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諜戰 | 魏明帝曹叡和吳大帝孫權輪番上演諜戰大戲

衣賜履按:前面連續寫孔明,稍停一下,再寫,就是他老人家去世了,怪舍不得的。這回講講吳國和魏國鬥法。諸葛與孫權重新聯合之後,雙方基本上保持了睦鄰友好的親密關系,一塊兒對付魏國。蜀國這邊,不斷北伐;吳國這邊,則不僅僅是用兵,而且輔以各種騷操作,甚為精彩。

前面我們講過,公元228年,孫權讓鄱陽郡(江西省波陽縣)太守周鲂詐降魏國,誘騙魏國大司馬曹休,在石亭(安徽省潛山縣東北)差點兒被陸遜幹挺。曹大司馬逃回之後,心頭這口氣實在排解不掉,竟然病逝。

實際上,曹休之是以上了周鲂的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魏、吳之間,時有叛将投奔對方,特别是吳國逃往魏國的,不但人數不少,而且級别不低,而這種說起來挺尬的事情,恰恰大幅增加了孫權向魏國“用間”的可信度。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把首都從武昌(湖北省鄂州市)遷到建業(江蘇省南京市)。

這時,有魏國降人說,魏國都督河北振威将軍吳質,被朝廷所猜疑。孫權聽說之後,一邊喝着小酒,一邊揪着胡須,一絲不易察覺的壞笑,悄悄爬上了他的嘴角。孫權把侍中、右領軍兼大筆杆子胡綜叫來,如此這般一番吩咐。胡綜一道煙跑回家,一口氣寫了三封信。這三封信,都是寫給孫權的,表達了要歸降吳國的懇切願望。

落款都是:吳質。

哈哈哈,胡綜替魏國的振威将軍吳質,給孫權寫了三封歸降信!

三國諜戰 | 魏明帝曹叡和吳大帝孫權輪番上演諜戰大戲

【老實說,我覺得這個吳質的氣質不太像】

大緻意思是說:

我吳質為曹家立下很多功勞,但是現在竟然被他們懷疑。我現在認識到,陛下您才是真龍天子啊,聽說六月間您已經正式登基,我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我派親老鄉黃定,向您獻上我的降表……曹丕死後,曹叡繼位,他還是個娃娃啊,根本分不清忠奸好壞,每天都被包圍在各種馬屁和讒言之中,朝中大臣拉幫結派,互相算計,我這個人從來看不起馬屁精,于是被他們所陷害。前向,我派魏郡人周光扮作商賈,南下彙報了我的打算。因形勢危急,沒敢寫信,隻能讓他口頭轉達。天下一統,已成定勢,天意所在,非吳國莫屬。講真,我這裡的老百姓都痛恨魏國,他們伸長脖子、踮起腳尖,全都盼着您能發兵,解救他們于水火之中啊!如今,隻要您發兵淮、泗,占據下邳,則荊州、揚州,必然聞風響應,而我從河北席卷向南,如此則南北連為一體,陛下的實力将更加鞏固。魏國關西之兵不能妄動(應為防蜀),青州、徐州根本守不住,許都、洛陽的兵衆不到萬人,誰能與陛下争鋒呢!現在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陛下一定要好好考慮啊!我的防區,頗産戰馬,并且,羌胡常于三四月間,來此牧馬,從他們手中,至少能擷取三千餘匹。陛下出兵,最好選在這個時間段兒,多帶擅于騎馬的将士,我保證,大軍一到,他們人人都有坐騎……現如今,魏國表面強大,實際上内部虛弱,陛下一旦舉兵,必然應者雲集,老天已經預示,陛下勢将一統天下,而我吳質也得以建立非常之功……我聽說邊将閻浮、趙楫本想棄暗投明,但沒有得到接應,結果二人都慘被誅殺。如今,我一片忠心,而相距邊界遙遠,如果陛下懷疑我的赤誠,不肯接應,就會使我獲罪于魏國,舉族被誅,倘真如此,我恐怕天下的英雄烈士,那些想建立不世功業的豪傑賢能,從此不敢再将自己托付給陛下了。皇天在上,後土在下,肺腑之言,和淚奉上。

