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阴谋诡计在历史长河中的展现可谓是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但有一个堪称千古最强阳谋的金刀计却是鲜为人知。
金刀计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对人性人心有极为通透的把握,并且要对时局精确的判断和部署,对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要心思缜密滴水不漏。可以说,金刀计完美的体现了王猛作为王佐之才应该有的智谋水平。

何为“金刀计”?
公元367年,晋太和二年,秣马厉兵许久的东晋趁着前燕慕容恪去世朝局不稳的时机,特令大司马桓温率领大军北伐,企图一战功成,彻底消灭前燕。
面对亡国危机,前燕放弃内部的权力争斗,不得已紧急启用了闲置不用慕容垂。
临危受命的慕容垂果然不负众望,在公元369年,击败了率军侵境的桓温大军,挫败了东晋企图灭燕的图谋,也无意中推迟了桓温谋朝篡位的步伐。
俗话说功高震主必有亡患,本就不为前燕高层所容的慕容垂此次又携大胜之威归来,让掌握实权的前燕太傅慕容评和太后可足浑氏更加坐立不安。于是两人放弃争议,企图联手除掉这个骁勇善战勇猛多谋的慕容垂。
生死危亡的关头,仓皇无措的慕容垂只能带着家属儿子投奔前秦,想要在那里谋得一条生路。
前秦君主苻坚是一位为人谦和且志怀天下的雄主,面对落魄投奔的慕容垂父子十分高兴,因为他深知慕容垂的为人和本领,正是他统一天下所需要的人才。对此,苻坚对慕容垂的接待十分隆重,对他的赏赐也毫不吝啬,封他为冠军将军、宾都侯。
苻坚作为君主自然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是十分欢迎和重用的。但苻坚的谋臣王猛,对此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感官。
王猛是谁?那可是号称关中良相唯王猛、功盖诸葛第一人的绝世猛人啊。当慕容垂到来的那一刻,王猛便看出了慕容出身上那独特的气质和野心。
不同于其他的骁勇良将,慕容垂文武双全久得人心,且极其坚韧素有贤名,又是皇族血脉尊贵之身,这样的人是绝不会久居人下的,一旦有机会便会一飞冲天,势成龙虎。他让王猛感受到了对前秦国祚的威胁,而这是志于辅佐苻坚统一四海、兴盛前秦的王猛所绝不能容忍的。
慕容垂的上限太高,拿开本身资质不说,他的起点就高的恐怖,慕容垂本身就是前燕的吴王,现在慕容垂落难而来,还能以客居臣子的心态给苻坚出力。倘若慕容垂在前秦积累功勋之后该给他什么呢?又该拿什么来满足他日益膨胀的内心?帝位吗?
你想想这样的人该有多恐怖。
一个既知无法臣服的猛虎,不趁它病要它命,早晚必然成为祸患。这就是王猛看到慕容垂之后的心思,他几度找到苻坚上奏陈说利害,建议除掉慕容垂免除后患。但惜才的苻坚执意不听。
可王猛是谁?明知山有病虎,岂能坐视其成长?所以,为了替君主免除隐患的王猛,开始筹划一个名震古今的阳谋杀招--金刀计!
阳谋更考验施展者的水准
金刀计之所以被称为千古最强阳谋,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这条计谋把人性和反应算计的清清楚楚退无可退。并且将之后连锁反应也全部考虑在内,让人明知是怎么回事却无法指摘,其心思布局之缜密,千古未见。
从整体上来看,慕容垂贤名远播威震四海,如果冒然杀害,不仅会让君主背上心胸狭窄的恶名,寒了天下贤臣的心,更会让君主在百姓心中留下弑杀残暴的非议,动摇统治基础。
所以,如何让慕容垂死的合情合法合理,就是必须考虑的大问题。
其次,王猛虽然是苻坚心腹且忠志不移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谋略,但王猛权力再大能力再强,也只是苻坚的臣子,且苻坚态度坚决的拒绝除掉慕容垂。那么如何在除掉慕容垂的基础上又不破坏王猛与苻坚的君臣情意,也同样需要细致的考量。
所以,慕容垂的死亡必须得在合乎法理的基础上得再合乎情理,营造出自作孽不可活的感觉,完全将王猛撇出去。
说着都如此困难,行动起来更可想而知。所以,计划一旦实施就不能出现任何被发现破坏的端倪,保证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环环相扣自然开展。
就是这样堪称苛刻的要求和条件,作为绝世猛人的王猛还是硬生生想出了办法,“金刀计”诞生了。
机会来了。
公元370年,苻坚看着摇摇欲坠前燕下令让王猛统帅大军征伐。深知时不我待的王猛,急忙借机请求苻坚让慕容垂的儿子慕容令作为参军参加伐燕,苻坚思量之后同意了。
为什么选择慕容令而不是首要目标慕容垂?
