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泽东的“雅量”与梁漱溟的“一根筋”

作者:醉酒苍狼2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毛泽东和梁漱溟之间曾经的“恩怨”津津乐道,揶揄毛泽东在1953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因与梁漱溟观点不同,发生争执,并严厉批评梁漱溟,显得没有“雅量”。其实这是一种误读。回想当时情景,设身处地为毛泽东着想,可以看出毛泽东还是很有风度和“雅量”的。

毛泽东与梁漱溟的关系非同一般,有着很深的友情。两人在五四运动之前就认识了。当时毛泽东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经常去北大教授、杨开慧的父亲杨怀中家里,在那里认识了梁漱溟。当时梁漱溟是同盟会会员,在北大教授印度哲学,与杨怀中同为北大教师,两人关系甚笃。毛泽东虽与梁漱溟见了面,但梁却对对毛泽东印象不深。

时隔30年后的1938年,具有进步思想的梁漱溟,得知共产党在延安搞得红红火火,梁漱溟对陕北乡村建设很感兴趣,就向蒋介石提出到延安看一看。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毛泽东表示热烈欢迎。梁漱溟到达延安后,毛泽东曾与其就中国农村建设问题,多次进行长谈。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与周恩来邀请尚在重庆的梁漱溟来京共襄国是,担任政协委员。从此之后,毛主席与梁漱溟的交往十分频繁,几乎每隔一两个月就有晤谈,谈论的话题涉及广泛,谈话气氛坦诚而从容的。当然由于身份不同,一个是文化改良主义者,一个是马克思主义者;一个以文化视角认识中国,一个则以政治角度认识中国。两人不免有所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但争论过后,不了了之,两人关系依旧很好。

谁知道会发生那次大会上的争论呢?这次大庭广众之下的争论,让两人的关系急转直下,再也回不到过去那种和谐了。

那是1953年9月8日政协常委会扩大会,周恩来作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报告,梁漱溟作为政协委员列席会议。11日梁漱溟在大会上,谈了他对贯彻执行总路线的意见。当谈到关于农民问题时,他直抒己见:“进城之后,工作重点转移于城市。近年来,城里的工人生活提高得快,而乡村的农民生活却依然很苦。有人说,如今工人的生活在九天,农民的生活在九地,有‘九天九地’之差,这话值得引起注意。搞建设如果忽略或遗漏了农民,那是不相宜的。尤其中共之成为领导党,主要亦在过去依靠了农民,今天要是忽略了他们,人家会说你们进了城,嫌弃他们了,这一问题,希望引起政府重视。”

毛泽东知道后,对梁漱溟的发言很是不满。12日,毛泽东在中央政府第27次会议上即席发言说:“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顾农民。这大概是孔孟之徒施仁政的意思吧!然须知有大仁政、小仁政者,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打美帝是大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便是帮了美国人。我们今天的政权基础,工人农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一基础是不容分裂,不容破坏的!”

列席参加会议的梁漱溟心里明白,毛泽东批评的就是自己。于是提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一是指出毛主席的批评不当,请予以收回;二是他愿当面向毛主席复述他发言的内容,以消除误会。

9月13日,梁漱溟将信交给毛主席。毛主席答应晚上找他谈话。恰巧当晚京剧晚会,二人演出前谈了二十分钟。梁漱溟简明扼要,要求毛主席解除对他的误会;而毛主席则坚称梁漱溟反对总路线。

性格孤傲的梁漱溟觉得受了委屈,不肯就此罢休。9月16日再次登上大会讲台,为自己申辩,遭到了周恩来和毛主席的严厉批判。

9月17日,周恩来在大会上发言,指出“梁漱溟的思想观点,与中共立场一贯对立”,“梁说工农生活‘悬殊’,相差‘九天九地’,好像他代表的是农民,实际上他是代表地主说话,是挑拨工农联盟的。对梁的那套主张,我们不能接受,我们应该断然地拒绝。”

毛泽东也在一边不时插话,言辞激烈:“我认为你是放毒”,“梁先生自称有骨气的人,香港的反动报纸也说梁先生是大陆最有骨气的人,台湾的广播也对你大捧……你梁漱溟功在哪里?你一生一世对人民有什么功?一丝也没有,一毫也没有。”“梁漱溟是野心家,是伪君子”,是“以笔杆子杀人的杀人犯”。

对于周恩来与毛泽东的批评,梁漱溟更是忍受不了。9月18日大会上发言时,当场要求发言。会务人员不让他讲,他便求助于毛泽东。

梁漱溟说:现在我惟一的要求,是给我充分地说话时间,同时我也直言,我还想考验一下领导党,想看看毛主席有无雅量。

毛主席说:你要的这个雅量,我大概不会有。

梁接着说:主席你有这个雅量,我就更加敬重您;若你没有这个雅量,我将失掉对您的尊敬。

毛主席说:这一点雅量还是有的,那就是你的政协委员可以当下去。

梁继续将军:这一点倒无关紧要,我现在的意思是想考验一下领导党,看看党倡导的自我批评是真是假。

毛主席反驳说:对你是实行自我批评吗?不是,是批评。

梁还是坚持说:我是说主席有无自我批评的雅量。……

会场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不少与会者大喊,“梁漱溟滚下台去。”

毛主席对梁漱溟说:梁先生,你今天不要讲下去了,给你十分钟,好不好?

梁立即反驳:十分钟怎么够,希望主席给我一个公平的待遇。

会场再次哗然。最后有人提出了表决。表决时,毛主席等少数人举手赞同梁漱溟讲话,而大多数人则反对。梁还想再说一句话,会场上立刻有人大呼:“服从决定,梁漱溟滚下来!”梁漱溟被轰下了台。

事情发生后,梁漱溟曾主动提出闭门思过。从1953年9月后,梁漱溟仍然是全国政协委员,他的工资照发,对他也没有进行任何的处分。

虽然发生这样的激烈争吵,但毛泽东和梁漱溟都没有记仇,更没忘记对方。

19年后的1972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生日,梁漱溟专门把尚未出版的《中国——理性之国》手抄书稿送到中南海,作为祝贺毛主席生日的寿礼。

1975年9月30日晚,重病中的周恩来总理,最后一次出席国庆招待会。一批受冲击的老干部、老教授、老专家和民主人士被邀请出席。之后,工作人员给给毛主席、周总理写了一份简报。毛主席阅后很高兴,但不无遗憾地批示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名单上的人参加招待会甚好,可惜没有周扬、梁漱溟。”

毛泽东的这个批示充分说明,即便1953年之后,他与梁漱溟再也没有过见面长谈,但在他的心中,并没有忘记这位性格孤傲、卓尔不群的老朋友。

时光荏苒,30多年之后,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有人问及那次与毛泽东的激烈争吵,梁漱溟禁不住感伤地说:“当时是我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去世已经10年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由此可以看出,梁虽脾气傲倔,却也是性情中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