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德生從開國少将,升遷到正國級,他為何能獲得毛澤東的信任?

開國少将李德生,典型的文武全才,1988年獲得上将軍銜,是首位軍人出身的副主席。

關于他的一生,有三次“意外晉升”從軍中翹楚,到治國棟梁,獲得毛澤東的高度信任。

還有就是,因為毛澤東的小名叫李德勝,和李德生諧音相近,也引起後世諸多轶傳,被大家津津樂道。

李德生從開國少将,升遷到正國級,他為何能獲得毛澤東的信任?

山川不語,日月無聲,李德生将自己對祖國的大愛,寫在了中華的大地上,是少有的軍隊出身,正國級幹部。

一切的一切,要從1916年4月說起,河南新縣陳店鄉,李德生來到了這個世界。

李德生将軍的成名之戰,便是在抗日戰争時期的三打馬坊據點,其過程堪比諜戰電影,親自化妝深入敵巢,虎穴狼窩當中摸清了日寇的底細。

山西馬坊鎮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屬于是三縣交界處,關鍵是隔開了兩片抗日根據地,屬于是咽喉要道,讓我們非常頭疼。

八路軍第一次攻打馬坊失敗了,第二次30團攻打馬坊,誰知又失敗了,1943年的時候,李德生去往30團擔任團長,準備三打馬坊,這次如果再失敗了,後果不堪設想。

為何馬坊如此難打?八路軍重視馬坊,而日寇同樣重視馬坊,鬼子從1941年秋開始,從周邊城鎮抓來大量民工,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修築了堅固工事。

尤其是在該鎮的東邊,在制高點上又修築了城堡式據點,憑借八路軍的那點土裝備,很難将其攻下。

李德生從開國少将,升遷到正國級,他為何能獲得毛澤東的信任?

不僅寨牆高,武器裝備又精良,而且日軍第4混成旅有一名特務名叫清水利一,此人收買大量漢奸,在周邊的六個縣城,大搞情報偵察。

也就是說,無論是軍事還是情報,馬坊好似日軍的利刃,切開了我八路軍太行軍區的兩大塊根據地。

抗日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從戰略上講,我軍的抗日根據地,遭受着馬坊據點的直接威脅;從隐秘戰線來說,威脅就更大啦。

前文說過兩打馬坊都失敗了,尤其是第30團損失很大,戰士情緒和心理受挫,是以李德生去往第30團,擔任團長一職。

為了重振軍心,李德生帶領戰士們去打漢奸僞軍,通過幾場小規模的戰鬥,提高戰士們的抗日信心。

李德生重整隊伍之後,目光望向了馬坊這顆毒瘤,随即主動請纓,立下軍令狀,要三戰馬坊!

總部立刻準許,由李德生指揮部隊,做好攻占馬坊據點的準備。

李德生從開國少将,升遷到正國級,他為何能獲得毛澤東的信任?

當時,30團的政委名叫何德慶,參謀長名叫張振華,和李德生一起,分析敵我态勢。

總結失敗教訓,馬坊居高臨下,火力非常兇狠,而我軍裝備不好,是以強攻肯定不行,隻能智取。

再有就是,我八路軍對馬坊據點的内部一無所知,既然要制定奇襲戰術,務必要深入敵人的心髒,摸清敵人的底細。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李德生決定親自執行偵查任務,他很快就得到情報,說是馬坊的鬼子最近沒有菜吃,或者說侵華日軍,原本就是不重視補給的部隊。

鬼子一直要求附近的漢奸,将蔬菜和糧食送往馬坊據點,李德生當即決定,親自帶着七名戰士組成偵查小分隊,要深入那虎穴狼窩!

30團的位置,和馬坊僅僅相距五十公裡,李德生脫掉軍裝,換上了老百姓的破衣服,打扮土裡土氣的。

連長劉德樹、排長楊臘東、張慕堂、班長羅西文、苟玉喜、偵察員楊丕剛……跟随團長李德生,帶着肉和菜,就奔赴馬坊據點。

李德生走在前面,挎着一籃大餅,路上每當碰到檢查站,就說是要去“孝敬”皇軍,他們這支送糧食的隊伍,那自然暢通無阻。

李德生從開國少将,升遷到正國級,他為何能獲得毛澤東的信任?

