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儿直呼领导大名,王近山听后大发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纵的“三剑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

作者:历史微鉴

王近山是缔造新中国的优秀将领,打起仗来,异常刚猛,素有“王疯子”的“雅号”。建国以后,王近山曾在南京军区担任副参谋长。

当时,王近山的女儿王媛媛也在部队之中。因为工作需要,王媛媛被派往安徽的金寨县执行任务。

在金寨县,王媛媛深入基层,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还热心帮助当地村民看病买药。虽然女儿在基层的生活过得很艰辛,但是王近山却很高兴。

因为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王近山始终相信,只有与人民群众在一起、把一生奉献给人民群众,才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女儿正在过的生活正符合自己的期许,这如何能不让王近山喜出望外呢?

女儿直呼领导大名,王近山听后大发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纵的“三剑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

于是,王近山高兴之下,决定去看一看女儿。父女相见,自然是喜不自胜。两人聊了很多,王媛媛向父亲汇报了近期的工作和生活。可能是聊得太开心,加上父女之间并没有太多的顾虑。

于是,王媛媛在提到她们领导李德生的时候,将李将军的大名脱口而出,未加任何敬语与称呼。

女儿对李德生的直呼其名,让刚刚还十分高兴的王近山,瞬间变了脸色。他突然对女儿大发雷霆,说道: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嘛?

王近山对女儿的偶然失言为何如此在意?除了希望女儿懂得尊重长辈与领导之外,王近山是否还有其他的情感?

女儿直呼领导大名,王近山听后大发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纵的“三剑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聊一聊王近山与李德生之间的关系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3">一、六纵的“三剑客”</h1>

或许是“无巧不成书”吧,王近山与李德生的早年经历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1915年,王近山(当时叫王文善)出生在湖北省黄安(今天的红安)县。第二年,李德生出生在河南省新县的一个小山村里。这两位未来共和国的开国中将与开国少将,实际上年龄只差了一岁。

王近山的家境凄苦,不得不在小小的年纪里就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九岁那年,父亲让王近山去给一个大户人家当放牛娃。

临行之前,父亲还拉着他的手不断叮嘱:“到了大户人家,要勤快,别偷懒,千万别贪玩贪睡,记住了?”王近山十分懂事,不光答应了父亲的要求,还跟母亲保证说:“妈,你放心。我给你带红苕回来吃。”就这样,带着给母亲带红苕的朴素的愿望,王近山成了一个放牛娃。

女儿直呼领导大名,王近山听后大发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纵的“三剑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

无独有偶。李德生的家庭也十分贫寒。家里所有的财产就是一间仅能遮雨的屋子和一颗大樟树。

七岁的时候,父母想让李德生去裁缝店当个小学徒,学得一门手艺,将来也好养家糊口。

可是李德生觉得裁缝的活儿太枯燥,不适合他好动的性格。于是,他就跟父母商量,希望可以去放牛。尽管放牛比做裁缝辛苦多了,但是,父母还是听从了李德生的意愿。最终,李德生也成为了一个放牛娃。

李德生放牛娃的“工作”并没有做多长时间,他的家乡就迎来了大批的红军,红军解放了李德生的家乡父老。

同时,红军铁打的纪律、昂扬的斗志、高尚的革命情怀,无一不在吸引着李德生。李德生在心里决定:我要加入红军!不久之后,李德生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小小的红军战士。那一年,是1930年。

女儿直呼领导大名,王近山听后大发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纵的“三剑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

恰恰也是在这一年,革命的浪潮涌向了王近山的家乡。黄安县城里到处都是戴着五角星帽的革命军人。

革命热情感动了许多人,这其中,就包括王近山。同样在1930年,王近山也穿上了一身朴素但“厚重”的军装。

两个相隔千里、素昧平生的“小孩儿”,阴差阳错地在同一年成为了革命战士,又因着神奇的缘分,一同被编入了红四方面军。

只不过,王近山长期在第10师工作。而李德生,则进入了第11师。

然而没过几年,大概在1934年前后,李德生奉命调入王近山所在的第十师。自此,王近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李德生的首长。

女儿直呼领导大名,王近山听后大发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纵的“三剑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