孫權看過之後,眉開眼笑,立即派人把這幾封信散布到魏國去。不成想,正當此時,魏國朝廷把吳質調回洛陽做了侍中,孫十萬如此妙計,落了個空。

衣賜履說:這三封信,太有水準了!不但寫得極誠懇,而且見人見事見細節,可信度極高。吳質的老鄉黃定和魏郡人(吳質轄區)周光,應該都是在不久前從魏國逃到吳國的,甚至就是他們把吳質受到魏國朝廷猜疑的消息帶過來的,此二人是真實存在的降人,并且可能與吳質還是熟人。這三封信,反正我看過之後,覺得不像是僞造的。我們隻能說,吳質真是撞了狗屎大運了,恰好被明帝曹叡召回朝裡,否則,他真是跳進硫酸也洗不清诶。

這位吳質,以前我們講過,是魏文帝曹丕的死黨,曹丕和曹植争太子之位時,吳質是曹丕的頭号兒智囊。曹丕稱帝後,對吳質極為寵信,其在魏國的風頭,一時無兩,就連曹洪、曹真這些宗室大臣,在他面前,都嘚瑟不起來。

《三國志·吳質傳》裴松之注引《質别傳》載,黃初五年,也就是公元224年,吳質回京師朝拜曹丕,曹丕下诏,上将軍及特進以下全都到吳質下榻處聚會,為吳質接風,一切用度都由宮裡出,真是給足了吳質面子。宴會搞得不錯,大家喝得酒酣耳熱,吳質冒出個鬼點子,打算掀起一個小高潮來。上将軍曹真是個胖子,中領軍朱铄是個瘦子,吳質就把戲班子裡的脫口秀演員叫過來,讓他講了個關于胖子和瘦子的段子,估計帶入感很強,一聽就說的就是曹真和朱铄,滿座哄堂大笑。曹真是什麼人?既是曹氏宗親,又是魏國的上将軍,被一個戲子羞辱,惱羞成怒,對吳質說,吳将軍,你把我曹真當什麼人了?我特麼是你用來尋開心的家奴不成!骠騎将軍曹洪、輕車将軍王忠說,吳将軍啊,你既然拿上将軍取樂,也應該自黑一下嘛,何必捎上中領軍朱铄呢?曹真聽了,更加憤怒,拔出刀來,瞪圓雙眼,對那個已經吓傻了的脫口秀演員罵道,你個戲子,好大的狗膽,老子砍了你!随後,又大罵在座諸人(估計是惱火這些人笑得太開心)。吳質也怒了,手按寶劍,對曹真說:

曹子丹,你不過就是屠夫案闆上的一坨肉而已,我吳質吞下你,喉嚨都不用動一下,咬碎你,都不用牙齒,你特麼跟我面前撒什麼潑!

三國諜戰 | 魏明帝曹叡和吳大帝孫權輪番上演諜戰大戲

【吳質:曹子丹,你就是這坨肉!】

朱铄起身,對吳質說,皇上讓我們來陪你樂呵樂呵,怎麼搞成這樣!吳質呵斥說,朱铄,你特麼給我坐下!大夥兒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朱铄先被取笑了一把,再被熊了一頓,氣不打一處來,拔出寶劍猛砍地面。酒宴不歡而散。

吳質雖然隻是一個雜号将軍,曹丕卻讓上将軍曹真、骠騎将軍曹洪、中領軍朱铄這樣的進階将領陪他宴飲,而吳質一點都沒把這些人放在眼裡,其在曹丕朝的政治地位可見一斑。

到了曹叡朝,吳質地位當有所下降,不過,倘若孫權的僞信真起了作用,曹叡誅了吳質的族,再得知被孫權給騙了,那個人就丢大了,呵呵。

炮制這幾封信的胡綜,是孫權的鐵磁。

胡綜是汝南郡(河南省平輿縣西北射橋鄉)人,從小死了父親,和母親避難江東。孫策代理會稽郡太守時,胡綜十四歲,孫策讓胡綜留在吳郡,陪孫權讀書。也即是說,胡綜是孫權的親發小兒。之後,胡綜做過機關幹部,做過地方長官,還跟随孫權打過仗。公元209年,孫權行車騎将軍事,定都京口(江蘇省鎮江市),把胡綜召回來,和是儀(北海營陵人)、徐詳(吳郡烏程人也)一道,掌管軍國密事。

