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澤東的“雅量”與梁漱溟的“一根筋”

作者:醉酒蒼狼2

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毛澤東和梁漱溟之間曾經的“恩怨”津津樂道,揶揄毛澤東在1953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因與梁漱溟觀點不同,發生争執,并嚴厲批評梁漱溟,顯得沒有“雅量”。其實這是一種誤讀。回想當時情景,設身處地為毛澤東着想,可以看出毛澤東還是很有風度和“雅量”的。

毛澤東與梁漱溟的關系非同一般,有着很深的友情。兩人在五四運動之前就認識了。當時毛澤東在北大當圖書管理者,經常去北大教授、楊開慧的父親楊懷中家裡,在那裡認識了梁漱溟。當時梁漱溟是同盟會會員,在北大教授印度哲學,與楊懷中同為北大教師,兩人關系甚笃。毛澤東雖與梁漱溟見了面,但梁卻對對毛澤東印象不深。

時隔30年後的1938年,具有進步思想的梁漱溟,得知共産黨在延安搞得紅紅火火,梁漱溟對陝北鄉村建設很感興趣,就向蔣介石提出到延安看一看。當時正值國共合作,毛澤東表示熱烈歡迎。梁漱溟到達延安後,毛澤東曾與其就中國農村建設問題,多次進行長談。

新中國建立後,毛澤東與周恩來邀請尚在重慶的梁漱溟來京共襄國是,擔任政協委員。從此之後,毛主席與梁漱溟的交往十分頻繁,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有晤談,談論的話題涉及廣泛,談話氣氛坦誠而從容的。當然由于身份不同,一個是文化改良主義者,一個是馬克思主義者;一個以文化視角認識中國,一個則以政治角度認識中國。兩人不免有所争論,誰也說服不了誰。但争論過後,不了了之,兩人關系依舊很好。

誰知道會發生那次大會上的争論呢?這次大庭廣衆之下的争論,讓兩人的關系急轉直下,再也回不到過去那種和諧了。

那是1953年9月8日政協常委會擴大會,周恩來作關于過渡時期總路線報告,梁漱溟作為政協委員列席會議。11日梁漱溟在大會上,談了他對貫徹執行總路線的意見。當談到關于農民問題時,他直抒己見:“進城之後,工作重點轉移于城市。近年來,城裡的勞工生活提高得快,而鄉村的農民生活卻依然很苦。有人說,如今勞工的生活在九天,農民的生活在九地,有‘九天九地’之差,這話值得引起注意。搞建設如果忽略或遺漏了農民,那是不相宜的。尤其中共之成為上司黨,主要亦在過去依靠了農民,今天要是忽略了他們,人家會說你們進了城,嫌棄他們了,這一問題,希望引起政府重視。”

毛澤東知道後,對梁漱溟的發言很是不滿。12日,毛澤東在中央政府第27次會議上即席發言說:“有人不同意我們的總路線,認為農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顧農民。這大概是孔孟之徒施仁政的意思吧!然須知有大仁政、小仁政者,照顧農民是小仁政,發展重工業、打美帝是大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便是幫了美國人。我們今天的政權基礎,勞工農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緻的,這一基礎是不容分裂,不容破壞的!”

列席參加會議的梁漱溟心裡明白,毛澤東批評的就是自己。于是提筆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一是指出毛主席的批評不當,請予以收回;二是他願當面向毛主席複述他發言的内容,以消除誤會。

9月13日,梁漱溟将信交給毛主席。毛主席答應晚上找他談話。恰巧當晚平劇晚會,二人演出前談了二十分鐘。梁漱溟簡明扼要,要求毛主席解除對他的誤會;而毛主席則堅稱梁漱溟反對總路線。

性格孤傲的梁漱溟覺得受了委屈,不肯就此罷休。9月16日再次登上大會講台,為自己申辯,遭到了周恩來和毛主席的嚴厲批判。

9月17日,周恩來在大會上發言,指出“梁漱溟的思想觀點,與中共立場一貫對立”,“梁說工農生活‘懸殊’,相差‘九天九地’,好像他代表的是農民,實際上他是代表地主說話,是挑撥工農聯盟的。對梁的那套主張,我們不能接受,我們應該斷然地拒絕。”

毛澤東也在一邊不時插話,言辭激烈:“我認為你是放毒”,“梁先生自稱有骨氣的人,香港的反動報紙也說梁先生是大陸最有骨氣的人,台灣的廣播也對你大捧……你梁漱溟功在哪裡?你一生一世對人民有什麼功?一絲也沒有,一毫也沒有。”“梁漱溟是野心家,是僞君子”,是“以筆杆子殺人的殺人犯”。

對于周恩來與毛澤東的批評,梁漱溟更是忍受不了。9月18日大會上發言時,當場要求發言。會務人員不讓他講,他便求助于毛澤東。

梁漱溟說:現在我惟一的要求,是給我充分地說話時間,同時我也直言,我還想考驗一下上司黨,想看看毛主席有無雅量。

毛主席說:你要的這個雅量,我大概不會有。

梁接着說:主席你有這個雅量,我就更加敬重您;若你沒有這個雅量,我将失掉對您的尊敬。

毛主席說:這一點雅量還是有的,那就是你的政協委員可以當下去。

梁繼續将軍:這一點倒無關緊要,我現在的意思是想考驗一下上司黨,看看黨倡導的自我批評是真是假。

毛主席反駁說:對你是實行自我批評嗎?不是,是批評。

梁還是堅持說:我是說主席有無自我批評的雅量。……

會場氣氛驟然緊張起來,不少與會者大喊,“梁漱溟滾下台去。”

毛主席對梁漱溟說:梁先生,你今天不要講下去了,給你十分鐘,好不好?

梁立即反駁:十分鐘怎麼夠,希望主席給我一個公平的待遇。

會場再次嘩然。最後有人提出了表決。表決時,毛主席等少數人舉手贊同梁漱溟講話,而大多數人則反對。梁還想再說一句話,會場上立刻有人大呼:“服從決定,梁漱溟滾下來!”梁漱溟被轟下了台。

事情發生後,梁漱溟曾主動提出閉門思過。從1953年9月後,梁漱溟仍然是全國政協委員,他的工資照發,對他也沒有進行任何的處分。

雖然發生這樣的激烈争吵,但毛澤東和梁漱溟都沒有記仇,更沒忘記對方。

19年後的1972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生日,梁漱溟專門把尚未出版的《中國——理性之國》手抄書稿送到中南海,作為祝賀毛主席生日的壽禮。

1975年9月30日晚,重病中的周恩來總理,最後一次出席國慶招待會。一批受沖擊的老幹部、老教授、老專家和民主人士被邀請出席。之後,從業人員給給毛主席、周總理寫了一份簡報。毛主席閱後很高興,但不無遺憾地批示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名單上的人參加招待會甚好,可惜沒有周揚、梁漱溟。”

毛澤東的這個批示充分說明,即便1953年之後,他與梁漱溟再也沒有過見面長談,但在他的心中,并沒有忘記這位性格孤傲、卓爾不群的老朋友。

時光荏苒,30多年之後,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有人問及那次與毛澤東的激烈争吵,梁漱溟禁不住感傷地說:“當時是我态度不好,講話不分場合,使他很為難。我更不應該傷了他的感情,這是我的不對。他去世已經10年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由此可以看出,梁雖脾氣傲倔,卻也是性情中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