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作者:值點網

撰文:趙志瀚 Ryan Chiu

古玩世界之中,來源一項尤為重要。除了協助判斷真僞以外,也讓我們學習追随前人名家的眼光品味,于收藏修養上更上一層樓。

本季香港拍賣,蘇富比帶來了一衆名家舊藏或現藏雅器,名單上有雄霸藥品代理業的瑞士兄弟、頂尖古玩收藏家組織的元老、曾經叱咤風雲的地産大亨、廣東書香世家之後、香港首代兒科聖手、美國陸軍準将等等。

值點網挑選了其中八件拍品,接下來與大家一起盤點這批總估值HK$1.2億的古美術。

編按:此專題分兩篇文章刊登,此為上篇。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Lot 3656

清雍正 粉彩蟠桃獻壽圖圓蓋盒 「大清雍正年制」款

尺寸:19.2cm

來源(值點網整理):

Frederick J. and Antoinette H. Van Slyke 伉俪收藏

紐約蘇富比1989年5月31日,編号211

玫茵堂收藏

香港蘇富比2013年4月7日,編号3036(HK$43,800,000成交)

估價:HK$35,000,000 - 45,000,000

玫茵堂在古玩收藏界是真正的無人不識,或許由于名氣太盛,大家已甚少再談及其身份。借是次機會,容筆者稍為詳談一遍。

玫茵堂主人是裕利醫藥的裕利兄弟(Stephen Zuellig,1917-2017;Gilber Zuellig,1918-2009)。裕利是瑞士家族生意,惟業務主力是替歐美藥廠把産品賣到亞洲,是以裕利兄弟是在馬尼拉出生,長期接觸亞洲文化,後來成為中國古玩的收藏大家。

在裕利兄弟努力之下,裕利集團于全球藥品代理業界手執牛耳,包辦行銷、物流、宣傳、教育等服務。輝瑞、拜耳、葛蘭素史克等大藥廠悉數是其客戶,年營業額逾百億美元。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裕利兄弟年輕時的照片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裕利集團雄霸藥品代理業

為裕利兄弟掌眼把關的骨董商,無一不是行内翹楚,包括仇炎之、戴潤齋、Christian Deydier(戴克成)、Giuseppe Eskenazi(埃斯卡納齊)、J.J. Lally(藍理捷)等等。

古玩收藏上,兄弟倆各有所愛:哥哥Stephen情傾元明清官窯瓷器與古青銅,弟弟Gilbert則尤好新石器時代至唐宋的高古陶瓷。

至于「玫茵堂」這個如此雅緻的藏窦名稱,則是取「滿庭玫瑰,如茵綻放」之意,同時也為裕利兄弟瑞士家鄉Meienberg之諧音。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縱觀全球私人收藏,玫茵堂的中國古玩珍器無疑是頂尖行列。盡管如此,玫茵堂其實長久不為亞洲世界所聞。直至弟弟Gilbert離世、藏品陸續登上拍賣場後,玫茵堂三字才變得家傳戶曉。

其中最為大家熟悉的當屬「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于2014年在香港蘇富比以HK$2.81億天價成交,時至今日仍是業界傳奇。

本季拍賣的粉彩蟠桃獻壽圖圓蓋盒,雍正朝出品,為玫茵堂舊藏,後于2013年登上香港蘇富比拍賣。當時估價HK$3,500萬 - 4,500萬,連傭HK$4,380萬成交。

事隔8年,粉彩蓋盒再臨蘇富比,估價同樣為HK$3,500萬 - 4,500萬。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此雍正蓋盒圓頂,扁圓形,圈足微斂,釉面光潔泛青,飾以粉彩,盒蓋上作蟠桃獻壽圖紋,桃枝花葉環擁八嫣紅壽桃瑞果,五瓣粉桃花,重瓣白桃花,點綴其間,黃彩點花蕊,盒底作蓮瓣紋,底青花雙圈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精繪蟠桃的粉彩瓷器,乃滿清宮廷藝術名品。由于雍正朝的多繪八桃,而乾隆多繪九桃,故有「雍八幹九」之說。從清初到光緒的近二百年間,清宮都有制作多桃粉彩器,而北京故宮認為當以雍正朝的紋樣着色最鮮豔、最多樣,繪畫水準亦屬最高。

