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二虎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速不台進軍阿塞拜疆</h1>
成吉思汗鐵木真能夠縱橫天下,與他識人善用,手下有一群能征慣戰的大将有關,最著名的便是“四傑”與“四狗”。
“四傑”分别是淵爾忽、木華黎、博爾術與赤老溫,這四人也是最早追随成吉思汗的,從少年起就與成吉思汗結下交情。
“四狗”分别是速不台、者勒蔑、哲别與忽必來,是成吉思汗發現的四位将才。
人們看到“四狗”的稱呼,也許覺得是罵人,其實這不是罵人,蒙古人認為馬與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是以,“四傑”又稱“四駿”。用“四狗”稱呼自己的愛将,恰恰是一種榮耀。
“四傑”與“四狗”都為成吉思汗建立不朽的功勳,今天,說說“四狗”之一的速不台,随成吉思汗西征,大勝俄羅斯聯軍的事。
速不台,蒙古兀良哈部人,以質子的身份效力成吉思汗,與其兄者勒蔑對成吉思汗忠心耿耿,屢立戰功,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時所封的95個千戶長之一。
随成吉思汗西征,所向無敵,蒙古大軍進攻撒麻耳幹(今烏茲别克撒馬罕東),摩诃末失魂落魄棄城而逃。
成吉思汗派速不台與哲别率三萬鐵騎追擊摩诃末,橫掃呼羅珊(今伊朗東北部的霍臘敦)地區,一直把摩诃末逼到裡海的一個小島上,一命嗚呼了。
随後速不台與哲别率部進軍德黑裡南面的忽木城,随後進軍哈馬丹城,”哈馬丹的阿老倒剌表示歸順,進獻飲料、奴婢、食物、服飾及騎乘作貢禮,而且接受一名沙黑納(也就是接受一名蒙古長官)”,于是,留下一員将領,向别處進軍。
1220年冬,速不台與哲别統軍進入阿塞拜疆境内,統治者是伊拉克國王封的一個突厥人為“阿答畢”,負責治理,其首都在帖必力思(即今阿塞拜疆的大不裡土,後來此地成為蒙古旭烈兀王朝伊兒汗的都城),這個阿答畢名叫斡思别,人稱突厥王月即伯。他聽說蒙古兵馬到來,貢獻了大量貨币、馬畜等,速不台與哲别便沒有攻打,帶人馬“駐冬于裡海沿岸木幹之原”,在一年的時間裡,掃蕩伊拉克,三臨帖必力思。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分化瓦解阿蘭與欽察聯盟</h1>
速不台與哲别随後進入阿兒蘭地區(位于高加索山以南,庫拉河和阿拉斯河會合後形成的三角洲),阿兒蘭首府叫别兒答阿(幹劄),一路征戰北進,到達設裡汪(裡河西岸,庫拉河北面的一個地方王朝)。
速不台從當地人口中了解到,太和嶺(高加索山)山勢險峻,在太和嶺與裡海之間隻有一條通道可以進入欽察部駐地,這就是設裡汪境内的打耳班城,又稱鐵門關,是南北往來的必經之地,如沿着山谷可以繞過設防堅固的打耳班城。于是,剌不台順利越過太和嶺,進入了阿速和欽察人駐地。
阿速部又稱阿蘭部,阿速部活動在今亞美尼亞及俄羅斯一帶,其左鄰便是欽察人,這是速不台主攻的目标。欽察人分布在裡海之北,東起烏拉爾海,西至頓河的遼闊草原(波羅夫草原,也稱欽察草原)上,欽察人屬于突厥語部族。
速不台越過太和嶺後,就遭到欽察與阿速等高加索各部的聯合抵抗。聯軍人數衆多,速不台難以戰勝,就采取了分化瓦解,利用沖突的政策,派出使者向欽察人的首領送去禮物示好,并且以突厥與蒙古人是一家的說法拉攏欽察人,表明此來是收拾阿蘭人,讓欽察人不要與阿蘭人聯盟。你們想要金子、衣服,我們給你們。
欽察人相信了使者的話,又貪圖财物,便與阿蘭人斷絕了聯盟關系,速不台集中力量擊敗阿速各部,蒙古人在擊敗阿速人之後,迅速揮軍攻擊欽察人,欽察人被速不台打得措手不及,被迫西遷到伏爾加河和第聶伯河之間的欽察人處,這裡的欽察人部族林立,分部遊牧,各有首領。
速不台與哲别率領蒙古兵馬在欽察草原的中心地帶度過一個寒冷的冬天。
公元1223春,速不台繼續追擊欽察人,欽察人被迫向第聶伯河方向逃竄,欽察部族一個叫客察客汗的與俄羅斯人關系比較好,他向俄羅斯人求援。當時的俄羅斯正處,于諸侯割據時代,分裂成許多個公國首領帶着殘部逃往俄羅斯人的轄區,向俄羅斯大公們求援,并且加裡奇侯國的姆斯梯斯拉夫勇侯是客察客汗的女婿,客察客汗派人對姆斯梯斯拉夫勇侯說:“今天鞑靼人(指蒙古人)掃蕩了我們的土地,明天就會進攻你們的土地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速不台“違令”</h1>