在此后的历次战役中,无论是王近山还是李德生,发挥得都很出色。慢慢地,当初的两个放牛娃都成长为我军之中能够独当一面的指战员。

解放战争期间,华中野战军成立,下辖第六到第九纵队(后来又辖其他部队)。第六纵队就是由王近山一手带出来的。

第六纵队和其他部队有一点不同,他大多是由游击队组编而成的,原来的老红军单位少。因而在组建之初,很多人对这个纵队并不看好。

但是,王近山是谁?是二十岁就成了红军副师长的骁勇战将,是人称“王疯子”的优秀将领。他的六纵,绝不允许被别人看不起,绝不允许比别的部队差一丁点儿。

于是,王近山对这支部队要求格外严格,令行如山。

在战斗中,作为指战员,王近山经常身先士卒、激发士气。有了司令员做表率,六纵将士自然格外用命。在不长的时间里,六纵就打了许多漂亮仗。

一支军纪严明、令行禁止的队伍;一支能打胜仗、能打硬仗的队伍,自然能够称得上是一支好队伍了。人们也逐渐改变了对六纵的刻板印象,昔日不被看好的六纵,摇身一变,成为了我军的“三大主力纵队之一”。

女儿直呼领导大名,王近山听后大发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纵的“三剑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六纵的成功有王近山的心血,也是六纵全体官兵努力的成果。

这其中,就有人称六纵“三剑客”的李德生。所谓的六纵“三剑客”指的是王近山手下的三个旅长:尤太忠、肖永银、李德生。这几个人是王近山的左膀右臂,在他们的帮助下,王近山的六纵每每出战,便如猛虎下山。

比如,1948年开展的著名的襄樊战役,就是六纵打下来的一场经典战役。而在这场战役之中,王近山十分信任地把最艰难的任务交给李德生去攻克,让他“刀劈三关”,最终建立了奇功。

女儿直呼领导大名,王近山听后大发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纵的“三剑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1">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h1>

新中国成立后,王近山与李德生之间的默契合作依旧不减当年。

对于很多人来说,“上甘岭战役”这几个字并不陌生。可是,许多人可能并不了解,这场战役,是王近山军旅指挥生涯之中的经典一战,也见证了王近山与李德生之间相互信任的战友之情。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突然爆发。紧接着,美国宣布参战,并联合多个国家,组建了联合国军,强势进入朝鲜战场之上。

朝鲜半岛的风云突变,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横加干涉,对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威胁。为了保卫新中国、为了发挥国际道义精神,老一辈领导人们毅然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决定抗美援朝。

女儿直呼领导大名,王近山听后大发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纵的“三剑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

对于抗美援朝,新中国的许多将领都抱着积极的心态,希望参与其中。王近山与李德生就是其中的代表。1951年2月,王近山入朝参战,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等职。

同年三月,李德生也主动请缨,率领所部参加了抗美援朝之战。当时,李德生本是第二野战军的一个师长,进入朝鲜之后,李德生率领的部队被改编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个师,李德生仍任师长。

不久之后,李德生被提拔为十二军副军长。而十二军,就隶属于王近山指挥的第三兵团。就这样,王近山与李德生这一对多年的“搭档”在朝鲜战场上又走到了一起。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后,节节胜利,而联合国军的境遇则越来越被动。再加上,当时的朝鲜停战谈判因为战俘问题、在美国的刻意阻挠之下,进展艰难。

于是,联合国军试图在战场上发动反击。一方面摆脱自身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则希望为谈判桌上的美国争取更大的砝码。

在这样的图谋下,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发起了“金化攻势”,在上甘岭地区投入了巨大的军事力量。

女儿直呼领导大名,王近山听后大发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纵的“三剑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

当时,上甘岭的驻军,是秦基伟的第15军。尽管15军对于这场恶战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在战争过程之中,对敌军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是在敌人丧心病狂的攻击之下,我军付出的代价也是十分惨痛的。

10月19日,“金化攻势”已经展开了五天了。秦基伟在当天的日记里如此写道:“战斗的紧张激烈和残酷是朝鲜战场上一年多所没有的情况”。

秦基伟的第15军也隶属于王近山的第3兵团。15军遭遇的情况不能不引起王近山的重视。

女儿直呼领导大名,王近山听后大发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纵的“三剑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

鉴于15军的伤亡情况,王近山想让15军先撤下来,换上李德生任副军长的12军上去。但是,秦基伟如何能同意这样的部署呢?于是,秦基伟向王近山放下豪言:“我不下,死了也不下”。

秦基伟誓死不后退的决心打动了王近山。王近山最终答应15军不撤下来,但同时,王近山也提出了另一个要求:“15军不下!不过,12军也要上,我把12军配属你指挥,怎么样?再增调些炮兵,还有一个喀秋莎炮团!”

12军也是主力部队,把12军交给15军做“配角”,既是对上甘岭的重视,也是对秦基伟和12军的信任。

那么,12军当时正在干什么呢?