中國文化之中,桃自古便是吉祥長壽之征,尤其是西王母蟠桃盛會,更是華人耳熟能詳的傳說故事。至于粉彩,則是受歐洲藝術影響而衍生的釉色。此類粉彩蟠桃瓷器,正是清宮中西合璧的藝術代表作。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Lot 3641

清雍正 爐鈞釉蒜頭瓶一對 「雍正年制」款

尺寸:26.6cm

來源:莊貴侖收藏

估價:HK$20,000,000 - 30,000,000

不久前,香港藝術館舉辦了「敏求精舍六十周年特展」,亮相的中國古玩洋洋大觀,令普羅大衆對這個收藏家組織留下深刻印象。

敏求精舍是古董界首屈一指的收藏家組織,于1960年由銀行家胡惠春、利希慎四子利榮森、上海商業銀行創辦人陳光甫在香港創辦,初期核心成員皆是城中富商,包括利國偉、董浩雲、何添、徐展堂、郭炳湘等等,後來也邀請各界專才加入。

莊貴侖正是敏求元老,喜歡古典家具的朋友對他的名字定必不感陌生。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敏求精舍六十周年特展的宣傳海報

莊貴侖,浙江甯波人,上海出生,香港富茂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其父莊志宸、其叔莊志剛是民國時期上海有名的工業家,木工則是兄弟倆的終生共同愛好。

1992年,莊貴侖為紀念父叔兩人,洽購「活故宮」王世襄珍藏的明清家具,捐贈予上海博物館。王世襄共襄善舉,一口答應,以US$100萬的象征價格,把編入《明式家具珍賞》的79件珍藏悉數售予莊貴侖,促成上博「莊志宸、莊志剛明清家具館」之成立,自此成為收藏界美談。

本季有數件莊貴侖收藏拍賣,當中以一對雍正朝的爐鈞釉蒜頭瓶,以及宣德朝的青花獅子戲球罐領銜,分别估價HK$2,000萬 - 3,000萬與HK$1,500萬 - 1,800萬。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爐鈞釉瓷器,始于雍正,盛于乾隆,在仿鈞釉的基礎上衍生出來。釉面有垂流狀小片斑,若流淌狀。雍正爐鈞釉器紅斑較多,乾隆以後釉面流淌較小,多見藍點。爐鈞釉之可貴,在于單靠人力難以控制,窯中每一個細小環節的微妙變化,都會影響窯變效果。

所謂窯變,總的來說是指燒窯時産生的意外變化,有時竟有可遇不可求的效果。窯變本為瑕疵品,但意料之外的成品,反而有着别具一格的靈動之美。窯變曾是一種無法控制的技術缺憾,到了清代,經驗豐富的匠人逐漸掌握到窯變的規律,雖仍未可全然掌控效果,但已大大提高了成品的比率。匠人巧妙地化窯變為己用,将其變化為獨一無二的紋飾。

爐鈞釉斑紋千姿百态,發人遐想,有的如飛雲瀑布,有的如山間岚氣,有的如孔雀尾羽。整體而言,這種釉色追求均勻與否。均勻純潔,淡雅光潔,是為上品。如入窯燒制欠佳,顔色就會忽明忽暗。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Lot 3635

明宣德 青花獅子戲球罐 「大明宣德年制」款

尺寸:22.8cm

來源:

Lindsay Fitzgerald Hay 少校(1891-1946年)收藏,巴斯

倫敦蘇富比1939年6月16日,編号88

Lionel Edwards(約1944年卒)收藏

倫敦蘇富比1945年2月8日,編号81(£145)

Bluett & Sons,倫敦

倫敦蘇富比1946年6月25日,編号28(£92)

Richard Edmund Relfe Luff, CBE(1887-1969年)收藏

RER Luff Will Trust 承産收藏

倫敦蘇富比1973年6月26日,編号23(£47,000)

Hugh M. Moss Ltd(莫士撝),倫敦

邵維錫收藏,香港及溫哥華

香港蘇富比1976年11月29日,編号468(HK$135,000)