晚上九點出發,天亮剛好到達馬坊,來到了據點的西門外。

八路軍的特工翟福才,早就潛入到馬坊的日軍當中,在廚房擔任夥夫,為鬼子做飯。

翟福才早早的,出去迎接李德生。廚師出來迎接送糧的維持會,看似是一切正常,實際上他們這些“漢奸”,是我八路軍的抗日勇士,不僅是來送菜的,更是為日軍送葬的!

李德生從開國少将,升遷到正國級,他為何能獲得毛澤東的信任?

日寇的鈴木小隊長來檢查,翟福才笑臉相迎,說李德生來慰問皇軍。鈴木翻看李德生的籃子,一邊吃着大餅一邊笑哈哈誇獎李德生是良民。

對于職業軍人來說,李德生深入到馬坊據點,摸清了寨牆的防禦工事、火力網、兵營、指揮所……從西門走到東門,李德生收獲巨大!

李德生從開國少将,升遷到正國級,他為何能獲得毛澤東的信任?

李德生摸清了敵人的防禦之後,回到30團就開始制定奇襲方案,拿下馬坊據點,勢在必行!

按計劃:深夜派遣突擊隊,進入到馬坊東門的操場,那裡有個無人看守的窯洞,可以藏入其中。到天亮的時候,會有人(我方特工)主動打開東門,到時候發起突然襲擊,占領了馬坊東門之後,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

李德生召開作戰會議,群策群力研究突擊東門的辦法,而且他前段時間結婚的時候,老鄉送了一些莜麥面粉,夫妻倆一直沒有舍得吃。誰要是能想出良策,便可獲得面條獎勵。

這在當時,絕對是高标準的夥食,大家都開始讨論,如何突擊東門,吃上團長的面條。

李德生親自挑選了八十二人,組成了全團最精銳的突擊隊,他要親自帶領戰士們,拿下馬坊東門。

其實原定隊伍是八十人,馬強的父親,是被日軍強行抓走修馬坊炮樓,因為身體瘦弱怕爬不上山梁,是以被鬼子踹下了懸崖,不幸身亡。肖鐵鎖的妹妹才16歲,被馬坊的鬼子抓走之後玷污緻死,這是國仇家恨。

是以加上這倆人,是八十二人組成的突擊隊,或者說敢死隊……

李德生展現出精湛的繪圖能力,親自畫了一張草圖,為大家講解如何進攻馬坊。

突擊隊的成員,一律不許穿鞋,腳踩着厚厚的棉襪子,防止走路發出聲音,是以大家要提前準備。

為了突然襲擊,是以開戰之初,放槍是肯定不行的,務必要使用大刀。

李德生早就安排人,去太谷東陽車站,将一條鐵路鐵軌帶回根據地,鐵匠當老師指導鑄刀,戰士們紛紛參與。

李德生從開國少将,升遷到正國級,他為何能獲得毛澤東的信任?

