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作者:蘇州加菲貓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滄浪亭是蘇州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古典園林,距今已經有近千年的曆史。最初這裡是五代時廣陵王錢元缭的外戚孫承佑所居住的花園。在北宋慶曆四年,在朝為官的詩人蘇舜欽因支援範仲淹的慶曆革新,被革職後,來到蘇州,購買下了這座園子。據史料記載,蘇舜欽是花了四萬青錢(約合黃金十兩)購下這座園子的,購買下這座園子之後,蘇舜欽就在這園子的臨水處建了一個小亭子,取《孟子·離婁》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的歌謠,将亭子命名為“滄浪亭”,目的是想表現一種超脫名利之外,歸情自然的清高意趣。在這之後,這座園子又幾經興廢、幾度易主。南宋紹興年間,滄浪亭被抗金名将韓世忠所購得,改名為“韓園”。在元、明兩代這裡成為僧人所居的妙隐庵、大雲庵。現今園中的絕大部分建築,均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

1963年,滄浪亭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機關。2000年又被列為蘇州古典園林作為世界文化遺産的典型例證之一。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眼前這座石牌坊上有“滄浪勝迹”四個字,它是晚清樸學大師俞樾先生所題寫的。它告訴我們,這裡有一處蘇州的名勝古迹——滄浪亭。滄浪亭不僅僅是一座亭子,它是我們蘇州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古典園林,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曆史了。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滄浪亭是蘇州目前唯一的可以不買門票就可以欣賞到局部的景色。踱步滄浪亭,未進園門便見一池綠水繞于園外,臨水山石嶙峋,複廊蜿蜒如帶,廊中的漏窗把園林内外山山水水融為一體。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水對蘇州人來說,實在是太熟悉也太重要不過了。水既是日常生活之所必需,又是古代文人創造理想生存空間的文化素材。中國人習慣稱“風景”為“山水”,可見水在中國人的審美意識中是何等的舉足輕重。眼前這片水面,它一方面讓園内的景物看起來似隔非隔,遠遠望去林木森森深遠空靈,具有古樸清曠的風格特征。而園裡園外這道似隔非隔的溪水的作用就構成了蘇舜欽精神上的一道屏障,起到了隔塵,隔凡的作用,這種以水代替園林高牆的做法是他的獨創,另外,從這裡還可以看到滄浪亭的另一個有别于蘇州其它古典園林的特色,就是:打破高牆圍繞,自成丘壑的封閉式格局,借助優越的天然地勢,利用園外的水面,使建築物具有生動活潑的外觀和參差錯落的外輪廓線,沿河還修築了一條長長地貼水複廊,将水直接與園林融為一體。沿廊還設定了藕香榭、面水軒、觀魚處等臨水亭台,作為遊廊銜接的轉折和收頭,給人以溪流曲折和水面開闊之感。形成一種開放性的布局特色。明、清時期,這裡一直是官紳宴飲、文人雅聚的場所,是以,一般認為滄浪亭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公共園林之一。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河上架有一座平闆石橋。走過石橋,是一座精緻的磚雕門樓。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磚雕門樓上宋體的“滄浪亭”匾額,為文征明所題。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站在入口正門前的石梁橋上,往東看去,這裡的水面是漸漸變寬的,臨水邊古樹參天,亭、軒可見,在這裡,雖然尚未入園,但已經能夠感受到滄浪亭的第一個特色,那就是未入園林先成景,一泓清水繞園過。同時,也可以領略到滄浪亭的另一個有别于蘇州其它古典園林的特色,這就是打破高牆圍繞的封閉式格局,以靠近水邊的建築群将園内外的山水有機地融為一體,進而形成一種開放性的布局特色。眼前這片水面,它一方面構成了滄浪亭的園外景觀,同時,它也讓園主人蘇舜欽等一批在官場失意的古代文人心醉于“滄浪之水”的意境,淡泊名利,甯靜而緻遠!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前面的假山就是滄浪亭的中心,它是宋代的遺物,土多石少。假山上古樹蒼翠,藤蘿蔓挂,就好像真山野林一般。所謂“水令人遠,石令人幽”,登上假山,置身其中,會産生—種古樸幽靜的感覺,這也展現了北宋時期士大夫造園重在立意、不在雕琢的特點。