夷陵之戰前,劉備率軍抵達白帝城。孫權讓胡綜征兵,得六千人,成立解煩軍,分為左右兩部,徐詳領左部督,胡綜領右部督。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封孫權為吳王,胡綜、是儀、徐詳都被封為亭侯。

胡綜的筆頭子很厲害,不但能替吳質寫投降書,而且善于寫各種公文材料,孫權時不時讓胡綜寫點歌頌吳國大好河山、軍隊威武雄壯之類的章賦,胡綜提筆就來,上下都很滿意。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吳蜀再結盟好,結盟的誓詞,又是出自胡綜的手筆。

三國諜戰 | 魏明帝曹叡和吳大帝孫權輪番上演諜戰大戲

【大筆杆子胡綜】

衣賜履說:每個政權裡,都有一些名氣不太大,但是實力很強勁的人物,胡綜、是儀、徐詳之于東吳,當屬這樣的角色。

時不時被東吳戲耍,曹魏打算反擊。

公元230年,有個青州(山東省北部)人隐蕃逃到吳國,上書給孫權說:

我聽說商纣無道,他的老哥微子就逃跑了;漢高祖寬厚英明,陳平就來投奔了。我今年二十二歲,舍棄故土,歸順有道聖君,承蒙上蒼佑護,我能夠安全到達。我來此已頗有時日,但接洽我的那些官吏,都把我與普通降人歸為一類,沒有哪個與我深入交談過,使我非常煩惱。為什麼呢?因為我的那些個精辟獨到的見解,以及宏大美好的願景,沒辦法呈獻給陛下啊!我不由長歎再三,怎麼會這樣呢?沒有人引見,我隻好到宮門呈遞奏章,希望能夠得到陛下的召見。

孫權覺得這個小夥子有點兒意思,就召他入宮。隐蕃見到孫權,回答問對,陳述時事,言之侃侃,不但口若蓮花,而且蘊意頗深。

胡綜陪着孫權一塊兒接見隐蕃,孫權就問胡綜的看法。

胡綜說:

隐蕃的上書口氣很大,好像東方朔;巧捷詭辯,又像祢衡。不過呢,才能卻比不上那兩位。

孫權又問,他可以擔任什麼職務?

胡綜說,不可讓他當地方主官(未可以治民),可暫讓他在京城擔任一個低等職務。

孫權認為隐蕃對刑獄之事頗有見解,就任命他為廷尉監。

三國諜戰 | 魏明帝曹叡和吳大帝孫權輪番上演諜戰大戲

【畫像的沒有好好研究曆史,隐蕃死的時候才二十二歲,給人畫得跟大爺似的】

衣賜履說:解釋一下為啥胡綜說隐蕃的上書像東方朔。前138年,東方朔給漢武帝劉徹上書說:

……我十三歲開始讀書;十五歲學擊劍;十六歲學習《詩》《書》,背誦了二十二萬字;十九歲學習孫吳兵法,又背誦了二十二萬字。我今年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兩米一五),眼睛像珍珠那樣明亮,牙齒如同串好的貝殼一般整齊,勇猛像孟贲,靈活如慶忌,廉潔似鮑叔,守信同尾生。像我這樣的人,最适合當天子的大臣,是以,我冒死向皇上禀奏。

劉徹一看這份自我介紹,樂了,說,世上還有這麼能吹牛逼的人啊!收了吧。不過,劉徹一直把東方朔當弄臣,從來沒有重用過。胡綜以東方朔喻隐蕃,又說隐蕃實際上還不如東方朔,潛台詞就是這個人不可重用。

