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一代明君,雖然他締造了輝煌盛世,但也因寵信一代巨貪和珅而埋下了使帝國走向下坡路的伏筆。以乾隆帝之英明卻能夠容忍劣迹斑班的和珅長達20多年,是君臣相得,還是另有隐情?和珅又是憑借什麼得到皇帝非同尋常的信賴并且屢告不倒?

影視劇照
一、八旗才俊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原名善保,鈕祜祿氏,入學後改名為和珅。關于和肆的早年生活,《清史稿》的記載相當簡略,隻記載他“少貧無藉,為文生員”,是以有些學者認為和珅出身貧窮低微,是地位低下的内務府包衣(即奴仆)。
其實此說并不确切,和珅是滿洲正紅旗人,其父常保世襲三等輕車都尉,官至八旗副都統,至乾隆時兼任福建都統。
和珅像
史書之是以說和珅少貧無藉,有可能是因為和珅的父親常保身為武将,常年征戰在外,家裡沒有什麼産業。
乾隆二十五年(1760),常保病逝,家境頓時陷于窘迫。當時和珅年齡尚幼,還沒到領兵饷的年紀,為了維持家計,他隻好帶着家中的仆人四處借錢,日子過得十分艱辛。
幼年物質生活上的匮乏和遭受的世間冷暖,成為了和珅不斷向上爬的動力,也是他無止境的貪欲的根源。
和珅天資聰明,過目不忘,不僅能熟讀“四書五經”,而且書法出色,他的滿文、蒙古文、藏文和騎射也相當不錯,這為他日後飛黃騰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乾隆三十二年(1767),18歲的和珅與英廉的孫女馮氏成婚。英廉原姓馮,内務府包衣漢軍鑲黃旗人,曆任内務府大臣、正黃旗滿洲都統等職。
馮氏自幼失去雙親,英廉将孫女視為掌上明珠,一心想為她找一個稱心如意的郎君。
和珅沒有一官半職,又家境窘迫,然而英廉慧眼識英才,看準這個八旗才俊必定有出頭之日,便主動将孫女嫁給了他。後來的事實證明,英廉确實是有眼力的。
和珅與馮氏
馮氏帶來的嫁妝不僅有當時和珅急需的錢财和英廉在官場上的關系,還有和珅缺乏的家庭溫暖。
馮氏善良體貼,對和珅關心備至,兩人成婚後,夫妻恩愛,一生中互敬愛。
嘉慶三年(1798),馮氏去世,和珅傷心欲絕,為亡妻連作六首悼亡詩。
二、把握機遇,平步青雲
乾隆三十四年(1769),和珅襲承三等輕車都尉世職。次年,他參加順天府鄉試結果名落孫山。
乾隆三十七年(1772),和珅被授為三等侍衛,在粘杆處當差。粘杆父侍衛經常随侍皇帝出巡,有接近皇帝的機會,進而給和珅提供了通往權力之巅的道路。
粘杆處侍衛衆多,三等侍衛隻不過是個低等侍衛,和珅是通過什麼機會接觸乾隆帝并獲得他的賞識的呢?關于這個關鍵問題,根據曆史記載,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乾隆帝在輿中閱讀奏報,得知有要犯脫逃,心中微怒,吟誦《論語》中“虎兕出于柙”一句,侍衛們不知何意,茫然無所對。
恭王府竹林
唯有和珅迅速對答道:“典守者不得辭其責耳。”意思是管理者應當負責。乾隆帝聽了很高興,問和珅:“讀過《論語》?”和珅答道:“讀過。”乾隆帝又問家世、年歲,和珅一一奏對。
乾隆帝見他儀度俊雅、聲音清亮、動作靈活,十分贊賞,從此對他恩寵日隆。
一日,碰巧和珅跟班,或許是閑來無事,乾隆帝便跟和珅閑聊起來。
乾隆帝問和珅是什麼出身。和珅答道他曾是鹹安官的學生。乾隆帝又問他是否參加過科舉考試。和珅說曾參加過,不過沒有考中。乾隆帝讓他背出當初寫的那篇文章。和珅一邊跟着騾車行走一邊背,一字不落地背誦出文章。乾隆說道:“你這篇文章是可以中選的。”這次偶然的談話,便成為和珅政治生涯的轉折點。
當初乾隆帝當皇子時,一日經過後宮,看到一個年輕的妃子在對鏡梳妝打扮,模樣惹人憐愛。
乾隆帝玩心頓起,悄悄走過去捂住妃子的眼睛。妃子大受驚吓,順手抓起梳子往後扔去,正中乾隆帝的額頭。