經過半多月的鍛造,八十二把嶄新的大刀出爐,李德生分發大刀之後,他親自擔任教官,教會大家如何一招一式殺敵取勝。

李德生做了充分的戰前準備,将馬坊每一條街、每一條巷子、怎麼打怎麼攻,講得是清清楚楚。

1945年3月4日,太行二分區的首長,下達了開戰的指令,李德生随即率領部隊,從30團所在的雙峰山,開赴五十公裡外的馬坊據點。

上午出發,天黑的時候走到了四頭村,距離馬坊隻剩下十公裡,部隊立刻封鎖消息,飽餐了一頓白面饅頭。

夜裡十點,突擊隊開赴馬坊,我八路軍的卧底特工翟福才和劉占才,早就在東門外的窯洞裡面等着。

三孔窯洞當中,藏了我軍八十二名突擊隊員,當晚又天降大雪,巍巍太行一片白。

到了淩晨五點多鐘的時候,東方露出了魚肚白,我方特工帶着維持會的人,出來打掃積雪。

那些城樓上的鬼子哨兵,還豎起大拇指高喊,說維持會大大滴好。殊不知之是以在這裡掃雪,是為突擊隊掃清障礙,更友善進攻。

天亮之後,日寇廚房當中的我軍特工劉占才,要穿過東門去送飯,而負責開門的宋二孩,同樣也是我八路軍特工。

劉占才進門之後,僅僅是虛掩東門,并未将其鎖上。

李德生從開國少将,升遷到正國級,他為何能獲得毛澤東的信任?

八米高的寨牆上,日本哨兵看完東邊,扭頭去看西邊,劉占才使勁摔飯盒,發起了進攻的暗号。

李德生一聲令下,突擊隊好似脫缰的野馬,一路撲向了東門。

日軍的東門兵營當中,大概十幾名日軍正在吃早飯,他們有個習慣,會把槍放在門後面的架子上。而此時猛然扭頭一看,突擊隊的班長羅西文,已經揮刀進入兵營,一頓猛砍之後,幹淨利落解決戰鬥。

突擊隊進門之後,從三個方向奪取碉堡、暗堡、電台,李德生拎着大刀親自指揮,他早就将這裡的日軍機構摸了個清楚,是以開戰之後打得是酣暢淋漓,一帆風順!

尤其是二班的班長名叫趙麻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沖上了東門炮樓,大刀掄開了就猛砍。在這個關鍵制高點上,奪取了重機槍和小鋼炮,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鬼子的通訊方面,鴿子、電台、都被砸毀,隻有一條軍犬從下水道逃走。

一個東門分為四個角,剩下的敵人倉皇退到了西北角,想要憑借碉堡頑抗到底。以至于我突擊隊成員,傷亡了十多人。

李德生急忙指令停止進攻,現在是咱們人多,而對面的人少,強攻是不可取的。

先是機槍壓制碉堡裡的敵人,而另外派遣身手矯健的戰士,迂回到碉堡的側翼,将手榴彈給丢了進去,好似是鐵桶裡面響起了二踢腳,碉堡雖然沒有被炸碎,可是裡面血肉模糊。

李德生從開國少将,升遷到正國級,他為何能獲得毛澤東的信任?

李德生眼看就要拿下東門,一名日軍的光頭軍官,明顯是剛剛起床的樣子,穿着一件毛衣,光着兩隻腳丫子,揮動日本軍刀,就朝着李德生沖去。

恰巧,李德生的手裡,拿着一把日本軍刀,這是剛剛繳獲而來,他一刀劈開敵人的軍刀,緊接着往前半步,狠狠劈了下去。

那日本人的毛衣品質還挺好,居然擋住了李德生的刀刃,但卻擋不住李德生的力量,被劈得站都站不穩。

偵查排長等得就是這個機會,上前就抓了俘虜,此人名叫鈴木。

鈴木的毛衣下面,被李德生劈得青紫滲血,當醫生為俘虜包紮的時候,又有兩名日本軍官沖出來,被我偵察班一一俘獲。

三打馬坊,從早上六點開始,一直打到了下午的一點,繳獲大量武器裝備和物資,單單是大米就有六十多袋,日本人愛吃的醬、魚、海帶、罐頭……等等,上百箱之多。

不過讓人悲痛的是,我八路軍的突擊隊英雄隊長劉德樹,和英雄排長楊臘東,在進攻的過程當中身受重傷。

我軍的英雄作戰參謀範運隆,連同十幾名英雄偵查員,壯烈殉國……

30團的工兵随即出動,炸毀了馬坊據點的日寇碉堡,附近村民聽到這邊的槍炮聲之後,早就準備好了工具,戰鬥剛結束就前來相助。

軍民一心,很快就把馬坊據點鏟平,讓我太行軍區的兩大根據地,從此之後連成一片。

巧合的是,日本的一個物資運輸隊,本想着去馬坊休整,結果在路上碰到了我八路軍的第28團,一頭紮進了埋伏圈,被我軍全殲,繳獲大量物資。

馬坊大捷震驚華北,我八路軍的太行軍區129師,随即通令嘉獎,各大報紙刊登文章。

李德生從開國少将,升遷到正國級,他為何能獲得毛澤東的信任?

