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岳阳楼记的开篇人物是位全才,曾是李元昊噩梦,却至今被人误会

作者:萧萧带你看历史

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是宋朝一位在救灾、风骨、军事、经济以及文化上,都非常有建树,可在民间却知名度不高的人——滕宗谅。

名气实际上不能算小,在千古名文《岳阳楼记》的开篇第一句,就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这里的滕子京就是滕宗谅。没错,岳阳楼就是这位仁兄修的。他的一生,几乎都和名臣范仲淹绑定在一起,几乎是荣辱与共,共同进退。

岳阳楼记的开篇人物是位全才,曾是李元昊噩梦,却至今被人误会

救灾——与范仲淹一同治水

滕宗谅是范仲淹的同科进士,也是好朋友。科举之后,滕宗谅任泰州判官。不久范仲淹提出重修捍海堰堤坝,并保举滕宗谅为泰州知府张纶在治水方面的助手。在修建堤坝的工程中,滕宗谅吃苦耐劳,也表现出了才干,深得张纶赏识。堤坝修成之后,虽然被后人命名为“范公堤”,但滕宗谅的功劳,也不容抹杀。

岳阳楼记的开篇人物是位全才,曾是李元昊噩梦,却至今被人误会

政治风骨——谏刘太后归政

天圣七年(1029),开封遭遇雷暴,供电焚毁大半。滕宗谅和范仲淹立刻上疏,劝谏太后刘娥归政!此时宋仁宗已经19岁,按照惯例早该亲政,可刘太后始终不肯放权。滕、范二人之举,无疑是忤逆龙鳞。要知道刘太后只差一步就成为了宋朝的武则天,上台之后处置过多位宰相,收拾滕、范二人,岂不更加容易!于是几天后,二人被贬出京城。史书所载,百官为范仲淹送行,口称:“范君此行,极为光荣。”既然滕宗谅与范仲淹共同进退,这话又何尝不是说给滕宗谅的呢。

岳阳楼记的开篇人物是位全才,曾是李元昊噩梦,却至今被人误会

军事——解泾州危局,击退李元昊

景佑五年(1038年),原本臣服于宋朝的西夏首领李元昊突然称帝,并且递交了带有侮辱性的慢书。宋仁宗震怒,决心发动征讨西夏的战争。但是在两年后,元昊却突然主动进攻宋朝的前部边防金明寨,斩杀了守将李士彬。得手之后,西夏军一方面派人请和,一方面加紧包围了另一个边防重镇延州(今延安)。延州知州范雍向周边军镇求援,结果宋朝援兵在三川口遭遇了埋伏,以几乎一比十的兵力劣势发起激战,挺了两日。两日之后,宋将黄德和逃跑,导致了全军的大溃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川口之战。

岳阳楼记的开篇人物是位全才,曾是李元昊噩梦,却至今被人误会

惨败之后,宋朝决意报仇。于是当时还年轻的范仲淹就出任了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和延州知州。经过了他的推荐,滕宗谅出镇泾州。

两年之后的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西夏再次出兵,进犯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宋朝边境官员的指导思想不一,范仲淹想要固守,而另一位经略副使韩琦则主张出战。结果宋将葛怀敏在执行韩琦命令时私自出兵,结果在定川砦被西夏军包围,最终全军覆没,多为边塞名将殉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定川砦之战。此战之后元昊的西夏军,距离滕宗谅所镇守的泾州,只有一百多里的路程了。而更为危险的是,泾州此时兵力不足,完全不能抵御敌人的进攻。

岳阳楼记的开篇人物是位全才,曾是李元昊噩梦,却至今被人误会

面对危机,滕宗谅顶着天大的干系,私自打开公家府库,拿出钱来招募民间勇士和少数民族士兵。几天之内,便有数千人应募。靠着这些新招募的人,滕宗谅总算是顶住了西夏的进攻,并且和周围的其他边镇合作,巩固了边防情况。等范仲淹率领环庆路士兵前往支援时,危机已经大体过去。