妃子轉頭後見是皇子,吓得發抖,乾隆帝好生安慰一番,發誓不對外人講。誰知皇太後看到乾隆帝額頭上的傷痕後,逼問出了緣由,當即大怒,賜死妃子。
乾隆皇帝
乾隆帝悔恨交加,傳回妃子的住處。此時妃子還有最後一口氣,乾隆帝指染朱砂,在妃子的後頸上印下痕迹,以求來世相見,彌補他犯下的錯誤。
幾十年後,乾隆帝偶然看到和珅,覺得似曾相識,仔細回想之下,憶起和珅的容貌跟那個死去的妃子相似。
他密召和珅觐見,令他靠近禦座,俯視其頸,發現上面有個隐約的朱色指痕,始知和珅原來是妃子的轉世,從此對他倍加寵愛。
這個故事不過是民間野史,不過從中隐約透露出乾隆帝與和珅特殊的關系,清代男風盛行,乾隆皇帝心喜和珅年輕俊秀,對他有異樣的好感也不無可能。
從此,和珅官運亨通,扶搖直上,其官階之高,兼職之多,權勢之大,為曆代所罕有。
三、如此寵愛為哪般
和珅頭腦聰明,辦事幹練,雖然沒有中過舉,但才識過人,通曉多民族語言,能用、蒙等文字撰寫谕旨。
乾隆四十五年(1780),和珅領旨遠赴雲南查辦雲貴總督李侍堯A錢案。他一到雲南,首先審問李侍堯的管家,取得李侍堯A錢的證據,以此迫使李侍堯認罪。
和珅從接受這個任務,到乾隆帝下旨處治李侍堯,前後隻用了兩個多月,辦得迅速漂亮。
和珅還是個出色的外交人才,從乾隆四十五年起,他兼任理藩院尚書,利用精通多種語言的優勢,将各種民族事務處理得妥妥當當。
他還先後接待過北韓、英國、安南等國的使者,展現出了優秀的外交才華。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國使者馬戛爾尼來華,和珅全權接待,他不卑不亢,既熱情有禮,又不失泱泱大國的風範,給馬戛爾尼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恭王府
和珅雖然精明能幹,但朝中比他能幹的大臣卻也不少,論才華,和珅略有文采,但遠談不上是學富五車;論政績,和珅也沒有太大的作為;論武略,和珅更是淺疏。
乾隆四十六年(1781),甘肅撒拉爾回民領袖蘇四十三起義,乾隆帝令和珅與大學上阿桂奉旨統軍征剿。
阿桂正在督辦河工,和珅先行,企圖在阿桂到來之前鎮壓起義,獨吞功勞。誰知他布置失措,大敗而歸。阿桂趕赴陣前,才挽回局勢。
即便如此,乾隆帝對和珅的寵信仍是有增無減,20多年經久不衰。
如乾隆四十六年鎮壓甘肅回民起義一事,局勢剛剛扭轉,乾隆帝便将和珅調回來,由阿桂一人負責。
他對阿桂毫無賞賜,反而對辦事失當的和珅大加封賞。
乾隆四十八年(1783),甘肅回民起義被鎮壓,乾隆帝将功勞全記在和珅賬下,封和珅為一等男爵。
和珅住所錫晉齋
和珅靠什麼赢得了乾隆帝的如此寵信?隻有兩個字:媚上。
乾隆帝愛好書法,和珅刻意學習乾隆帝的書法,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乾隆帝的許多詩匾題字都是和珅代筆的。
和珅記憶力極強,反應靈活,無論乾隆帝問什麼,都能夠對答如流,他還下苦工夫研究詩律,迎合乾隆帝喜歡附庸風雅、吟詩作對的愛好。
和珅手書
此外,和珅擅長逢迎,時刻揣摩聖意,事事能先乾隆帝之所想,但從來不會自作主張,表現出比皇帝更為聰明的樣子。
他還善于斂财以供皇帝揮霍,創設了“議罪銀”,讓有過失的官員以交納罰銀來代替處罰,這些錢不人國庫,而是交到内務府,成為乾隆帝的個人金庫。
四:貪而不倒
和珅是有清一代最大的貪官,他生财有道,主要靠四種手段積累财富。
和珅是乾隆帝面前的紅人,他向皇帝說一句話,抵過别人說萬句,而且他身兼數職,是許多部門的頂頭上司,在人事調動上有發言權。
是以,向他行賄的官員難以數計,而他一向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
和珅兼任着許多富得流油的肥缺,從中克扣公款不知多少。
從32歲起,和珅擔任吏部尚書,吏部是掌管人事的部門,凡是職務調動都需要經過他的準許。和珅是雁過拔毛,向文武百官诓騙。