本来啊,按照计划,12军应该要进入休整状态了。但是,情况紧急,12军临时改变部署,抽调出精锐力量,作为15军的预备队,准备赶赴上甘岭战场。而副军长李德生,则被要求前往兵团,接受任务。

10月26日,李德生见到了老领导王近山。面对这位勇猛的部下,王近山也不绕弯子,直截了当地对李德生说:“我们的决心是坚决守住上甘岭,寸土不让!”“战斗将空前激烈,要准备像苏联卫国战争时的斯大林格勒血战那样。”

女儿直呼领导大名,王近山听后大发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纵的“三剑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

说完了对战争残酷性的预测之后,王近山开始切入正题,告知了对李德生的任命安排。他们准备在上甘岭前线成立一个五圣山指挥所,统一指挥在上甘岭前线作战的12军、15军的部队,而这个指挥所,就交给李德生指挥。

最后,王近山又语重心长地告诉老部下,这次的任务是要跟15军一起完成的。所有的事情,不仅要上报兵团,还要上报15军军长秦基伟,希望李德生能够“相互搞好团结”。

长篇大论的要求、面面俱到的嘱托背后,是王近山对李德生的期许。

李德生自然能够感受到老领导的期待,作为一个军人,李德生也明白此刻肩上需要承担的责任。

于是,他坚定地向王近山表态:“坚决执行兵团命令,指挥好前线战斗”。

带着军人的责任和领导的期许,李德生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前线战场。而作为兵团司令的王近山,此时也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说了一句:“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

事实证明,王近山对李德生能够如此放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李德生在进入战场之后,很好地发挥了我军优秀指战员的良好作风,身先士卒、有勇有谋,出色地完成了交付给他的任务。不仅让联合国军再一次领教了志愿军坚强的斗争精神,也在世界战争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女儿直呼领导大名,王近山听后大发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纵的“三剑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

李德生在上甘岭战役中的优秀表现,让王近山深感欣慰。而在上甘岭战役之后,李德生的一些言行,更是让王近山欣喜不已。

前面已经说到,上甘岭战役中,12军是为15军打配合的。因为这样的战略部署,加上后期阴差阳错的媒体宣传,导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许多人并不了解12军在那场激烈的上甘岭战役之中做出的功绩。

就如同当时担任12军军长的肖勇银后来所感慨的那样:“12军中有4500多名将士的血洒在上甘岭上,他们已经永远不可能听到《上甘岭》电影中的插曲‘一条大河’”。

作为上甘岭战役的前线指挥,李德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亲眼见证了战场上的惨烈瞬间。面对战场上12军的牺牲,与战场之下12军的“默默无闻”之间的“反差”,李德生本来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一个。

但是,当王近山问李德生:“你的仗打得过瘾吗?”李德生毫不犹豫地回答:“过瘾!”王近山又问:“痛快吗?”李德生答:“痛快!”

李德生与王近山的想法是一样的,“军人,要的就是有仗打、打胜仗,别的不要去计较!”

女儿直呼领导大名,王近山听后大发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纵的“三剑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

李德生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当他听说12军的一个参谋曾经在听完广播之后发牢骚说:“上甘岭也是我们打的,最后全是十五军的功劳,提都没提我们军一个字”的时候,李德生严厉地批评了这个参谋,严肃地告诉他:“你这个想法不对头,什么你们、我们,都是志愿军打的嘛!”

后来,为了杜绝此类现象,李德生还特意给有意见的同志做思想工作,转变他们的想法。

最后,李德生甚至在12军做出了一个规定:关于上甘岭战役的功劳,谁都不准再提,谁都不准再争。李德生本人也以身作则,不在任何场合提起自己指挥过上甘岭战役之事。

如此功勋卓著而又高风亮节的老战友,如何能不令王近山感到欣喜与信任呢?

女儿直呼领导大名,王近山听后大发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纵的“三剑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1">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h1>

从朝鲜战场上回国之后,王近山与李德生的人生之路有了不同的轨迹。

1964年,王近山因故被调往河南的一个农场工作。一直到1969年,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王近山才托南京军区司令员、开国上将许世友代为向毛主席承认错误并讲情。

在许世友等人的不断努力下,王近山被委任为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王近山到了南京之后,我们本篇故事开头提到的王媛媛也来到了父亲的身边。王近山提出希望女儿能进部队当兵。

女儿直呼领导大名,王近山听后大发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纵的“三剑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

对于当兵这件事儿,王媛媛也是十分渴望的。于是,她欣然接受了父亲的建议。不过,让王媛媛感到疑惑的是,父亲老是说送她去当兵是“回老家”,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不久之后,王媛媛就明白了父亲的用意。

