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友凱:來自黑土地的一束野花

淺析畫家劉友凱山水畫和花鳥畫的藝術特色

劉友凱的畫不是筆墨靈動,潇灑帥氣的那一路;而是發乎本真的摯愛,借古開今,傾心表現自己所見所感。描寫的對象是富有遼北地域特色的新農村風土人情。追求一種熱烈,粗犷的藝術樣式。他的創作,大多選擇的是“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與農事相關的題材。諸如蔬果大棚,沃土良田。用“黑墨團中天地寬”的創作理念,去追懷歲月的風塵,回首時代的滄桑巨變。他用樸實,凝重的筆墨語言,向我們呈獻了一幅幅沉實的五谷豐登圖。

劉友凱:來自黑土地的一束野花

上:《老家》下:《鄉情》

劉友凱生于遼甯省昌圖縣。那是一個典型的産糧基地。對土地的厚愛,浸淫在他的骨子裡。他自學成才,勤奮是他從藝的本色,平日,他流連駐足于家鄉的溝溝坎坎。長垅地,打谷場畫速寫,收集素材。他貪婪地将馬棚牛圈,石磨碾子,牛羊雞鴨……收入速寫本。他一面繼承着傳統,一方面求索于生活。為了錘煉自己的筆墨表現力,他認認真真地臨習了李唐,範寬,黃公望,石濤等古代大師的山水名作。同時以自然為師,廣學博取。臨摹豐厚了他的學識,寫生拓展了他的表現語言。他用眼睛,心性,身手去悟道塑形,表現生生不息的墨土地。

劉友凱:來自黑土地的一束野花

上:《秋實》下:《情系故土》

《情系故土》一畫,是他為迎接遼甯省美協成立60周年而創作的。此畫,選取大自然原始的山路,廣闊的地平線橫貫畫面,一條車轍碾壓過的鄉路宛延而逝,路邊的“毛毛哄”以神奇的生命力生長着。堅實的地表,是燒荒帶來劫後餘生的野草,暗示了大地的偉力的奇崛和永恒。一縷白色煙霧彌漫四野,升騰的活力與蒼涼的土坎形成呼應,他采用了兼工帶寫的創作手法,寓意着時空的過往和生活的艱辛……。而國畫《秋碩》是用工細的寫實手法完成的作品,描繪大豆作物飽滿豐收的場景。作者用線勾勒豆秧,用皴染深化細部,使豆杆穿插有序,果實充盈飽滿,晨曦清霜打在豆莢上,讓人感到金秋季節,豐收在望。反映了黨的富民政策給農村帶來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美好願景。

劉友凱:來自黑土地的一束野花

上:《霜秋》下:《曦霜秋碩》

近年來,劉友凱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創作大量的優秀作品,分别選入全國,省,市各級美展。國畫《勝似春光》榮獲“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遼甯省美術展”優秀獎。《曦霜秋碩》獲“振興遼甯老工業基地遼甯美術展覽”金獎。《霜秋》入選“第六屆全國工筆畫大展”……

在成績面前,劉友凱沒有停步。為了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厚自己的學養,他閱讀了大量的美術,文學理論,古典詩詞,并堅持每天寫學習心得,同時又與同道交流互勉,參加社會的公益活動。小小的畫室又挂滿了新的習作,友凱又背起畫具,走向廣闊的鄉村,無際的田野,去采撷更鮮更美的奇花異卉……。

(文/周志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