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嶽陽樓記的開篇人物是位全才,曾是李元昊噩夢,卻至今被人誤會

作者:蕭蕭帶你看曆史

今天咱們要說的這個人,就是宋朝一位在救災、風骨、軍事、經濟以及文化上,都非常有建樹,可在民間卻知名度不高的人——滕宗諒。

名氣實際上不能算小,在千古名文《嶽陽樓記》的開篇第一句,就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這裡的滕子京就是滕宗諒。沒錯,嶽陽樓就是這位仁兄修的。他的一生,幾乎都和名臣範仲淹綁定在一起,幾乎是榮辱與共,共同進退。

嶽陽樓記的開篇人物是位全才,曾是李元昊噩夢,卻至今被人誤會

救災——與範仲淹一同治水

滕宗諒是範仲淹的同科進士,也是好朋友。科舉之後,滕宗諒任泰州判官。不久範仲淹提出重修捍海堰堤壩,并保舉滕宗諒為泰州知府張綸在治水方面的助手。在修建堤壩的工程中,滕宗諒吃苦耐勞,也表現出了才幹,深得張綸賞識。堤壩修成之後,雖然被後人命名為“範公堤”,但滕宗諒的功勞,也不容抹殺。

嶽陽樓記的開篇人物是位全才,曾是李元昊噩夢,卻至今被人誤會

政治風骨——谏劉太後歸政

天聖七年(1029),開封遭遇雷暴,供電焚毀大半。滕宗諒和範仲淹立刻上疏,勸谏太後劉娥歸政!此時宋仁宗已經19歲,按照慣例早該親政,可劉太後始終不肯放權。滕、範二人之舉,無疑是忤逆龍鱗。要知道劉太後隻差一步就成為了宋朝的武則天,上台之後處置過多位宰相,收拾滕、範二人,豈不更加容易!于是幾天後,二人被貶出京城。史書所載,百官為範仲淹送行,口稱:“範君此行,極為光榮。”既然滕宗諒與範仲淹共同進退,這話又何嘗不是說給滕宗諒的呢。

嶽陽樓記的開篇人物是位全才,曾是李元昊噩夢,卻至今被人誤會

軍事——解泾州危局,擊退李元昊

景佑五年(1038年),原本臣服于宋朝的西夏首領李元昊突然稱帝,并且遞交了帶有侮辱性的慢書。宋仁宗震怒,決心發動征讨西夏的戰争。但是在兩年後,元昊卻突然主動進攻宋朝的前部邊防金明寨,斬殺了守将李士彬。得手之後,西夏軍一方面派人請和,一方面加緊包圍了另一個邊防重鎮延州(今延安)。延州知州範雍向周邊軍鎮求援,結果宋朝援兵在三川口遭遇了埋伏,以幾乎一比十的兵力劣勢發起激戰,挺了兩日。兩日之後,宋将黃德和逃跑,導緻了全軍的大潰敗。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三川口之戰。

嶽陽樓記的開篇人物是位全才,曾是李元昊噩夢,卻至今被人誤會

慘敗之後,宋朝決意報仇。于是當時還年輕的範仲淹就出任了範仲淹出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和延州知州。經過了他的推薦,滕宗諒出鎮泾州。

兩年之後的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西夏再次出兵,進犯鎮戎軍(今甯夏固原)。宋朝邊境官員的指導思想不一,範仲淹想要固守,而另一位經略副使韓琦則主張出戰。結果宋将葛懷敏在執行韓琦指令時私自出兵,結果在定川砦被西夏軍包圍,最終全軍覆沒,多為邊塞名将殉國。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定川砦之戰。此戰之後元昊的西夏軍,距離滕宗諒所鎮守的泾州,隻有一百多裡的路程了。而更為危險的是,泾州此時兵力不足,完全不能抵禦敵人的進攻。

嶽陽樓記的開篇人物是位全才,曾是李元昊噩夢,卻至今被人誤會

面對危機,滕宗諒頂着天大的幹系,私自打開公家府庫,拿出錢來招募民間勇士和少數民族士兵。幾天之内,便有數千人應募。靠着這些新招募的人,滕宗諒總算是頂住了西夏的進攻,并且和周圍的其他邊鎮合作,鞏固了邊防情況。等範仲淹率領環慶路士兵前往支援時,危機已經大體過去。