以上,便是李德生将軍的成名之戰,三打馬坊大獲全勝,30團一雪前恥,很多老戰士坐在地上大哭,憋屈了許久的怒火,在今天得到宣洩。

李德生将軍,在随後的解放戰争、抗美援朝戰争當中,同樣是大放異彩。

舉例來說,1978年4月,我軍開國中将王近山,也就是《亮劍》李雲龍的原型人物,他因為癌症越來越嚴重,是以晚年住進醫院,精神恍惚半夢半醒之際,仿佛回到了抗美援朝的戰場上。

王近山是猛将,哪怕做了司令員,經常自己帶着部隊沖鋒,架起梯子攻城,總是說對前線戰事不放心,總要自己沖上城牆才放心。

李德生從開國少将,升遷到正國級,他為何能獲得毛澤東的信任?

王近山臨終前,問:“敵人打到哪裡了?我們的誰,頂在那裡?”

小兒子說:“是李德生叔叔在那裡。”

王近山一聽是李德生,他說:“哦,李德生上去了是吧,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覺了……”

由此可見,在鐵血戰将王近山的心中,李德生的能力和勇猛,是值得信任的,哪怕遇上再多敵人,他也對李德生放心。

關于李德生在戰場上的事情,暫時分享到這裡,有此戰将,山河有幸!

下面的文章,主要講一講李德生将軍,在和平年代的文治武功,屬于是文武雙全的治國良才。

李德生出生在河南新縣,是許世友和李先念的同鄉,14歲就參加紅軍,結果在長征的時候,因為王明博古等人的錯誤路線,将李德生從班長降為戰士,頂着冤屈走完長征,但他依舊堅持跟黨走。

從反“圍剿”曆經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抗美援朝、可謂是從頭打到尾!英雄一生,鐵血一生!

到了1967年春天,安徽局勢變得非常複雜,南京軍區副司令員錢鈞,并不能控制局面。

到了7月底,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的安排下,當時李德生正在訓練軍隊,随即帶着第12軍奔赴皖地,很快就控制住局面。

僅僅一年的時間,安徽向好發展,李德生做出了傑出貢獻,将原本複雜的局勢穩定之後,開始重塑社會秩序。

其實,在這個時候,毛澤東和周恩來,就已經注意到了李德生的能力。

李德生從開國少将,升遷到正國級,他為何能獲得毛澤東的信任?

并不存在後世傳聞當中,所說的“毛澤東因為名字諧音”是以才會重用李德生,這種說法完完全全是無稽之談,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1968年10月,李德生去北京參加會議,周恩來宣讀名單的時候,讀到了李德生的名字,毛澤東問哪個是李德生?

周恩來讓李德生站起來,李德生随即喊了一聲到,從座位上站起,向中央上司敬禮。

這是李德生将軍,第一次和毛澤東對話,偉人詢問了簡單李德生的革命之路,是河南新縣人,是許世友的老鄉。

毛澤東說:“我看安徽的事情辦得不錯,我們不是通報了他那個整蕪湖嗎?蕪湖整得不錯嘛,那個蕪湖問題可複雜了!李德生,你們是怎麼搞的呀?”

李德生直接就說:“大造輿論!”

結果全場聽完之後,多數人露出了質疑的目光,認為李德生的回答不夠全面,哪有這樣彙報工作的?

但是,毛澤東對于李德生的回答很是贊賞,偉人說:“是啊,就是要造輿論!我們共産黨人鬧革命,幾十年來,就是靠造輿論,不然的話,怎麼能拉起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搞那麼多的隊伍,不做群衆工作,你沒有群衆,也就沒有軍隊沒有黨,沒有無産階級政權!”