于是,姆斯梯斯拉夫勇侯分别緻書俄羅斯諸侯,提議到基輔聚集,信中說:“兄弟們,如果我們不幫助他們,那麼他們就會隸屬于鞑靼人,讓鞑靼人的勢力更加強大起來!”指出了欽察人萬一與蒙古人聯合起來的危險性與支援欽察人的必要性。但這些諸侯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隻有與欽察相鄰的南部諸侯響應了姆斯梯斯拉夫勇侯的号召,帶兵來到基輔,共抗蒙古兵馬。
速不台又故伎重演,派出使者前往基輔對諸大公表示蒙古人是來讨伐欽察人,不會與俄羅斯人為敵,也不會侵犯俄羅斯的利益。
不過這次俄羅斯人并沒有相信蒙古使者的話,殺死了使者,選擇與欽察人聯盟,他們組建了一支八萬人的聯軍,在羅曼諾維奇的率領下前往迦勒迦河附近,迎戰速不台的蒙古人馬。
俄羅斯聯軍雖然人數衆多,但有一個緻命的弱點就是彼此不能統一一緻,各有目的。
速不台得知使者被殺,率領三萬軍隊趕往迦勒迦河,此時的俄羅斯聯軍以逸待勞,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一場大戰無法避免。
就在大戰的前一天,一名叫脫忽的蒙古将領手持成吉思汗的密令,趕到速不台大帳,将密令交給速不台。
速不台拿到密令并沒有馬上打開,因為在此之前,速不台就聽到成吉思汗準備撤軍回師的消息,他預感到成吉思汗是傳達撤軍的指令。
大戰一觸即發,如果突然撤退,俄羅斯聯軍随後追殺,後果很可怕。
于是,速不台找來哲别,商量對策。哲别認為成吉思汗的指令不能違背。
速不台望着他,手中中拿着密令,微笑着說:“成吉思汗的指令确實無法違背,但我們沒有拆開密令,暫且等到明天,等我們擊敗俄羅斯人之後,再拆開密令,這樣就不算違背成吉思汗的指令了。”
看來速不台對戰勝俄羅斯人胸有成竹,哲别表示同意。
<h1 class="pgc-h-arrow-right">四、迦勒迦大戰</h1>
第二天,“違背”了成吉思汗指令的速不台與哲别對俄羅斯聯軍發起攻擊,速不台先派出百夫長哈馬貝率一支騎兵引誘俄羅斯聯軍,兩軍一接戰,哈馬貝很快不敵,敗退而走,羅曼諾維奇見蒙古軍隊敗走,立即下令聯軍傾巢而出,對蒙古人進行追殺。
可是令俄羅斯聯軍沒有想到的是,追到迦勒迦東岸的平原時,四下殺出蒙古伏兵。
在這場大戰爆發之前,基輔侯與姆斯梯斯拉夫勇侯産生了沖突,基輔侯是俄羅斯聯軍的首領,而姆斯梯斯拉夫勇侯是實際組織者,二人彼此看不起,争吵了起來,當俄羅斯其他部隊與欽察人向速不台所統蒙古軍發起攻擊時,基輔侯率他的部隊按兵不動,屯兵于迦勒迦河對岸的高崗上,采取了隔岸觀火,坐山看虎鬥,充當幸災樂禍的角色。
蒙古鐵騎在速不台與哲别的閃電沖擊下,把俄羅斯人與欽察人分割成幾部分,彎刀收割着他們的人頭,徹底擊潰俄羅斯聯軍,六個大公死在疆場,姆斯梯斯拉夫勇侯等人拼命逃過第聶爾河,并破壞了餘下的船隻,令蒙古鐵騎無法渡河,才幸免于難。
速不台指揮兵馬很快包圍了自作聰明的基輔侯的軍營,圍攻了三日,基輔侯實在抵抗不住,派人乞降,要求速不台不要殺死他與他的兩個女婿,速不台表面答應了他的條件,于是,基輔侯與他的軍隊放下武器投降。
速不台深知此戰之後就要回師,這俘虜是麻煩,不能放他們回去,便把所有俘虜殺死,把基輔侯與其他諸王公捆綁起來,在他們身上搭了一層木闆,然後點起篝火,在木闆上舉行了慶功狂歡,基輔侯與那些王公在蒙古人的歡歌狂飲中悲催地結束了性命。
到了第二天早上,剌不台才打開成吉思汗的密令,上面果然是要求速不台與哲别撤退的指令。
速不台率領軍隊回師,到達成吉思汗營帳後,速不台向成吉思汗彙報了迦勒迦河之戰的經過。
迦勒迦河一役,給俄羅斯人留下深刻的記憶,從此見到蒙古人就望風而降,幾乎沒有抗擊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水浒傳》裡,宋江和花榮的關系有多詭異?超出常人思維
八魯灣之戰,蒙古帝國三萬鐵騎為何會全軍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