左将軍朱據、廷尉郝普都認為隐蕃有王佐之才,郝普尤其與隐蕃來往親密,經常抱怨歎息隐蕃屈才。

簡單看一下郝普和朱據。

郝普字子太,義陽(河南省桐柏縣東)人。劉備從荊州入蜀,以郝普為零陵郡(湖南省永州市)太守。公元214年,劉備拿下了益州。公元215年,孫權派人向劉備讨要荊州,劉備說,别急,等我拿下涼州,就把荊州還給你。孫權不受這個鳥氣,自行任命了三個郡太守,打發他們去上任。當時關羽督荊州,把孫權任命的官員全都趕跑了。孫權大怒,派呂蒙攻打長沙、零陵、桂陽三個郡。呂蒙大軍一到,長沙、桂陽秒降,隻有零陵郡堅決不降。當時的零陵太守,就是郝普。劉備聽說孫權出兵,立即率軍東下,大軍已到公安,又讓關羽率軍三萬至益陽(湖南省益陽市)。孫權下令呂蒙放棄零陵,北上協助魯肅對抗關羽。呂蒙就派郝普的故舊鄧玄之去誘降郝普,說劉備現在漢中,被夏侯淵圍困,關羽在南郡,孫權親自征讨他,眼見就完蛋了,現在根本沒人能救你,你還有将近百歲的老娘,難道你要讓老人家白發人送黑發人嗎?雲雲雲雲。鄧玄之一頓忽悠,硬是把郝普給說降了。等呂蒙見到郝普,把孫權讓他撤軍北上的指令拿出來給郝普看,郝普才知道劉備已經到了公安。呂蒙拍手大笑說,老郝啊,你上了我的當啦!把個郝普差點兒給羞死。正在此時,曹操率軍攻打漢中,劉備怕益州有失,就與孫權講和,雙方經過談判,劃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歸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歸劉備。于是乎,剛降了孫權的郝普,又重新成了皇叔的人。公元219年,孫權攻擊關羽,一舉拿下整個荊州,郝太守再次成了孫權的人,後來做到了廷尉。

衣賜履說:郝太守的這份兒履歷,略顯難堪。

朱據,字子據,吳郡吳縣人,是孫權的親老鄉。朱據人長得漂亮,身材倍兒棒,膂力過人,文武全才,一直在孫權身邊工作。孫權一度感歎東吳人才凋零,追思呂蒙、張溫,而朱據武直逼呂蒙,文可追張溫,就拜為建義校尉。孫權稱帝之後,把女兒孫小虎(孫魯育)嫁給朱據,拜為左将軍,封雲陽侯。

三國諜戰 | 魏明帝曹叡和吳大帝孫權輪番上演諜戰大戲

【朱據:嗨,大家好,我老婆叫孫小虎!】

廷尉郝普和孫權女婿朱據都對隐蕃青眼有加,于是隐蕃門前車馬雲集,賓客滿堂。

當時,自衛将軍全琮以下人等,都傾心于隐蕃,隻有太子孫登的賓客羊衟(讀如到)和宣诏郎豫章郡人楊迪拒絕與隐蕃交往。

太常潘濬(讀如俊)的兒子潘翥(讀如住),也和隐蕃來往密切,還贈送物品給他,潘濬聽說後勃然大怒,寫信責備潘翥說(此時潘濬可能在武昌):

我受國家厚恩,志在以生命相報,你住在京師,應當心懷恭順,交往賢能之人,為什麼和一個降虜混到一起(何故與降虜交),而且還送給他糧食!我在遠方聽到此事,心頭震動,臉上發臊。收到我的信之後,你小子趕快到送信人那裡,讓他打你一百棍子,然後向隐蕃要回你給他的東西,立刻!

大家聽說潘濬竟然如此行事,都覺得老潘是不是神經過敏了。

沒多久,隐蕃圖謀叛亂的事洩露,潛逃,被抓獲後處死。孫權對郝普說,你前向把隐蕃誇成一朵花,又為他鳴不平,怨謗朝廷,隐蕃反叛(使蕃反叛),全是你的緣故。郝普恐懼,隻好自殺。朱據也被孫權軟禁,關了好一陣子才放出來。

這個隐蕃究竟是什麼人?他要幹什麼?《三國志》正文沒作交待,但是《三國志·胡綜傳》裴松之注引《吳錄》上給了一點線索,說是隐蕃有一張好嘴,特别能說,魏明帝曹叡讓他詐叛吳國,争取到廷尉去某個差事,利用查處重大案件的機會,離間東吳君臣。事情洩露之後,隐蕃被捕,審案人員拷問隐蕃還有哪些黨羽,隐蕃一言不發。孫權派人代表自己,到獄中問隐蕃,為何身受重刑也不交代同謀。隐蕃說:

孫君,丈夫圖事,豈有無伴!烈士死,不足相牽耳。

于是,閉口而死。

衣賜履說:按《吳錄》的說法,二十二歲的毛頭小夥隐蕃,單槍匹馬跑到吳國,沒有背景,沒有人脈,要離間孫權君臣,相當不可思議。甚至讓人感覺,《吳錄》的記錄恐怕是瞎掰的。

我不由想起李元芳的名言:此事必有蹊跷。

關于隐蕃叛亂,雖然有點說不清楚,但隐蕃本人被殺,郝普被孫權逼死,朱據也被軟禁,則為事實,也即,隐蕃案有人承擔了責任。那麼,在史料沒有嚴重不合邏輯的情況下,我們隻能以《吳錄》所記為真。

然而,此案除了主犯隐蕃,隻殺了郝普一個。而吳國朝廷“自衛将軍全琮等皆傾心敬待”,這麼大的案子,竟然隻殺了郝普一個人!

我隻能了解為,孫權抓不住任何其他臣子與隐蕃有勾結的切實證據,或者說,隐蕃除了跟吳國大臣們喝酒吹牛之外,壓根兒也沒做出什麼特别出格的事兒來。我們不知道隐蕃是怎麼暴露的,但可以推知,他因了某個原因,卧底的身份被拆穿,還沒來得及實施計劃,就被孫權誅殺。郝普、朱據則是因為大力推崇隐蕃而受到牽連,郝普當然得死,朱據是孫權的女婿,被孫權放了一馬也屬正常。

講到這裡,雖然我們依然一頭霧水,但這個事兒已經完結了。

然而,這不是衣賜履的風格。

我對着隐蕃為數不多的記載,反複咂摸,突然發現,隐蕃這個年輕人實在讓人欽佩,才華橫溢倒在其次,關鍵是他最後的表演,實在太走心了!

孫權派人問他,何乃以肌肉為人受毒乎?

隐小哥啊,你都被打得不成人形了诶,為啥還不肯說出你的同謀呢?為啥要替别人來遭受酷刑呢?

隐蕃說,孫君,丈夫圖事,豈有無伴!烈士死,不足相牽耳。

孫老大啊,大丈夫做大事,豈能沒有同夥?烈士就義,又豈會牽連出其他同志!

說完,閉口而死。

三國諜戰 | 魏明帝曹叡和吳大帝孫權輪番上演諜戰大戲

【這個年紀還差不多。丈夫圖事,豈有無伴!】

作為旁觀者,看這段話,我們感受到隐小哥真的是條漢子,甯可死,都不肯供出同夥兒,很有氣節。一翻篇兒,我們就把這事兒給忘了。但如果我們當時附體于孫權,我們作為吳國的皇帝,聽到隐蕃這句話,“烈士就義,又豈會牽連出其他同志”,我們會作何感想?

我靠,這小子自稱為大丈夫,他要做大事,一定有同夥兒,而且,這個同夥兒,不,這幫同夥兒,不可能隻是普通幹部,一定是朝裡的高官啊,誰特麼和隐蕃是一夥兒的?誰特麼在算計我?……想問清楚,隐蕃死了,問郝普、問朱據,這兩個貨啥都不知道,本來就啥也沒幹,你說他們能知道什麼?殺了郝普,軟禁了朱據,線索完全中斷。

講件似乎不搭界的事兒。

前一段時間,看了《大宅門》導演郭寶昌先生的一個訪談節目,郭先生說,他小時候算過一次命,本來他對這種東西是一丢丢都不信,但那個算命先生說得實在太準了,把他都說傻了。算命先生最後告誡郭先生,每隔十二年,他就會碰到一個坎兒,特别是七十二歲那年,是個大坎兒,如果過不去,人就沒了。郭先生最初當然是半信半疑,但生活的經曆告訴他,基本上每個本命年,都特别不順,當七十二歲越來越近時,他的心就越來越不踏實。終于等到那年,大家猜郭先生怎麼做的?那一年,整整一年,郭先生放下所有的工作,謝絕一切外出活動,就連朋友請吃飯都不去,生生在家呆了一年,沒出過門兒,總算把這一年給熬過去了。

