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學日課 | 帶野花,攜村酒,煩惱如何到心頭?

國學日課 | 帶野花,攜村酒,煩惱如何到心頭?
國學日課 | 帶野花,攜村酒,煩惱如何到心頭?

國學日課

國學日課 | 帶野花,攜村酒,煩惱如何到心頭?
國學日課 | 帶野花,攜村酒,煩惱如何到心頭?

元曲三百首

導 讀

馬緻遠(約1251—1321以後),号東籬,大都(今北京)人。青年時期志向遠大,但仕途多舛,政治抱負一直沒能實作。晩年不滿時政,隐居田園。馬緻遠曾與李時中、花李郎、紅字李二等名家一起加入元貞書會。在元代散曲作家中,馬緻遠的散曲數量最多、流傳最廣,所著雜劇今知有15種,散曲小令115首、套曲27首,有輯本《東籬樂府》。與鄭光祖、白樸、關漢卿并稱為“元曲四大家”,後世又稱其為“曲狀元”“馬神仙”。《太和正音譜》稱“馬東籬之詞,如朝陽鳴鳳”。其小令《天淨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今選小令27首,另從套數中選取3段,内容涵蓋了懷古、歎世、抒懷、羁旅、相思、歸隐等各個方面。下面以曲牌分組,進行簡單介紹。

《四塊玉·歎世》四首,除第三首寫遊子羁旅思鄉之外,其他三首都寫遠離世事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表達了知足常樂的思想。

【南呂】四塊玉·歎世四首

帶野花,攜村酒1,煩惱如何到心頭?誰能躍馬常食肉2?二頃田,一具3牛,飽後休。

佐4國心,拿雲手5,命裡無時莫剛求6。随時過遣休生受7。幾葉綿8,一片綢,暖後休。

帶月行,披星走,孤館寒食故鄉秋9。妻兒胖了咱消瘦。枕上憂,馬上愁,死後休。

甑10有塵,門無鎖,人海從教鬥張羅11。共詩朋閑訪相酬和12。盡場兒吃悶酒13,即席間發淡科14,倒大來15閑快活。

1村酒:農家自釀的酒。

2躍馬常食肉:比喻取得了富貴功名。《史記·範雎蔡澤列傳》:“蔡澤笑謝而去,謂其禦者曰:‘吾持粱刺齒肥,躍馬疾驅,懷黃金之印,結紫绶于要,揖讓人主之前,食肉富貴,四十三年足矣。’”

3一具:一頭。

4佐:輔佐。

5拿雲手:上攬雲霄的手段。比喻遠大的志氣,高強的本領。

6時:時運。剛求:強求。

7随時:順應時勢。過遣:過活,打發日子。生受:辛苦,受苦。

8綿:蠶絲結成的片或團,供做棉被或衣服用。

9孤館:孤寂的客舍。寒食:節令名,清明節的前一天(一說前兩天)。

10甑(zèng):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

11從教:聽任,任憑。鬥張羅:鬥心機,謀算。

12酬和:以詩文相酬答。

13盡場:全場。悶酒:指不聲不響地飲酒。

14即席:當場。發淡科:做出無聊的動作。淡,無聊,沒意思。科,傳統戲劇角色的動作。

15倒大來:非常,無比。

帶着野花,拿着農家自釀的酒,這種生活哪裡還有什麼煩惱在心頭?誰能常常騎高頭大馬,天天吃肉?種二頃田,養一頭牛,能吃飽飯就足夠。

有興國安邦的心,是上攬雲霄的能手,但命中注定沒有時運,就不要去強求。順其自然地生活,不必辛苦奔波。有幾葉綿,一片綢,能保暖就足夠。

披星戴月,一路奔波,獨自住在孤寂的客舍,剛過完寒食節,又到了引發思鄉之情的涼秋。妻兒胖了,我卻變得消瘦。夜晚在枕上憂歎,白天在馬上發愁,一直到死才算到頭。

甑上有塵,門上無鎖,茫茫人海中,聽任他人鬥心機、巧張羅。閑來尋訪詩友,互相酬和。全場都隻顧低頭吃悶酒,我卻在席間做出些無聊的滑稽動作,無比悠閑快活。

本解讀摘錄自嶽麓書社

國學日課 | 帶野花,攜村酒,煩惱如何到心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