和珅頗有經濟頭腦,也不像其他官員-樣恥于與商人為伍,他不僅親近商人,還當起了商人,開當鋪、古玩鋪、瓷器店、糧店、弓箭鋪等,幾乎各行各業都有他的投資參與。
和珅貪得無厭,朝中大臣多次彈劾,但都被他用計謀給掩飾過去了。
乾隆五十一年(1786),禦史曹錫寶參劾和珅家人劉全,試圖以此打開缺口。上奏之前,其奏折内容被同鄉洩露。
和珅得知後,事先根據内容做好準備、在乾隆帝面前對答如流,曹錫寶反而被革職留用。
内閣學士尹壯圖彈劾各省大臣虧空公款,導緻庫存銀兩不足、乾隆帝派尹壯圖和戶部侍郎慶成到地方核查。
慶成受和珅指使,每到一處即拖延時間,讓官員有機會互相借錢填補虧空,以緻尹壯圖因“污蔑”大臣丢了官。
和珅屢告不倒,靠的自然是他的背景乾隆帝。他深知,隻要牢牢地靠上了皇帝這棵參天大樹,誰參也參不倒。
其實,對于他的所作所為,乾隆帝也不是完全被蒙在鼓裡,多少有所察覺。
乾隆四十七年(1782),和珅辦理甘肅鎮迪道巴彥岱受賄徇私一案時,因為重罪輕判,受到降三級留任的處分,其後,和珅又因失察、包庇貪官等罪名受到降職或調任。然而每次處分不久,和珅都很快官複原職。
和珅貪欲膨脹,成為一代巨貪,與乾隆帝的包庇不無關系。而乾隆帝之是以包庇和珅,一來是寵信他,二來和珅所聚斂的财富,有一部分是供皇帝享用的,是以乾隆帝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五、巨鳄大貪的末日
乾隆帝退位後,仍然以訓政的名義掌握大權。此時他已經上了年紀,又患上了健忘症,對和珅更加依賴。
對仍掌控實權的太上皇,和珅倍加奉承,對嘉慶帝,他則采取了讨好又限制的政策。
他一邊向嘉慶帝獻殷勤,另一邊又在其身邊安插耳目,并不時向乾隆帝告狀。
嘉慶元年(1796),乾隆帝召嘉慶帝的老師朱珪回京,升任大學士。嘉慶帝寫詩向老師表示祝賀。
和珅向乾隆帝告狀,說嘉慶帝施恩臣屬,把太上皇對朱珪的恩典,算到自己身上。結果朱珪從兩廣總督降為安徽巡撫。嘉慶帝吃了許多次虧,對和珅恨之入骨。
在這種情況下,嘉慶帝明智地采取了韬光養晦的政策,一邊緊盯和珅的所作所為,一邊在表面上對和珅極度信任,穩住了和珅。
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三日,乾隆帝崩于養心殿。嘉慶帝在辦理喪事期間便迫不及待地對和珅開刀,他首先解除了和珅同夥福長安的軍機處大臣職務,并令和珅與福長安晝夜守靈,不得擅離,斬斷和珅的羽翼。
其次,他暗示大臣上奏彈劾和珅。正月初五,給事中王念孫等官員上疏,彈劾和珅弄權舞弊。經過迅速的調查審理後,初八,嘉慶帝将和珅革職,逮捕入獄。
十八日,嘉慶帝宣布和珅犯下20條大罪,罪該淩遲處死,考慮到和珅是先帝的重臣,為了朝廷體面,賜他自裁。
康熙福字碑
當天,嘉慶帝派大臣前往和珅囚禁處,賜他白绫一條和珅自知死罪難免,懸梁自盡。
為了安撫人心,嘉慶帝隻對和珅的主要黨羽給予了處分,其他由和珅保舉升官者或給賄賂和珅者,概不追究。
在短短的15天内,嘉慶帝迅速懲治了和珅,幹淨利索,寬嚴适當。
和珅被抄家時,抄出了多少财産?關于這個問題,說法不定,甚至出人很大。
據說單單是抄家時,便抄出了藏金8萬多兩,地窖藏銀100萬兩,1000兩重的銀元寶500個、金元寶100個。
佛樓
除此之外,和珅還有銀号10處,當鋪10處,以及難以估價的房産、珠寶、玉器、古玩、皮草等。
和珅的财産共分為109類,其中有83類未曾估價。其總家産合白銀,有的說約1000萬兩,有的說2000萬兩,有的說達到了8億兩,而當時清朝國總收入僅為7000萬兩。
和珅的藏寶閣,可通過窗戶的形狀判斷藏品
和珅财産的數量和流向至今仍然未能弄清,其中應該有大部分落入嘉慶帝私囊,于是民間有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