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瓊中扶貧路上的“孺子牛”——王文雄:彌留之際,他枕邊還放着扶貧手冊

作者:南國都市報

"聽說8号應該降溫,記得給有入住條件的貧困戶早點搬進新房,但不要凍死。特别是60多歲的老李廣金,受不了寒,動亂村'兩委'幹部會先幫他搬基本生活用品進去,等我好起來,再回來幫他搬其他東西......"躺在病床上的王文雄,從來沒忘了安排幫扶工作,沒想到,給前來探望他的村幹部的這個簡單的建議,成了他的遺言。

2018年1月5日下午,王文雄一行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中平鎮四河村委會辦公室審閱扶貧手冊和檔案時,由于超負荷勞累和突發疾病,救援無效後,生命時鐘永遠定在1月6日13點03分, 2018年,56歲。

瓊中扶貧路上的“孺子牛”——王文雄:彌留之際,他枕邊還放着扶貧手冊

2017年7月13日,王文雄到中平鎮四河村委探訪貧困戶。攝影:記者林學謙

瓊中縣扶貧辦幹部王文雄進入四河村委以來,動員、引導、扶持貧困戶樹立"我要脫貧"的堅定信念,通過機關的幫助和個人的努力,解決貧困戶"兩後三保"的問題, 拆除破舊的瓦房和危險房屋,在"福美村"建新家。截至目前,全村危險房改造已建成61戶,基本解決了群衆住房安全問題。

瓊中扶貧路上的“孺子牛”——王文雄:彌留之際,他枕邊還放着扶貧手冊

扶貧乾部王文雄駐四河村。(圖檔由瓊中宣傳部提供)

家人眼中的"傻爸爸"

"爸爸,我說退休後要去福建幫我帶孩子,那你為什麼離開?"2018年1月6日13時,從福建一路趕來的女兒王振雲沒來得及放下包,跪在父親的病床前。無論他的孩子們如何撕心裂肺,帶着對家人的愧疚,王文雄還是永遠閉上了眼睛。

王文雄的兒子王振甫還記得,自1982年父親入職以來,曾在上安鄉、釣魚山鄉、紅毛鎮等地工作,和姐姐經常每周很少見到父親一次。"反之,村民們有東西要找他,以後他還要出去解決。

2014年,瓊忠開始了"四裡三題、聯合村幫"精準扶貧工作,王文雄主動要求村内贅,但考慮到路途遙遠,山路難走,而且年紀大了,不懂開車,機關拒絕了。2016年,王文雄再次主動到村裡求助,這一次終于"如願以償"。

"别以為住在村裡是一件美不勝負的事,住宿和辦公室都在村委會辦公樓屋頂的小房間裡,然後建一個棚子作為廚房。在王振甫看來,這位癡迷于脫貧事業的父親,真的是"有點傻"。其實,按照工作年限,王文雄早就達到了提前退休的标準,在福建工作的兒女一再督促他辦理提前退休手續,但他對村裡的貧困戶卻不放心。

2017年9月、12月,王文雄連續兩次住院,當同僚詢問時,他隻說自己是胃病、感冒,即使吐血,還是稱自己為急性胃出血,恢複過來是件好事。去世時,王文雄的枕頭上還挂着貧困戶的手冊,心中記憶猶新的也是他的貧困家庭......

同僚眼中的"拼命三郎"

"他更關心他的同僚,而不是他關心他的親人和孩子。在談到王文雄時,他的前老同僚、紅毛鎮幹部蔡慶平評論道。

2018年1月4日.m 6:30,一切都像往常一樣緊張和繁忙,但井井有條。匆匆吃完早餐後,王文雄趕緊在辦公桌前坐下,不一會兒,他查了一些扶貧手冊和四河村的貧困戶口。在确認沒有錯誤後,材料會被仔細分類和存檔。

據同僚黃載偉回憶,王文雄整理好手中的貧困戶檔案歸檔後,早上就和他一起去村裡,動員安裝了門窗的貧困戶盡快搬進新家。中午,他們與其他扶貧幹部一起,向貧困戶分發扶貧慰問物資,走訪村莊,一直忙到下午五點多。

黃載偉還記得,第二天看到王文雄的臉色蒼白,汗珠不停地順着臉頰流下來,但他堅持要回顧同僚填寫的資訊。在反複勸說王文雄休息一會兒後,黃載偉給縣扶貧辦主任吳坤軍打了個電話。在吳坤軍的強烈要求下,王文雄當天下午被所有人"護送"到縣人民醫院,沒想到這次行會是一次告别。

"王文雄說,他有鄉鎮工作經驗,對基層工作了解很多,善于做群衆工作,非常适合去村裡。瓊中縣扶貧辦副主任徐煥一回憶說,2016年,瓊中縣扶貧辦聯絡點改為中平鎮四河村委,王文雄一如既往地再次主動邀請苗族到四河村開展扶村工作。

就這樣,一個草席和一條被子,王文雄在四河村安頓下來。

"2016年初,四河村委12個自然村有122戶貧困戶,扶貧任務繁重,王文雄從不感到疲憊和疲憊,從進入四河村的第一天起,他就詳細了解了四河村和貧困戶的情況,并與縣積極規劃扶貧措施, 鎮、村幹部幫助窮人解決實際問題。四河村黨支部副書記程朝輝說,經過兩年的努力,四河村隻剩下32戶貧困戶。

村民眼中的"知己"

"他給我的那桶食用油還在我的客廳裡,每次看到它,感覺就像昨天一樣。貧困戶胡良瓊淚流滿面地回憶起,王文雄生病的那天,他陪着120救護車到縣人民醫院救助,但沒想到回來後會獨自一人。

胡良瓊是四河村委文堂村組成員,曾經愛喝點酒,喝完酒後,在村裡會發瘋。為了擺脫胡良瓊的壞問題,王文雄根據家庭實際情況,引導他發展自己的産業,把原來一日三餐的酒改成了一日兩餐一餐。"現在隻要我出去做農活,采槟榔,我甚至可以去兩三天不喝酒。

為了将扶志與扶志相結合,王文雄組織貧困戶每周按時收看電視夜校扶貧富,看完電視夜校後,還組織他們積極讨論,尋求發展思路。隻要有閑暇時間,王文雄就會跟貧困戶戶聊,詢問每個家庭的家庭情況,很長一段時間,他确切地知道誰有幾個人,什麼行業适合開發土地,孩子的教育補貼是否及時收到。

王文雄一行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共同制定了四河村的扶困規劃,将122戶貧困戶中的439人按産業幫扶、村級公共服務崗位、轉移就業和社會扶持等四大類進行分類,并确定了詳細的扶貧規劃。同時,結合全縣四大産業扶貧模式,争取項目資金35萬元,通過發展既有産業、轉移就業、發展群體,帶領貧困戶脫貧緻富。如今,村裡所有貧困戶都投入了專業合作社,可以獲得高達1300元的紅利,危險房全面翻新,福美村的建設項目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為了找出我們實際的困難和問題,家庭的門檻被他'爛'了。甚至在被送往醫院後,他也想起了村裡老人李廣進的住房問題,以及李興南子女教育補貼的發放。窮家之鄉宋德鵬直言不諱地說,王文雄把他們當親戚一樣對待,現在他們會永遠記得王文雄。

瓊中扶貧路上的“孺子牛”——王文雄:彌留之際,他枕邊還放着扶貧手冊

來源:南方都市報

記者:朱德全、毛景輝、李夢瑤/溫

編輯:南瓜

繼續閱讀