不過,很快又趕上了西部少有的連陰雨天氣,宋軍的士氣低落到了谷底。為了鼓舞士氣,滕宗諒又打開府庫,拿出錢來大擺酒宴犒軍,并且撫恤了定川砦陣亡将士的家屬。宋軍士氣在他的這一番鼓舞之下重新振作,西夏此後不敢繼續犯境,宋朝邊境的危機得以解除。

慶曆新政——踏上貶谪路

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宋仁宗重用範仲淹等人,推行較為溫和的變法——慶曆新政。新政中“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這四條,嚴重地觸犯了很多守舊官員的既得利益。不過由于皇帝此時正支援以範仲淹為首的“君子”們,是以他們不敢正面對抗,隻能用一些手段,從外部瓦解“君子們”。

嶽陽樓記的開篇人物是位全才,曾是李元昊噩夢,卻至今被人誤會

很不幸,滕宗諒就成了守舊官員們打擊“君子”的突破口。在當初泾州之戰的時候,滕宗諒招募勇士和犒賞士卒的錢,事先并沒有請示朝廷,嚴格算起來屬于“挪用公款”。是以泾州的賬目上,有着16萬貫的巨大虧空。于是很多言官上疏表示,一定要徹查泾州财政。但是這個賬目上,記得實在是太詳細了,哪一筆錢給了異族的勇士,哪一筆錢用疏通關系,哪一筆錢用作購置器具,哪一筆錢用作撫恤烈屬,都記得清清楚楚。一旦被禦史們拿到,肯定是順藤摸瓜,株連甚廣。為了不牽連其他人,滕宗諒将賬簿付之一炬。等朝中禦史到來的時候,隻能看到一堆灰。最終在守舊官員的不斷打壓下,滕宗諒被貶為巴陵(嶽州)太守。幾年之後,範仲淹也被貶谪,慶曆新政徹底失敗。

文化和經濟——修嶽陽樓等建築

來到巴陵郡之後,滕宗諒做了一件在中國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修建嶽陽樓。因為自此,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巴陵郡,一躍成為中國名城。别的不說,就是在宋朝當代就有三篇脍炙人口的明文來描寫嶽陽樓,分别是尹洙的《嶽州學記》、歐陽修的《偃虹堤記》、範仲淹的《嶽陽樓記》。這三篇文章帶來的宣傳作用,不僅當時為巴陵郡帶去了大量的旅遊經濟,就算是現在,當地人也在享受這一波紅利。

嶽陽樓記的開篇人物是位全才,曾是李元昊噩夢,卻至今被人誤會

修建一座旅遊名勝,到不能說明滕宗諒有什麼特别之處。但是,修建嶽陽樓的過程,卻十分值得一說。據司馬光《涑水記聞》記載,滕宗諒修建嶽陽樓既沒有花府庫的公款,也不在百姓之間搞攤派,而是發出榜文,告訴那些讨不回欠款的債主,隻要他們肯把債權轉讓一些給官府,官府就會幫助他們追債。此榜一出,百姓群起響應,不久就湊了一萬缗錢。滕宗諒把這些錢放入府庫,但是不設立賬目,而是完全自己保管,當做修建嶽陽樓的經費。後來嶽陽樓竣工了,這些錢還剩下不少。

後世争議

滕宗諒算是宋仁宗時期的能臣之一,隻不過在那個官場黨同伐異的時代,會做事的從來都不如會挑毛病的。是以在當時,就有不少人認為滕宗諒是個貪官。即使到了今天,也有些人順着那些官場打手的思路,來否認滕宗諒。其實,滕宗諒一輩子解釋不清的錢财,也就是十七萬缗錢(泾州十六萬,巴陵郡一萬)。如果對比當時的一些名相,比如寇準、呂蒙正,甚至以剛正不阿著稱的包拯,十七萬缗也不過是他們開幾次宴會的錢。更何況,滕宗諒雖然賬目不清,但是這些錢的用途是非常明确的。是以筆者認為,滕宗諒絕對不能算是一個貪官。更何況,《宋史.滕宗諒傳》中明确的記載了他的結局:宗諒尚氣,倜傥自任,好施與,及卒,無餘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