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穆公向晉獻公求婚,卻使他得到兩位有才幹的人,因而推進了他稱霸西戎的事業。
這兩個人就是百裡奚和蹇叔。
百裡奚是虞國大夫,在晉獻公滅虞時被俘,獻公把他作為女兒的陪嫁奴隸送往秦國。當時國君和奴隸主貴族嫁女除陪送大批财物外,還有不少的男女奴隸,這些财物、奴隸稱為"媵",春秋時青銅器銘中就有不少是"媵器"。百裡奚在被送往秦的途中逃跑了,跑到宛(今河南南陽)被楚人捉住,成了楚人的奴隸。秦穆公知道百裡奚有才能,本想用重金贖回,但又恐楚人以此知其才而不給,就故意說他是一名不值錢的奴隸,願用五張公羊皮贖回。百裡奚當時年過70,作為奴隸已無多大用處,楚人就同意了。百裡奚一進秦國,穆公就将他放出囚籠,同他交談有關國家大事,據說一連談了三天,穆公很高興,就委以國政,封為大夫。因為是用五張羊皮從楚人手中買來的,故被稱為五羖(公羊)大夫。
據說,百裡奚在秦國做官時,他以前的妻子聽說他富貴了,就來找他,又怕他不相認,于是在他家做傭人幫助洗衣。一日,百裡奚坐堂上,她在堂下"撫弦而歌"道∶
百裡奚,五羊皮。憶别時,烹伏雌,炊扊扅(即門闩)。今日富貴忘我為!
百裡奚,初娶我時五羊皮,臨當相别烹牝雞。今日富貴忘我為!
百裡奚,百裡奚,母已死,葬南溪。墳以瓦,覆以柴。春黃藜,扼伏雞。西入秦,五羖皮。今日富貴捐我為!
琴聲悲涼凄切,歌詞婉轉動人。百裡奚一聽,知道是自己共過患難的結發妻子,不禁怆然淚下,忙下堂來夫妻相認,共享晚年歡樂。這個故事當然是傳說,不一定是事實,卻反映了後人對百裡奚品德的贊美。
百裡奚的品德确實是值得贊美的。秦穆公很賞識他的才能,要封他為國相,把國政全部委托給他,他卻不接受而推薦塞叔。他在穆公面前大力稱贊蹇叔的政治眼光和才幹,穆公一聽,就把蹇叔請到秦國來,封為上卿,地位在百裡奚之上。百裡奚與蹇叔一道,互相支援,共掌秦國大政,使秦國很快強盛起來。百裡奚舉薦賢才,穆公擇能而使,是他獲得霸業的重要原因。
秦穆公在當時不受宗法制度的束縛,打破"親親"的用人之道,代之以"賢"、"才"标準。他大膽重用有德才的非秦國人,除上述的百裡奚、蹇叔外,還有從晉國來的丕豹、随會(士會),從戎地來的由餘。他的帶兵将領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都不是秦人。他們都為秦國的強盛作出了貢獻。秦穆公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除了秦國的經濟條件外,主要是他善于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