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革命和曆史電影《周恩來與烏蘭田園之旅》于7月31日在北京環空影城首映。影片講述了烏蘭田園在周恩來總理的照料下成長的故事。烏蘭田園騎蒙古語原意為"紅芽",意為紅色文化宣傳隊,1957年5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區西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最初的烏蘭田園表演隊由兩輛車廂,12名成員和幾件簡單的樂器組成。他們深入草原,表演内容貼近生活,表演模式活潑,深受牧民喜愛,被譽為草原"文學輕騎兵"。

電影《周恩來與烏蘭田園之旅》是一部劇情片。
影片《周恩來與烏蘭田園之旅》聚焦周恩來總理的特别關懷,以杜蘭、多爾吉為代表的蘇尼特右旗烏蘭牧羊人冒着風雪,在寒冷的夏天,長期跋涉在戈壁、草原上,以天為帷幕,以地面為舞台, 為廣大農牧民送來歡樂文明,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感人的故事。影片以全視角、多方位拍攝手法,真正還原了植根于基層的烏蘭牧羊人,繼承和發揚了"從人民、向人民"的優良傳統,全心全意為草原牧民服務奮鬥的史詩。烏蘭田園騎行在内蒙古草原上活躍了60多年,創造了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的奇迹,是一面平凡而偉大的旗幟。
靈馬,長歌氈房。電影《周恩來與烏蘭田園之旅》不僅是一首人民之歌,歌唱英雄,充滿正能量的青春勵志電影,更是一首跌宕起伏的抒情長詩,具有時代獨特的審美魅力。
影片由孫未民領銜,丁玉辰領銜主演,阿蒂亞主演,孫海波擔任導演、編劇。"一個文學宣傳隊,誕生于1957年,由兩輛馬車組成,在内蒙古草原上經曆了60個春秋,已經發展到全區75個隊伍,這個人類文化史上難得的傳奇是怎麼來的?"不是為了名聲,不是為了營利,是什麼樣的堅強精神力量,支撐着這支文藝團隊穿越内蒙古草原,穿過南北的河流,走向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孫海波說:"我們将藝術地再現周總理、烏蘭牧羊人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偉大成就,為烏蘭牧民精神寫贊歌。"
孫海波提到了三種感受:一是釋放"奢華",烏蘭田園騎行在艱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面對困難,無畏的困難,敢于與天地搏鬥,生存困難,幫助牧民克服一切困難,這種"奢華"是玩氣質的核心,二是"激情"的光芒, 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激情"光芒,在劇場中有着迸發和延伸,三是堅定的"真情",排除虛假的感情,真誠面對事件和人物,将"真情"融入劇中每一個場景和細節。
《周恩來烏蘭遊牧之旅》由中國國際文化藝術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迪江(北京)國際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機關聯合制作。該劇的劇本創作得到了中國文藝基金會的特别支援。是在中國文學評論家協會貫徹"評論在先,創作跟進"精神的指導下引進的精品作品。電影《周恩來與烏蘭田園之旅》将從現在開始在國院線上映。
作者:彭丹,本報北京記者
圖檔提供:中國文學評論家協會
編輯:蔣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