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世界文化遺産銅牌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面水軒”的得名,取自于唐朝杜甫的詩句“層軒皆面水,老樹飽經霜”。“面水軒”的四面都設有落地長窗,視野開闊,這裡也是品茶賞景的好地方。往軒的東側看去,在前方的假山上建有一座亭子,那就是著名的滄浪亭了。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園東西兩面臨水,“面水軒”軒額為同治十二年沈錫華所書。假山壁立,下臨清池,“面水軒”看上去像一艘靠岸的旱船,為此吳昌碩題有“陸舟水屋”匾額。“面水軒”四周綠樹環抱,四面落地長窗為牆,檐廊四周,是一處幽靜的觀景賞魚處。清代東閣大學士張之萬撰對聯一副:“短艇得魚撐月去,小軒臨水為花開。”軒中還有清光緒年間外交大臣洪鈞的篆書楹聯:“徙倚水雲鄉拜長史新祠,猶如羁臣留勝迹;品評風月價吟廬陵舊什,恍聞孺子發清歌。”抒發了作者思古之幽情。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複廊的北側就是園外的葑溪,南面靠近園内的假山,高低上下,曲折自然。複廊的南半廊可以賞山景,北半廊可以看水色。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在複廊的牆壁上還開有許多圖案各異的精美漏窗,這些漏窗含蓄精巧,即隐又漏。從園外透過這些漏窗往内看,感受到的是文人士大夫生活的清悠與閑适,這可以叫做“景中有景”;而當從園内透過漏窗往外看時,也可以在市井的嘈雜中感受到水面的甯靜,這就是“景外有景”。當然,漏窗還僅僅是造成了遊人視覺上的通透,而複廊則是完全将園内外的山與水有機地連在了一起。漏窗所在的廊牆起着分隔園内外景色的作用,廊牆上方的廊檐負責将園内的山和園外的水緊緊地銜接在一起,這樣就形成了山、水互為借景的效果。當然,這同時也彌補了園中缺水的不足,不僅拓展了園林的視覺空間,也更加豐富了賞景的内容,這樣的造景手法也是蘇州古典園林的絕佳範例。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觀魚處”,又俗稱“釣魚台”,它的原名叫“濠上觀”。“濠上觀”的本意是取自于莊子與惠子在濠梁上問答的典故,所謂濠梁,濠指的是濠水,也就是有一條小河,在今天的安徽鳳陽縣境内,梁指的是橋。話說有這麼一天,莊子與惠子結伴在濠水的橋梁上觀賞水中的魚兒。看到水中歡快遊動的魚兒,莊子感歎到:“多麼快樂的魚兒啊!”這時一旁的惠子就反問莊子:“你不是魚兒,哪裡知道魚兒的快樂?”而莊子的回答是:“你又不是我,哪裡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這段對話是我國古代兩位辯論家莊子與惠子的一次精彩的舌戰,也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濠梁之辨”。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觀魚處”内有蘇舜欽寫的《滄浪亭記》。在這裡觀魚賞景,既能感受人生的自由與逍遙;也能體味人生的安逸與快樂!水池中的魚兒,時常成為古代文人抒懷遣興的對象。魚的悠然自在,讓那些文人們在動中忘我,魚的緘默無語,又能讓他們在靜中觀我,可從這番景緻中感受園主想要歸隐江湖,不為世俗功利所束縛的清高境界。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複廊的花牆把園景分隔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境界,通過漏窗互移兩面山水景色,使水面、池岸、長廊、假山互相襯托。漫步廊北,眼前是一彎流水,隔窗望山,若隐若現,把近在咫尺的山影向南推去,拓深了境界;穿行南廊,則有近山遠水之趣。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滄浪亭對面是蘇州僅存的“書院園林”可園,下回再介紹。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蘇州滄浪亭(一)

滄浪亭東部是“顔文梁紀念館”。

顔文梁(1893年7月2日-1988年5月1日),生于江蘇蘇州,中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1911年入商務印書館畫圖室學習西畫,1922年與胡粹中、朱士傑創辦蘇州美術專科學校,1928年入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專科學校,1932年回國,主持蘇州美術專科學校的教學,1953 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副院長,浙江美術學院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出版有《顔文梁畫集》、《油畫小輯》、《歐遊獨幕喜劇》及水彩畫集《蘇杭風景》等,著有《美術用透視學》、《色彩瑣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