誰也别笑話郭先生。倘若真有個大師對你我也是這麼說的,我相信,你我的表現,和郭先生差不多。

這,就是心理的影響。

我以為,孫權,很可能就是這樣的。

孫權的下半輩子,一想起隐蕃沒有說出的那些個同夥兒來,就渾身冒冷汗,看誰都像叛徒。

如果《吳錄》所講是真的,那麼,曹叡派隐蕃來東吳的目的,可能根本不是通過查辦案件來離間孫權君臣,而是通過隐蕃之死來達到這個目的。換句話說,隐蕃是作為一個死士詐降東吳的,詐降的事,恐怕也是他自己洩露出去的,為的就是在死前告訴孫權,你身邊,有我們的人。于是乎,孫權的後半輩子,就像瘋了一樣誅殺大臣,與他前期的寬厚形象,形成鮮明的對照,有如史蒂文生筆下的化身博士,傑吉爾醫生和海德先生,一個是天使,一個是魔鬼。

三國諜戰 | 魏明帝曹叡和吳大帝孫權輪番上演諜戰大戲

【孫仲謀,越老越昏】

很多人解釋孫權後半場人生的所作所為,因為找不到具體的、合理的理由,隻好上升到維護政權的高度,比如,孫權為了維持孫家宗室、淮泗将領集團、江東士族集團、流亡北士集團等的平衡,不得不大開殺戒,雲雲。但是,孫權的中後期,殺人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連兒子都逼殺好幾個,而且簡直就是他故意要搞死他們,如果隻是為了搞平衡,似乎不太能服人。我有時覺得,政治鬥争之中,可能有非常複雜的地方,但也可能有很簡單的地方,也許,随着年齡增長,孫權看哪個都像反賊,不把隐蕃的那些個同夥兒揪出來幹掉,他都不敢去死。

當然,這隻是我個人的一個猜測,供大家參考。

我們再分析一下潘濬和郝普的結局。

前面講了,郝普是個降将,在孫權和劉備之間來回降了好幾回,不管是出于什麼原因,“投降專業戶”的帽子,郝普是戴定了。那麼,老郝,你就老老實實夾起尾巴,别再出幺蛾子了,隐蕃是魏國降過來的,他屈不屈才,該不該受重用,跟你有毛線關系?容得你說三道四?孫權殺你,不過是殺了一個降将而已!

你看人家潘濬多識趣。老潘也是從劉備那降過來的,也是降将,我們在《水淹七軍:關羽的阿喀琉斯之踵》那一回,已經詳細講過,這裡就不多啰嗦了。老潘一聽說兒子和魏國降人交往,大怒,不但讓兒子立即去挨闆子,而且還要把送給隐蕃的東西全要回來!老潘自己是降人,卻稱隐蕃為“降虜”,顯然,一定要把自己和“降”這個字劃清界限,這是政治敏感性诶。

正因為潘濬尾巴夾得緊,是以孫權對他十分信任。《三國志·潘濬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載,潘濬的表兄是蜀國大将軍蔣琬,有人向武陵郡太守衛旌反映情況,說潘濬經常與蔣琬秘密聯系,他很可能會謀反诶。衛旌于是向孫權報告。孫權說,潘濬怎麼可能做這種事!孫權把衛旌的上表拿給潘濬看,随後,把衛旌召回,免了職務。

衣賜履說:潘濬告訴我們,在官場上混,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才是正确的态度。

轉眼,到了公元231年,十月,孫權又玩兒了一把詐降。孫權讓中郎将孫布向揚州刺史王淩投降,王淩信以為真。

孫布派人告訴王淩說:

道路太遠,我自己過不去,請出兵接應。

王淩謄寫了孫布的書信上報朝廷,請求出兵相迎。征東将軍滿寵認為這必定是詐降,不但不派軍隊,而且還替王淩給孫布回信說:

知道邪正之分,想要避開災禍,順應天意,脫離暴政,歸順正道,你非常值得嘉許。我們本打算派兵迎接,可是兵少了不足以保護你,兵多了事情又容易洩露。請你暫且保密,等合适時機再作安排。

