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刀計:智商要不是愛因斯坦,估計都想不出這麼天衣無縫的招數

古往今來,陰謀詭計在曆史長河中的展現可謂是層出不窮花樣百出。但有一個堪稱千古最強陽謀的金刀計卻是鮮為人知。

金刀計看似簡單,實際上需要對人性人心有極為通透的把握,并且要對時局精确的判斷和部署,對每一步每一個環節都要心思缜密滴水不漏。可以說,金刀計完美的展現了王猛作為王佐之才應該有的智謀水準。

金刀計:智商要不是愛因斯坦,估計都想不出這麼天衣無縫的招數

何為“金刀計”?

公元367年,晉太和二年,秣馬厲兵許久的東晉趁着前燕慕容恪去世朝局不穩的時機,特令大司馬桓溫率領大軍北伐,企圖一戰功成,徹底消滅前燕。

面對亡國危機,前燕放棄内部的權力争鬥,不得已緊急啟用了閑置不用慕容垂。

臨危受命的慕容垂果然不負衆望,在公元369年,擊敗了率軍侵境的桓溫大軍,挫敗了東晉企圖滅燕的圖謀,也無意中推遲了桓溫謀朝篡位的步伐。

俗話說功高震主必有亡患,本就不為前燕高層所容的慕容垂此次又攜大勝之威歸來,讓掌握實權的前燕太傅慕容評和太後可足渾氏更加坐立不安。于是兩人放棄争議,企圖聯手除掉這個骁勇善戰勇猛多謀的慕容垂。

生死危亡的關頭,倉皇無措的慕容垂隻能帶着家屬兒子投奔前秦,想要在那裡謀得一條生路。

前秦君主苻堅是一位為人謙和且志懷天下的雄主,面對落魄投奔的慕容垂父子十分高興,因為他深知慕容垂的為人和本領,正是他統一天下所需要的人才。對此,苻堅對慕容垂的接待十分隆重,對他的賞賜也毫不吝啬,封他為冠軍将軍、賓都侯。

苻堅作為君主自然對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是十分歡迎和重用的。但苻堅的謀臣王猛,對此卻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感官。

王猛是誰?那可是号稱關中良相唯王猛、功蓋諸葛第一人的絕世猛人啊。當慕容垂到來的那一刻,王猛便看出了慕容出身上那獨特的氣質和野心。

不同于其他的骁勇良将,慕容垂文武雙全久得人心,且極其堅韌素有賢名,又是皇族血脈尊貴之身,這樣的人是絕不會久居人下的,一旦有機會便會一飛沖天,勢成龍虎。他讓王猛感受到了對前秦國祚的威脅,而這是志于輔佐苻堅統一四海、興盛前秦的王猛所絕不能容忍的。

慕容垂的上限太高,拿開本身資質不說,他的起點就高的恐怖,慕容垂本身就是前燕的吳王,現在慕容垂落難而來,還能以客居臣子的心态給苻堅出力。倘若慕容垂在前秦積累功勳之後該給他什麼呢?又該拿什麼來滿足他日益膨脹的内心?帝位嗎?

你想想這樣的人該有多恐怖。

金刀計:智商要不是愛因斯坦,估計都想不出這麼天衣無縫的招數

一個既知無法臣服的猛虎,不趁它病要它命,早晚必然成為禍患。這就是王猛看到慕容垂之後的心思,他幾度找到苻堅上奏陳說利害,建議除掉慕容垂免除後患。但惜才的苻堅執意不聽。

可王猛是誰?明知山有病虎,豈能坐視其成長?是以,為了替君主免除隐患的王猛,開始籌劃一個名震古今的陽謀殺招--金刀計!

陽謀更考驗施展者的水準

金刀計之是以被稱為千古最強陽謀,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這條計謀把人性和反應算計的清清楚楚退無可退。并且将之後連鎖反應也全部考慮在内,讓人明知是怎麼回事卻無法指摘,其心思布局之缜密,千古未見。

從整體上來看,慕容垂賢名遠播威震四海,如果冒然殺害,不僅會讓君主背上心胸狹窄的惡名,寒了天下賢臣的心,更會讓君主在百姓心中留下弑殺殘暴的非議,動搖統治基礎。

是以,如何讓慕容垂死的合情合法合理,就是必須考慮的大問題。

其次,王猛雖然是苻堅心腹且忠志不移可以盡情施展自己的謀略,但王猛權力再大能力再強,也隻是苻堅的臣子,且苻堅态度堅決的拒絕除掉慕容垂。那麼如何在除掉慕容垂的基礎上又不破壞王猛與苻堅的君臣情意,也同樣需要細緻的考量。

