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文觀止218:滄浪亭記

作者:古文二三子
古文觀止218:滄浪亭記

浮圖文瑛,居大雲庵,環水,即蘇子美滄浪(láng)亭之地也。亟(qì)求餘作《滄浪亭記》,曰:“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請子記吾是以為亭者。”

1、浮圖:亦作“浮屠”,梵語音譯,對佛或僧人的稱呼,此指僧人; 2、蘇子美:即北宋著名詩人蘇舜欽(1008~1048年),字子美,提倡古文運動,善于詩詞,與宋詩"開山祖師"梅堯臣合稱"蘇梅";支援範仲淹推行的慶曆革新,遭到禦史中丞王拱辰劾奏,罷職閑居蘇州,修建滄浪亭; 3、亟:屢次; 4、子美之記:蘇舜欽曾寫有《滄浪亭記》,故謂。

餘曰:昔吳越有國時,廣陵王鎮吳中,治園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孫承佑,亦治園于其偏。迨(dài)淮海納土,此園不廢。

1、吳越:五代十國時的十國之一,建立者為錢镠(liú),轄地包括今浙江和江蘇南部,凡86年(893~978);有國時:國家存在的時候; 2、廣陵王:指錢镠之子錢元璙;吳中:指今江蘇吳縣一帶; 3、治園:辟修建園林;子城:大城裡的内城; 4、外戚:指帝王母族或妻族親戚; 5、迨:到,及; 6、淮海納土:吳越忠懿王錢俶(chù)于太平興國三年(978),獻所據兩浙十三州之地歸宋。

蘇子美始建滄浪亭,最後禅者居之,此滄浪亭為大雲庵也。有庵以來二百年,文瑛尋古遺事,複子美之構于荒殘滅沒(mò)之餘,此大雲庵為滄浪亭也。

1、禅者:稱佛家子弟; 2、遺事:前人或前代留下來的事迹; 3、複:恢複;構:指建築。

夫古今之變,朝(cháo)市改易。嘗登姑蘇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蒼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hé)闾(lǘ)、夫差之所争,子胥、種(zhǒng)、蠡(lǐ)之所經營,今皆無有矣,庵與亭何為者哉?

1、朝市:泛指塵世;改易:改變,變化; 2、姑蘇之台:台名,相傳為吳王夫差阖闾所築; 3、五湖:太湖的别名;渺茫:形容一望無際; 4、太伯:周太王古公亶父長子;虞仲:周太王次子;據載,太王準備将幼子季曆(周文王姬昌之父)立為王,于是長子太伯、次子虞仲二人俱避往江南,開發吳地,太伯為吳君,太伯卒,虞仲立; 5、阖闾、夫差:均為吳國君主,夫差為阖闾之子; 6、子胥:即伍子胥,春秋時吳國大夫,助吳王夫差奪取王位,攻破楚國; 7、種蠡:春秋時越國大夫文種、範蠡的合稱,二人輔佐越王勾踐勵精圖治攻滅吳國。

雖然,錢镠(liú)因亂攘竊,保有吳越,國富兵強,垂及四世。諸子姻戚,乘時奢(shē)僭(jiàn),宮館苑囿(yòu),極一時之盛。而子美之亭,乃為釋子所欽重如此。可以見士之欲垂名于千載之後,不與其澌(sī)然而俱盡者,則有在矣。文瑛讀書喜詩,與吾徒遊,呼之為滄浪僧雲。

1、錢镠:吳越國的建立者,907~932年在位;因亂攘竊:利用戰亂進行搶奪; 2、四世:四代; 3、姻戚:因婚姻關系而結成的親戚; 4、乘時:趁機;奢僭:奢侈豪華過度而不合禮制法度; 5、釋子:稱佛家子弟; 6、欽重:敬重; 7、澌然而俱盡:猶一同消亡;澌然:河中流動的冰塊解凍時的樣子; 8、有在:猶言就在這個地方; 9、徒:門生 ,學生;遊:交遊。

古文觀止218:滄浪亭記

《滄浪亭記》全文:

餘曰:昔吳越有國時,廣陵王鎮吳中,治園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孫承佑,亦治園于其偏。迨(dài)淮海納土,此園不廢。蘇子美始建滄浪亭,最後禅者居之,此滄浪亭為大雲庵也。有庵以來二百年,文瑛尋古遺事,複子美之構于荒殘滅沒(mò)之餘,此大雲庵為滄浪亭也。

雖然,錢镠(liú)因亂攘竊,保有吳越,國富兵強,垂及四世。諸子姻戚,乘時奢(shē)僭(jiàn),宮館苑囿(yòu),極一時之盛。而子美之亭,乃為釋子所欽重如此。可以見士之欲垂名于千載之後,不與其澌(sī)然而俱盡者,則有在矣。

文瑛讀書喜詩,與吾徒遊,呼之為滄浪僧雲。

古文觀止218:滄浪亭記

清 吳楚材 吳調侯《古文觀止》評:

忽為大雲庵,忽為滄浪亭,時時變易,已足喚醒世人。中間一段點綴,憑吊之感,黯然動色。至末一轉,言士之垂名不朽者,固自有在,而不在乎亭之猶存也。此意開人知智識不淺。

歸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又字開甫,别号震川,又号項脊生,世稱"震川先生",蘇州府昆山縣(今江蘇省昆山市)宣化裡人。嘉靖19年(1540年),中舉人,之後參加會試,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衆多。直至嘉靖44年(1565年),六十歲的歸有光始中進士。歸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風格樸實,感情真摯,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贊其散文為"明文第一"。與唐順之、王慎中并稱為"嘉靖三大家"。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吳水利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