滿寵可以說是曹魏方面的老革命了,立功無數,鬥争經驗非常豐富,對孫權心思的把握,極為精準。公元228年,周鲂向大司馬曹休投降,滿寵一眼就看出其中有詐,上書阻止曹休南下接應周鲂,但奏書尚未到達朝廷,曹休已經率軍出發。曹休兵敗石亭,損失人馬萬餘人,回軍不久就去世了,明帝曹叡下令,讓滿寵以前将軍的身份代都督揚州諸軍事。公元230年,曹叡拜滿寵為征東将軍。冬天,孫權揚言要攻打合肥,滿寵上表,召集兖州、豫州的軍隊。孫權率軍晃了一圈兒,就撤軍了。曹叡下诏,讓各軍傳回。滿寵認為,孫權搞這麼大動靜兒,一馬沒動,一箭沒發,就撤回了,不是他的真實意圖,一定有詐,一旦魏軍各自傳回,孫權一定卷土重來,乘虛而入。于是,上表建議,不要撤軍。果然,十餘天後,孫權突然率大軍殺回合肥,有滿老漢在,當然沒能攻克。

可見,孫權那點小把戲,在老滿這裡,根本不好使。

正在孫布詐降期間,朝廷突然招滿寵進京彙報工作,滿寵不得已,隻好上路。

而滿寵進京的事,正是王淩一手策劃的。

滿寵和王淩共事以來,意見從來沒一緻過,滿寵資格老,王淩拿他沒辦法,就讓人給朝廷彙報說,滿寵年紀大了,整天糊裡糊塗的,一起床就開始喝,從早喝到晚,喝得雲裡霧裡放光彩,這樣的人,不能主宰一方啊。

曹叡于是就要把滿寵調回京城。給事中郭謀建議說:

滿寵當汝南太守、豫州刺史二十餘年,立下無數大功,治績也非常好。他鎮淮南以來,吳國人都害怕他。如果情況不象王淩上表所說,将被敵人窺探利用。陛下不如隻是讓滿寵回朝彙報工作,當面考察之後,再作定奪。

滿寵是在這個背景下回朝的。

滿寵一走,王淩立即着手率軍南下接應孫布。不料,人家老滿同志早就防着他呢,臨走前兒,專門交待留府長史,如果王淩要去接應孫布,一個大頭兵也别給他!呵呵。

三國諜戰 | 魏明帝曹叡和吳大帝孫權輪番上演諜戰大戲

【滿老漢變成美少年】

王淩碰了一鼻子灰,氣個半死,但是立功心切,還是派了一個督将,率步騎兵七百人南下迎接孫布。孫布趁夜襲擊,督将狂奔逃回,七百人死傷過半。

滿寵抵達洛陽,入朝晉見。曹叡上下打量滿寵,見老爺子滿面紅光,聲如洪鐘,身體倍兒棒,于是設宴款待,好酒好肉隻管上,席間,老滿喝了一石酒,依然神态自若,舉止正常。

曹叡發現上了王淩的當,于是慰勞滿寵,讓他傳回任上。

實際上,王淩也是個人物,他是東漢司徒王允的侄子,後來做到魏國的太尉,因反對司馬懿而被誅殺,以後我們會講到。

衣賜履說:我們說,兵不厭詐,兩國鬥争,你死我活,出什麼招都可以了解。然而,孫十萬在正面戰場上無法取勝,時不時就搞一下詐降這種小把戲,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就真正實力而言,吳國比魏國差得太遠了,這種騷操作也就是給人家搔搔癢,傷不了筋動不了骨,吳國最終失敗,遲早的事。

另,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曹叡并沒有處理王淩,也即說明,王淩沒有誣告滿寵。他彙報滿寵主要是兩條,一是年紀大了,二是整天喝酒。沒錯啊,滿寵大約就是整天喝酒,隻不過,老滿酒量太大,一石酒下去,啥事兒沒有,就跟二戰期間的邱吉爾似的,電影《至暗時刻》裡有一個鏡頭,溫莎公爵問邱吉爾,老邱,你能不能告訴我,你每天從早喝到晚,還能保持清醒,你是怎麼做到的?我忘了邱吉爾怎麼回答的了,我覺得最合适的回答就是:

我酒量大。

三國諜戰 | 魏明帝曹叡和吳大帝孫權輪番上演諜戰大戲

【老邱,從早喝到晚】

【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