是以,慕容垂的死亡必須得在合乎法理的基礎上得再合乎情理,營造出自作孽不可活的感覺,完全将王猛撇出去。

說着都如此困難,行動起來更可想而知。是以,計劃一旦實施就不能出現任何被發現破壞的端倪,保證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環環相扣自然開展。

就是這樣堪稱苛刻的要求和條件,作為絕世猛人的王猛還是硬生生想出了辦法,“金刀計”誕生了。

金刀計:智商要不是愛因斯坦,估計都想不出這麼天衣無縫的招數

機會來了。

公元370年,苻堅看着搖搖欲墜前燕下令讓王猛統帥大軍征伐。深知時不我待的王猛,急忙借機請求苻堅讓慕容垂的兒子慕容令作為參軍參加伐燕,苻堅思量之後同意了。

為什麼選擇慕容令而不是首要目标慕容垂?

一者,慕容垂文武雙全頗有心機,如果随大軍同往,人多眼雜之下,不僅沒法下手,還會讓慕容垂立下軍功,在前秦赢得威望。即使下手成功,也會直接引起苻堅和天下人的疏遠和鄙夷。

慕容令則不同,首先矛頭就不是針對他,兩人又無間隙,且慕容父子是降将,讓其子立下功勳,也可表下忠心,讓苻堅堅持對慕容垂的啟用不會遭到質疑,更讓整個計劃從開始就變得自然。

最最重要的是,慕容垂父子對王猛如此提議絕對不會有所懷疑,甚至是樂感激接受。

因為慕容垂深知王猛絕不會蠢到如此地步,在苻堅那裡領命之後,又在衆目睽睽的大軍裡迫害慕容令,怎麼堵天下悠悠之口?而慕容垂父子又是降将,此去征伐前燕正是表忠心的絕佳時刻,怎麼能不感謝王猛呢?

計劃既已開展,接下來就是整個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

出征前夜,作為征燕統帥的王猛來到了慕容垂的府邸,詢問有關燕國的地形地理等情況。慕容垂作為骁将,又是前燕的吳王,而王猛作為征燕統帥,前來詢問有關燕國的情況可謂合情合理。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就在王猛喝的踉踉跄跄準備離開的時候,突然看似無心的來了這麼一句。

慕容垂此時正欲送别,冷不防王猛來了這麼一句。但想到王猛之前舉薦其子,今番又虛心前來求教,且王猛身居高位不說,又是苻堅的心腹,前秦的絕對核心人物。趁此機會化解仇視,與王猛樹立良好關系豈不妙哉?即使真有什麼事,也是王猛登門在先,如何能找到理由害自己?

一瞬間的功夫,慕容垂腦海已千頭萬緒萬般思索,可怎麼也想不出王猛能如何謀害自己。隻有王猛以大局為重擱置争議,真心與自己相交這一個解釋,合情合理。

于是慕容垂順勢解下腰間的金刀送給了王猛。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拿到了慕容垂的貼身信物之後,王猛交給了早就買通好的慕容垂親信金熙,讓他在行軍途中見機出面交給慕容令,最終引發計劃的連鎖反應。

當慕容令看到手持金刀的父親親信時,整個人都懵了。而當他聽到金熙說他的父親已經叛逃回燕國了,讓他也趕緊收拾行囊見機脫身回國時,慕容令整個人都快吓掉魂了。

乖乖,此時情況竟然如此危機!

慕容令雖無雄才但也不蠢,為什麼沒有懷疑?

因為他沒理由懷疑啊,金熙是父親的親信不說還手持父親的信物。再加上前秦丞相虎視眈眈屢屢逼迫,慕容垂身處異國又如坐針氈,此時母國有難,終究是故土難舍,一切都合情合理,如何讓人生疑?

一陣思索之後,慕容令就趁着夜色的掩護,在軍士換班之際遛了。

身有軍職臨陣脫逃,身為降将複叛帝國。這怎麼看,都夠滿門抄斬的了。

收網時刻。

金刀計:智商要不是愛因斯坦,估計都想不出這麼天衣無縫的招數

當慕容令叛逃的消息的由王猛傳回長安時,正在家中飲茶等候兒子凱旋歸來的慕容垂瞬間懵了,而一向寬和善納的苻堅也懵了。

苻堅起初不信,可數十萬大軍衆目睽睽之下,如何做的了假!等他派人傳喚慕容垂想要詢問怎麼回事時,得來的消息卻是,慕容垂也跑了!這下苻堅不得不懷疑慕容垂是否真的别有用心了。

你說慕容垂為什麼要跑,解釋解釋不就得了。可這玩意怎麼解釋,怎麼看都是株連九族死路一條,與其在這等死,還不如再跑一跑搏條生路。

可計劃都到了收網的時候,王猛如何能讓慕容垂逃脫出他的手掌心?慕容令跑了算了,一者雜魚一條不足挂齒,二者把慕容令抓回來了還得了,這前因後果一說,還不得計策敗露?是以,剛出家門沒多遠的慕容垂馬上就被逮捕了,效率之高令人稱奇。