莊貴侖收藏

估價:HK$15,000,000 - 18,000,000

明代永樂、宣德兩朝(行内習慣合稱永宣)的青花瓷之是以成為一代名器,與其藍頭發色有着極大關系。

永宣兩朝使用來自西亞的入口顔料「蘇麻離青」,燒成的青花發色絢麗鮮豔,常見暈散現象。色閃黑藍或深藍者,凝聚處可見自然形成之黑褐色結晶斑,深凹胎骨。

基于「蘇麻離青」的這個特點,永宣青花雖然少有描繪人物,但渲染花鳥、海水、園景卻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在宣紙作畫留下的筆觸、墨痕,極富風韻。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獅子并非中國野生動物,但早于漢朝已有外使進貢活獅。獅子在印度,象征力量,與佛教淵源極深,被視為佛法守護者。大唐盛世之時,随着佛教普及,佛寺門前多置飾成對獅子,保衛聖地莊嚴。

永樂帝統治下,明朝與外國重建邦交,且又派遣鄭和下西洋,遂得以接觸到各地野生異獸及奇花異草。當時獅子必為罕珍,是以縱然帖木兒使節已有所獻,鄭和船隊亦偶獲進貢,惟仍不敷需求,須在旅途中購買以運送回國。

獅子戲球紋多見于十五世紀初,紋飾多被認為與佛教有關,是為「佛獅」。傳說釋迦牟尼出世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另又有「佛為人中獅子」之說,明代宮廷大多笃信佛教,故在宮廷器物裝飾中亦常見獅紋題材。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明宣德 青花宮獅戲球罐|上海博物館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明永樂 青花如意垂肩獅子戲球圖罐|香港蘇富比,2011年,估價HK$4,000萬 - 6,000萬

近例方面,上海博物館有一同為宣德朝的青花獅戲球罐,紋飾基本上如出一轍,但藍頭發色則有所分野,莊貴侖這一件明顯更為暈散。

2011年,香港蘇富比則有一件永樂朝的青花獅戲球罐,為玫茵堂舊藏,于「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禦瓷選萃」晚間拍賣隆重登場,估價HK$4,000萬 - 6,000萬,惟最終并無成交,當時很可能是舉槌前已經撤拍。

莊貴侖的此件宣德戲球罐,早于1939年就曾在倫敦蘇富比拍賣,此後輾轉由不少名古董商與藏家經手,包括Bluett & Sons以及邵維錫(父親邵村人為邵逸夫二哥)等等,來源非常可靠。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Lot 3662

明洪武 剔紅花卉紋盞托 「大明永樂年制」、「大明宣德年制」款

尺寸:21.4cm

倫敦蘇富比1983年12月13日,編号56

李經澤收藏

抱一齋收藏

估價:HK$7,000,000 - 9,000,000

「抱一齋」是胡世昌(1924-2006)的堂号,這位香港一代兒科聖手的經曆可謂傳奇。

1941年,香港淪陷,胡世昌入蜀避難,原先修讀工程,後來轉攻醫科,接着又報名投軍,不但一度在掃雷艦永甯号擔任醫官,更曾親赴美國受訓。

戰後,胡世昌回港就學,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後于瑪麗醫院兒科實習,後來擷取獎學金赴英進修。當時香港正值戰後嬰兒潮,兒科醫生卻是屈指可數。1963年,伊利沙伯醫院啟用,胡氏主理兒科。後來,他離開醫院設立私人診所,由于聲名顯赫,不少澳門人甚至帶着子女專誠來港求醫。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玫茵堂、敏求元老、地産大亨珍藏 | 盤點估值HK$1.2億的名家古玩 上

名醫以外,胡世昌也是有名的漆器收藏家,不但年輕時熱衷研究,即使晚年中風後亦孜孜不倦,繼續撰文探讨這門藝術。至于此前收藏此盞托的李經澤,同為重要漆器藏家,父親為著名考古學家李汝寬。

漆制盞托,宋已有之。自明始,各類官樣孕育而生。盞托之用,可固杯皿,可免燙損。擎熱茶一碗,置于上,會友賞茶,頓顯華魅。雕漆之技,始于宋,盛于元。元器粗曠,頓挫有力。入明之後,漸精漸細,刀隐痕,花渾潤。

此剔紅盞托,永樂款在先,宣德款覆之,但胡世昌與李經澤皆認為實乃朱元璋洪武朝的出品。

雕漆技藝費工耗時,制作常需數年之久。胡、李兩人分析風格、落款、紋飾等因素後,判斷盞托為洪武朝所制,後由永樂宮廷落款,及至宣德一朝時,或許因登基不久,本朝禦制漆器未有所成,故選用此前朝舊器,覆宣德款續用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