不过,很快又赶上了西部少有的连阴雨天气,宋军的士气低落到了谷底。为了鼓舞士气,滕宗谅又打开府库,拿出钱来大摆酒宴犒军,并且抚恤了定川砦阵亡将士的家属。宋军士气在他的这一番鼓舞之下重新振作,西夏此后不敢继续犯境,宋朝边境的危机得以解除。

庆历新政——踏上贬谪路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宋仁宗重用范仲淹等人,推行较为温和的变法——庆历新政。新政中“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这四条,严重地触犯了很多守旧官员的既得利益。不过由于皇帝此时正支持以范仲淹为首的“君子”们,所以他们不敢正面对抗,只能用一些手段,从外部瓦解“君子们”。

岳阳楼记的开篇人物是位全才,曾是李元昊噩梦,却至今被人误会

很不幸,滕宗谅就成了守旧官员们打击“君子”的突破口。在当初泾州之战的时候,滕宗谅招募勇士和犒赏士卒的钱,事先并没有请示朝廷,严格算起来属于“挪用公款”。所以泾州的账目上,有着16万贯的巨大亏空。于是很多言官上疏表示,一定要彻查泾州财政。但是这个账目上,记得实在是太详细了,哪一笔钱给了异族的勇士,哪一笔钱用疏通关系,哪一笔钱用作购置器具,哪一笔钱用作抚恤烈属,都记得清清楚楚。一旦被御史们拿到,肯定是顺藤摸瓜,株连甚广。为了不牵连其他人,滕宗谅将账簿付之一炬。等朝中御史到来的时候,只能看到一堆灰。最终在守旧官员的不断打压下,滕宗谅被贬为巴陵(岳州)太守。几年之后,范仲淹也被贬谪,庆历新政彻底失败。

文化和经济——修岳阳楼等建筑

来到巴陵郡之后,滕宗谅做了一件在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修建岳阳楼。因为自此,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巴陵郡,一跃成为中国名城。别的不说,就是在宋朝当代就有三篇脍炙人口的明文来描写岳阳楼,分别是尹洙的《岳州学记》、欧阳修的《偃虹堤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三篇文章带来的宣传作用,不仅当时为巴陵郡带去了大量的旅游经济,就算是现在,当地人也在享受这一波红利。

岳阳楼记的开篇人物是位全才,曾是李元昊噩梦,却至今被人误会

修建一座旅游名胜,到不能说明滕宗谅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修建岳阳楼的过程,却十分值得一说。据司马光《涑水记闻》记载,滕宗谅修建岳阳楼既没有花府库的公款,也不在百姓之间搞摊派,而是发出榜文,告诉那些讨不回欠款的债主,只要他们肯把债权转让一些给官府,官府就会帮助他们追债。此榜一出,百姓群起响应,不久就凑了一万缗钱。滕宗谅把这些钱放入府库,但是不设立账目,而是完全自己保管,当做修建岳阳楼的经费。后来岳阳楼竣工了,这些钱还剩下不少。

后世争议

滕宗谅算是宋仁宗时期的能臣之一,只不过在那个官场党同伐异的时代,会做事的从来都不如会挑毛病的。所以在当时,就有不少人认为滕宗谅是个贪官。即使到了今天,也有些人顺着那些官场打手的思路,来否认滕宗谅。其实,滕宗谅一辈子解释不清的钱财,也就是十七万缗钱(泾州十六万,巴陵郡一万)。如果对比当时的一些名相,比如寇准、吕蒙正,甚至以刚正不阿著称的包拯,十七万缗也不过是他们开几次宴会的钱。更何况,滕宗谅虽然账目不清,但是这些钱的用途是非常明确的。所以笔者认为,滕宗谅绝对不能算是一个贪官。更何况,《宋史.滕宗谅传》中明确的记载了他的结局: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