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代猛将第一,十三太保李存孝(十八)

作者:一顆x西米
五代猛将第一,十三太保李存孝(十八)

李存孝;本名:安敬思(858-894)。代州飛狐(今山西省靈丘縣)人,唐末猛将,本是沙陀人。号稱“飛虎将軍”,在民間傳說中與西楚霸王項羽齊名,稱為“将不過李、王不過霸”。被譽為将帥中勇猛第一!

李存孝少時在亂軍中被李克用所俘,後收為養子。他骁勇善戰,善騎射,李克用常用之将騎為先鋒,未嘗挫敗。李克用有十三個義子,李存孝排名十三,故又稱十三太保。從李克用救援陳州、許州,征讨黃巢,未嘗敗績。後由于罪責車裂而死,李克用深感有負于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

正史記載中李存孝并不起眼,隻記載了他廖廖數次的戰鬥。但猛将是肯定。正史記載李存孝身穿鐵甲,手拿鐵馬鞭,腰上跨着弓箭與長矛,随從帶二匹馬,換馬不換人。每每沖鋒陷陣,其勇猛勢不可擋,敵軍聽聞其名聲就聞風喪膽(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辟易;存孝之勇,足以冠三軍而長萬夫)。在野史傳說中李存孝更是縱橫無敵的存在。

五代猛将第一,十三太保李存孝(十八)

野史傳說中李存孝兵器很詭異,叫做“畢燕撾”,他為了救父,十歲就能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幾個回合就打敗當時的天下第二的鐵槍王彥章;帶病作戰不到十個回合,便幹掉了五代十國第一槍高思繼,當時這個人是号稱天下第三。更神地說他如天神下凡,日奪八寨,夜搶三關,十八騎取長安。其實這些說法都是來自于說唐演義全傳,正史詳細記載李存孝的戰鬥隻有二次,一次是伏擊一個文官。正面臨陣殺敵的隻有一次,那就是澤州之戰。

五代猛将第一,十三太保李存孝(十八)

公元890年,李克用潞州守軍叛亂,殺潞州節度使李克恭以歸唐,此時唐朝已被朱溫所控制,朱溫又遣李谠攻李罕之于澤州,李存孝以騎兵五千救之。梁軍對罕之曰:“公常恃太原以為命,今上黨已歸唐,唐兵大集,圍太原,沙陀将無穴以自處,公複誰恃而不降乎?”李存孝聽說後,以精騎五百繞梁軍營寨而呼曰:“我沙陀之求穴者,等着你們的肉以食軍,可令肥點的出鬥!”梁骁将鄧季筠引軍出戰,存孝拍馬舞槊,于戰陣中生擒之,李谠敗走,追擊至馬牢關。

李存孝戰功卓著,對李克用也算的上忠心耿耿。盡管李克用待其如子,但哪怕親父子都會有沖突,何況義父和義子,李存孝這邊,認為自己勞苦功高,應該獲得更好的待遇,而李克用卻時常忽視其感受,再加上李存孝和李存信之間存在沖突,李存孝漸漸有了背叛李克用的念頭。

  景福元年(892),在被李存信進讒誣告為有二心後,李存孝破罐子破摔,一邊聯系朱溫等勢力,一邊向唐朝廷表示願意歸順。

  不久,唐昭宗下诏封李存孝為邢州、洺州、磁州節度使,派出王镕前去協助。景福二年(893),因為李存孝面見王镕被李克用知曉,雙方徹底決裂。

  本是李存孝盟友的王镕便因為畏懼李克用的兵勢選擇了歸順李克用,并表示願意一同讨伐李存孝。這下,李存孝成了孤家寡人,其勢自然就難以持久了。

  李克用親征李存孝,将李存孝圍困數月,眼看城中就要彈盡糧絕了。乾甯元年(894),李存孝登上城樓,痛苦流涕着忏悔,請求李克用的原諒,而心中還有着恻隐的李克用當即派夫人劉氏前去接李存孝回營。

 在李克用面前,李存孝咬定投敵是因為李存信的讒言,将罪責推到他的身上。

  然而,李存信也并非等閑之輩,以智計著稱的他得到了李存孝當初寫給朱溫等人表示想要合作的書信,信中寫滿了對李克用的抱怨之詞。李克用讀罷勃然大怒,當即宣布将其押回太原處死。

實際上,李克用并沒有真想殺李存孝,但當時大臣們都因為與李存孝關系不睦而沒有出言求情,李克用無台階可下,隻好以車裂之刑将其誅殺。

五代猛将第一,十三太保李存孝(十八)

李存孝勇猛過人,戰功累累,在亂世中終究不免被人猜忌,加上李存孝因自覺有功勞而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心中不忿,遭到同為李克用義子的李存信誣陷謀反,最後被李克用所殺,讓人可悲可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