山與李德生這對老戰友,早年有着相似的人生經曆。進入部隊之後,又一同在黨的培養之下,成長為我軍優秀的指戰員。

他們一起并肩作戰,走過了兩萬五千裡長征、打跑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打倒了蔣家王朝,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

他們共同在北韓戰場之上,抛灑熱血。既保家衛國,又幫扶兄弟之邦。

戰火錘煉之下,王近山與李德生對彼此懷着三分友情、三分信任、三分敬意。

是以,當王近山聽到女兒直呼李德生大名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生氣。這不僅是因為李德生是女兒的長輩與上司,還包含着王近山與李德生數十年培養出來的情誼。

女兒直呼上司大名,王近山聽後大發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縱的“三劍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三、臨終猶牽挂,長文寄哀思

王媛媛後來曾說過,她心目中對李德生叔叔是非常崇拜的。在父親面前偶然的失言自然也是無心之失。但是王近山在發現女兒的問題之後,能夠嚴肅批評、并責令改正,也足以展現王近山對女兒的愛護之心。

本文講述的這麼一則小小的故事,或許很多人即使聽過之後也不會多加留意。但是,隻要細細品味之下,就能感受到一段跨越數十年的戰友之間的深情厚誼。同時,也能感受到疾言厲色之下的父女溫情。

參考文獻:

王瑗瑗.王近山女兒:父母婚變的隐情[J].民風(上半月),2014,(第6期).

祝小茗.“亮劍”将軍王近山的波瀾人生[J].黨史縱橫,2016,(第9期).

章重.王近山亮劍襄陽[J].檔案記憶,2019,(第2期).

陳 思.深藏功與名 ——李德生指揮上甘嶺戰役始末[J].世紀風采,2019,(第12期).

李德生著. 李德生征程憶懷.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5.09.

紫镯.【史事解讀】驚動毛澤東的“鍘美案”:“情癡”王近山蒙冤五十年——讀《司令爸爸司機爸爸》[J].長江文藝•紀實版,2010,(第12期).

李德生著. 李德生将軍自述. 沈陽:遼甯人民出版社, 1997.08.

王媛媛:《鐵打的忠魂 慈父的心:懷念我心中最崇拜的李德生叔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