李德生從開國少将,升遷到正國級,他為何能獲得毛澤東的信任?

1969年4月,北京即将召開九大,在這次會議召開之前,李德生就看到“中央政治局委員”的候選名單上,沒有他徐帥、聶帥、陳帥……卻有自己的名字。

李德生大感意外,随即去找許世友和陳錫聯,希望轉告毛澤東,不要選自己當候補委員。

因為李德生看到,自己在名單當中,是唯一出身野戰軍的軍長,當然了這也是目前來說,我黨曆史當中的唯一一次。

李德生成功當選,這在當時衆多的開國少将當中,能夠進入中央政治局的開國隻有兩位,而李德生是其中之一,按照外國人的說法,屬于是少壯派,年輕朝氣又有活力,更有能力。

7月份,李德生正在緊張工作當中,接到中央指令要他去北京任職,28日乘飛機到達北京。

沒過多久,毛澤東召見李德生,李德生非常緊張地走進中南海。

毛澤東笑着,拿自己的小名李德勝,去跟李德生開玩笑,放松對方的情緒,這才開始談工作。

毛澤東詳細詢問了李德生近些年的工作經過,随即要求李德生以後多看書,不僅要看國内的,還要去看國外的。

李德生當時身兼數職,除了北京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之外,還有南京、安徽的工作,他擔心自己無法完成,是以想要免掉南京和安徽的工作。

毛澤東直接就說一個也不要免!安徽和南京的工作都要繼續擔任。周恩來鼓勵李德生,要大膽去工作。

李德生從開國少将,升遷到正國級,他為何能獲得毛澤東的信任?

1970年4月30日,李德生擔任總政治部主任,他本人對于這職務,自然感到“非常意外”不過這是黨中央的安排,是以他要像周恩來說的那樣,要大膽工作。

在共産黨成立以來,擔任這個職務的,都是我黨的進階上司人,即使建國之後也隻有政工元帥羅榮桓、譚政大将、蕭華上将,擔任過這一職務。

而李德生,是第一位擔“總政治部主任”的開國少将,也是唯一擔任該職務的開國少将。更是也是我軍曆史上,第一次由少将擔任中央機構當中的總部職務。

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毛澤東還将李德生,比做成“摻沙子”進入到林彪的軍委辦事組,其深意不言而喻。

當時,謝富治認為,李德生是帶兵打仗的,不适合搞政治工作的。

毛澤東直接批評謝富治說:“李德生不合适,你就合适?”

1970年12月,在局勢越來越緊張的時刻,李德生突然接到毛澤東的召見,要他擔任北京軍區司令員,而且兼管總政治部!

由此可見,毛澤東對李德生軍事能力的信任,政治能力的肯定。

1973年8月,北京召開中共十大,毛澤東想要退居二線當顧問,可大家堅持要讓毛澤東繼續當主席。

這時候,毛澤東自己做了主席之後,就要選出副主席,李德生就是候選人之一,這當中釋放的信号,不言而喻。

李德生大感意外,他趕忙說自己不合适,因為自己的資曆,和别的候選人差了一大截。

毛澤東拍闆,李德生經過黨組織的選舉,擔任黨中央副主席的職位。

李德生從開國少将,升遷到正國級,他為何能獲得毛澤東的信任?

和上次一樣,毛澤東不僅讓李德生擔任副主席,而且安徽和南京的工作,同樣讓李德生兼任。

在所有的開國将軍當中,李德生是第一位擔任副主席職務的人,進入我黨核心,好似一面高牆,擋住當時的不良風氣。

以我們後人讀曆史的角度來看,毛澤東的安排必有深意,他看出李德生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從紅軍時期到新中國建立之後,屬于是一直在跟錯誤路線作鬥争。

這便是李德生身上最大的閃光點,因為很少有誰,能夠一生堅持走正确道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