慕容垂的出逃被抓意味着王猛的金刀計滴水不漏完美落幕。

無論苻堅也好、世人也罷,看到的都是慕容父子降而複叛,且不幸被捕,開刀問斬殺一儆百可以說是合情合理。唯獨有口難辯且死的不明不白的大概隻有慕容垂了,因為他确實跑了,雖然他不知道自己跟兒子為什麼要跑。

面對世人的責罵和鄙夷,面對有着恩禮有加的君主苻堅,慕容垂無話可說。因為他們父子确實叛逃了。不管什麼原因,這在古代都是必死之罪。

正當王猛以為塵埃落定,心腹大患消除的時候。思量之後的苻堅還是放過了有着反叛之罪的慕容垂。并且鄭重其事的說他們勢窮投奔,他的兒子心懷故國也算是人之常情,這次就算了。

王猛千算萬算、如履薄冰。可萬萬沒想到金刀計到了刀斬人頭的這一刻失敗了。

機會千載難逢,可苻堅執意如此,王猛也隻能徒呼奈何,聽天由命了。

雖然沒有辦法除掉慕容垂,可王猛在活着的時候還是忠心的壓制着慕容垂的崛起,努力讓苻堅的身下的火苗無法燃燒起來。

而有了這驚魂之事的慕容垂在王猛活着的時候,可以說要多卑微有多卑微,要多謹慎有多謹慎,直至王猛病逝。

而金刀計到此并未結束,不明是以倉皇逃回前燕的慕容令像傻子一樣被當成了前秦前鋒奸細流放到了杳無人煙的邊境沙城。

上當受騙的慕容令心有不甘,竟然籠絡了一批刑徒,攻下了前燕不少的邊城。慕容令雖然勇武機警但終究是勢單力孤缺兵少糧,被同父異母的兄弟慕容麟出賣,讓部下擒殺。

慕容令頗有慕容垂的風範,隻是尚還年幼沒有慕容垂的心機老辣罷了。而作為嫡長子的慕容令若是沒有死,那麼慕容垂日後建元稱帝,太子之位必然是屬于他的。

慕容垂一生操勞四處征戰無一敗績。但他所建立的強大帝國卻因繼承人慕容寶的無能屢屢有亡國的危險,甚至還得慕容垂以七十歲的高齡臨危帶兵征伐,結果在得勝後病死途中,令人唏噓。而其守護的後燕在其死後僅僅維持了十一年。

金刀計:智商要不是愛因斯坦,估計都想不出這麼天衣無縫的招數

慕容垂

王猛之猛,堪稱史書一絕。

許多人初次聽說金刀計時,或許會以為是什麼類似孟德獻刀行刺的計謀。而隻有當你深入了解細品之後,才會發現此計的恐怖和無解。

從給慕容垂設下全套開始到慕容垂被捕等死,一切都是那麼的合情合理堂堂正正,且毫無破綻讓人無法指摘。而中招之人不僅死的不清不白,并且無法解釋心甘情願。

如果說中計之人蠢笨倒還不算什麼,可慕容垂出身貴族,十三歲就開始了戎馬生涯,一生征戰無數,沒有一場敗績,晚年更是開元建制自立為帝且盛極一時。這樣的人心思不缜密?手段不老辣?見識不博遠?可他就是中計了,并且被玩弄于鼓掌之中而不知,死的不明是以而不怨。你說可不可怕?

為什麼說金刀計是千古最強陽謀?

因為從一開始,王猛就已經給慕容父子設下了生死局。征伐燕國,兩人無論誰去,都意味着與燕國決裂,失去了人心支援和轉攻母國的聲讨,再加上金刀計後招,慕容垂還是難逃身敗名裂、死的不明不白的結局。

可如果不去或者去的不積極不情願,那麼慕容父子的投降動機就相當值得懷疑,苻堅即使再喜歡也不會再重用他們,前秦朝堂将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隻能再次出逃流亡天下。而想要神不知鬼不覺的除掉這樣兩個閑散人員,豈不是手到擒來?

是以說,一切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隻是比較讓人無語的是苻堅的執意态度。

“金刀計”,看透是死,看不透還是死。上前是死,退後還是死。先前不死,最後還得死。并且中計者死的合情合理、不明不白。設計者兩袖清風、超然其外。各位看官您說厲害嗎?

我是楓落

關注我 老司機帶你不迷路

金刀計:智商要不是愛因斯坦,估計都想不出這麼天衣無縫的招數

點贊、評論、關注、老司機帶你上高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