1969年夏天,王近山亲自把女儿送到了江苏省清江市,那是第十二军的驻地。抗美援朝之后,李德生被提拔为十二军军长,并长期担任此职。知道了这些之后,王媛媛终于明白了父亲那句“回老家”是什么意思。

王近山曾经革命在这支队伍、工作在这支队伍。他亲如家人的老部下,诸如李德生等人,就在这支队伍里。对于王近山来说,把女儿送到这里来当兵,当然就是“回老家”了。

女儿直呼领导大名,王近山听后大发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纵的“三剑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

可惜,“回老家”的喜悦并不能永远持续。

由于常年的革命工作,王近山的身体并不是很好。1974年,王近山突然感到身体不舒服。到了十一月份,他开始一阵一阵地吐血。不得已,王近山住进了医院。

王近山生病之后,得到了多方的关怀。彼时李德生已经不是当年跟随在王近山身后的部下了,他身居高位、肩负重任。但是,得知老首长的身体状况之后,李德生仍然在百忙之中亲自前去探望老首长。只不过,由于王近山的身体原因,李德生在他的床前等了一个小时,还是没能如愿跟老首长说一说话。

生老病死,终究是逃脱不掉的自然规律。

1978年,王近山的生命还是走到了尽头。

弥留之际,王近山可能想起了自己戎马征战的一生,想起了那久违的战场,他用微弱的语气问道:“敌人打到哪里了?我们谁在那里?”

听到王近山的问话,他的小儿子赶紧凑过去说:“是李德生叔叔在那里!”

知父莫若子!

果然,王近山听到回答之后,欣慰地说:“李德生上去了,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

这一幕,仿佛又回到朝鲜战场之上,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李德生依旧是王近山最信任的“部下”。

女儿直呼领导大名,王近山听后大发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纵的“三剑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在南京去世,年仅63岁。

王近山去世以后,有关领导十分重视。并在最终决定,补授王近山南京军区顾问之职,丧礼以大军区领导待遇对待。这也算是一份死后哀荣了。

作为曾经的战友、老部下,李德生也从来没有忘记王近山。

王近山去世多年以后,李德生还写了长文,追述王近山一生的功绩,寄托自己对老首长的一份哀思。在文章的最后,李德生如此饱含真情地评价道:“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杰出的战将王近山同志,为人民立下了累累战功。他的功勋将永远载入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史册,人民将永远怀念他。近山同志永垂不朽!”

女儿直呼领导大名,王近山听后大发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纵的“三剑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

结论

自革命年代走来的战友情谊是无价的!

王近山与李德生这对老战友,早年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进入部队之后,又一同在党的培养之下,成长为我军优秀的指战员。

他们一起并肩作战,走过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打跑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打倒了蒋家王朝,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们共同在朝鲜战场之上,抛洒热血。既保家卫国,又帮扶兄弟之邦。

战火锤炼之下,王近山与李德生对彼此怀着三分友情、三分信任、三分敬意。

所以,当王近山听到女儿直呼李德生大名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生气。这不仅是因为李德生是女儿的长辈与领导,还包含着王近山与李德生数十年培养出来的情谊。

女儿直呼领导大名,王近山听后大发雷霆:李德生是你能随便叫的?一、六纵的“三剑客”二. “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三、临终犹牵挂,长文寄哀思

王媛媛后来曾说过,她心目中对李德生叔叔是非常崇拜的。在父亲面前偶然的失言自然也是无心之失。但是王近山在发现女儿的问题之后,能够严肃批评、并责令改正,也足以体现王近山对女儿的爱护之心。

本文讲述的这么一则小小的故事,或许很多人即使听过之后也不会多加留意。但是,只要细细品味之下,就能感受到一段跨越数十年的战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能感受到疾言厉色之下的父女温情。

参考文献:

王瑗瑗.王近山女儿:父母婚变的隐情[J].民风(上半月),2014,(第6期).

祝小茗.“亮剑”将军王近山的波澜人生[J].党史纵横,2016,(第9期).

章重.王近山亮剑襄阳[J].档案记忆,2019,(第2期).

陈 思.深藏功与名 ——李德生指挥上甘岭战役始末[J].世纪风采,2019,(第12期).

李德生著. 李德生征程忆怀.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09.

紫镯.【史事解读】惊动毛泽东的“铡美案”:“情痴”王近山蒙冤五十年——读《司令爸爸司机爸爸》[J].长江文艺•纪实版,2010,(第12期).

李德生著. 李德生将军自述.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7.08.

王媛媛:《铁打的忠魂 慈父的心:怀念我心中最崇拜的李德生叔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