一者,慕容垂文武双全颇有心机,如果随大军同往,人多眼杂之下,不仅没法下手,还会让慕容垂立下军功,在前秦赢得威望。即使下手成功,也会直接引起苻坚和天下人的疏远和鄙夷。
慕容令则不同,首先矛头就不是针对他,两人又无间隙,且慕容父子是降将,让其子立下功勋,也可表下忠心,让苻坚坚持对慕容垂的启用不会遭到质疑,更让整个计划从开始就变得自然。
最最重要的是,慕容垂父子对王猛如此提议绝对不会有所怀疑,甚至是乐感激接受。
因为慕容垂深知王猛绝不会蠢到如此地步,在苻坚那里领命之后,又在众目睽睽的大军里迫害慕容令,怎么堵天下悠悠之口?而慕容垂父子又是降将,此去征伐前燕正是表忠心的绝佳时刻,怎么能不感谢王猛呢?
计划既已开展,接下来就是整个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出征前夜,作为征燕统帅的王猛来到了慕容垂的府邸,询问有关燕国的地形地理等情况。慕容垂作为骁将,又是前燕的吴王,而王猛作为征燕统帅,前来询问有关燕国的情况可谓合情合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就在王猛喝的踉踉跄跄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看似无心的来了这么一句。
慕容垂此时正欲送别,冷不防王猛来了这么一句。但想到王猛之前举荐其子,今番又虚心前来求教,且王猛身居高位不说,又是苻坚的心腹,前秦的绝对核心人物。趁此机会化解仇视,与王猛树立良好关系岂不妙哉?即使真有什么事,也是王猛登门在先,如何能找到理由害自己?
一瞬间的功夫,慕容垂脑海已千头万绪万般思索,可怎么也想不出王猛能如何谋害自己。只有王猛以大局为重搁置争议,真心与自己相交这一个解释,合情合理。
于是慕容垂顺势解下腰间的金刀送给了王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拿到了慕容垂的贴身信物之后,王猛交给了早就买通好的慕容垂亲信金熙,让他在行军途中见机出面交给慕容令,最终引发计划的连锁反应。
当慕容令看到手持金刀的父亲亲信时,整个人都懵了。而当他听到金熙说他的父亲已经叛逃回燕国了,让他也赶紧收拾行囊见机脱身回国时,慕容令整个人都快吓掉魂了。
乖乖,此时情况竟然如此危机!
慕容令虽无雄才但也不蠢,为什么没有怀疑?
因为他没理由怀疑啊,金熙是父亲的亲信不说还手持父亲的信物。再加上前秦丞相虎视眈眈屡屡逼迫,慕容垂身处异国又如坐针毡,此时母国有难,终究是故土难舍,一切都合情合理,如何让人生疑?
一阵思索之后,慕容令就趁着夜色的掩护,在军士换班之际遛了。
身有军职临阵脱逃,身为降将复叛帝国。这怎么看,都够满门抄斩的了。
收网时刻。
当慕容令叛逃的消息的由王猛传回长安时,正在家中饮茶等候儿子凯旋归来的慕容垂瞬间懵了,而一向宽和善纳的苻坚也懵了。
苻坚起初不信,可数十万大军众目睽睽之下,如何做的了假!等他派人传唤慕容垂想要询问怎么回事时,得来的消息却是,慕容垂也跑了!这下苻坚不得不怀疑慕容垂是否真的别有用心了。
你说慕容垂为什么要跑,解释解释不就得了。可这玩意怎么解释,怎么看都是株连九族死路一条,与其在这等死,还不如再跑一跑搏条生路。
可计划都到了收网的时候,王猛如何能让慕容垂逃脱出他的手掌心?慕容令跑了算了,一者杂鱼一条不足挂齿,二者把慕容令抓回来了还得了,这前因后果一说,还不得计策败露?所以,刚出家门没多远的慕容垂马上就被逮捕了,效率之高令人称奇。
慕容垂的出逃被抓意味着王猛的金刀计滴水不漏完美落幕。
无论苻坚也好、世人也罢,看到的都是慕容父子降而复叛,且不幸被捕,开刀问斩杀一儆百可以说是合情合理。唯独有口难辩且死的不明不白的大概只有慕容垂了,因为他确实跑了,虽然他不知道自己跟儿子为什么要跑。
面对世人的责骂和鄙夷,面对有着恩礼有加的君主苻坚,慕容垂无话可说。因为他们父子确实叛逃了。不管什么原因,这在古代都是必死之罪。
正当王猛以为尘埃落定,心腹大患消除的时候。思量之后的苻坚还是放过了有着反叛之罪的慕容垂。并且郑重其事的说他们势穷投奔,他的儿子心怀故国也算是人之常情,这次就算了。
王猛千算万算、如履薄冰。可万万没想到金刀计到了刀斩人头的这一刻失败了。
机会千载难逢,可苻坚执意如此,王猛也只能徒呼奈何,听天由命了。
虽然没有办法除掉慕容垂,可王猛在活着的时候还是忠心的压制着慕容垂的崛起,努力让苻坚的身下的火苗无法燃烧起来。
而有了这惊魂之事的慕容垂在王猛活着的时候,可以说要多卑微有多卑微,要多谨慎有多谨慎,直至王猛病逝。
而金刀计到此并未结束,不明所以仓皇逃回前燕的慕容令像傻子一样被当成了前秦前锋奸细流放到了杳无人烟的边境沙城。
上当受骗的慕容令心有不甘,竟然笼络了一批刑徒,攻下了前燕不少的边城。慕容令虽然勇武机警但终究是势单力孤缺兵少粮,被同父异母的兄弟慕容麟出卖,让部下擒杀。
慕容令颇有慕容垂的风范,只是尚还年幼没有慕容垂的心机老辣罢了。而作为嫡长子的慕容令若是没有死,那么慕容垂日后建元称帝,太子之位必然是属于他的。
慕容垂一生操劳四处征战无一败绩。但他所建立的强大帝国却因继承人慕容宝的无能屡屡有亡国的危险,甚至还得慕容垂以七十岁的高龄临危带兵征伐,结果在得胜后病死途中,令人唏嘘。而其守护的后燕在其死后仅仅维持了十一年。
慕容垂
王猛之猛,堪称史书一绝。
许多人初次听说金刀计时,或许会以为是什么类似孟德献刀行刺的计谋。而只有当你深入了解细品之后,才会发现此计的恐怖和无解。
从给慕容垂设下全套开始到慕容垂被捕等死,一切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堂堂正正,且毫无破绽让人无法指摘。而中招之人不仅死的不清不白,并且无法解释心甘情愿。
如果说中计之人蠢笨倒还不算什么,可慕容垂出身贵族,十三岁就开始了戎马生涯,一生征战无数,没有一场败绩,晚年更是开元建制自立为帝且盛极一时。这样的人心思不缜密?手段不老辣?见识不博远?可他就是中计了,并且被玩弄于鼓掌之中而不知,死的不明所以而不怨。你说可不可怕?
为什么说金刀计是千古最强阳谋?
因为从一开始,王猛就已经给慕容父子设下了生死局。征伐燕国,两人无论谁去,都意味着与燕国决裂,失去了人心支持和转攻母国的声讨,再加上金刀计后招,慕容垂还是难逃身败名裂、死的不明不白的结局。
可如果不去或者去的不积极不情愿,那么慕容父子的投降动机就相当值得怀疑,苻坚即使再喜欢也不会再重用他们,前秦朝堂将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只能再次出逃流亡天下。而想要神不知鬼不觉的除掉这样两个闲散人员,岂不是手到擒来?
所以说,一切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只是比较让人无语的是苻坚的执意态度。
“金刀计”,看透是死,看不透还是死。上前是死,退后还是死。先前不死,最后还得死。并且中计者死的合情合理、不明不白。设计者两袖清风、超然其外。各位看官您说厉害吗?
我是枫落
关注我 老司机带你不迷路
点赞、评论、关注、老司机带你上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